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素养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1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合集下载

2020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含解析

2020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含解析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释文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为牟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如如果②约贫困③智聪明(2)一词多义①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杳无音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②恶⎩⎪⎪⎨⎪⎪⎧ è ⎩⎪⎨⎪⎧ 无恶.不作: 首恶.必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wū⎩⎪⎨⎪⎧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答案 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指媒人/音讯,消息/听凭,随意 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3)古今异义①造次..a 必于是..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鲁莽,轻率。

2019-2020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课件(共57张)

2019-2020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课件(共57张)

2020/4/2
33
• 【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 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 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 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 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 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 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 含有深刻的哲理。
2020/4/2
34
小 结(二)明确何为“好学”?
2020/4/2
1
21世纪的学习观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Hale Waihona Puke 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会学习是成才之要,
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
2020/4/2
2
•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 很可能不曾认真思考过: 究竟什么是学习,为什么 要学,什么是学的基本内 涵,什么是好学,学什么 …先贤孔子就这些问题进 行了深刻的探讨,下面就 看看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2020/4/2
27
3、学可去蔽【原文】4
• 一味的喜好“仁”、“智”、 “信”、“直”、“勇” 、“刚 ”,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 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 而不出现偏差。弥补不足,学可去 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 。
2020/4/2
28
一:研读赏析(1--4) (一)为什么要学习? 原因有三:1. 智力差异; 2. 充实自我; 3. 学可去蔽。
么。
2020/4/2
7
(二) 初读入境 (1)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请结合注释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文本,有 疑惑之处标识出来。 (3)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可把全 文切分成: 为什么要学---(- 第1、2、3、4 、 9章) 什么是好学----(第7、8章) 学的基本内涵 学什么--(第5、6、 10、 11章)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39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39张PPT)
林语堂说:“《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经, 是一套道德的教训。”(《孔子的智慧》)
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 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 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 论。
1、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 人?(一个形容词或一个短语) 2、作者是怎样刻画孔子这一形象 的?(描写手法)
同学们弹幕作答…
1、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一位怎 样的人?2、作者是怎样刻画 孔子这一形象的? 1、仪封人用“木铎”喻孔子, 高度赞美孔子是有着勇于承 担社会责任的高尚精神的君 子。 2、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仪封 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写出孔 子的勇担重任。
• 有益于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 格健全地发展。
• 有益于我们培养和加强把握社会、人生 问题的能力。
• 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
• 学习方法: • ①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 • ②抓住重点 掌握材料 • ③理性反思 自主探究 • ④关注现实 联系当下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 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 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 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感动!春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 背后有无数个等待的家庭。职业精神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我 报名”。厚厚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的汗水、泪水,但挡不住他 们毫不犹豫的勇气和战胜病毒的决心。
致敬!他们不害怕感染,不畏惧生死吗?他们虽是春运大 潮的逆行者,却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用再多的赞美之词来形 容他们,都不为过。那一张张印着红色手印的请战书,更像是 他们的铮铮誓言,扛起所有人的希望,他们为职业精神增添了 新的注脚。

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就不接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如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果不用义的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们,就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到
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哪里去成就好名声?君子不会在一顿饭的工夫背离仁,在急迫仓促的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时候一定按照仁这样做,在困苦的时候一定按照仁这样做。”
文白对译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
1.孔子说:“财富如果能正当地求得,即使是执鞭的下等差役,我 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正当地求得,那我就顺从自己喜欢的道义。”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 2.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这位先生
不言、不笑、不取乎?” 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 公明贾回答道:“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这位先生在该说话
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 的时候才说话,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高兴的时候才笑,所以别人不
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讨厌他笑;合乎道义的时候才取财物,所以别人不讨厌他取财物。”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 8.子路说:“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君子认为义是至高
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 无上的。君子有勇气却没有道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气却没有道义就
义为盗。” 会成为强盗。”
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了道义不能照着去做,
二、文言虚词 1.人不厌其.取其:_代__词__,__他_ (公叔文子) 2.岂其然乎.乎:语__气__助__词__,吗 3.义之与.比与:_介__词__,__和_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1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1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在第9节中,孔子为什么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 善不能改”?
答:因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 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 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 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3.孔子认为什么是完善的人格?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什么要求?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聪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并富有 礼乐修养;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时,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 言,尤其是“见利思义”这一主张,即使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也要考虑是否 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一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义之与比”“义以为上”,言行要 合仁、礼要求,要有勇且慎勇。处世严肃灵活,不厚此薄彼。符合于仁、礼要 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行“仁”的条 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 “乱”。
总而言之,凡事还是多想一想,思虑思虑为好。
2.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 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而第六则提出的“九 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系,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 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 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而前面的 “八思”,也是基于这种标准和道德的底线。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五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课件 第1单元 《论语》选读 第1单元-五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课件 第1单元 《论语》选读 第1单元-五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孔子认为“富”与“贵”均可求取,所谓“富与贵,是
人之所欲也”,无可厚非,因此,整体上孔子是赞成求取富贵的。第二,孔子 的“富贵”观有严格条件。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应符合“仁德”标准。第三, “富贵”应合乎道义,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义”是判定富贵合乎原则的重要标准。
岂其然 乎(这样,代词) . (正确,形容词) 吴广以为然 . 死灰独不复然乎(燃烧,动词) . (4)然 之(认为„„对,动词) 成然 .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 往来视之,觉无异也(但是,连词) 然 .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饭疏食饮水 ..
子路(向孔子)问怎样才算是完美无缺的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 感知] “义”“利”之辩,一直是后世儒生的一个重要话题。那么,作为儒家创 始人的孔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呢?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 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 道。孔子也曾说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祝福》
1、重点字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乞丐qǐ gài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雪褥rù 尘芥jiè 形骸hái 颊jiá 嚎há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 jué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监(jiàn)生 陈抟(tuán) 捺(nà)上 草窠(k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guǐ秘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 牲醴shēng lǐ 蹒跚pán shān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瓦楞wǎléng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 厮:小厮,未成年男仆。/ 厮认,互相认识。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 纳罕hǎn:感到奇怪。 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 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 匙shi,钥匙。
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 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 颦pín:皱眉。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 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 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 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 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 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歆享xīn xiǎng:神灵享受供物。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 凄切的声音。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含答案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含答案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高贵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

