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血液
血液学检验4.1.6.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二)检验
1、血象 红细胞、血小板多正常。 白细胞
数量:正常或增多(10-30)×109/L。 分类:早期N增高,很快转为L增高,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发 病后4-5天开始出现,7-10天达高峰),往往>10%。 异型淋巴细胞分型:浆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幼稚型。
2、骨髓象
骨髓象无特征性变化,部分病人可 出现淋巴细胞增高,和少量异型淋巴细 胞。
3、血清学试验 (1)抗EB病毒抗体检查:具有重要诊断的价值 (2)嗜异性凝集试验:病人血清中存在嗜异 性抗体,该抗体能使绵羊红细胞凝集。 吸收试验:该抗体可被牛红细胞完全吸收, 不被豚鼠肾吸收或轻度吸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机体淋巴细胞增生 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又称腺热。
经口传播首先在咽部淋巴结内繁殖,侵入 血液引起病毒血症,继而累及淋巴组织。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皮疹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由国家公安部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于2004年5月31日正式实施。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及醉酒驾车时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阈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驾车中的车辆驾驶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T105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酮、正丁醇、异戍醇的定性分析及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方法GA307 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车辆驾驶人员vehicle drivers机动车驾驶人员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
3.2酒精含量alcohol concentration车辆驾驶人员血液或呼气中的酒精浓度。
3.3饮酒驾车drinking drive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3.4醉酒驾车drunk drive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4 酒精含量值4.1 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临界值见表1。
表1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行为类别对象临界值(mg/100ml)饮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20醉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804.2 血液与呼气酒精含量换算车辆驾驶人员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可按标准GA307换算成血液酒精含量值。
5 检验方法5.1 呼气酒精含量检验5.1.1对饮酒后驾车的嫌疑人员可检验其呼气酒精含量。
呼气酒精含量采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进行检验。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关键要素。
它涉及到供血者的筛选、血液采集、血型鉴定、血液保存和输血前的检测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正文内容:1. 供血者筛选1.1 供血者的健康状况:供血者应经过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没有携带传染性疾病。
1.2 供血者的血型鉴定:供血者的血型应与受血者相匹配,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1.3 供血者的献血史:供血者的献血史应详细记录,包括献血频率和献血量等信息,以评估供血者的适宜性。
2. 血液采集2.1 采集器具的消毒:采集器具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2.2 采血针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减少对供血者的伤害和疼痛。
2.3 采集血液的技术操作:采集血液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血液污染和血栓形成。
3. 血型鉴定3.1 ABO血型鉴定:通过血型抗原和抗体的配对,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匹配。
3.2 Rh血型鉴定: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Rh血型,以避免Rh不合的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
3.3 其他血型鉴定:对于特殊血型的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更加细致的血型鉴定,确保血液的匹配性。
4. 血液保存4.1 血液储存条件:血液应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以保持血液的活性。
4.2 血液保存时间:血液的保存时间应严格控制,避免过期使用导致输血反应。
4.3 血液标签和记录:对于保存的血液,应进行标签和记录,包括供血者信息、血型和保存时间等。
5. 输血前的检测5.1 交叉配血:进行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液的匹配性。
5.2 感染性疾病筛查: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如HIV、乙肝病毒等。
5.3 输血前的身体检查:对受血者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宜接受输血。
总结: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供血者筛选、血液采集、血型鉴定、血液保存和输血前的检测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流动的组织——血液 (共27张PPT)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
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6. 张华领导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做了一个实验:甲试
管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得到上清液,
乙试管血液中不加柠檬酸钠,静置一天也得到上清
液,那么这两种上清液( C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1流动的组织—血液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图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是其命脉。 其实,在我们的身体内,也有着一个繁忙的运 输系统,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 肺部的氧,迅速运往你身体各处,同时将细胞 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运走。这个运输系 统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 动着血液。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
功能: _和_体__内__产__生_的__废__物________
_红_细__胞__ 功能:___运__输__氧_气______ 血细胞 _白_细__胞__ 功能:_吞_噬__细__菌__、_免__疫___
_血__小_板__ 功能:__凝__血__、__止_血_____
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伤口而止血。
中间凹的圆饼 状,无细胞核
运输氧气和部 分二氧化碳
男子约 500万/mm3 女子约 450万/ mm3
比红细胞大, 吞噬病菌、
有细胞核
防御和保护
5000~ 10000/mm3
