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掉一半的窗帘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再见了奥地利50先令钞票上的弗洛伊德再见了塞尚和你的苹果再见了阿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B. 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C. 蟋蟀在青草中快乐地弹琴D. 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答案】C【解析】 C是拟人修辞手法 ABD三项都是排比修辞手法故答案为: 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棵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文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B.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C. “箫鼓追随春社近”中“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D.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肺部炎症”是偏正短语【答案】C【解析】C项“庆祝丰收”错误应是“祈求丰收”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C. 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拟人修辞)D.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删去“造成的”)【答案】C【解析】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4.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B. 业已已经C. 溃退散乱败退D. 督战帮助作战【答案】D【解析】督战:监督作战督,察看监督的意思故选D项5.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竹里馆》一诗中“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B. 《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C. 《逢入京使》一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D. 《晚春》是一首暮春的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对春天的留恋【答案】A【解析】A项“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有误本诗是作者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表现了作者隐居时闲适的生活情趣6.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句是()A. 这是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ǎ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B.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zhèng)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dùn)形C. 他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juà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D.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qiǎo)然不惊【答案】D【解析】A项“翘首”的“翘”应读作“qiáo”B项“振聋发聩”的“振”应读作“zhèn”C项“镌刻”的“镌”应读作“juān”故选D7.下列词语中带下划线的字的读音错误的是()A. 卖弄nonɡ 膝盖xī 不折不扣zhéB. 脑髓suǐ 颓唐tuí断壁残垣yuánC. 脊梁jǐ 闲暇xiá 迥然不同jǒnɡD. 琢磨zuó 琐屑xiè 茅塞顿开sè【答案】C【解析】C项中jǒng应为jiǒn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8.看拼音写词语lǜtǎn sǎtuō jìng jì jí chímǎ tídòu fu biān zi jū shùxiū sèshuāi jiāo【答案】绿毯, 洒脱, 静寂, 疾驰, 马蹄, 豆腐, 鞭子, 拘束, 羞涩, 摔跤【解析】略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2)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9.(3)“……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_____________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答案】(1)写我西路军所遇敌人无斗志抵抗甚微【解析】(1)从内容理解文段主要介绍了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敌军无心作战文段层次清晰首先介绍敌情然后分析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将记叙、议论相结合既点明了文章背景又揭示了原因【答案】(2)分两层第一句一层写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敌人溃退无斗志的原因【解析】(2)文本总共三次句号说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敌人没有斗志另一方面紧接着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据此可分层为第一句为一层后两句为第二层【答案】(3)背景, 原因【解析】(3)文本没有在最开始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但是在讲述敌人没有斗志的原因的时候说了事件发生之前的情况所以说“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既是敌人溃退的原因也巧妙地讲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 《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D. 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课文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课内经典课文,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写作背景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D项,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般是标题、导语、主体故答案为: D。

《三登乐》《秋发庾岭》《赋得岩穴无结构》《秋夜纪怀》《新秋即事》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三登乐》《秋发庾岭》《赋得岩穴无结构》《秋夜纪怀》《新秋即事》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范成大《三登乐》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三登乐范成大今夕何朝,披岫幌①、云关重启。

引冰壶②、素空似洗。

卷帘中、攲枕上,月星浮水。

天镜夜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

六年前、转头未几。

唤邻翁、来话旧,同篘新蚁③。

秉烛夜阑,又疑梦里。

[注]①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也泛指窗子。

②冰壶:指月亮或月光;下文的“天镜”也指明月。

③篘(chōu):一种竹制的滤酒器具,也指过滤酒;蚁:新酒上的浮渣。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4分)(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试题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派静谧、澄澈、辽阔的夜空景象。

