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坐标联动功能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RTK技术与全站仪结合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 马杰

RTK技术与全站仪结合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马杰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RTK技术的出现是测量技术史上的一场革命,并随着对其研究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深入,势必将影响传统测量的方方面面。
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同时测绘供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并量算出土地面积。
我队自从引进了TOPCON HIPER设备后,配合原来的TOPCON GTS-602全站仪,通过多种试验、比较,认为RTK与全站仪结合在大范围的地籍测量中,不仅可以随时知道观测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在大面积宗地竣工验收测量中,RTK与全站仪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数据质量和缩短工期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面用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来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RTK定位通常由一个基准站和一个或多个流动站组成,基准站不一定要架在已知点上,一般只需位于测区中间,视野开阔,周围无高大的树木、建筑物影响,远离强电磁波发射源和大面积的水面,这样架设完毕初始化后即可开机在软件中设置基准站。
因是任意设站,所以在设置基准站的程序中点击自动定位,大约10秒后即可将自动定位的坐标设置为基准站坐标。
在本市某大型集团的验收测量中,测区中无任何控制点,在测区外围较远处有四个GPS E级控制点(地方坐标系);因工期非常短,该测区面积大且厂房、车间等建筑物的密度非常大,并且到处都是高炉煤气管道,假如采用常规方法布设控制网后再碎部测量的话,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时间上也是不允许的。
全站仪结合GPSRTK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全站仪结合GPSRTK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GPS测量技术日益普及,其所具有的精度高、作业迅速、费用低和全天候作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的测量工作中;而全站仪集测角量边等功能于一体,将GPS-RTK和全站仪组合使用,取长补短,具有很高的优越性。
文章就实际采用的GPS—RTK技术和全站仪的组合测量模式所进行的放样工作,叙述其特点和优越性。
关键词:地籍测量;全站仪;RTK技术地籍测量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地籍测量的根本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测量的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工作。
一、地籍测量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限、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
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功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一)电子全站仪技术电子全站仪(以下简称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及精密机械加工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测量仪器,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带有丰富的内置软件,可准确、高效、方便地完成多种工程测量工作。
常规的地籍测量方法通常是应用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进行,首先在测区内布设首级控制网,然后布设图根控制点;最后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测绘地籍图。
全站仪测量定位已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其本身的技术特点又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比如要求测站与碎部点间必须通视,视距一般不允许超过400米等,在地形复杂地区会对测量效率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全站仪在城镇地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全站仪在城镇地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全站仪是随着光学、机械、电子等诸多学科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测量仪器。
论文重点阐述了全站仪在城镇地形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主要特点,最后重点概括了全站仪在城镇地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站仪;地籍测量;应用近些年,随着我国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测量精度日益提高,在城镇地形的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测角精度可达到0.5″,短程测距精度可达到0.5mm以内,局部坐标系统的测量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
随着全站仪技术本身的发展,测量精度将进一步提高,功能更为完善。
采用智能全站仪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测量方案,尤其在小尺度(50米)模型实验阶段有其重要意义,可满足实验的要求,并为FAST的馈源舱位姿动态实时测量提供一种十分有效可行的测量方案。
1全站仪在城镇地形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1.1地籍测量的含义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
地籍按发展阶段有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根据特点和任务,地籍又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
具体内容如下:(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与其它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有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1.2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方法在地籍一、二级、图根点加密控制测量中,导线控制测量是最传统的方法。
GPS―RTK和全站仪相配合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和全站仪相配合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GPS-RTK和全站仪的特点及相互配合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RTK;全站仪;地籍测量1、GPS-RTK的原理及技术特点1.1GPS-RTK的原理GPS-RTK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系统中的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定位结果。
1.2GPS-RTK的技术特点1)GPS-RTK的误差GPS-RTK的误差主要有两类:一是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如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的影响。
