案例1%20钱荒20日世界都找不到钱docx

合集下载

钱荒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

钱荒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

钱荒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转发直播2013年08月04日 04:50 来源: 2013年6月24日,长期疲软的中国股市突然急速下跌,最受人关注的沪指重挫3.8%后,“兵不血刃”地击穿了1900点,然后“高歌猛下”,连续跌破“建国底”1949.46点,直达“光绪底”1887.77点。

在一周的时间中,中国股市几乎每天都在创新低,跌得毫无底限,跌得一泻千里,只留下了哀鸿遍野的无数中国股民。

这次中国股市的“跳楼”为什么势头如此之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股市孤立的问题呢,还是整个金融,甚至经济全局的问题?对于今后的投资理财有什么样的影响?要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股市的暴跌只是结果,而非原因,只是症状,而非症结,那么,它的原因是什么,症结是什么呢?直接原因是中国银行业从2013年5月底蔓延开来的“钱荒”。

所谓“钱荒”,就是指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通俗地说,就是银行没有可以马上用的钱了,从而导致暂时的资金链跟不上,进而产生了金融危机的风险。

“钱荒”并不是新鲜事,往年的年中,银行都会遇到类似的流动性紧张问题。

在银行遇到“钱荒”的时候,央行会及时向市场输送流动性资金,只是在今年“钱荒”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各大银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等央行送米送水的时候,后者却迟迟没有动作,因此市场上的恐慌情绪越来越严重,最终爆发了“6·24股灾”,其中下跌最严重的都是银行股。

面对这次银行的“钱荒”和股市的“灾难”,很多人恐慌之余不知所措,对这场金融领域的动荡无所适从,那么这场中国金融领域“脑震荡”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要解释清楚“钱荒”,先要从“影子银行”说起。

“影子”凶手“影子银行”,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的简称,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

“影子银行”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

案例3-1 钱多钱荒话货币流通规律

案例3-1 钱多钱荒话货币流通规律

案例3-1:钱多“钱荒”话货币流通规律一、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

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可见,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流通量决定于它所代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规律。

二、案例内容一般意义上的钱荒含义是指市场上流通的钱过于稀少,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需要而引起的一种危机现象。

但是,如果滥发钞票,势必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甚至货币废弃的另一种“钱荒”现象。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最后统治,制止法币带来的金融危机,强行发行金圆券,确定国家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并规定金圆券每元值纯金0.22217公分。

金圆券开始发行的面额分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为限。

以金圆券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兑贬值的法币。

黄金每两兑金圆券4元,白银每两兑金圆券3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2元。

至1949年6月,金圆券的发行面额为1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且还印制了500万元券,但来不及发行。

发行总额为130余万亿元。

黄金每两兑金圆券900亿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10亿元。

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短短10个月,黄金涨了45000万倍,银元涨了5亿倍,其他物价所涨倍数,也与金银不相上下。

从这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这种极度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货币必然是短命的货币。

至1949年6月22日,金圆券在出台10个月后结束了它的短暂生命而宣告终结。

三、案例分析1、既然纸币是代表金币流通,那么纸币的流通规律是从代表金的流通中产生。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在它代表的金量的范围内,则不仅其总量与流通中必要的金量相当,而且其单位纸币的价值与单位金币的价值也相同。

这时纸币完全代表的是金币的流通。

2、从货币流通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单位纸币价值量的变化直接反映在价格上,以价格量的变动表现出来,在不存在含金量或含金量虚设的情况下,单位纸币价值量的变动不能用纸币自身来判断,而必须借助于商品价格的变动来反映。

【原创心理情景剧剧本钱途迷失】

【原创心理情景剧剧本钱途迷失】

【原创心理情景剧剧本钱途迷失】“钱”途迷失09经济统计故事简介:甲,乙两位同学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挣钱,可是由于他们不正确的金钱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一位想通过炒股来致富,一位想通过买彩票中奖来实现发财的梦,当他们逐渐迷失时,细心的辅导员注意到了并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开导。

