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地绘出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

合集下载

限压式内、外反馈变量叶片泵的特性分析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严军锋...

限压式内、外反馈变量叶片泵的特性分析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严军锋...

限压式内、外反馈变量叶片泵的特性分析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严军锋变量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运动平稳、流量均匀等优点,在各种需要调速的液压系统中更具优越性。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的变量叶片泵对液压系统实际调速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下面对限压式内、外反馈变量叶片泵二种结构形式在性能特性上作一分析比较。

一、限压式内反馈变量叶片泵内反馈式变量泵操纵力来自泵本身的排油压力,内反馈式变量叶片泵配流盘的吸,排油oo 窗口的布置如图A 。

由于存在偏角 ,排油压力对定子环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轴线1的分力F1及与之平行的调节分力F2,调节分力F2与调节弹簧的压缩恢复力、定子运动的摩擦力及定子运动的惯性力相平衡。

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距、泵的排量大小可由力的相对平衡来决定,变量特性曲线如图B所示。

图A 变量原理1-最大流量调节螺钉;2.弹簧预压缩量调节螺钉;3-叶片;4-转子;5-定子图B 变量特特性曲线当泵的工作压力所形成的调节分力F2小于弹簧预紧力时,泵的定子环对转子的偏心距保持在最大值,不随工作压力的变化而变,由于泄漏,泵的实际输出流量随其压力增加而稍有下降,如图B中线段AB;当泵的工作压力超过B p值后,调节分力F2大于弹簧预紧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加,力F2增加,使定子环向减小偏心距的方向移动,泵的排量开始下降。

当工作p时,与定子环的偏心量对应的泵的理论流量等于它的泄漏量,泵的实际排出流量压力到达C为零,此时泵的输出压力为最大。

改变调节弹簧的预紧力可以改变泵的特性曲线,增加调节弹簧的预紧力使B p 点向右移,BC 线则平行右移。

更换调节弹簧,改变其弹簧刚度,可改变BC 段的斜率,调节弹簧刚度增加,BC 线变平坦,调节弹簧刚度减弱,BC 线变徒。

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调节曲线A 点在纵座标上的位置。

内反馈式变量泵利用泵本身的排出压力和流量推动变量机构,在泵的理论排量接近零工况时,泵的输出流量为零,因此便不可能继续推动变量机构来使泵的流量反向,所以内馈式变量泵仅能用于单向变量。

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考试填空题

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考试填空题

1.液压传动中,压力决于负载,速度决定于流量。

2.液压传动中,实际输出流量和泵的出口压力相乘是液压功率3.我国生产的机械油和液压油采用_40o C时的运动粘度(mm2/s)为其标号。

4.管路系统总的压力损失等于沿程压力损失及局部压力损失之和。

5.方向控制阀的操纵方式有如下五种形式手动式、机动式、电磁式、液动式、电液动式_。

6.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都有直动式和先导式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7.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功率损失由溢流损失和节流损失两部分组成。

1.液压传动主要以液体的压力能进行工作。

对于结构及尺寸确定的液压系统,其执行元件的工作压力决定于工作负载,执行元件的速度决定于流量。

2.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缩小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当液压油中混有空气时,其抗压缩能力将降低。

3.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是利用工作压力的反馈作用实现的,它具有内反馈和外反馈两种形式。

当其出口压力超过泵的限度压力,输出流量将显著地减少(降低)。

4. 液体的粘度通常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它们是动力粘度,运动粘度_,相对粘度。

5、液力传动是主要利用液体动能或位能的传动;液压传动是主要利用液体压力能的传动。

6、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由于存在液阻,就必须多消耗一部分能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阻力,这种能量消耗称为压力损失;液流在等断面直管中流动时,由于具有粘性,各质点间的运动速度不同,液体分子间及液体与管壁之间产生摩擦力,为了克服这些阻力,产生的损失称之为沿程压力损失。

液体在流动中,由于遇到局部障碍而产生的阻力损失称为局部压力损失。

7对于泵来说流量是变量,不同的泵,其排量不同,但选定适当的转速,可获得相等的流量。

8、实际工作时,溢流阀开口的大小是通过压力的变化来自动调整的。

9、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斜盘的倾角,可以改变泵的排量。

10、马达是执行元件,输入的是压力油,输出的是转矩和转速。

11、减压阀是利用液流通过缝隙产生压降的原理,使出口压力低于进口压力,并使出口压力保持基本不变的压力控制阀。

动画演示11种泵的工作原理,很直观易懂!