其中多径误差是GPS-RTK定位测量中最严重的误差。
二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如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这些误差都可以在作业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有效措施予以消弱。
2)整周模糊值确定整周模糊值的时间和可靠性,是GPS-RTK能否实时,准确定位的关键。
确定整周模糊值的时间和可靠性取决于4个因素:接收机类型(一般双频机比单频机快),所观测卫星的个数,移动站至基准站的局里,GPS-RTK的软件质量。
3)数据链进行GPS-RTK测量时,移动站需要实时地接收基准站播出的差分信息,才能求待定点的位置。
目前在测绘领域利用GPS-RTK技术测量时都采用UHF电台播发差分信号。
其最大传输功率距离是由接收天线的高度,地球曲率半径及大气折射等因素决定的。
因此在城区,山地,森林等地区进行GPS-RTK测量时其成果质量和作业效率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无法工作。
2、GPS-RTK和全站仪相互配合测图实例以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农村地籍测量(1:500)实践为例2.1测区情况藁城区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东部。
地理位置为北纬37°51′~38°18′、东经114°38′~114°58′之间。
藁城区总面积约812平方千米。
全市人口约76万,藁城区交通便捷,有三?七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石德铁路横穿市域,市区距民航机场30公里,距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矿山测量作者:李根锋指导教师:贺黎明东北大学2009年6月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用数字化测图已成大势所趋。
本文简述了地籍测量,介绍了全站仪与结合cass软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着重探讨了使用软件绘制数字地籍图的方法。
得出了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绘应用中的一些结论, 以及全站仪在地籍测量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本文会通过举例来说明全站仪与传统的仪器之间的差别、优劣点,来体现全站仪的功能。
其次在对于cass软件的使用、功能做以简单的介绍以及cass的数字化成图。
关键字:全站仪地籍测量应用目录摘要.................................................................................................................................................... - 1 - 第一章绪论 .............................................................................................................................. - 4 - 第二章地籍测量基础 ...................................................................................................... - 5 -2.1 地籍测量的目的、内容、成果 ........................................................................ - 5 -2.3 地籍调查........................................................................................................................ - 6 -2.4 地籍测量........................................................................................................................ - 6 - 第三章全站仪介绍 ............................................................................................................ - 7 -3.1 全站仪 ............................................................................................................................. - 7 -3.2 原理 .................................................................................................................................. - 8 -3.3 特点 .................................................................................................................................. - 8 -3.4 应用 .................................................................................................................................. - 9 -3.4.1 水平角测量 ..................................................................................................... - 9 -3.4.2 距离测量........................................................................................................... - 9 -3.4.3 坐标测量......................................................................................................... - 10 - 第四章工程实例 ................................................................................................................ - 11 -4.1 测区简介...................................................................................................................... - 11 -4.1.1 简介 ................................................................................................................... - 11 -4.1.2 任务 ................................................................................................................... - 11 -4.1.3 目的 ................................................................................................................... - 11 -4.1.4 作业安排和过程......................................................................................... - 11 -4.2 控制测量...................................................................................................................... - 12 -4.3 碎部测量...................................................................................................................... - 12 -4.4 数据处理(配合cass 7.0) .......................................................................... - 14 -4.4.1数据通讯.......................................................................................................... - 