作者打开窗子,半卷窗帘,斜靠在枕上,窗外夜空澄澈如洗,星月浮动;皓月当空,清辉万里。

(描写对象“夜空”,1分;“静谧、澄澈、辽阔”的特点,1分;展开描述,2分)(2)这首词通过描写夜空和月下庭柯的景色,抒发了词人对宇宙、生命的感悟。

①上阕描绘了夜空的广袤静谧景象,感慨宇宙的深邃永恒;②下阕看到庭院中老去的树,想到六年的时光转头即逝,抒发了生命短促、世事无常的感伤;③尾句作者夜深秉烛,难以入眠,恍若梦里,也有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的感叹。

(一点2分,答出两点,且分析有理,即可得满分)《秋发庾岭》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秋发庾岭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

②霏微,迷蒙意。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2)本诗的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4分)(3)本诗尾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参考答案】:(1)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枫叶、夕阳中沉默的秋蝉等秋天的景物,寓情于景(1分),点明了时令(1分),烘托出萧瑟凄清的氛围(1分),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1分)。

《微专题小练习》语文 新教材 第3练

《微专题小练习》语文 新教材 第3练

第3练文段组合练(三)建议用时2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不怕挤。

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

像壳里的仁,各自各。

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

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

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千万里以外了。

隔离,不是断绝。

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

窗帘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①),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

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

(②),天空就不会那么单调枯燥。

隐约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

距离增添了神秘。

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没际的遥远与辽阔。

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仰慕的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迷离惝恍,可以产生无限美妙的想象。