动画演示11种泵的工作原理,很直观易懂!

动画演⽰11种泵的⼯作原理,很直观易懂! 在化⼯⽣产中,泵是⼀种特别重要的设备,了解泵的⼯作原理不仅能够预防和减少流体泄漏事故、冒顶事故、错流或错配事故。

还能够在泵运⾏故障中快速诊断。

因此了解泵的⼯作原理是⼀件⾮常重要的事,今天⼩七就带领⼤家了解⼀下各种泵的⼯作原理,希望能够对⼤家有所帮助。

液压泵⼯作原理 液压泵是靠密封容腔容积的变化来⼯作的。

上图是液压泵的⼯作原理图。

当凸轮1由原动机带动旋转时,柱塞2便在凸轮1和弹簧4的作⽤下在缸体3内往复运动。

缸体内孔与柱塞外圆之间有良好的配合精度,使柱塞在缸体孔内作往复运动时基本没有油液泄漏,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柱塞右移时,缸体中密封⼯作腔a的容积变⼤,产⽣真空,油箱中的油液便在⼤⽓压⼒作⽤下通过吸油单向阀5吸⼊缸体内,实现吸油;柱塞左移时,缸体中密封⼯作腔a的容积变⼩,油液受挤压,便通过压油单向阀6输送到系统中去,实现压油。

如果偏⼼轮不断地旋转,液压泵就会不断地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因此就会连续不断地向液压系统供油。

从上述液压泵的⼯作过程可以看出,其基本⼯作条件是: 1. 具有密封的⼯作容腔; 2. 密封⼯作容腔的容积⼤⼩是交替变化的,变⼤、变⼩时分别对应吸油、压油过程; 3. 吸、压油过程对应的区域不能连通。

基于上述⼯作原理的液压泵叫做容积式液压泵,液压传动中⽤到的都是容积式液压泵。

齿轮泵的⼯作原理 上图是外啮合齿轮泵的⼯作原理图。

由图可见,这种泵的壳体内装有⼀对外啮合齿轮。

由于齿轮端⾯与壳体端盖之间的缝隙很⼩,齿轮齿顶与壳体内表⾯的间隙也很⼩,因此可以看成将齿轮泵壳体内分隔成左、右两个密封容腔。

当齿轮按图⽰⽅向旋转时,右侧的齿轮逐渐脱离啮合,露出齿间。

因此这⼀侧的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增⼤,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压⼒的作⽤下经泵的吸油⼝进⼊这个腔体,因此这个容腔称为吸油腔。

随着齿轮的转动,每个齿间中的油液从右侧被带到了左侧。

在左侧的密封容腔中,轮齿逐渐进⼊啮合,使左侧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减⼩,把齿间的油液从压油⼝挤压输出的容腔称为压油腔。

2.3变量叶片泵

2.3变量叶片泵

变量叶片泵非平衡式叶片泵,即国内通常所称的单作用叶片泵,能够很方便地通过改变定子环与转子之间的偏心量来实现变排量调节。

第一节非平衡式叶片泵变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一、利用定子内侧不平衡液压力实现变量(内反馈式)1.变量工作原理图6-1(叶片泵)。

当泵工作时油液对定子内环侧表面会产生一个斜向上的不平衡径向液压力F0,该力的水平分力F2由调压弹簧2承受,当泵的工作压力升高到水平分力F2超过弹簧预紧力时,定子将向左移动,则偏心量减少,从而减小泵的排量。

工作压力越高,泵的排量越小,直至为零。

这类泵实现变量运动的方法是直接利用泵工作容积内压力对定子的作用来产生变量运动所需的操纵力,所以国内习惯称为内反馈式。

2.流量――压力特性内反馈叶片泵的Q――p特性曲线如图6-2(叶片泵)所示。

图中p0是开始变量的压力(称为截流压力),由弹簧和压力调节螺栓调整设定;pd是输出流量为零时的压力,亦即变量机构设定的最大压力。

在p0压力以前,泵全排量工作。

一但压力超过p0,泵的排量迅速减少,曲线下降线性段的斜率取决于调压弹簧2的刚度。

图6-3表示弹簧刚度不同时得到的A、B、C三种典型的流量――压力特性及相应的功率特性。

(1)近似恒压特性(A曲线),弹簧刚度较弱;(2)中间型特性(B曲线),弹簧刚度稍强;(3)近似恒功率特性(C曲线),弹簧刚度更强,流量与压力大致成反比例变化,二者乘积近似为常数。

