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厂商成为2015年全球第二大半导体采购客户

合集下载

2018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客户中四家为中国大陆OEM厂商

2018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客户中四家为中国大陆OEM厂商

2018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客户中四家为中国大陆OEM厂商2018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客户中,有四家为中国大陆OEM厂商。

作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中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方面的表现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大陆的OEM厂商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8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客户中中国大陆OEM厂商的表现,分析其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和意义。

2018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客户中,中国大陆OEM厂商包括华为、OPPO、Vivo和小米。

这四家公司在过去几年里迅速崛起,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它们不仅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和通信设备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客户,它们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大陆OEM厂商对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大陆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扩大,OEM厂商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领域,OEM厂商对高性能、低功耗、多功能的半导体产品需求迅速增长。

这为全球半导体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中国大陆OEM厂商的崛起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中国大陆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国际半导体企业进入。

除了传统的半导体巨头外,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和创新型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大陆市场,加剧了半导体产业的市场竞争。

中国大陆OEM厂商的强大实力和庞大市场需求,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大陆OEM厂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战略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

过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半导体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大陆只是一个辅助市场。

但随着中国大陆OEM 厂商的崛起,中国大陆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大陆OEM厂商的快速增长和强大市场实力,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地缘政治格局,也为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排名

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排名

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排名(实用版)目录1.半导体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2.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排名情况3.前五名半导体公司的具体排名和营收情况4.排名中的其他重要公司及其营收变化5.对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展望正文一、半导体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半导体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半导体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

然而,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技术创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排名情况根据调研机构 Gartner 发布的报告,2022 年中国大陆前 25 名半导体厂商的排名情况显示,近半数厂营收下降。

其中,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 年的 7.7% 降至 7.6%。

在这 25 家半导体公司中,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1.OMNIVISION(豪威科技)2.Nexperia(安世半导体)3.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长江存储)4.UniSoC Technologies(紫光展锐)5.GigaDevice Semiconductor(兆易创新)三、前五名半导体公司的具体排名和营收情况1.OMNIVISION(豪威科技):在 2022 年半导体收入排名中位居榜首,主要从事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2.Nexperia(安世半导体):排名第二,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电子、通信和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半导体企业。

3.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长江存储):排名第三,是我国首家专注于存储器芯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D NAND闪存技术。

4.UniSoC Technologies(紫光展锐):排名第四,是紫光集团旗下的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业务涵盖了手机、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

5.GigaDevice Semiconductor(兆易创新):排名第五,主要从事存储器、类比 IC 和电源管理 IC 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世界主要半导体厂商

世界主要半导体厂商

主要半导体厂商介绍1、美国1.1、英特尔1.2、 AMD1.3、德州仪器1.4、美国国家半导体1.5、LSI Logic(逻辑)公司1.6、安华高科技公司1.7、Freescale(飞思卡尔)1.8、美光科技2、欧洲2.1、意法半导体2.2、英飞凌科技(奇梦达)2.3、飞利浦半导体(NXP)3、日本3.1、东芝3.2、瑞萨科技3.3、NEC3.4、富士通3.5、松下电器3.6、三洋电机3.7、罗姆株式会社3.8、索尼3.9、三菱电机3.10、信越化学4、韩国4.1、三星电子4.2、Hynix(海力士)5、中国台湾5.1、台积电5.2、台联电5.3、南亚科技5.4、茂德科技5.5、力晶5.6、联发科技6、新加坡:特许半导体7、中国大陆7.1、中芯国际7.2、上海宏力半导体7.3、上海华虹NEC7.4、上海先进半导体7.5、和舰科技8、半导体设备厂商8.1、应用材料公司8.2、东京电子(TEL)8.3、ASML8.4、KLA-Tencor8.5、尼康精机(Nikon)8.6、佳能(Canon)8.7、大日本网屏(Dainippon Screen)8.8、美国诺发系统公司(Novellus)8.9、科林研发(Lam Research)主要半导体厂商介绍1、美国1.1、英特尔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产品的领先制造商。

它成立于1968 年,具有38 年的技术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1969年,英特尔首创了全球第一颗双极性集成电路存储芯片——64比特存储器3101;1970年,研制出第一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存储芯片1101,容量扩大到256比特。

同年,代号为1103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问世。

1971 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

进入世界前50的中国Fabless

进入世界前50的中国Fabless

进入世界前50的中国Fabless日前,国际知名半导体分析机构ICinsights发布了全球Fabless的营收和分布情况。

从他们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依然拥有全球最强的Fabless,该地区无晶圆厂贡献了全球53%的营收。

而中国大陆地区则快速增长,Fabless营收占比从2010的5%提升到去年的11%。

值得一提的是,在ICinsights的报表中,有十家大陆Fabless进入了世界前五十,而在八年前,只有海思一家入选,这足以证明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迅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入选的十大厂商:第一、海思海思是国内当之无愧的芯片龙头。