第一幕一个宿舍的几个人在讨论地点:宿舍人物:甲,乙,丙,道具:几把椅子甲:(眉头紧锁,叹了口气)哎,最近手头有有点紧了,可能又熬不到月末了。

乙:(深有同感状)是的啊,无奈最近通货膨胀又加剧了,食堂伙食又每况日下啊!悲剧啊!这日子该怎么过啊。

丙:(悲观状)是啊,可是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了,做兼职吧,那太累了,而其他的又不太适合我们,我看我们也就抱怨抱怨生活吧甲:(想了想)我最近对股票有点兴趣了,要不我们一起开户炒股吧!丙:(插嘴嘲讽道)股市那潭水太深了,我们几个还不都被淹死。

乙:(补充道)与其炒股,我还是看好彩票,我打算从明天起就开始买彩票,我相信凭哥们的运气,早晚中个几百万,到时候分你们一人几万。

甲丙(一起笑道):你概率论没过吧!亏你还是学统计的,中大奖这种小概率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除非天上掉馅饼了,不过馅饼嘛,上帝可能还在厨房做了.甲:(信心满满,坚定地)我还是坚持要炒股,我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转向丙)我俩一起弄吧,人多力量大嘛。

我的决策加上你准确的分析一定会成功的。

丙:(摇摇手)我嘛,还是算了,我要好好学习,你们趁天还没黑,赶紧做自己的白日梦吧。

(说完拿起课本走下了台)甲忙叫道:你不要这么死脑筋,做人必要时应该变通的!乙:哎,不要那么急,等等我们啊(一起跑下台)第二幕本应该上专业课的下午,甲乙逃课后窝在宿舍里紧盯着电脑。

地点:宿舍道具:桌子,课本,电脑人物:甲,乙,丙甲(焦急的注视着电脑上的股市,头也不回的问道):兄弟,你那边怎样,彩票开奖没有?乙(似乎没有听到甲的说的,迟疑了半分钟,兴奋地跳起来狂叫道):我中奖了,中奖了,奋斗了这么多天终于让我中了一次哈,老天你终于开眼了。

“钱荒”的故事范文

“钱荒”的故事范文

“钱荒”的故事范文这两天,原本十分冷僻没人关心的金融市场,突然成了头条,而且新闻简单明了地总结为两个字——“钱荒”。

之后,两家国有银行的交易系统接连出现故障,所以好多人跟着起哄,说银行是因为钱荒才故意让系统出故障,甚至有人说银行没钱了、马上就要发生挤兑了。

说实话,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钱荒和系统故障之间没关系……因为实在想不出这两个事情怎么才能有关系。

具体来说,这次所谓“钱荒”的时间点上,国有银行既没有动机去搞出系统故障,也不可能从系统故障里得到什么好处。

所谓“钱荒”,是最近银行间市场上利率飙升,但遭殃的都是中小银行,工、农、中、建这四家国有大行向来都是把钱借给别人的主儿,就算需要搞瘫系统来应对钱荒,也轮不到四大行这么做——他们压根没有这么做的动机。

其次,系统故障是可以明确事故责任人的,这跟利率飙升的市场风险可不一样。

对于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不可控的市场风险更可怕,还是能直接摘人帽子的责任事故更可怕?显然自己把系统搞出故障也没有什么好处。

更何况,新闻中对系统故障也夸大其词了。

第一家的故障只持续了一个上午,第二家的故障更只是涉及期货的交易子系统。

如果真想靠系统故障阻碍资金流动,也什么效果都没有啊。

如果只是辟谣,上面几段文字足够了,但我知道肯定没有用。

所以我想试试另外一个办法,仍然是回到最基础的金融知识,从头开始讲一讲钱和银行的故事,或许能让你的想法产生改变。

是的,起哄银行不仅立场正确,而且很有快感,但这并不会为你带来丝毫真正的收益。

相反,如果你愿意沉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钱和银行的故事,面对相同的新闻,或许能在别人起哄的时候,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一、钱是什么? 钱,实际上是一个含义很模糊的词。