如果你嫌恶窗帘的间隔,冒冒失失进门,闯到窗帘后面去看个究竟,赤裸裸的真实只怕并不经看。

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

毋宁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

(③),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

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1.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段意,每句不超过10个字。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有多种形式如明喻、暗喻、借喻等“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这句话用了暗喻B. 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有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C. 汉语中的词语按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属于褒义词D.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句话中画线的词都是代词【答案】C【解析】C项“属于褒义词”有误“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属于贬义词2.下列关于名著阐述错误的一项是()A.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年少读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有特别喜欢的故事如“子路负米”“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B. 鲁迅对范爱农的看法是渐渐改变的因为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的事鲁迅对他的印象不好直至他死后鲁迅变得几乎是景仰了C. 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先后变成漂亮少女、八十岁的老婆婆、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于是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D.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答案】A【解析】A项《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有特别喜欢的故事” 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是最使作者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两件事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桃花源记》一文中的“世外桃源”成为了理想社会的代名词B.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C.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D. 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说”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答案】D【解析】D项有误其中“表”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铁生散文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非同常人的经历和对生命的深沉思考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气质B.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是唐代两位诗人的唱和之作“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绮”D.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谥号“昌黎先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谥号“文正”【答案】D【解析】D项韩愈谥号“文” “昌黎先生”是韩愈的自称5.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B. 《狗·猫·鼠》中“我”仇猫的主要原因是它吃了“我”养的鸡被阿长抓住向“我”告状C. 《西游记》中孙悟空因打死六个强盗之事离开唐僧观音送唐僧一件衣帽和紧箍咒悟空回来后出于好奇戴上帽子帽子变成金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痛难忍从此他就受制于唐僧的紧箍咒跟随唐僧取经D.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途经西梁女国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腹中有胎气【答案】B【解析】B项《狗·猫·鼠》中“我”仇猫的主要原因是它吃了“我”养的隐鼠6.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昆虫记》运用大量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语言极具表现力是昆虫世界的“荷马史诗”B. 《艾青诗选》常借“太阳”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抒发了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眷恋之情C. 《儒林外史》一书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反面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摧残读书人的罪恶D.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反对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作者通过他表达了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答案】C【解析】C项“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反面形象”有误《儒林外史》一书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揭露了科举制度摧残读书人的罪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7.(1)今天的天气预报bō sòng完了7.(2)人们载歌载舞huān dù新春佳节7.(3)汉字书法具有wú yǔ lún bǐ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逸或平正或险绝7.(4)我们应该lì suǒ néng jí地帮妈妈做些家务如择菜、洗碗、擦地等【答案】(1)播送【解析】(1)“播送” 注意“播”的书写不要写作“博”【答案】(2)欢度【解析】(2)“欢度” 注意“度”的书写不要写作“渡”【答案】(3)无与伦比【解析】(3)“无与伦比” 注意“伦”的书写不要写作“沦”【答案】(4)力所能及【解析】(4)“力所能及” 注意“及”的书写不要写作“极”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8.(2)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①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_______________②遂以还之_______________③又尝教书_______________④闻其侄以他事南来_______________8.(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8.(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8.(5)选文中何岳做了哪两件事请分别用两个短语进行概括【答案】(1)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解析】(1)“拾金而人不知”承前省略主语句子结构完整应独立成句“何”引领一个反问句应在其前断开故断句为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答案】(2)①全都, ②于是, ③曾经, ④听说【解析】(2)①句意为何岳问他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皆全都②句意为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遂于是③句意为(他)曾经教书尝曾经④句意为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闻听说【答案】C【解析】(3)A项曾经/同“增” 增加B项因为/凭借C项两个都是“在”的意思D项副词完全/动词消失故选C【答案】(4)金子存放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解析】(4)寄存放过超过【答案】(5)①拾金不昧②不贪图别人存放的财物【解析】(5)短文写了何岳的两件事第一件事赞颂了何岳拾金不昧的品德第二件事写他不贪图别人存放的财物赞颂何岳受人之托尽人之忠的品德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答案】(1)诗中两次出现“期”字把亲人盼归、诗人思归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出来表达了诗人抑郁的心情【解析】(1)结合语境分析第一个“期“字是来信中的问话第二个“期“字是自己的回话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答案】(2)“涨”既写出巴山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绵绵的愁思“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解析】(2)炼字题采取“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的格式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涨”是涨满的意思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不得归的愁思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0.