3.特性曲线的调整限压式叶片泵Q――p特性曲线的调整包括流量和压力两个参数。

(1)调整图6-1中的流量调节螺栓3,可以使定子的最大偏心距限定在不同的数值,体现在Q――p曲线水平段的上、下平移;(2)调整图6-1中的压力调节螺栓1,可以改变弹簧2的预紧力,从而改变开始变量的压力p0,体现在曲线下将段的左、右平移。

见图6-4二、利用泵出口压力和控制活塞实现变量(外反馈式)1.变量工作原理图6-5,泵运转时,若工作压力较低,调压弹簧9使压力补偿器阀芯4处于图示位置,借两个活塞的液压作用力之差使定子固定在最大偏心位置上;当泵的压力升高到弹簧9的调定值时,补偿器阀芯4在右位工作,于是定子在右侧小活塞2的推动下迅速左移,偏心量减少,直至排量为零。

东北大学第三章液压习题和答案

东北大学第三章液压习题和答案

一、判断题1.液压马达的实际输入流量大于理论流量()2.不考虑泄漏的情况下,根据液压泵的几何尺寸计算而得到的流量称为理论流量()3.液压泵自吸能力的实质是由于泵的吸油腔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油腔()4.为了提高泵的自吸能力,应使泵的吸油口的真空度尽可能大()5.双作用叶片泵可以做成变量泵()6.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7.柱塞泵的柱塞为奇数时,其流量脉动率比偶数时要小()8.限压式变量泵主要依靠泵出口压力变化来改变泵的流量()9.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相比较,柱塞泵最高压力最大,齿轮泵容积效率最低,双作用叶片泵噪音最小()10.从能量转换的观点来看,液压马达与液压泵是可逆工作的液压元件,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同类型的液压泵都可以直接作液压马达用。

11.用职能符号绘制的液压系统图表明组成系统的元件、元件间的相互关系、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际安装位置及布管。

12.根据实验结果而推荐的可连续使用的最高压力为泵的额定输出压力。

13.在系统中,液压泵的实际工作压力是泵的额定压力。

14.对同一定量泵,如果输出压力小于额定压力且不为零,转速不变,则实际流量小于额定流量。

15.额定压力14MPa的液压泵,其工作压力为14MPa。

16.液压泵按供油流量能否改变可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

流量可改变的液压泵称为变量泵。

17.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的输出压力改变的泵。

18.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其理论流量,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大于其理论输入流量。

19.齿轮泵多用于高压系统,柱塞泵多用于中压系统,叶片泵多用于低压系统。

液压泵产生困油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闭死容积,而且闭死容积大小发生变化。

20.当液压泵的进、出口压力差为零时,泵输出的流量即为理论流量。

21.在齿轮分度圆半径一定时,增大模数m,减少齿数Z可以增大泵的排量。

22.双作用叶片泵两个吸油窗口、两个压油窗口对称布置,因此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径向液压力平衡,轴承承受径向力小、寿命长。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

练习一、填空题:1.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其中()和()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2.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小;大)3.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与()、()与()、()与()。

(柱塞与缸体、缸体与配油盘、滑履与斜盘)4.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的平方成正比,与的()一次方成正比。

因此,在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时,增大(),减少()可以增大泵的排量。

(模数、齿数;模数齿数)5.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

(吸油;压油)6.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

(卸荷槽;压油;吸油)7.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85%。

(端面、径向;啮合;端面)8.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

(长半径圆弧、短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9.调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调节螺钉(弹簧预压缩量),可以改变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的大小,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改变()。

(拐点压力;泵的最大流量)二、选择题:1.双作用叶片泵从转子_径向力_平衡考虑,叶片数应选_偶数__;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常选__奇数__,以使流量均匀。

(a) 轴向力、(b)径向力;(c) 偶数;(d) 奇数。

2、_________叶片泵运转时,存在不平衡的径向力;___________叶片泵运转时,不平衡径向力相抵消,受力情况较好。

(a) 单作用;(b) 双作用。

定性地绘出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

定性地绘出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

3-22 定性地绘出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并说明“调压弹簧的预压缩量”、“调压弹簧刚度”、“流量调节螺钉”对“压力流量特性曲线”的影响。