比如,我说某个互联网大佬超有钱——这里的钱指的是财富;我说跟着某人创业做手机特挣钱——这里的钱指的是现金流;我拿枪指着你的脑袋问你有没有钱——这里的钱显然是指你兜里能直接给我的现金。

以上类型的钱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理财课里讲,今天只考虑“钱荒”里的钱——也就是货币。

钱荒惊魂

钱荒惊魂

钱荒惊魂2013 年6 月下旬发生在中国金融界的一场风暴银行为什么会缺钱?一张图详解银行流动性央行最终还是“奶妈”并非无情,暗中帮听话儿子一边是银行短期资金需求加大,一边是资金供给在减少,而平时“知冷知热”的“央妈”却拒绝施以援手,这三股力量一起作用,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营造恐慌气氛,一场前所未有的“钱荒”就这样上演了。

不过,央行似乎并非无情,25 日晚的一份报告已经透露出“放水”的消息。

“5 月下旬以来,由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起的金融市场震荡使投资者人心惶惶: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但到处借不到钱;股票、债券市场暴跌,“一觉回到解放前”。

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创下世界纪录,银行还这么差钱?为什么以前对银行呵护有加的央行这次异常淡定?中国的货币政策接下来会怎么走?银行的钱以后会不会真正流向实体经济?针对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试图还原这次“钱荒”的真实面目。

”起始──临近6 月底资金需求加大其实每到月末、季末、年中和年底这些时点,银行的资金都会比较紧张。

但这一次的紧缺程度却超出以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常规的时点因素,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短期信贷的快速扩张和央行的政策意图都是这次“钱荒”的推手。

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下,一边是银行短期资金需求加大,一边是资金供给在减少,而平时“知冷知热”的“央妈”却拒绝施以援手,这三股力量一起作用,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营造恐慌气氛,一场前所未有的“钱荒”就这样上演了。

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6 月末,商业银行面临年中考核和信息披露,会习惯性地“冲时点”。

最近贷款增长较快,且贷款结构中票据增加较多,对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产生压力。

此外,大量理财产品在6月底会集中到期,在7月份新发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也需要进行短期融资,而银行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5 月底和上周是重要的税收清缴期,缴税意味着资金从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到国库在央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直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减少。

奇思妙想没有货币作文

奇思妙想没有货币作文

奇思妙想没有货币作文
哎呀呀,大家来听听我这个小学生的奇思妙想呀!要是这个世界没有货币,那会变成啥样呢?
没有货币的话,买东西就不用花钱啦,那不是想拿啥就拿啥呀!哈哈,那超市里的好吃的我可以随便吃啦!可是,这样真的好吗?没有货币,那人们怎么去衡量东西的价值呢?
就好像我和小伙伴们交换玩具,我觉得我的玩具很厉害,他觉得他的玩具也很棒,那到底谁的更有价值呢?没有货币来做标准,会不会争个不停呀?
而且呀,如果没有货币,那大人们还怎么工作挣钱呢?他们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嘛。

没有了钱,他们努力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想想,没有货币的话,那些开店的老板们怎么办呢?他们进货也不需要钱了吗?那他们还会用心去经营店铺吗?
哎呀呀,越想越觉得好奇怪呀!没有货币的世界好像很混乱呢。

那我们的生活还能像现在这样有秩序吗?
我觉得呀,货币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的呢。

