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母鸡》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师:引导教学法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宣布课题,板书课题,导入一分钟记忆训练。

二、一分钟记忆训练1、师出示一分钟记忆训练内容母爱是一缕阳光,温暖如春;母爱是一幅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悦耳动听。

2、一分钟后检测三、学习课文(一)出示自学导航1、自由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用横线画出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相关句子。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用波浪线画出母鸡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二)自学检测1、检查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小结。

3、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1)请同学们不发出声音,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找出两句表示老舍对母鸡情感态度的话来。

学生汇报,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板书:没结没完叫得发狂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一向”说明作者讨厌母鸡的时间长,读时要重读。

5、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母鸡有哪些优秀品质?(1)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生汇报:是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大家自由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贴出中心段。

(2)指名学生汇报表现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师出是相关的句子讲解。

母鸡教案(优秀5篇)

母鸡教案(优秀5篇)

母鸡教案(优秀5篇)《母鸡》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本文语言“京味儿”十足,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

3、学习作者真实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了解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2、在品读、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重难点分析:l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l了解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学习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十足的语言特点。

l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所表达出的作者的真实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以母鸡为话题,引入文本。

(一)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大致进行交流后,以“母鸡”展开交流。

出示:你了解母鸡吗?说一说母鸡留给你的。

印象。

(二)教师导语:老舍先生善于观察生活,一只母鸡在他的笔下也变得生动十足。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母鸡》中去感受。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新词。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在学生交流中,会很轻松地说出先前的态度是“讨厌”。

后来的态度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是“喜欢”,而是“不敢再讨厌”或“尊敬”、“崇敬”。

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用词。

出示:讨厌——不敢再讨厌(崇敬)。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Megan【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2.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比较,初步感受作家的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今天,我们要走进他的另一篇名作——《母鸡》。

(板书课题,齐读)2.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生读)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注意?3.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会如何来写普普通通的母鸡呢?二、初读。

1.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反馈。

(1)出示词语1:一撮儿毛这点儿挺着脖儿挺着身儿汤圆儿提示儿化音: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的语言有着浓郁的“京味”。

(2)出示词语2:疙瘩欺侮可恶下毒手狠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提示轻声、多音字的朗读。

3.把这两组词对比着来读读,你有什么发现?4.文中有两句话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母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你能找到吗?我一向讨厌母鸡(第一自然段)。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第十自然段)【板书:讨厌不敢讨厌】请大家在文中把这两句话画出来。

三、品母鸡之短,体会讨厌之情。

1.一直喜爱小动物的老舍先生为什么会讨厌母鸡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他讨厌母鸡的原因。

2.你觉得老舍讨厌母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叫声难听】找找相关段落。

★叫声难听(1)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点拨:连用了两个“嘎嘎”,没完没了,没有理由,真是讨厌!(2)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点拨:颤颤巍巍(原来指走路时身体有点颤抖,这里是叫声有点发抖);如怨如诉(声音忧郁,好像在倾诉,又好像在怨恨,让人心情不好)身上结起“小疙瘩”是什么感觉?那心中结起个小疙瘩呢?——(不舒服、讨厌)(3)指导朗读。

《母鸡》教案(通用

《母鸡》教案(通用

《母鸡》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四册,具体章节为《母鸡》。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句子成分的分析、课文主旨的把握以及相关写作技巧的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句子成分的分析,课文主旨的把握。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母鸡图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母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生字词讲解: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句子成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句子成分和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母鸡》2. 生字词:若干3. 句子成分分析:例句及分析4. 课文主旨:概括性描述5. 写作技巧:简要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①母鸡的生活习性有哪些?②课文中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什么?(3)结合课文,以“母鸡”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①母鸡的生活习性:勤劳、勇敢、慈爱、警惕。

②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尊敬、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由讨厌到敬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方案一】引语:同学们,上周吴老师已经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了架子十足的白鹅、见识了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还到过老舍家观看了他那一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去看看老舍家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16、母鸡)【方案二:观看动画,激趣导入】引语:从刚才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母鸡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怎样的呢?(眼睛小、咯咯叫、会下蛋、爱炫耀、会孵小鸡……)同学们印象中的母鸡是xxx的,那么作家老舍印象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母鸡》,看看老舍是怎样描写母鸡的。

