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教案母鸡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4课《母鸡》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4课《母鸡》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教材分析《母鸡》是老舍的散文代表作、主要描写了"我"对母鸡由最初的"讨厌"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

以此来赞颂母爱的伟大。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入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七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在我看来。

《母鸡》一文有这么几个突出特色。

1.语言简洁精炼,自然朴实。

简洁精炼几乎是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的共性、不管是说明文、记叙文或是散文、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兴趣的培养,这是必须的。

而老舍先生作为语言大家。

他的语言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母鸡》一文也是特色鲜明地表现了其高超的语言水平。

如首句。

一个"讨厌"而可爱之气全出。

平白如话而亲切自然。

再如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母鸡不同的叫声,或是"没结没完"地"嘎嘎""乱叫"、或是"细声细气"地"扯长了声如怨如诉",同是鸡的叫声。

却又异常泾渭分明,令人有如闻其声之感。

除了口语化和准确性外、老舍的作品"京味儿"足。

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标准的普通话里时而穿插了北京口音。

如第五自然段的儿化音"挺着脖儿"、"一个鸟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第八自然段的"顶尖锐、顶凄惨"等,都充满了情趣和生活气息。

2.细致而深刻的白描手法和对比手法。

母鸡的形态描写不加过多的修饰语、不多着笔墨,只抓住其主要特点。

同时恰当地结合对比手法,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效。

如第二自然段"它永远不反抗鸡"却会对"那最忠厚的鸭子""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3)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3)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母鸡》。

–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理解重要词语,如母亲、唤醒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举例和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准确朗读课文《母鸡》。

2.理解课文中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

2.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母鸡》。

•通过提问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

3. 讨论与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 拓展延伸【10分钟】•展示有关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进行观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进行小结,回答问题。

四、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母鸡》,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短文。

2.绘制一幅描绘母鸡生活的图片。

五、板书设计•《母鸡》•课文朗读、词语解释、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延伸拓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母鸡》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都表现出较好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课堂氛围有时有些松散,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讨论深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互动游戏和多媒体资源,提升课堂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2)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能够领会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3.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关爱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母鸡》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母鸡》。

2.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母鸡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以及母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母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一些生字词语。

2.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探讨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第三步:引导思考(15分钟)1.通过故事中的母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亲情和互助。

2.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感悟并珍惜这种情感。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母鸡》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和互助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并体会到亲情和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语及生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前准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篇课文。

2.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节:课堂教学
1.导入:呈现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了解。

2.分段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3.梳理重点词语,板书相关词语及解释。

4.进行生字解释、课文填充等活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到
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都有待加强,需要多加注意学生
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偏重了对课文内容的传递,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寓意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母鸡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母鸡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母鸡教案教学内容《母鸡》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

本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对母鸡生活习性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母鸡作为母亲的伟大形象。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感人,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鸡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描绘母鸡的形象,体会母鸡作为母亲的伟大。

2.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词卡片3. 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母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鸡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解生字词。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母鸡的形象,体会母鸡的伟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母鸡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母鸡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

板书设计1. 《母鸡》2. 课文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3. 母鸡形象:勇敢、慈爱、辛苦、伟大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母鸡的作文,描述母鸡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

2. 收集关于母鸡的成语、谚语或诗歌,进行分享和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母鸡》,使学生了解了母鸡的生活习性和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母鸡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母鸡的形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描绘母鸡的形象,体会母鸡作为母亲的伟大。

2.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您浏览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正文如下: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篇目。

课文以作者对母鸡的观察和思考为主线,描绘了母鸡的无私、勇敢和母爱。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母鸡的伟大和值得尊敬。

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动物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去观察和思考。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感受母鸡的伟大和母爱,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鸡的伟大和母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母鸡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会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母鸡。

我会展示一些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

呈现(10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朗读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我会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学习。

操练(10分钟)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巩固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8)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8)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读懂《母鸡》这篇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

2.能够理解故事中母鸡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3.能够通过阅读体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讨论、思考、小组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的美德。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态度。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爱的感悟,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母鸡的情感变化。

2.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情感描写,深入挖掘母鸡的母爱表达。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谈论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课文《母鸡》,让学生对母爱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学习课文(25分钟)1.全班齐读课文,学生朗读并让学生对生词进行解释。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母鸡情感的变化。

3.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母鸡的行为背后的含义。

3. 情感认识(20分钟)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鸡会为小鸡冒险?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4. 课文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故事发展的关键点。

2.学生讨论诚实守信的意义,分享生活中的相关经历。

5. 合作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分工讨论母鸡的行为是否符合乡村伦理中的道德规范,分析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四、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1. 导入2. 学习课文3. 情感认识4. 课文分析5. 合作探究6. 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母鸡》这篇课文展开,通过让学生深度理解母鸡情感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

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撇、竖提、点、撇、横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范写。

(“孵”左边“卵”的笔顺
折钩、竖、点,7笔写成。

“伏”字不要漏了点。

)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

(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
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
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
②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

)
③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

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

抓住“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写出母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

)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厌母鸡。

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
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
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
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

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
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试着说说你的体会。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敬、
赞颂,是情感的升华。

)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①文章结构清晰。

《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
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构。

《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

《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

《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

《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

《母鸡》主要运
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

《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

《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

母鸡
讨厌不敢再讨厌
叫声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喜欢炫耀伟大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在学习课文时,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母鸡的讨厌之处与可敬之处,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不敢再讨厌”,感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感受,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2.比较《猫》和《母鸡》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这篇文章的难点。

在课堂上,主要就是通过读书去体会,同样是写动物,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情感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