据官网介绍,海思半导体是全球无厂半导体和IC设计公司,致力于提供全面的连接和多媒体芯片组解决方案。

作为技术领先者,海思为全球网络和超高清视频技术的端到端创新铺平了道路。

从高速通信,智能设备,物联网到视频应用,海思芯片组解决方案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实地验证。

凭借在成功推出LTE Cat.4 / Cat.6,Cat.12 / Cat.13,VoLTE和伪基站防御方面领先其他供应商的丰富经验,海思已经在移动通信行业建立了技术领先地位。

海思提供的高性能,高功效的麒麟SoC解决方案能为当今的智能设备创造卓越的用户体验,海思半导体针对视频应用推出了全球领先的智能IP摄像机,智能机顶盒和智能电视芯片,提供了包括图像采集,解码和显示在内的端到端全面4K解决方案。

关于物联网,海思推出了PLC / G.hn / 802。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思已经生产了超过200种芯片,申请了超过五千项专利。

尤其是他们的麒麟系列芯片,甚至在全球都走在前列,这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丰碑。

第二,紫光集团这里主要说的是他们旗下的紫光展锐。

赵伟国主导的紫光集团在前几年先后收下了展讯和锐迪科以后,组建了全新的展锐集团。

作为一个融合国内先进移动SoC和射频技术的公司,紫光展锐近年来的发展也相当迅猛。

华为发展史

华为发展史

华为发展史01.第一阶段:低调发育:1987年-1991年,由于是创立之初,所以发展的比较平缓。

1987年,任正非与五位合伙人共同出资2万元,在深圳成立了华为公司。

在创立初期,由于资金以及技术都不太够,所以那时候华为的战略主要是“低调发展”战略。

而凭借之前积累下来的人脉,当时的华为成为了一家生产电话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89年,积累资金后的华为开始自主开发PBX。

但由于成立不久,所以直到1991年公司也才二十多人。

当时华为的策略是坚持单一产品的持续开发与生产,销售策略则是“农村包围城市”,之后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抢占了市场。

02.第二阶段:站稳脚跟:1992-1995年,在这一阶段,华为逐渐成长为一家中大型通信企业。

1992年,华为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当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人民币,员工数也相比前一年的20人翻了10倍,达到了200人。

组织结构也开始从直线性的组织结构转变为直线参谋职能制的组织结构,除了有业务流程部门,也有了支撑流程部门。

1994年,华为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销售规模相比1992年翻了8倍,达到8亿人民币,员工人数也翻了3倍,达到600多人。

1995年,销售额再翻一倍,达到了15亿人民币。

同年,华为还成立知识产权部、同时还在北京成立研发中心。

在此阶段,华为在大陆地区彻底站稳脚跟,业务遍布全国各地。

03、第三阶段:由内到外:1996-2005年,在这一阶段里,华为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通信公司。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李嘉诚创立)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

也让华为的C&C08机打入香港市话网(94年发布的),同时也开通了许多国内未开的业务。

1996年1月,华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华为市场部集体辞职,所有正职干部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

2015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展汇总

2015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展汇总

201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展概况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董瑞青2013-01-28关键字: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展概况浏览量:1601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半导体产业价值链顶端的“皇冠”。

从全球范围看,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是世界半导体装备制造的三大强国,全球知名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上述国家。

如表1所示,2011年世界前十六大半导体设备生产商中,有美国企业7家,日本企业6家,荷兰企业2家,德国企业1家,其中荷兰阿斯麦(ASML)以78.8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全球第一,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以74.4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二,日本东京电子销售额为62.0亿美元,位列第三;从企业主要的半导体设备产品看,美国主要控制等离子刻蚀设备、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掩膜板制造设备、检测设备、测试设备、表面处理设备等,日本则主要控制光刻机、刻蚀设备、单晶圆沉积设备、晶圆清洗设备、涂胶机/显影机、退火设备、检测设备、测试设备、氧化设备等,而荷兰则在高端光刻机、外延反应器、垂直扩散炉等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从国内看,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上海中微半导体的90nm-65nm等离子体介质刻蚀机、45nm-32nm等离子体介质刻蚀机及北方微电子装备的65nm硅栅刻蚀机已通过12英寸片生产线的考核验证,并实现销售。

上海微电子装备的先进封装光刻机进入江苏长电科技集团的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线正式使用。

七星华创的12英寸氧化炉也进入大线试用。

中科信12英寸大角度离子注入机已完成3台样机组装,正在进行测试验证。

盛美半导体的12英寸单晶圆兆声波清洗机已进入韩国海力士12英寸晶圆生产线的使用,并取得了韩国海力士本部的书面认证。

资料来源:VLSI research inc。

参考文献:[1] VLSI research公司网站.[①] MEMS(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中国三大芯片公司

