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无神论者的结局
中国历史故事-古代天文学家何承天简介 何承天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故事-古代天文学家何承天简介何承天是个什么样的人?何承天是南朝宋时期大臣和著名的天文学家,也许是命运,也许是巧合,他“承天”的名字倒是和天文学有那么一点关系。
公元370年,何承天在东海郯出生。
五岁的时候失去父亲,他的母亲徐氏独自抚养他长大成人。
母亲徐氏是东晋大学问家徐广的姐姐,在母亲的培养下,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何承天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世说杂谈无所不看。
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何承天做了南蛮校尉桓伟的参军。
后来桓伟的弟弟起兵反叛,何承天怕受牵连,于是向恒伟递了辞职信,回到益阳。
东晋末年何承天出仕为官,出任浏阳县令、太学博士。
后来宋朝取缔后周,何承天在宋国出任荆州刺史谢晦谘议参军、领记室,后又入朝为尚书左丞。
元嘉十六年,何承天任著作佐郎,撰国史,又转任太子率更令。
三年后朝廷设立国子学,何承天出任国子博士,后迁御史中丞。
元嘉二十四年,何承天升任廷尉,还没到职,宋文帝又让他改任吏部尚书。
还未任职,因为何承天本人提前泄露了此次调职,所以被罢免官职。
也是在这一年,何承天在家中因病去世。
何承天为官刚正不阿,依法办事。
在他在恒伟处任职的时候,遇到了这么一件事情。
当时镇守姑熟的抚军将军刘毅骑马外出,被正巧在外射杀乌鸦的鄢陵县吏陈满相遇。
陈满一箭射出,不知怎么回事射偏了,直朝着刘毅而去。
虽然最后并没有伤到人,但是刘毅却要判陈满死罪。
何承天知道此事后,据理力争,最终说服刘毅对鄢陵县吏减轻了处罚。
何承天不仅是一位官员,同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
他有着科研人员惯有的精细和吃苦耐劳精神,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和研究。
他后来继承徐广40余年观察天象的成果,又亲自观测了40余年,最终通过他精确的计算,制造出了《元嘉历》。
何承天的元嘉历十二分精确,比古历更为精密,于是被宋文帝定为全国历法推行。
何承天是一位科研人员,讲究以科学解释世间万物。
因为这样,他成为了南朝时期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
晋、宋之际,在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下,佛教信徒遍及朝野。
神话故事(精选16篇)

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精选1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神话故事(精选16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很久以前从前一个姑娘叫九斤姑娘,是一位姓张的箍桶匠的女儿。
她从小聪明伶俐,附近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九斤姑娘的才智超群。
一天,张箍桶到一户石姓人家做活。
一进门,只见石老先生微微一笑,说到:“张师傅,我要箍两只桶:一只桶,两只耳朵翘耸耸,中间直弄通,一眼望去到山东;一只桶,中间横着一根栋,尾巴翘到通天空,翻转身来噗隆通。
”张箍桶一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桶啊?幸好他还算机灵,连忙说:“我有件工具落在家里了,我去取回来再做。
”张箍桶回到家,把事情告诉了九斤姑娘。
九斤姑娘“扑哧”一笑,说到:“爹,这个容易。
第一个不就是蒸饭的蒸桶吗,第二个是打水的吊桶啊!”张箍桶一听,可不是嘛,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原来是这样,我马上就做!”东晋元兴年间,在侯官人谢端的家中,出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这位谢端自幼父母双亡,而且还无亲无故,是左邻右舍好心的大娘大婶们收养了他。
他吃东家饭,穿西家衣,转眼已长到了十八岁,成了一个大小伙子。
他为人勤劳诚恳,没有任何坏毛病。
他非常尊敬和关心邻居们,经常帮他们耕田锄地,修房垒墙。
邻居们见谢端为人宽厚,勤劳肯干,现在长大了便打算帮他找个媳妇,成家立业过日子,可一时却没有找到合适的。
谢端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劳作,一点时间也舍不得浪费。
一天,他在地里拾到一个巨大的田螺,它足足能盛下三升酒。
他觉得这个田螺非同寻常,就把它带回家去,放到水缸中养了起来。
一连养了十几天,他每天都给田螺准备下足够的食物和水,还要每天把它拿出来观赏一番。
这一天,他一早就下地去干活了,到了很晚才回家。
一路上他想,冷锅冷灶的,晚上吃点什么东西呢?正在想着便到家了,忽然一阵饭香扑鼻而来,抬头一看,饭菜都热腾腾地摆在了桌子上。
不劳动的反面例子历史典故