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

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

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不管人责,但求自尽。

——申居郧《西岩赘语》赏读:不管别人的责备对还是不对,只求自己尽到责任就行了。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赏读:如果在一些小节上不谨慎,就会连累高尚品德的养成。

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而”通“如”,如果②“要”通“约”,贫困③“知”通“智”,聪明2.一词多义①道⎩⎪⎪⎨⎪⎪⎧不以其道.得之 任重而道.远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行军用兵之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来吾道.夫先路也 ②修⎩⎪⎨⎪⎧ 德之不修.乃重修.岳阳楼 则修.文德以来之 邹忌修.八尺有余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 掌修.国史③于⎩⎪⎨⎪⎧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君子之于.天下也 乃设九宾礼于.廷 而君幸于.赵王 燕王欲结于.君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④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杳无音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案 ①正当的方法/道路/取道/路上、行程/方法、谋略/主张、思想或道理/说、讲/通“导”,引导②培养/修建、修理/整饬、治理/长,指身高/研究、学习/善、美好/著、撰写③向/对于/在/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跟、同/从/比④真实、不虚/相信/音讯、消息/诚信3.古今异义①饭疏食饮水..今义:喝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实行起来很困难就完全否定它们或者 置之脑后不予理睬,九种不能实行,就是实行其中一二种 也是有好处的啊!比如说“忿思难”,当你发怒时想想后 果;又比如说“见得思义”,当你有可得时想想是不是不 义之财。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适用的告诫吧。君不 见,街头巷尾打架斗殴而酿成严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 于一件非常小的事端吗?结果就造成孔子在《论语·颜渊》 篇里指出的那种情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 不仅害了自己,而且也连累到家人。这岂不是很糊涂吗? 再说“见得思义”的问题,那众多断送前程或晚节不保的 贪污受贿者,不就正因为在有利可得时没有想一想是不是 不义之财,是不是不应该得,不应该拿吗?
• 3.孔子认为什么是完善的人格?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 提出了什么要求?
•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聪慧、克制、勇敢、 多才多艺并富有礼乐修养;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 困时,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见利思 义”这一主张,即使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也要考虑是否 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一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⑤ ⑥愿 言陛必下信.亲,之行必信.果之
信任 守信用
①曲肱而枕之. 代词,它
(2)之译②成小“大的之.”狱,或不虽译不能 察,必以情 定语标志, ③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④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①不以其道.得之 名词,正当的方法 ②任重而道.远 名词,道路 ③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取道 (3)道④⑤度行军道.用里兵会之遇之道.礼 名毕词 ,名方词法,,路谋上略行程 ⑥⑦师不者足,为所外以人传道.道也.受 动业词解,惑说也 名词,道理 ⑧来吾道.夫先路也 动词,通“导”引导
过程,从他死后便开始了,至东汉初而登峰造极,时间长达 五百年。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早期孔子史料集,搜录完备, 编年准确,可资讨论这一发展过程。 • 大概地说,那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由子贡作俑,使 孔子由普通贤人一变而为超级贤人;由孟轲发端,荀况定型, 使孔子从贤人再变为圣人,凌驾于世俗王侯之上而在人间不 得志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唱,西汉今文博士们应和,使孔子 从不得志的圣人,三变而为接受天启、为汉制法的“素王”; 由王莽赞助在先,刘秀提倡于后,使孔子从奉天命为汉朝预 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变为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
• 当然,孔子形象的这四变,本身便是那五百年特定历史过程 的影像。只有从社会风尚、宗教冲突、政治矛盾、观念差异, 以及学派利益等不同角度,进行整合式的研究,才能如实地 说明影像的由来。可惜,我们的孔子研究,似乎很少能做到 这一点。 • (朱维铮《壶里春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读准字音
• 4.在第9节中,孔子为什么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 答:因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 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 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 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 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①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今义:包括各种温度的水。 ) ②子路问成.人.( 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人发育成熟或成年人。 ) ③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古义:一定要这样;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 ) ④造.次.必于是( 古义:慌忙,仓促;今义:①匆忙,仓促,②鲁莽,轻率。 ) ⑤颠.沛.必于是( 古义:受磨难,挫折;今义:穷困,受挫折。 )
• C.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人 们想要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接受、不据有,人们厌恶的东 西自己有时候不摆脱、不撇弃,关键要看是否符合道。这 和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完全一致,是一脉相承的。
• D.孔子提醒子路,“成人”是在现实性上通过努力可以
样子 ⑤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连词,但是
①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向
②君子之于.天下也 对于 ③乃设九宾礼于.廷 在
(6)于④⑤业而君精幸于.勤于.荒赵于王嬉 被 由 于
⑦⑥青燕,王取欲之结于于..蓝君
介词,和 从
⑧而青于.蓝 比
3.掌握通假
①富而.可求也( 通如,理解为如果 ) ②若臧武仲之知.( 通智,理解为智慧 ) ③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通约,理解为贫困 ) 4.古今异义