答:P 84 —P 85 图略增加:1.已知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和额定流量,若不计管道内压力损失,试说明各种工况下液压泵出口处的工作压力。

(图略)解:(a )P=0 (b )P=0 (c )P=∆P (d )P=AF 1.如图所示三种结构形式的液压缸。

活塞和活塞杆直径分别为D 、d ,如进入液压缸的流量q ,压力为p 。

试分析各缸产生的推力、速度大小以及运动方向。

(1))(422d D p F -⨯=π)(422d D q v -=π 方向:缸体向左(2)24d p F π⨯= 24d q v π= 方向:缸体向右(3)24d p F π⨯= 24d q v π= 方向:缸体向右2.两个结构和尺寸相同相互串联的液压缸,无杆腔面积A 1=1x10-2m 2,有杆腔面积A 2=0.8x10-2m 2,输入油压力p=0.9MP a ,输入流量q 1=12L/min ,不记损失和泄露。

试求:1)两缸承受相同负载时(F 1=F 2),负载和速度个为多少 2)缸1不受负载(F 1=0),缸2能承受的负载 3) 缸2不受负载(F 2=0),缸1能承受的负载解:1)当F 1=F 2时,p 1A 1= F 1+ p 2A 2 p 2A 1= F 2a MP A A A p p 5.010)8.01(1019.02221112=⨯+⨯⨯=+=-- F 1 = F 2 =p 2A 1=0.5x106x1x10-2=5000Ns m A q v /02.010160/101223111=⨯⨯==-- s m A V A v /016.002.0101108.0221122=⨯⨯⨯==-- 2)当F 1=0时,p 1A 1= p 2A 2 p 2A 1= F 2N p A A F 11250109.0108.0)101(622212212=⨯⨯⨯⨯==-- 速度:s m A q v /02.0111== s m A v A v /016.01122==3)当F 2=0时F 1 =p 1A 1=0.9x106x1x10-2=9000N速度:s m A q v /02.0111== s m A v A v /016.01122== 注:两液压缸串联使用,不管各缸负载如何变化,速度均保持不变。

液压习题 答案

液压习题 答案

三、选择题1、将发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的液压元件是()。

A、液压泵B、液压马达C、液压缸D、控制阀A2、顺序阀是()控制阀。

A、流量B、压力C、方向B3、当温度升高时,油液的粘度()。

A、下降B、增加C、没有变化A4、单作用式叶片泵的转子每转一转,吸油、压油各()次。

A、1B、2C、3D、4A5、变量轴向柱塞泵排量的改变是通过调整斜盘()的大小来实现的。

A、角度B、方向C、A 和B都不是A6、液压泵的理论流量()实际流量。

A、大于B、小于C、相等A7、中位机能是()型的换向阀在中位时可实现系统卸荷。

A、MB、PC、OD、YA8、减压阀控制的是()处的压力。

A、进油口B、出油口C、A 和B都不是B9、在液体流动中,因某点处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而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称为()。

A、层流B、液压冲击C、气穴现象D、紊流C10、当系统的流量增大时,油缸的运动速度就()。

A、变快B、变慢C、没有变化A11、公称压力为6.3MPa的液压泵,其出口接油箱。

则液压泵的工作压力为()。

A、6.3MPaB、0C、6.2MpaB12、当工作行程较长时.采用()缸较合适。

A、单活塞扦B、双活塞杆C、柱塞C13、单杆活塞缸的活塞杆在收回时()。

A、受压力B、受拉力C、不受力A14、在泵一缸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液压缸实现快进—工进—端点停留—快退的动作循环。

试分析:在()工况下,缸输出功率最小。

A、快进B、工进C、端点停留D、快退C15、在液压系统中,()可作背压阀。

A、溢流阀B、减压阀C、液控顺序阀A16、节流阀的节流口应尽量做成()式。

A、薄壁孔B、短孔C、细长孔A17、要实现快速运动可采用()回路。

A、差动连接B、调速阀调速C、大流量泵供油A18、在液压系统图中,与三位阀连接的油路一般应画在换向阀符号的()位置上。

A、左格B、右格C、中格C19、大流量的系统中,主换向阀应采用()换向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定性地绘出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并说明“调压弹簧的预压缩量”、“调压弹簧刚度”、“流量调节螺钉”对“压力流量特性曲线”的影响。