不劳动的反面例子历史典故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不劳动的反面例子,这些典故中的人或事物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劳动”的危害和后果。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不劳动的反面例子。
第一,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角色,他因贪图享乐,拒绝工作和努力,最终被罚推一块巨石上山,但每当他即将到达山顶时,巨石又会滚落下来,他不得不重新开始推动。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工作,不付出努力,我们将被困于重复的、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第二,中国古代的愚公移山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山,妨碍了他的家庭生活和农作物种植。
尽管别人嘲笑他的愚蠢,他仍然决定移山。
年龄虽高,力气虽弱,但他和家人一起每天搬运土石,毫不松懈。
最终,上天感动了,派神仙帮助他把山搬走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努力,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第三,美国历史上的工业巨头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是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他通过创新的生产线技术和高效的工作组织,使得汽车制造变得更加高效和便宜。
亨利·福特坚信努力工作和付出努力是实现成功的关键。
他曾说过:“不劳动的人没有时间享受生活。
”亨利·福特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第四,苏联的共产主义实践。
苏联曾经试图通过共产主义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共产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很难实现。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社会创造力和努力工作的动力受到了压制。
最终,苏联的经济崩溃,共产主义实践也成为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劳动和缺乏动力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以上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不劳动的反面例子。
这些典故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仅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和挫折,还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负面影响。
无神论教育小故事

无神论教育小故事曾有一位科学家,向学生讲解有神。
一位学生傲然质问说,“宇宙是怎样来的?请博士以最科学的态度回答我。
”博士回答说,“是神创造的。
”那位学生立刻反驳说,“神是谁创造的呢?”博士回答说,“神是自有永有的,是造物之主,不是受造之物。
”学生似乎很得意的说,“这太不合科学了。
”博士看出他的光景,反问道:“请问地球从何而来?”学生答道:“是自太阳而来。
”博士又问:“太阳从何而来?”学生答道:“自星云而来。
”博士逼着问道:“星云自何而来?”这位学生有些迟疑,不敢作答,最后勉强的说,“自然而来。
”博士又问:“自然从何而来。
”这位学生愤然答曰:“自然就是自然,是自然而有的。
”博士笑着说,“这不也太不科学了么?宇宙来源,我说由神而来,你便说我迷信、武断、不科学;你说自然而来,难道不武断,合科学,不迷信么?”大科学家牛顿是位虔诚信神的人。
他有一个朋友,也是科学家,却不信有神。
牛顿曾造出一具太阳系的模型,中央是一镀金太阳,四(周)围各大行星各照地位排列整齐。
一拉曲柄,各星立即按照自己轨道和谐转动,非常美妙。
一天那个朋友来访,见到此(一)模型,玩弄许久,惊叹叫绝,并问是谁造的。
牛顿答道:“没有谁造的,是偶然成了这个样子的。
”朋友答道:“无论如何必有一人造它,并且是个天才。
”此时牛顿拍着朋友的肩头说,“这具太阳系的模型,尚且不能没有设计制造的人,这个真实的宇宙,你说是自然碰巧产生,没有造它的主,难道这合理么?”朋友因被牛顿说服,从此也信有神。
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位学生之所以说不过那位博士是因为那位学生虽然是在为科学辩护,但其态度却是神学式的。
科学的态度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人类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很多问题的答案还需要人们去探索;神学才宣称所有问题皆已有答案。
面对有神论者的诘问,一些人总想都找到完美的答案,岂知这正落入了有神论者的圈套,当你找不到完美答案的时候就只好被他拉走了。
避免落入这种圈套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记住“我不知道不等于你知道”。
无神论是什么?