虽然有时候我也觉得钱不够花,想要好多好多东西,但是没有货币真的不行呀!大家觉得呢?。

因为没钱而失败的例子

因为没钱而失败的例子

因为没钱而失败的例子
1. 你看那个小李,一直想创业开个餐厅,都筹划好久了,结果呢,因为没钱租好的店面,人流量上不去,最后不了了之了。

这不就跟那没油的车一样,怎么也跑不起来呀!
2. 咱小区的老张,多想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呀,可就是没钱呀,只能天天叹气,眼巴巴看着别人出去玩,这多无奈啊,就像那渴望飞翔的鸟却没有翅膀!
3. 记得那个小王吧,他一直梦想着能学钢琴提升下自己,可学费太贵啊,没钱交,最终梦想破灭,唉,这不就跟那缺水的花一样,慢慢就枯萎了嘛。

4. 隔壁的小赵想投资做点小生意,可手里没钱去进货呀,计划只能搁浅,这多像那没米下锅的巧妇啊,怎么能做出饭呢!
5. 我有个同学特别想出国留学,啥都准备好了,就差钱了,结果只能眼巴巴放弃,多可惜呀,这和那没桨的船有啥区别,怎么能远航呢!
6. 同事小张一直渴望能在城里买房,给家人一个安稳的家,可没钱付首付呀,只能继续租房住,这真的像那一直在外漂泊的浮萍呀!
7. 村头的老孙头想搞个养殖,可没钱搭建场地和买种苗,总不能空手套白狼吧,只能长叹一口气,多像那没风助力的帆船呀!
8. 我之前认识一个画家,画画特别棒,就想办个画展让更多人欣赏他的作品,可就是没钱租场地,最后也黄了,这简直就是那断了弦的琴嘛!
9. 朋友小明一直想买辆车方便出行,可存款实在不够呀,只能每天去挤公交,这不是和那想跑却没力的马一样嘛!
结论:没钱真的太限制人了,很多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都因为没钱而无法实现,这真的太让人无奈和遗憾了!。

经济学案例分析(钱荒与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案例分析(钱荒与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案例分析——“钱荒”与制度经济学原理一、案例资料自2010年1月18日货币政策转向以来,央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调升了11次,达到21%的历史高位。

准备金率每提高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3600亿元的资本被冻结。

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钱荒”。

与之对应的是,2011年6月7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出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其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年初的政策是基于抑制通胀仍是宏观政策的第一要务。

而增长放慢是反通胀的必须成本。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钱荒”,经济增速放缓并非是趋势性的下滑,比经济增长放缓更可怕的是,货币政策的回调短期内拉高数据,但长期来看却容易带来经济结构的恶化,错失经济结构转型的时间窗口。

全球经济复苏需要中国的内需真正启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寻找到除投资拉动以外的新增长点。

而后一政策则是因为,“在"三荒两高"的压力下,民营中小企业利润比刀片还薄。

”长期跟踪民企生存状况的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描述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用工荒、钱荒、电荒,高成本与高税负。

中央和各地工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近期调研也显示,中小企业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但普遍资金链吃紧、利润微薄、经营状况不佳乃至生存艰难。

而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活力之所在,解决了70%的劳动力就业。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收与放看似矛盾的背后,体现出决策层对“稳增长”和“抑通胀”两者轻重缓急的判断。

二、案例反映的经济学原理(一)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凡勃伦认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两个主要制度:一个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及工具供给的生活技术制度,另一个是财产所有权或金钱的关系制度。

前一范畴同“企业”有关的,后一范畴是同一工业(就其机械意义而言)有关的。

他说“企业的动机是金钱的利益,目的和通常的结果是财富的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导论
第1章导论
1.1 金融市场概述
钱荒20日:世界都找不到钱
2013年6月,中国的货币市场经历了20多天的疯狂的资金争夺战。

6月20日的昆明,听说一家农商行尚有资金时,几家大型银行一同赶到抢夺资金,通过现场竞价的方式,最终以月息17%的高价抢下一笔资金。

这是钱荒中最典型的一幕,当天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至13.44%并引发金融界动荡。

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行资金部负责人黎玉(化名)向南都记者讲述了钱荒前后一个月的市场状况。