答:P 84 —P 85 图略增加:1.已知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和额定流量,若不计管道内压力损失,试说明各种工况下液压泵出口处的工作压力。

(图略)解:(a )P=0 (b )P=0 (c )P=∆P (d )P=AF 1.如图所示三种结构形式的液压缸。

活塞和活塞杆直径分别为D 、d ,如进入液压缸的流量q ,压力为p 。

试分析各缸产生的推力、速度大小以及运动方向。

(1))(422d D p F -⨯=π)(422d D q v -=π 方向:缸体向左(2)24d p F π⨯= 24d q v π= 方向:缸体向右(3)24d p F π⨯= 24d q v π= 方向:缸体向右2.两个结构和尺寸相同相互串联的液压缸,无杆腔面积A 1=1x10-2m 2,有杆腔面积A 2=0.8x10-2m 2,输入油压力p=0.9MP a ,输入流量q 1=12L/min ,不记损失和泄露。

试求:1)两缸承受相同负载时(F 1=F 2),负载和速度个为多少 2)缸1不受负载(F 1=0),缸2能承受的负载 3) 缸2不受负载(F 2=0),缸1能承受的负载解:1)当F 1=F 2时,p 1A 1= F 1+ p 2A 2 p 2A 1= F 2a MP A A A p p 5.010)8.01(1019.02221112=⨯+⨯⨯=+=-- F 1 = F 2 =p 2A 1=0.5x106x1x10-2=5000Ns m A q v /02.010160/101223111=⨯⨯==-- s m A V A v /016.002.0101108.0221122=⨯⨯⨯==-- 2)当F 1=0时,p 1A 1= p 2A 2 p 2A 1= F 2N p A A F 11250109.0108.0)101(622212212=⨯⨯⨯⨯==-- 速度:s m A q v /02.0111== s m A v A v /016.01122==3)当F 2=0时F 1 =p 1A 1=0.9x106x1x10-2=9000N速度:s m A q v /02.0111== s m A v A v /016.01122== 注:两液压缸串联使用,不管各缸负载如何变化,速度均保持不变。

答:作用:溢流阀用来保持系统或回路的压力恒定,在系统中起过载保护,稳压、保压。

减压阀使出口压力低于进口压力控制阀,减压、稳压。

顺序阀以系统压力为信号,使多个执行元件自动地按先后顺序动作不控制系统的压力,只利用系统的压力变化控制油路的通断。

差别:溢流阀控制进口压力为一定值,阀口常闭,出口接回油箱,出口压力为零,弹簧腔泄露油由内部引到出口。

常旁接在液压泵的出口或执行元件的进口。

减压阀控制出口压力为一定值,阀口常开,出口油液去工作,压力不为零,弹簧腔泄露油单独引到油箱。

常串联在某一支路上,提供二次压力。

顺序阀利用进口压力,控制开启,阀口常闭,出口油液去工作,压力不为零,弹簧泄露油单独引到油箱。

内控外泄顺序串接在执行元件上。

答:O型:各油口全部关闭,系统保持压力,缸封阀M型:P、T口连通,泵卸荷,缸A、B两油口都封闭P型:P口与A、B口都连通,回油口封闭H型:各油口A、B、P、T全部连通,泵卸荷,缸两腔连通增加:(图略)(a )(b )调整压力,P A =4MP a P B =3MP a P C =2MP a 。

当系统外负载为无穷大时,出口压力各为多少?解:(a )当P P =2MP a 阀A 、阀B 全打开,所以P P =2MP a(b )B 阀阀口打开,相当于一个通道,所以P P =4+2=6MP a第二章 液压流体力学2-6答:(1)假设1→2,列伯努利方程。

hw>0w h gav h g p g av g P +++=++220222211ρρ 又∵ 2211A v A v = 21A A = 21v v = ∴ w h h gp g P ++=ρρ21 01568.5151088010400108801045033<-=-⨯⨯-⨯⨯=w h ∴ 油液流动方向应从2到1。