14 -4.4.2 与gts-330全站仪的通讯.................................................................... - 14 -4.4.3绘平面图-16- 参考文献 ..................................................................................................................................... - 20 - 结论.................................................................................................................................................. - 21 -第一章绪论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GPS结合全站仪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结合全站仪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 绪论地籍是反映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等状况的土地档案,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有关政策,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地籍资料要为国家的地籍管理提供依据,而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
为了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进行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称为地籍工作。
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
所以,建立并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地数量和质量地动态变化情况,保持土地调查地现势性,而且可以利用它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督。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
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
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
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
地籍管理从最初单一的税收地籍发展到产权地籍,再到现在的多用途地籍,其内涵不断丰富。
在此过程中,测绘手段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测绘仪器从最初的原始工具到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现在GPS技术正在不断得到应用。
2 地籍测量2.1概述地籍测量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PS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该系统能为全球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实时差分RTK(Real —Time)GPS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成果,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重大突破。
GPS-RTK联合全站仪数字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联合全站仪数字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对GPS-RTK联合全站仪数字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结合实例,充分验证了GPS-RTK联合全站仪既可快速布设控制点,又能高精度快速采集碎部点的三维坐标,两者实现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大大加快野外数据采集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RTK;全站仪;地籍测量1.引言目前,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常规的地籍测图方法己逐渐被数字化测图所代替。
在数字化测图中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有GPS-RTK与全站仪,两种测量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其不足也是并存的。
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使用GPS-RTK或全站仪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样就出现了在同一工程中同时采用两种仪器的情况,即GPS-RTK的测量成果常为全站仪所用,全站仪测量值又常作为检校GPS作业的依据,这样既解决了水平方向遮挡(全站仪)问题,也解决了上方遮挡(GPS-RTK)问题,避免了单独使用GPS-RTK或全站仪作业的局限性,实现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既可快速布设控制点,又能高精度快速获得三维坐标,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测量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 GPS-RTK联合全站仪数字测图方式简介全站仪具有设站灵活、操作简单、自动记录、自动计算可直接获取地面点三维坐标,但其缺点是要求通视,受地形和人为因素影响大,并且需建立足够的控制点,作业量大,投入也大,外业时间较长;而GPS-RTK测量,可全天候进行,省去了大量的控制测量时间,无需与测站通视,工作效率很高,定位精度均匀,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在地形简单,天空开阔的地区,其优势更加明显,但在单基站模式下受到作业半径的限制或遇到高大障碍物时,就很难接收到卫星和无线电信号,即使能够获取到数据,精度也受很大影响。
常规地籍测量工作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原则。
具体工序包括首级控制网、加密控制网、图根控制网、特征点数据采集和成图。
全站仪在数字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传统的地籍测量是用经纬仪、钢尺等 仪器测 量角度、距离 等, 在室内作计 算处理 , 绘制地籍图 。由于地 籍图是 由测绘人员 利用分度器 、 比例 尺等工具模 拟测量 数据 , 按 图饰 符号 展绘到 白 纸( 绘图纸或聚酯薄膜 ) 上, 因 此 称 之 为模 拟 法 测 图 。 模 拟 法 测 图 精度较 差、 效率较低 , 得到 的是模 拟信 息 , 无法直 接得到数 字信 息, 不 能 与 电子计 算 机 相 连 。 而 数 字 地 籍 测 量 是 一 种 非常 先进 的地 籍 测 量 技 术 ,它 主 要 应用全站型 电子速测 仪以及 电子计算机 , 使地籍测 绘 自动化 , 并 可 提供 可供 传 输 、 处理、 共 享 的数 字 地 籍 信 息 。 其 主 要 优 点 是 精 度 高、 速度快、 产 品形 式多样 。 采用数字地籍测量技术 , 可以将地 籍 测量 和建立地 籍信 息系统融合在 一起完成 ,从而提高我 国城
摘要 :本文 主要 阐述 了全站仪在数字地籍测量 中的应用, 并介绍 了全站仪在数 字地籍 测量 中的使用 方法。采用数 字地籍测量技
术, 可 以将地籍测量和建立地籍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完成 。同时 , 对数字地籍测量的实测过程及 方法进行 了介绍 , 主要包括地籍 外业
调 查、 用全站仪进行基础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 数 字地籍测量 的编辑与输 出、 面积量算 与平差等 内容。 关键词 :全站仪 ; 地籍测量 ; 数字测图 : 界址点 ; 宗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1卷 第 3期
20 年 6月 08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 OMAT C & S AT A NFO MAT O T HNO OGY E IS P IL l R I N EC L
Vo . 1 No 3 13 , .