(播放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出示母鸡图片,板书:16、母鸡)二、初读比较,感知内容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词。

请全班同学先来读一下。

如怨(yuàn)如诉、反抗(kàng)、欺侮(wǔ)、成绩(jì)、凄(qī)惨、慈(cí)爱、辛(xīn)苦、可恶(wù)、一撮(zuǒ)毛(1)“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谁可以用它造句呢?(如怨如诉——这篇文章像旋律优美如怨如诉的小夜曲,感动了许多人。

(2)抗kàng(反抗)吭háng(引吭高歌)(3)“欺侮”是什么意思?(欺凌侮辱)侮wǔ(欺侮)诲huì(教诲)(4)“凄惨”的“凄”字是什么部首?(冫两点水)看看“妻”字的写法。

《母鸡》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

《母鸡》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

《母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在教材里是一篇精读课文,编排者意在将本文与前面的精读课文《猫》作比较。

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老舍,语言风格大体一致,但具体写法技巧又有不同,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先抑后扬。

语言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阅读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懂得“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习其写作方法,另外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拟人、夸张、对比的修辞方法,值得学生借鉴。

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 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老舍用词的严谨性。

3. 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 品味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多媒体出示母鸡图片,靖同学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母鸡。

下蛋后会发出咯咯哒的叫声,会啄人……2.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母鸡)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3. 检查生字词。

出示词语:疙瘩侮辱聋子啄一啄伏地凄惨忠厚毒手歪头掘地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田坝反抗可恶成绩心思警戒预备汤EI啼叫疙瘩汤圆齐读,抽读。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重新认识恨、抗炎、侮、绩、秋风、慈、辛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读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准备工作】ppt【教学精心安排】两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研习过了老舍先生的《猫》,使我们去回忆起一下这只猫存有什么特点呢?(猫的性格真的有些怪异,小猫满月的时候更调皮)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6、母鸡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下面恳请同学们民主自由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讨厌的或者比较冷僻的句子多念几遍,边念边想要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出现了什么变化?(展现朗诵建议)2、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你们先在下面自己读读看,呆会儿老师再请同学来读(请同学们个别读,错的话纠正,最后齐声朗读)颤颤巍巍就是什么意思啊?谁重拍一出演?3、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多音字,你能给它们分别组词吗?自己在书上写一写总结呈现出4、生字词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你们还记得老师提的第二个要求吗?(呈现)恳请你们再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划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句子。

大家都有答案了吗?(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同学们,这里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个词替换它吗?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讨厌母鸡的时间长)读的时候要读――(重音)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5、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就是写作者喜欢母鸡的?那从哪一个自然段已经开始,作者发生改变了他的态度?(呈现出第4自然段)使我们一起来...这一段话。

那么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啊?这到底就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可以使作者由一已经开始的喜欢变成后来的不敢再喜欢呢?使我们一起回去找寻原因吧!三、四书课文(一)学习课文1―3自然段既然老舍先生一已经开始就是喜欢母鸡的,那你能够无法从1―3自然段中找到,哪些句子整体表现出来老舍先生喜欢母鸡呢?恳请同学们快速写作1―3自然段,打听一打听,划一划出,并且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一写下你的体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母鸡》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母鸡》教案

《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打上小问号)(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4、快速浏览,理清条理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5、学法迁移,小组自由选择内容,研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

○(选择第一部分)自主读书,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母鸡》第一课时教案
16母鸡
【教学简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或资料。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母鸡》。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4.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三、自主探究,自主感悟
1.弄清课前“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2)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3.交流感悟,合作探究
四、汇报交流,品评体会
.体会交流第一问题: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1)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3)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4)重点语句解析:
①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

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
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

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③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2.体会交流第二问题: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1)两篇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

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师: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全文
1.中心:
《母鸡》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说明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表达作者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
吗?为什么?
3.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母鸡
讨厌: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炫耀成绩
尊敬: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