个体最小,不规 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 加速凝血
10~30万/ mm3
血液
血浆
水、葡萄糖、氨基酸、无机
成分:盐__、__血_浆__蛋__白__、_尿__素__等_____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引言概述:临床用血制度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合理、安全地使用血液及其制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血液制品,同时避免血液的滥用和浪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临床用血制度。
一、血液需求与供应1.1 血液需求的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需要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1.2 血液供应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血库,确保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同时,要加强与血液中心的合作,及时补充血液库存。
1.3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血液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储存和运输,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血液筛查与检测2.1 血液筛查的目的:通过对血液样本的筛查,检测是否存在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2 血液筛查的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血液样本进行筛查。
2.3 血液检测的频率:根据相关规定,对血液样本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血液使用的指征与禁忌3.1 血液使用的指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需要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3.2 血液使用的禁忌:根据临床指南和相关规定,明确血液使用的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降低输血风险。
3.3 血液使用的监测与评估:对输血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以评估输血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四、血液管理的质量控制4.1 血液管理的标准化:建立血液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4.2 血液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培训医务人员关于血液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4.3 血液管理的监测与评估:对血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提高血液管理的质量。
总结:临床用血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血的重要管理制度。
通过血液需求与供应的评估、血液筛查与检测、血液使用的指征与禁忌、血液管理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可以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血液储存要求

WS 399-2012 血液储存要求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4.1.7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福建省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力行、孟忠华、钱开诚、衣梅、郭永建、王鸿捷。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液的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3 术语和定义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储存设备 storage device用于血液储存的仪器或装置。
3.2 保存期 storage period血液在适宜条件下适合人体输注的最长储存期限。
3.3 隔离 quarantine将不合格、待检、质检、报废等血液与合格血液区分,并储存于特定区域,置以清晰的提示标识(计算机信息和实物),杜绝实物与实物之间、实物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混淆。
3.4 密闭系统 closed system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其内容物在分离、分装等处置过程中与系统外部环境完全阻隔。
无菌导管连接仪将数个密闭系统经无菌高频热合成新的系统,并经检查连接无误后,该新的系统仍为密闭系统。
3.5 开放系统 open system密闭系统在血液分离等处置过程中被开放、暴露于局部100级洁净度的环境后再行密闭的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
3.6 冰冻血浆 frozen plasma采用物理的方法在全血的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一年保存期满后的血浆。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王子腾) 教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准备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引入课题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
观察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结合讨论提纲,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
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展示课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
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
提供相关资料并组织分析,讨论。
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
教学过程导言(大屏幕展示录象)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凝血因子4.1

凝血因子4.1
凝血因子4.1(Coagulation Factor 4.1)是凝血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凝血因子家族的一员。
它是由凝血因子4(Factor 4)的变异产物,也称为凝血因子4.1变异体。
凝血因子4.1主要参与血液凝块的形成和止血过程。
它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一起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协同作用,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凝块的形成,从而防止出血。
人体内的凝血因子4.1通常是由FGG基因(Fibrinogen Gamma Chain Gene)中的突变所导致。
在某些情况下,凝血因子4.1的突变可能与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和出血症状相关。
但这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学和临床研究来确定其具体的影响和意义。
请注意,对于具体的个体情况,特别是与凝血因子4.1突变相关的检测和疾病诊断,应咨询专业的医生或遗传学专家,并进行详细的基因检测和临床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色) 红细胞(红色)
血细 胞
Ⅰ.血浆的主要成分
水(约占91%~92%)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运输养料和废物.
Ⅱ.血浆的主Leabharlann 功能运载血细胞;小明有天吃坏了肚子,结果晚上的时候上吐 下泻,到医院检查需要抽血化验,护士说: “病的太厉害了,血管都有点瘪了。”请你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是什么?