• 【解析】 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指帝王 生前将帝位传给子孙。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 5.下面对选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C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段,孔子认为,人人都喜欢富与贵,排斥贫
与贱,但必须符合道义;君子无论在何时、在什么情况下, 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 B.选文第二段阐述什么是完美人格的问题。孔子认为一 个人不可能具有那么多的美好品德,只要不忘道义,坚守 诺言,危机面前能挺身而出,就可以算是完美人格了。
5.词类活用 ①义.然后取:名词作动词用,符合道义。 ②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用,吃饭。 ③不义而富.且贵.:形容词作动词用,取得富,取得贵。 6.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②④状语后置句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文之以礼乐
有登基、禅位、践阼等。
• B.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 分为不同的等级。
• 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 “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 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 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 语句参差变化,自由洒脱。
• 从本课所选的内容,来体会孔子言语的自由、洒脱、有趣。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一段,开头两句仿佛两扇门一 样,多么齐整;到了“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就出现了 变化;而结尾处“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又非常齐 整。“君子有九思”一段话,前面八思为三字句,非常齐 整,最后一思则是四字句。这些都是整齐中含有变化。 “富而可求也”“饭疏食饮水”两段,语句参差不齐,可 是内容上都含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参差中蕴涵整 齐。这种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使意思表达得更完整,情 味更悠长。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 1.怎样理解“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 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话?
• 答: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只要 合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 求。如果不能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 符合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 求富贵荣华。
• 2.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 有何作用?
• 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而第 六则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系,其实, 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 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 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 的,舍之。而前面的“八思”,也是基于这种标准和道德 的底线。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 1.“九思”要求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 听都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这样对不对?如果事事这样, 那么不是活得太累了吗?
• 从理论上说,这九种思虑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 要的,但当你真正面对现实,尤其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 的现代生活时,就会感到要真正履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 【解析】 而: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中“而”
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C )
A.富而.可求也
B.曲肱而.枕之
C.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D.任重而.道远
【解析】 A.表假设的连词;B.表顺承的连词;C.表转折的连词;D.表并列的
连词,可以不译出来;而例句中的“而”是表转折的连词。
①②德乃之重不修.修岳.阳 动楼词 ,动培词养,修 建 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动词,修饰 (4)修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容词,长,指身高 ⑤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动词,研究,学习 ⑥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 形容词,善,美好 ⑦掌修.国史 动词,撰写
① ②其 吴广然.以?为 岂其然.然 形乎容 词代,词正 ,确 这样 (5)然③ ④成 虎见然.之之, 动庞词然.,大认物为也… …形正 容词确词 尾,……的
• 2.如何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答:这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乎“义” 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浮云之不足取。同时亦 表明其对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在艰苦的环境下,要体会到乐趣就 要安于清贫的生活,但是对用不义的手段去获得权力和财 富,要看得像浮云一样。孔子的这个思想与孟子“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意志是同义的, 给后代追求理想的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富贵于我如浮云” 也成为后世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境界而蔑视荣华富贵的一种 宣言。
• 3.文中孔子论述了怎样的义利观?
• 答:人有谋取富贵财利或者说物质利益的欲望,这是天经 地义的。可是如果任由这种欲望发展下去,社会就会陷入 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纷乱无序的 可怕境地。本文所选的材料,核心是孔子的义利观。义主 要是指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规范,比如合乎道、合 乎仁、合乎礼等。孔子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论 语·卫灵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 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会 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孔子强调富而可求 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们省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是否合乎道义。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五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3
进入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