无神论是一种思想和哲学立场,它持有没有神明或超自然存在的信念。
无神论者不相信或怀疑任何形式的神灵或超自然存在,包括宗教中所崇拜的神祇或创造者。
无神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有些人持有强有力的无神论观点,确信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神明。
另一些人可能持有相对较弱的无神论观点,仅仅是持怀疑的立场,暂时没有对神明存在的证据表达信任。
无神论可以基于理性、科学、经验或哲学等不同的思考和论证方式。
无神论者通常强调理性思考、自由思想和对证据的依赖,不愿主动接受超自然或神圣存在的观念。
他们可能提出关于宗教信仰的批评或否定,并倾向于用自然法则和科学原理解释世界和人类存在的现象。
然而,无神论并不等同于反宗教主义。
虽然无神论者可能对宗教持怀疑态度或进行批评,但无神论本身只是一种对于神明存在的立场,不直接涉及对宗教实践和信仰的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无神论是一个个人的信仰或立场,不同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于宗教和个人信仰的讨论,应该尊重彼此的观点和信仰自由。
神话故事埃及神话中的生与死

神话故事埃及神话中的生与死神话故事:埃及神话中的生与死埃及神话自古以来一直承载着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与探索。
在这些古老的神话中,生与死被赋予了神秘而庄重的象征意义,展现出了人类对于生命存在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介绍埃及神话中关于生与死的故事,深入探索其中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一、创世之神拉在埃及神话中,创世之神拉被视作众神的主宰。
拉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存在,他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创造了整个宇宙和一切生命。
他将生与死置于核心位置,将其视为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二、奥西里斯与死亡奥西里斯是埃及神话中与死亡最为密切相关的神祇。
传说中,奥西里斯是创造者拉的儿子,他担任着死者的守护神和国王的角色。
奥西里斯通过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生与死的转换。
在埃及神话中,奥西里斯被他的兄弟塞特杀害,尸体被分割并散落各地。
然而,他的妻子伊西斯毫不气馁,她将奥西里斯的尸体一一找回并重新拼合,然后用魔法复活了他。
奥西里斯成为了死者的国王,统治着来世。
他的故事表达了埃及人对于死亡的希望和重生的信念。
三、献祭与来世在埃及神话中,人们相信通过献祭和仪式,他们可以得到来世的机会。
他们将动物或财物献给众神,以换取神灵的庇佑和加持。
献祭仪式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与死的平衡,确保人们将来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来世生活。
四、死者的审判埃及人认为死者在去往来世的旅程中必须经过一次审判。
据信,他们的灵魂将会在奈尔河上的一座天平上被称量,评估他们生前的善恶行为。
好人的灵魂将会进入奥西里斯的天堂,与神灵永恒相伴;而那些恶人的灵魂则会被拒之门外,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五、阿努比斯与船长在埃及神话中,阿努比斯是守护死者的神灵,被称为“船长”。
传说中,阿努比斯负责引领死者的灵魂进入来世的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保护他们免受危险和邪恶的侵扰。
阿努比斯在埃及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安心和安慰。
六、墓葬与永恒埃及人相信通过精心设计和建造墓葬,他们可以保证死者在来世的幸福和永恒存在。
宿命论的例子

宿命论的例子宿命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类的一切经历和命运都是注定和不可避免的,无法通过个人的努力或选择来改变。
以下是一些宿命论的例子。
首先,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就是宿命论的象征。
克洛托和拉刻西斯负责人类的出生和死亡,丝骑斯则掌管人们的命运。
无论是王子还是奴隶,英雄还是罪人,都不能逃避他们所注定的命运。
这种观念在古希腊神话中广泛存在。
其次,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也体现了宿命论的观点。
剧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被迫为复仇而行动,但他最终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即使哈姆雷特采取了各种行动,包括决斗、谋杀和诡计,但最终他仍然会遭遇命中注定的悲剧结局。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暗示了宿命论的存在。
另外,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也存在宿命论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都已经在前世经历了各种经历,并且在下一世将承受由前世经历所积累的善恶果报。
这意味着每个人的一切命运都是在前世轮回中决定的,无法改变或逃避。
同样,道教中的“天命”概念也是宿命论的一个例子。
道家认为,每个人的一生中的经历和命运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无法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
人们只能顺应天命,接受命运的安排。
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也可用来支持宿命论。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类似“命中注定”的说法,表明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结果都会符合命运的安排。
很多时候,人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改变一些关键的决定,例如出生地、家庭背景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对个人的发展和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总而言之,宿命论认为人类的一切经历和命运都是不可避免和注定的,无法通过个人的努力或选择来改变。
古希腊神话、文学作品、哲学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都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
不管我们是否认同宿命论,它都是人们思考自身和人生意义的一种重要角度。
无神论小结