(2)0157.22151088010250108801045033>-=-⨯⨯-⨯⨯=w h ∴ 油液流动方向应从1到2。

注:两处的压力差值是和油液流动的方向有关的。

A →B ΔP=PA-PB>0B →A ΔP=PA-PB<0 2-7解:(1)g v a g p z g v a g p z 222222221111++=++ρρ∵ g p g p ρρ21=(p 1、p 2为空气压力)v 1=0 a 2=1(取) z 2=0 z 1=40∴ 40=g v n22(取g=10) V n 2=40×20=800 V n =28.3 m/ss m d v q n n /056.0)1050(43.2843232=⨯⨯==-ππ(2)用连续性方程 V 2A 2=V 3A 3A 2=22025.014.3⨯=R πA 3=2205.014.3⨯=R πV 3=7.1m/s用伯努利方程 g v g p z g p 223331++=ρρp 1=p a z 3= - 10mPa g p g v z g p g p a a 555223331075.11075.0101)201.710()2(⨯=⨯+⨯=-+=--=ρρρ(3)为了增大流量,可以加大喷嘴直径,加大到E 处不发生气穴为止,即p 3>2400Pa(0.24m H 2O)由伯努利方程 g v g p z g v g p z 2223332111++=++ρρ∵p 1为空气压力、v 1=0 、 z 3=0 z 1=10∴ V 3≈28 m/s再用连续性方程 V 2/A 2=V 3/A 3=2547.8s m /3A 2=28.3/2547.8=0.01112md 2=2/12)/4(πA ≈0.12m注:1)适当选取基准面,一般液平面p=p a v ≈02)修正系数 α α=2(层流)α=1(湍流)3)液体不可压缩,密度在运动中保持不变4)液流是恒定流 2-8解:油液作用在阀上的液压力为:4.245410025.04462211=⨯⨯===ππp d p A F p N弹簧作用在油液上的力为:8.2210520103.4025.044522=⨯+⨯⨯⨯=+=ππkx p d F s 开 N根据动量定理:)cos (cos 1221V V q B F F F p s p -=--αραp 2=p a =0 02=p FV 1=s m d q /4.20025.0601060044232=⨯⨯⨯⨯=-ππV 2=απsin 2dx q A q = 1=β )()sin cos (111V ctg dx q q V d q q F F s p -∙=-=-απραπαρ )(11v pq F F q dx ctg sp +-=πα 2.28=α注:正确选择控制体积补做:1. 液压泵从一个大的,油池中抽油,流量q=150L/min ,油液的运动v=s m /103426-⨯,油液密度ρ=900kg/m 3,吸油管直径d=60mm 。

设泵吸油管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ξ=0.2,吸油口粗滤网的压力损失p ∆=0.0178Mp a 。

如希望入口处的真空度p b 不大于0.04 Mp a 。

求泵的吸油高度H 。

解:吸油管内液流速度为: 23206.0601015044⨯⨯⨯⨯===-ππd q A q v m/s=0.885m/s R e =1562103406.0885.06=⨯⨯=-v vd (层流) λp ∆=H H d R v H e 05.2822885.090006.01567527522=⨯⨯⨯=ρ a a p p v p 5.702885.09002.0222=⨯⨯==∆ρεε 真空度=04.022<∆+∆+∆++网p p p v p gH a ελρ 带入数值解得 H=2.35m六、问答题(本题共2 小题,第1题5分,第2题15分,共20 分)3)这个系统由哪些基本回路组成?四、计算题:(本题共2 小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在图1所示的回路中,液压缸两腔面积A1=200 cm2,A2 = 100cm2,当缸的负载F从0变化到50000 N时,缸向右运动速度保持不变,调速阀最小压差为多少(调压偏差不考虑);p = 10×105Pa,试求:1)溢流阀最小调定压力p2)负载F = 0时泵工作压力是多少;3)缸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压力是多少?2、在图2所示液压缸装置中,d1 = 20 mm,d2 = 40 mm,D1=75 mm,D2 = 125 mm,q vl = 25 L/min。

求v1、v2和q v2各为多少?五、分析题(本题共1 小题,每题10 分,共10 分)1、如图3所示的夹紧回路中,如溢流阀调整压力p Y=5MPa,减压阀调整压力p J = 2.5MPa,问:1)夹紧缸在未夹紧工件前作空载运动时A、B、C三点压力各为多少?2)夹紧缸夹紧工件后,泵的出口压力为5 MPa时,A、B、C点压力各为多少?3)夹紧缸夹紧工件后,因其他执行元件的快进使泵的出口压力降至1.5 MPa,A、B、C点压力各为多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