(2)第②⑥⑦自然段共三次写到大先生眼睛的“浑浊” 请分别说出“浑浊”流露出他内心怎样的情感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第三次 _______________10.(3)阅读选文说说大先生是个怎样的人10.(4)第⑨自然段言简义丰独具匠心请谈谈这一结尾的妙处10.(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答案】(1)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描写了凌木匠进门的动作和衣着表现了他的虚弱无力、穷困落魄为下文三叔三婶同情、帮助他的情节作铺垫【解析】(1)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有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本文中“破衣旧絮”“单布鞋”“破布条”是外貌描写写出了凌木匠衣着破烂、穷困落魄的样子“挂”“趿拉”“缠”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凌木匠的虚弱无力以上对大先生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为下文三叔三婶同情、帮助他的情节作了铺垫【答案】(2)对三叔三婶的感激, 对家乡的思念, 对国家给他补上退休待遇的感动、激动【解析】(2)第一次“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是在三叔三婶帮助凌木匠之后凌木匠因感动而热泪盈眶所以眼睛变得浑浊了第二次“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是因为讲李白的诗引起了大先生的思乡之情他因思念家乡而眼睛变得浑浊了第三次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这是在国家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后大先生因国家的好政策而感动、激动所以眼睛又浑浊起来【答案】(3)大先生是一个手艺精湛、学识渊博、知恩图报、善良(乐于助人)、纯朴、不善表达的人【解析】(3)从第②段“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可以看出大先生手艺精湛从第④段“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可以看出大先生是一个学识渊博却不善言辞的教书先生第②段中大先生穷困潦倒之时受到过三叔三婶的帮助而第⑧段中大先生又用退休工资设立助学金赞助村里考大学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大先生是一个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纯朴的人【答案】(4)写大先生去世后“我”查明“床”的含义印证了他的博学含蓄地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与怀念之情照应前文大先生讲课的内容使文章结构严谨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解析】(4)内容上文章结尾《辞海》中对“床”的解释与前文大先生讲李白诗时对“床”的解释是一致的证明大先生之前的解释是对的从侧面印证了他的博学含蓄地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与怀念之情结构上巧妙地照应了前文大先生讲课的内容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答案】C【解析】(5)C项“文中的‘我’是主要人物之一”错误文章写“我”的篇幅较少主要是以“我”的所见所感来刻画主要人物“大先生” 虽然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但“我”只是一个次要人物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活动一诵读我参与】女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瞧花红了柳绿了()是那些不起眼的小花()都绽放出生命的色彩男夏天是一个火热奔腾的季节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连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火热的氛围中连最柔弱的知了都鼓足了力气高声吟唱着生命之歌女秋天是一个喜获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谷穗低垂硕果累累一处处饱满鼓胀的景象描绘出一张巨幅的生命画卷男冬天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季节白雪漫天飞舞万物在静穆中安宁地收敛精气准备为来年谱写一首壮丽盎然的生命诗篇合春夏秋冬构成了缤纷多彩的四季而在四季交替中生命之树又多了一道深深的年轮让我们歌咏四季珍惜光阴珍视生命吧!(1)第一小组朗诵了《美丽的四季》(节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11.【活动二经典我推荐】语段一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语段二“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 ”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2)“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第二小组找到《朝花夕拾》中与父亲有关的两段文字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_______________时父亲勒令他背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在父亲弥留之际听从_______________的指使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对父亲强烈的爱11.【活动三感受我来谈】时间老人给每人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特别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16岁的小伙子无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60岁的老人却笑容可掬、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好奇地先打开了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爱心、乐观、自信、勇敢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3)迈进“青春的门槛” 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读第三小组推荐的材料简要写出自己的感想A. 括号中可以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即便”“也”C. 画线的“季节”“描绘”“画卷”这三个词语词性相同都是名词D. “冬天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季节” 缩写后应为“冬天是季节”【答案】C【解析】(1)C项“描绘”是动词【答案】(2)五猖会, 非常严厉重视教育但不懂儿童心理, 衍太太【解析】(2)根据平日的名著积累可知语段一选自《五猖会》语段二选自《父亲的病》语段一中从“就不准去看会”可以知道是去看五猖会从“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以知道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人从“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可以知道父亲重视教育但从父亲阻止“我”去看戏可以知道父亲不懂儿童心理语段二中在父亲弥留之际是衍太太不安好心撺掇“我”在重病的父亲床前大喊大叫【答案】(3)示例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自信与勇敢迈入青春的门槛活出人生的精彩【解析】(3)根据材料中“一个16岁的小伙子无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60岁的老人却笑容可掬、生气勃勃”“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爱心、乐观、自信、勇敢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等内容可知积极乐观的人无论年龄几何都能保持青春活力而消极悲观的人即使生理年龄很年轻但生活中却是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由此可知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自信、勇敢地迈入青春的门槛据此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想即可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2.(1)请你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情节内容及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12.(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答案】(1)①鲁智深(花和尚), ②崇尚正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③智取生辰纲、智劝阮三杰、智取大名府【解析】(1)①处根据“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可知该人物是鲁智深绰号“花和尚”②处填入的内容为武松的性格特点根据原著中“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情节可知武松是一个崇尚正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人③处此处应是关于吴用的情节结合对名著的内容了解写出与之有关的两个情节即可如“智取生辰纲”“智劝阮三杰”“智取大名府”等【答案】A, B【解析】(2)A项“哪吒从旁相助”“皈依玉皇大帝”属于无中生有原书没有这样的情节B项作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这一评价的是金圣叹不是胡适。

