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长度的特殊测量
最新秋八年级物理上册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案1新版教科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1.2 测量:实验探求的重要环节回答:(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古诗导入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工夫。
一、长度的单位提出成绩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以下成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能否磨损?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运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先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成绩,要求学会正确运用刻度尺。
训练内化 (3)甲 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该当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野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精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 ,其中69 mm 是精确值,0.5 mm 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
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些,就运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
用A 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解析:本题次要考查能否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刻度尺A 分度值是 1mm ,刻度尺B 分度值是 2 mm ,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而刻度尺A 精确些。
刻度尺B 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运用方法错误。
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精确值为2.2 cm ,估读值为互动探求(4) 互动探求(5)3.运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探求活动一 测出一个硬币的直径和一个球的直径实验器材 刻度尺、两个直角三角板、桌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学案 教科版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装订线_______(cm)、_______(mm)、_________(μm)、(nm)。
1km= m 1dm= m 1cm= m1mm= m 1μm= m 1nm= m4。
读图1-2—5,了解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形成感性认识.[及时练习1.单位换算:70Km= mm 90nm=m2.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
7.2m=7。
2×100=720cm B.7。
2m=7。
2m×100=720cmC.7.2m=7。
2×100cm=720cmD.7。
2m=7。
2m×100cm=720cm知识点二:实验: 测量长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页内容及图1-2-6,完补充完善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成下列填空。
1.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_________,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的最大示数叫_______.2。
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3。
观察拿出刻度尺,仔细观察,举手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4。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2)放,使用时,尺要沿所测长度,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老师完善,评价激励甲乙。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B两刻度尺测同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达标检测1。
将下列单位换算成基本单位。
(1)5000μm =_______m (2)0.015km=_______m(3)400cm =_______m (4)50mm=_______m2.位同学测量了两物体的长度,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小明的身高为1.60_____;一层楼高为30____;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颗粒直径只有0。
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教案:1.2.1《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科版上册)

教案: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教案:1.2.1《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科版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1.2.1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估读、记录数据和误差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
3. 使学生理解测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估读、记录数据和误差分析,提高测量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过程中的估读、记录数据和误差分析。
2. 教学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刻度尺、练习册、PPT等。
2. 学具:刻度尺、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刻度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2. 知识讲解: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分度值等。
强调测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估读、记录数据和误差分析。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测量长度的例题,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测量,并解释每个步骤的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验,练习估读、记录数据和误差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 测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估读记录数据误差分析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刻度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2. 答案:待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刻度尺使用方法和测量过程中重要环节的掌握程度,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研究,探究如何提高测量准确性,例如研究不同测量工具的精度、测量方法的改进等。
(新)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导学案(附答案)