J n ,2 0 u. 08
坐标 , 要观测 、 录 两个 角度 需 要 切 换 观 测 状 态 , 在 而 记 并
收稿 日期 :0 8—0 20 4—2 0
草 图 上 记 录 , 且 在 内 业 展 点 时 不 能 一 同 展 出 。需 要 另 而
做处 理 , 不方便 。 很
利用全站仪坐标联动 的功 能, c , 2两点为 A , 作 1c P
和其 他界址 点 一样 可
分别在 能观 测 到 P点 的 A 曰 两点 设 站 , 全 站 仪 坐 , 用 标联 动功 能在 A 曰两 点与 P点 的连线 上 留 下两 个参 考 点 , C ,2 1c 。分 别 画 A 1B 2的延 长线 交 于 P C ,C 。造 成一 个 前 方交 会图形 , 前方 交会 方 法求 出 P点 。如图 1 用 所示 。 如果 直 接用 前 方 交 会 方法 求 解 P 点 , 要 观 测 记 录 需 两个 角度 。在极 坐标 法 测 量 中 , 器直 接 显 示 、 录点 的 仪 记
关键词 : 坐标 联 动 ; 方 交会 法 ; 线 ; 址 点 前 射 界
中图分类号 :2 1 P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6 2— 87 2 0 )3— 13— 2 17 5 6 (0 8 0 0 7 0
App i a i n o o d n t n a e Fu c i n o t l l to f Co r i a e Li k g n to fTo a c S to n Ca a t a ur e i g a t i n i d s r lS v y n
全 站 仪 坐 标 联 动 功 能在 地 籍 测 量 中 的应 用
么作 庚 ,刘 东会
(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 查院 , 宁 锦州 1 10 ) 辽 20 0
摘
要: 地籍测量 中对 某些可望而不可及 的界 址点 的测量是 经常遇 到 的问题 。利 用全站 仪 坐标联 动功 能, 方 可
便地应用前方 交会 法, 为这 个问题提 出了一种有效 的解决方法。
高差 进行 实 时 改正 , 后 根 据 水 平 角 的 变 化 实 时 计 算 出 然 被测 点 的极 坐标 。 这种 方法 在外 业简 单 易 行 , 内业 数据 不 需 特 殊 处 理 ,
图 1 前方 交会 法
) I
Fi . Th t o ff r r n e s c o g1 e me h d o wa d i t r e t n o i
,
t n t ov h r b e i o s l e t e p o l m. o Ke r s c o d n t i k g ;o a d i tre t n me h d;a il b u d r o n s y wo d : o r i a eln a e f r r n e s c i t o r d a ; o n a y p i t w o
O 引 言
在 地籍测 量 外 业 数 据 采 集 过 程 中 , 常 会 遇 到界 址 经
点附近堆放杂物 , 临时搭建等情况 , 使棱镜不能靠近界址 点而无法测量。这会迫使我们改变测量方法 , 使工作效
率 或点位 精度 降低 。
、
坐标 联动 功 能是 全 站 仪在 每 次 观 测 完 成 后 , 人 缓 存 存 寄存器 之 前 , 缓 冲 区 内根 据 垂 直 角 的变 化 对 边 长 和 在
曰 P两直线 的标 记 点 , 以 与其 它 界址 点 一 同 展 出 。不需 可
另做计算。
2 数 学模 型
如图 1 的 A 曰为 已知点 , 定点 ; 两个 已 知点 中 , P待 在 上观测 了 ,。其 C ,2两 点 为 A 、P直 线 的标 记 点 , / 3 1c PB
作者 简介 : 么作庚 ( 9 8一 ) 男 , 宁锦州 人 , 15 , 辽 工程 师 , 主要从 事大 地测 量与 工程 测量 。
YAO Z o— g n u e g,L U Do g—h i I n u
( io igIs tt f h mi l ooi l uv y Jn h u1 10 C ia L ann ntueo e c lgc re ,iz o 2 00, hn ) i C a Ge aS
Ab t a t t sa c mmo r b e t u v y s meb u d r on si i iu t r ad rn ei lme t t n o a a t l u e ig U- s r c :I i o n p o lm o s r e o o n ay p i t n df c l a e u i g t f h mp e n ai fc d s a r yn . o r sv s g t ec o d n t ik g u cin o tlsain, a a i p l h to f o w r n e s ci n I p o i e n e e t e s l - i h o r i ae l a ef n t ft a t t n n o o o we c n e s y a p y t emeh d o r a d it re t . t r v d sa f ci o u l f o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