【中考真题】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

【中考真题】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任务二:请结合文段分析,作品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突出特点:(4字以内)分析:
十、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物勒工名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吗?古人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表达了自己在沉郁中坚定信心、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气概。
九、名著阅读
16.近日,班级开展阅读《水浒传》活动,老师提前进行了阅读调研。针对比较集中的困惑点,老师建议立足作品特点,寻找阅读突破路径。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两项任务。
阅读困惑描述
把握作品特点
明确突破路径
作品人物众多,文脉梳理不清楚怎么办?
【注释】①视事:办公。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
11.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的。(答出两点即可)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
作品是先分后合的①结构
分(前40回):
史进→②大闹五台山→林冲→汴京城③卖刀→吴用→梁山泊义士尊④→武松→宋江
合(41~100回):
梁山聚义,庙堂招安,水浒梦断
任务一:请在①~④处填写相应词语或者人物姓名。
语言不同于其他作品,抓不住特点怎么办?
作品是在说书底本基础上再创作而成
文段:
众猎户齐叫道:“不信你一个人如何杀得四个虎?……自从有了这窝虎在上面,整三五个月没人敢行。我们不信!敢是你哄我?”李逵道:“我又不是此间人,没来由哄你做甚么!你们不信,我和你上岭去,寻讨与你,就带些人去扛了下来。”众猎户道:“若端的有时,我们自得重重的谢你。却是好也!”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进入山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那一簇簇红杜鹃竞相开放,像极了一群红衣少女在轻歌慢舞。

D.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译长江的故事。

2.(2分)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稿的撰写和平时写作有所不同,特别需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心理等特点,力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首尾精心设计、语言着力锤炼,从而提升演讲的效果。

B.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巨著。

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妻子达雅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虽历经磨难,但矢志不移。

C.“对学生来说,圈点批注、摘抄和笔记是我们进行课内外阅读的重要读书方法。

”一句的主干是“圈点批注、摘抄和笔记是方法。

”D.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要根据关注的角度来定。

3.(2分)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A.张丹枫对作家麦子说:“感谢您的指导,今后有不明白的,我还会打电话垂询您。

现代文阅读《我们的裁缝店》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我们的裁缝店》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

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

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阅读短文《剪掉一半的窗》《盲人点灯》

阅读短文《剪掉一半的窗》《盲人点灯》

阅读材料(一)
剪掉一半的窗帘
剪掉一半的窗帘,并不是真的把窗帘剪掉一半。

因为窗帘做的实在太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像是剪掉了一半。

这是德国人的做法,也是他们的故意所为,而且大部分人家几乎都是这样。

这跟通常情况下中国人把窗帘做成落地的截然不同,所以自然就引起我们的疑惑不解。

有一天我们终于向一位德国女主人发问:"为什么要把窗帘做成这种‘半吊子’的模样?"
"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摆在窗台上的花呀。

"
"你拉上窗帘,不是照样可以欣赏窗台上的花?"
"可是室外的过路行人却看不到了。

"
那位德国女主人的回答是不经意的,却使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德国人的这种故意所为,完全是为别人着想!看着那剪掉一半的窗帘,我们看到了一种美丽的境界。

阅读材料(二)
盲人点灯
禅师见一个盲人打着灯笼,不解,询问缘由。

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

”禅师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

”盲人说:“其实我也是为了自己点的灯,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能看见我,就不会撞到我。


阅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两篇短文《剪掉一半的窗帘》《盲人点灯》,
读后思考:短文哪些地方跟课文有相同之处?
请用横线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礼拜又要结束了,感慨时间的流逝,默默的看着电脑屏幕,发呆,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看到网摘一篇具有深远而且道德高尚的文章:剪掉一半的窗帘,并不是真的把窗帘剪掉一半。

只是窗帘做得太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

这是德国人的故意所为,而且大部分人家几乎都是这样。

这跟通常情况下上海人喜欢把窗帘做成落地的截然不同,所以自然就引起了我们的疑惑不解。

有一天我们终于向一位德国女主人发问:“为什么要把窗帘做成这种‘半吊子’的模样?”
“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摆在窗台上的花呀。


“拉上窗帘,你不是照样可以欣赏窗台上的花?”
“可是室外的过路行人却看不到了。


那位德国女主人的回答是不经意的,却使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德国人的这种故意所为,完全是为别人着想!看着那剪掉一半的窗帘,我们看到了一种美丽的境界。

窗台上的花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大家看的;窗台上的花美化了家庭,也美化了整个城市。

美化保护了城市,其实也就是美化保护了自己。

正是有了这种高尚的环保意识,所以才有了现今童话般的欧洲。

真的是这样,助人为乐是件快乐而高尚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