血小板细胞
项目 名称
形态特点
有无 细胞 核 无
数量
功能
正常值
血小板
个体最小, 形态不规则
居中
凝血和 止血
(100~300) ×109个/L
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 2.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载血细胞; 红细胞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项目 名称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盘 状,富含血红 蛋白(铁) 个体最大,形 态多样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因为上吐 下泻引起身体脱水,导致血管中 血浆的总量减少,所以,血管就 瘪了。
红细胞的自白:
嗨:大家好^-^: 我叫做红细胞、英文名字叫RBC ,数量 最多,我的寿命只有120天,我的样子长 得不咋地,全都长得两面呈凹的圆饼状。 我的成分主要是血红蛋白,它是一种含 铁的蛋白质,所以我是红色的。血红蛋 白有个特性: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 在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在没氧时我就 会增多。看我不咋样一般人的体内我不 呆,男人体内有我约4.0~5.5×1012个/L, 女人体内有我约(3.5~5.0×1012个/L 。 我的任务是帮助人体运输氧和一部分二 氧化碳。我不一般,人体如果缺少我他 就会感到不舒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贫 血
3、下列血液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细胞是( B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4、在缝衣服时,手不小心被针扎破,过了 一会儿,伤口的血液会慢慢凝固,是因为 下列哪种细胞在发挥作用( C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5、下列血常规化验单中列举的项目中表示红细胞计数的 是( A) A、RBC B、 WBC C、Hb D、PLT
课堂练习
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C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2.贫血是指(D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 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张× ×
男
正常参考值 RBC 男:(4.0~5.5)×1012个/L 女:(3.5~5.0)×1012个/L
WBC (4~10)×1012个/L
Hb 男:120~160克/升 女:110~150克/升 PLT (100~300)×109个/L 贫血:是血细胞中缺少红细胞 和血红蛋白。
红细胞:
项目
1.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 白是一种含 铁 的蛋白质,呈 红 色。它的特性是: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 分离 容易与氧 。 2. 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 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具有核的是 白细胞 ,双面凹圆饼 状的是 红细胞 ,最小的是 血小板 。 3. 根据本节的知识,请你推测,患阑尾炎的病人血常规检查中, 指标会升高。其中的道理是 白细胞有吞噬病菌功能 。 4. 你有没有皮肤划破出血的经验?当伤口较小时,可以观察到在 伤口处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 血小板 在伤口处聚集成团, 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物质的结果。 5. 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 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基 本的道理。 红细胞数目增多,因为血红蛋白在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个体最小,形态不 规则
形态特点
有无细 胞核
数量
功能
正常值
成熟后 最多 无
12 运输氧和部分 (4.0~5.5×10 个/L ,女3.5~5.0) 二氧化碳 ×1012个/L。
有
最少
白细胞 血小板
无
(4~10) ×1012个/L ) 居中 凝血和止血 (100~300 ×109个/L
吞噬病菌,保 护和防御作用
6、血液属于( B ) A、肌肉组织 B、结缔组织 C、上皮组织D、神经组织 7、下列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的一项是( D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血细胞 )
8、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D ) A、运输氧、二氧化碳和营养 B、运输养料和废物 C、运输红细胞和养料 D、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 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 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 选择昆明为训练基地。你 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 空气中氧含量低。在这种环境中训练,可增 加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强血 液供氧能力,从而增强运动能力。
名称
形态特点
有无细 数量 胞核
成熟 后无 最多
功能
正常值
男子约: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盘 状,富含血红 蛋白(铁)
运输氧和 部分二氧 化碳
(4.0~5.5×1012 个/L ,女子约 3.5~5.0)×1012 个/L。
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我的名字叫白细胞,英文名字叫WBC。和其它 兄弟比我的个子最大,数量最少,在人体的血 液中我只占(4~10×1012个/L。唉!我长的不 太好看形态多样还容易变形,因为这样我很苦 恼。但我也有优点,我有细胞核,当我死亡了 我还会再生的。我还能为人体吞噬病菌,保护 和防御人体的作用,但我吞完病菌后我也会死 掉的,所以我的寿命很短。当病毒侵入人体时, 我就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毒入侵部位, 将病毒包围、吞噬。不信你看..
你知道各试管中的血液发生了什么变 化及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吗?各试管 中的淡黄色液体是什么?
血浆
血 清
白细胞
项目 名称
形态特点
有无 细胞 核 有
数量
功能
正常值
白细胞
个体最大, 形态多样
最少
吞噬菌, (4~10) 保护和防 ×1012个/L 御作用
血小板的自白:
嗨!大家好!我叫血小板, 我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 核,形状不规则,我在兄弟中 不多不少正好有(100~300) ×109个/L个。当人体受伤,血 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时, 我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 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 块堵塞伤口而止血。所以我有 凝血和止血作用。血友病患者 由于缺少我,一有伤口便会流 血不止。由于我有凝集等原因 而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就形 成血栓,所以有人很讨厌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磐石四中
小思考
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怎么会 运到各个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等废物又怎么会运走?
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
• 这些运输 线就是遍 布全身的 大大小小 的血管, 血管里流 动着
血液。
血液的分层现象
血浆(淡黄色)
RBC、WBC、Hb、 PLT分别是红细胞、 白细胞、血红蛋白 和血小板的英文缩 写。
3. 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 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结合分离。 4. 什么是贫血?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都 叫贫血。
知识小擂台
根据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回答问题:
数量最多的是 红细胞 ,男女数量差异最大的 是 红细胞 ,能携带氧的是 红细胞 ,人体被 细菌感染时数量显著增多的是 白细胞 ,能止 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血小板 ,能运输养料 和废物的是 红浆 ,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 化碳的是 红细胞 ,人在缺氧时数量明显增多 的是 红细胞 ; 血小板 过少,机体会异常出 血, 血小板 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