2.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学习目标】1.练习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学会一些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2.学会测量时间的方法。
3.能说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知道实验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法。
【自主预习】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min ; 1min=s ;1s=ms ; 1ms=μs 。
3. 王芳同学早上从家中上学的时间如以下图1甲所示,到校的时间如以下图1乙所示,则她上学所用的时间是h ,合s 。
3.测量值与值的差异叫误差。
4.在你看来,误差产生的原因与 或有关。
5.减小误差的方法:〔1〕;〔2〕;〔3〕。
【课堂探究】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实验中的本卷须知:平移法:1、器材:两个三角板,刻度尺、硬币实验目的:测量硬币的直径实验步骤:累积法:1、器材:铅笔、刻度尺、细铜丝〔废旧电线、 线均可〕实验目的: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实验步骤:替代法:1、器材:刻度尺、细线、物理课本实验目的:测量物理课本中18页右侧彩图中过山车的长度〔比例尺1:1000〕实验步骤:滚轮法:1、器材:刻度尺、细线、铁环实验目的: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实验步骤:【效果评价】A 组1.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只能尽量。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错误的操作方导致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的。
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以下图,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3.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防止误差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防止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防止的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4.第46届世乒赛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比赛,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 .2μm B.2mm C.2cm D.2dm5.测量长度时,决定测量所能到达的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 512123467891011512123467891011甲 图1 乙A.刻度尺的测量长度 B.测量者的意愿C.测量的要求 D.刻度尺的分度值6.如以下图示2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图2B组7.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样受热情的情况下,铜件比铁件长得要多些,如果直尺是用钢材做的,要去测量一个铜件的长度,那么夏天测量值与冬天测量值相比,夏天测的值要〔〕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8.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你的课桌的真实高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新知探究
1888年,科学家们 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 度基准——“米原器”, 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米原器”
米的基准现在已改用光 在2997192458秒内在真空中 传播的距离来精确确定
新知探究 4. 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乘以(或除以)
随堂小测
1.读出物体的长度。
2.76 cm
1.87 cm
随堂小测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 选用哪种规格的尺最合适( A )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随堂小测
3.如图甲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3min48s
解:L5是错误的,剔除后被测物体的长度求平均值。
随堂小测
5. 填入正确的单位。 某人高为 1.67( m ) 头发丝直径约 0.07( mm ) 一层楼房高约 30( dm ) 珠穆朗玛峰高约 8 844.43( m ) 钢笔长约 0.15( m )
课堂小结
;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1min50s
。
随堂小测 4.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个物 体的长度,依次记录数据如下:L1 =1.42 cm,L2=1.42 cm,L3 = 1.43 cm,L4=1.44 cm,L5 =1.54 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 D ) A.1.41 cm B.1.42 cm C.1.4275cm D.1.43 cm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误差
1. 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 误差产生的原因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课题:1--2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共2课时总第2--3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2)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标准要求: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是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误差的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难点是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物品对时间和长度的估测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部分)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知道测量有误差,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一)交流预习情况1、测量本质上就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通过鲁班的故事,启发我们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测量:(1)国际单位: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换算:1 km=______m 1dm=_____ m, 1 cm=______m1 mm=______m, 1μm=______m 1 nm=______m(2)长度的测量工具:基本工具是_________,精密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物理八上《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word学案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2课时)编写: 审核:物理组 课型:新授课 时间:【学习目标】1.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及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理解误差概念,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复习】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换算关系:103 10 10 10 103 101Km —→ m —→dm —→ cm —→ mm —→μm —→ nm换算法则:大单位换小单位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小单位变大单位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观察: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 、 、 。
读数: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很满意 满意 一 般 不满意 编号: 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 班级: 姓名: 二次创作长度的单位及换算使用:尺子要 ,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对齐物体一侧。
刻度尺较厚时要让刻度线 被测物体。
正确使用刻度尺记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其结果包括 和 。
【提出质疑】【学习探究】一、了解误差1、小组实验探究: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活动:小组成员(4个)使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数据2、误差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3误差可以避免吗?怎样减小误差?4、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什么?练习1、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4次结果分别是17.31cm 、17.33、cm 、17.52cm 、17.30cm ,则物理课本的宽度 应为( )A . 17.31 cmB .17.313 cmC . 17.365 cmD .17.37cm二、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二次创作归纳总结:【课堂检测】1、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线的长度,应该选用的一组器材是()A.刻度尺B.刻度尺和三角板C.细线和刻度尺D.量角器和刻度尺3、测量时,用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被测量几次,然后求平均值,其目的是()A、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误差B、为了清除测量中的错误C、为了得到比较小的平均值D、为了减小测量中的误差5、小聪同学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5次结果分别是8.88cm、8.89、cm、8.90cm、8.86cm和8.01cm,在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数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作业】1、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其受温度影响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时,其测量结果将(填“偏小”或“偏大”)2、如何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我的收获】。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长度的特殊测量

【课题】1.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长度的特殊测量【教师寄语】父母养育辛苦,报答唯有苦读!【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熟悉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3.学会几种常见的非常规测量方法.【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是本节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所谓累积法就是将多个相同微小物体累积起来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物体个数,即得单个微小物体的长度。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的厚度等。
辅助法就是辅助三角板等其他器材测量的方法。
【器材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直尺、三角板、铜丝、铅笔、细线等。
【复习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1. 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 请给下列实物长度填上正确的单位。
①一间教室的长度为10 ②墨水瓶的高度为1.5③西华到漯河的距离大约是70 ④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测量细铜丝的直径1、能不能用身边的刻度尺直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理由是。
2、你将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填入下表中线圈长度线圈圈数铜丝(或铁丝)直径3、在测量细铜丝直径时,要尽量减小误差,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D②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哪些物体的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刀小试]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5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长度的特殊
测量
【教师寄语】父母养育辛苦,报答唯有苦读!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熟悉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学会几种常见的非常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是本节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所谓累积法就是将多个相同微小物体累积起来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物体个数,即得单个微小物体的长度。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的厚度等。
辅助法就是辅助三角板等其他器材测量的方法。
【器材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直尺、三角板、铜丝、铅笔、细线等。
【复习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 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2. 请给下列实物长度填上正确的单位。
①一间教室的长度为10 ②墨水瓶的高度为1.5
③西华到漯河的距离大约是70 ④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1、能不能用身边的刻度尺直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理由
是。
2、你将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你的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填入下表中
3、在测量细铜丝直径时,要尽量减小误差,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②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哪些物体的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5圈。
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15圈的总宽度为 c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
这种特殊的测量方法叫做 ,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测
量 。
目标二、测量硬币的直径
1、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在下面空白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将硬币的面值和直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硬币面值:_________,硬币直径:_________。
2、议一议:除了测量硬币直径外,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测哪些物体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多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目标三、其他特殊测量
1、如果要测出地图上从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应该怎样做?(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测量树干的周长,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测量操场环形跑道的周长,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 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 __
2、小雅学习了累积法以后,
想测量一下物理课本正文纸张的厚度,用直尺测出了1—100页的总厚度为5.3mm ,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mm ,为了减小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 。
3、要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应该怎么做?简要写出你的方法。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