“6月份的第一个工作日,突然全世界都跑出来要借钱。

”黎玉说,今年的4月份,银行间市场异常的宽松,shibor隔夜利率长期保持在3%以下,充足的流动性和低利率诱惑同行拼命加杠杆。

但是5月下旬,shibor终于见底。

“那时候大家还没有想着借钱,手上头寸多的银行求着其他行借钱,”黎玉说,5月25日前后,市场上资金需求量不大,因为6月30日面临监管大考,不少银行都喜欢在6月初借钱,一个月的拆借恰好足以覆盖监管时点。

黎玉没有想到的是,6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场的资金就开始变紧。

接着,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大。

“大家开始发动所有关系找钱。

”加上6月5日市场盛传的光大银行与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违约事件,整个市场像抽筋一样紧缩流动性。

几乎所有人都在喊:“钱荒来了!”6月6日,Shibor隔夜利率骤升135.9个基点至5.98%。

“那时候大家已经开始慌张,乱报价了。

”黎玉表示,尽管资金成本不低,但是根本上拿不到钱。

黎玉告诉记者,7日早上所有的银行都等着央行的“上帝之手”像以往一样拯救大家于水火。

然而,当天早上央行放了大家鸽子,上午十一点半,大家都觉得形势不对,重新掉头回市场借钱。

“报价已经报到8%以上了,几乎所有银行都加入这场资金争夺战。

而实际上,就在当天,央行仍继续发行央票,同时还进行了1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

”不过,在端午节后的6月13日,央行几个月以来首次在常规操作日未进行任何市场公开操作,这一度令市场相信央行的态度有所缓和。

可是随后,18~1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上,伯南克的讲话令市场资金再度紧张。

6月20日,shibor达到最高潮,市场几乎全线崩溃。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样的“钱荒”呢?
六月的流动性危机产生的起因之一是,部分银行看到了体系内外的巨大利差,开始以低成本在同业借款,并投入到体系外的非标资产。

而随着银行间抽血和各种因素积累,危机在某一时点不期而至。

而事实上,银行的表外业务正在逼近表内信贷总量。

据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含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余额48.65万亿,比年初增加8万亿,增长19.68%。

同期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1.7万亿,整个银行业贷款余额为68.59万亿。

在某股份制银行广东分行资金部工作的志新(化名)认为,近年来,为了逃避银行对存贷比的监管,不少银行通过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办法将资金从表内转移至表外,最终不仅逃过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而且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黎玉认为,这样斗法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信贷资金的稀缺。

由于几年来,M2增长出现了放缓的迹象,银行信贷资金变得紧张,监管部门出于调结构的目的,要求银行减少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额度,但银行要逐利,于是就设法将表内业务转为表外业务。

此类业务优势不言而喻,除了满足了客户贷款需要,自营资金得以配置高收益的信托受益权资产,同时,这一贷款不纳入信贷规模,同业资产资本占用也相对要低。

“这次几乎是所有银行都缺钱。

”黎玉告诉记者,6月的这波“钱荒”中,仅有国开行和存贷比例向来较低的邮储银行尚有资金盈余,其余的银行几乎都闹“钱荒”。

他透露,就在20日shibor资金最紧张的当天,有一家比中行更大的国有银行实际上已经因为资金紧张出现流动性问题,“最终央行出手解救。

”黎玉透露。

在袖手旁观多日后,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五周净投放3510亿元逐渐平息这场“钱荒”。

银行表外业务膨胀是本次钱荒暴露出来的风险之一。

在历经二十多天的钱荒后,银行借用表外业务合作模式的监管趋严,而银行正随着监管手段的升级而不断变化创新模式;与此同时,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的信托业部分业务亦可能遭遇政策围剿。

此次“钱荒导致的波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看来,“就是央行与商业银行在掰手腕”,而这正是金融界的共识。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8日《交易员讲述钱荒20日:世界都找不到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