中国三大芯片公司

中国三大芯片公司中国三大芯片公司 1三家公司如下:1、华为海思。

尤其是对于华为麒麟处理器,更是作为目前最强国产手机处理器,但事实上对于华为手机芯片、5G芯片的表现,虽然处于全球顶尖水准,但事实上在安防芯片领域,主要用于视频监控等,目前市面上很多行车记录仪,监控等设备均采用了华为海思芯片,所以华为的安防芯片在全球安防芯片市场,更是能够高达70%。

2、汇顶科技相信大家都知道,汇顶科技作为国内一家非常出色芯片企业,目前在指纹识别芯片领域,同样也占到了全球高达5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目前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厂商都与汇顶科技有着合作关系,绝大部分手机都采用了汇顶科技的指纹识别芯片,其中也包括屏下指纹识别芯片。

3、比特大陆。

比特大陆,矿友们也是再熟悉不过,作为一家专注于算力芯片的企业,简单点说就是做“矿机芯片”,从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数据来看,比特大陆同样能够占到全球70%左右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在这一领域,中国芯片企业更是一加独大,中国所有厂商更是能够占到全球矿机芯片市场90%+的市场份额。

芯片:集成电路英语: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作 IC;或称微电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晶片/芯片(chip)在电子学中是一种将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设备,也包括被动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时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中国三大芯片公司 1摘要中国三大芯片公司: TOP1、紫光集团紫光集团是由清华紫光总公司成立的,主要聚焦于IT服务领域,主要打造从“云-网-端”的产业链,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IT服务领域在世界排行第二,也是中国十大芯片企业的第一名,能够为大型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非常完整的IT服务。

TOP2、华为海思海思半导体是一家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总部在深圳。

海思产品包括无线网络、数字媒体、固定网络等领域的芯片以及及解决方案,目前面对美国的打压,海思总裁称早就做出过生存极限的假设,目前公司打造存储的芯片可以全部转正。

半导体上市公司列表

半导体上市公司列表

半导体上市公司列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上市公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行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些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以下是一些在中国上市的半导体公司,它们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1. 中芯国际(SMIC):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之一,中芯国际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该公司拥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能够生产各种类型的芯片,并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 紫光国微(ZGC):紫光国微是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之一。

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3. 中科微(CSMC):中科微是中国领先的专业半导体制造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IC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

4. 灿谷微电子(CanSemi):灿谷微电子是中国领先的存储器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之一。

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存储器芯片,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智能设备等领域。

5. 京微雅格(Jingjia Micro):京微雅格是中国领先的图像传感器设计和制造企业之一。

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消费电子等领域。

6. 汉邦高科(Han's Laser):汉邦高科是中国领先的激光器件和激光加工系统制造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从事激光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器械、通信等领域。

7. 华力微电子(Huada Semiconductor):华力微电子是中国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和制造企业之一。

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

8. 立讯精密(Luxshare Precision):立讯精密是中国领先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制造企业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厂商成为2015年全球第二大半导体采购客户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6年第12期
本报讯随着中国大陆逐渐由世界工厂转变为自行制造自家产品为主的产业模式,目前大陆厂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采购客户。

日经新闻(Nikkei)援引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公布的全球半导体总体有效市场(total availablemarket;TAM)统计资料报道,2015年大陆业者在半导体芯片产品的采购金额上,已将日本业者远抛在后,成为仅次于美国业者的全球第二大客户。

日经新闻表示,这意味着日本业者在全球数字产品市场上的存在感,将会越来越薄弱。

根据Gartner的资料,联想与华为在TAM中的采购金额排名,分別由2014年的第四与第七,提升为2015年的第三与第六。

2015年联想与华为采购金额分別为133.29亿美元与70.20亿美元。

随着联想与华为等业者排名的提升,也带动了中国大陆整体排名的提升。

在2015年前十大采购业者中,日本仅有Sony入列,排名由2014年的第六下滑为2015年的第七。

另一日本厂商东芝(Toshiba),则是因为惠普(HP)拆分为惠普(HP Inc)与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2家公司,而被挤出前十大之外。

Gartner分析师MasatsuneYam@表示,目前日本业者在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上有所欠缺。

如果无法成功开发终端产品的话,日本也不会成为半导体元件采购上的领导者,最终将导致整个产业基础衰退。

资料显示,2015年TAM采购金额最高的厂商为韩国的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金额为298.67亿美元。

另一韩国业者LG电子(LG Electronics)则是以55.33亿美元排名第九。

此外,虽然东亚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数字产品制造中心,但如苹果(Apple)等美国业者在产品设计上仍持续居于领导地位,因此美洲地区业者在采购半导体元件的整体表现上也一直呈现增长杰势。

资料显示,2015年苹果TAM采购金额为291.16亿美元,排名第二。

除苹果外,其他列名于前十大的美国业者尚包括戴尔(Dell)、惠普、惠普企业以及思科(Cisco)。

戴尔等业者排名分别为第四、五、八与十名。

(文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