无神论小结无神论(atheism)是指对于上帝或超自然存在的否认或怀疑。
无神论者通常认为宇宙及人类的存在可以通过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而无需依赖于宗教或神秘信仰。
无神论的观点源自古代哲学思想,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神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然而,无神论的现代形式主要起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是一场对传统信仰和权威的反思和怀疑,主张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无神论的核心观点是没有证据证明宗教所称的神存在,因此,人类没有必要相信神的存在。
无神论者认为,宗教只是一种对未知的解释和对人类情感需求的满足。
他们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来了解世界和宇宙的运作,而不需要依赖于神的干预。
无神论者一般不相信宗教的奇迹、教义和神话故事。
他们认为这些都是虚构的,无法通过可靠的证据加以验证。
无神论者通常持怀疑态度,要求对任何主题都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
然而,无神论并不是一种统一的信仰系统或哲学体系,而是一种对传统宗教观念的批判和拒绝。
无神论可以分为强无神论和弱无神论两种形式。
强无神论者断言没有神存在。
他们认为上帝是虚构的,信仰上帝是一种错误和迷信。
他们不相信任何超自然力量和实体的存在。
弱无神论者则持怀疑态度,没有发现证据支持神的存在,但也不排除可能性。
他们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暂时不相信。
无神论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关注。
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的教义和权威,倾向于用自然科学来解释世界和人类的来龙去脉。
无神论者认为科学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论,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证,通过实证为依据来解释现象。
然而,无神论也受到了批评和挑战。
有人认为,宗教有助于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能够给人们带来正能量和希望。
而无神论可能导致人们丧失生活的意义和信念。
此外,无神论无法回答一些超越科学领域的问题,如道德和意义的存在。
总的来说,无神论是一种对宗教观念的质疑和拒绝,认为科学和理性是解释世界和人类存在的可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神论者的结局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009
李恒昌
我国历史上最早最不信神的人是谁?商王武乙是也。
武乙不仅不信神,而且敢于挑逗神,曾做出一系列“雷人”举动。
武乙在位时,巫教势力极其盛行和强大,有人经常假借天意来钳制商王的行动,这使武乙感到了愤怒。
我的天下,我说了不算,凡事都有并不存在的天神说了算,这也太不正常了。
于是,武乙便想方设法打击巫权,他首先拿并不存在的天神开刀。
有一次,武乙命令工匠雕塑了一个木偶,状貌威严,冠服齐整,称之为“天神”。
他约天神和自己赌博,又命令一个臣子代替木偶,作为天神来与他赌博,结果,“天神”大败。
武乙于是指着木偶大笑说:“你既然是天神,怎么会输给我,如此不灵验,怎么配当天神?”于是命令左右痛打木偶,一时“天神”成了他的出气筒。
还有一次,武乙命人制作了一只皮袋,里面装满野兽的鲜血,高高地挂在树枝上,代表着“天”,他亲自挽弓射“天”,“嗖”的一声,皮袋被射破,野兽的鲜血喷涌而出。
武乙扔了弓箭大笑着说:“今天,天被我射了一个窟窿。
由此可见,天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厉害的。
”
武乙做出种种挑衅“天神”的举动时,有人私下里说:如此不尊重“天神”,早晚会得到“天神”的惩罚。
很遗憾,武乙不幸被言中。
武乙喜欢打猎,经常开展涉猎行动。
有一次,武乙在黄河渭水之间狩猎,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武乙躲避不及,被雷电劈死。
这属于严重巧合。
但是,有神论者却为此找到了事实依据。
他们说,这就是挑衅“天神”者的下场!看以后谁还敢不相信“天神”?
果然,那些原来并不心神的人心性大乱,意志再也不像以前坚定,更没有人再敢对“天神”造次,也没有人对打着“天神”旗号胡乱解释社会现象的人提出异议。
他们唯恐遭到“天神”的报复,被霹雳辟了自己小命。
其实想想,人们大可不必如此。
曾有一个广为流传海的儿女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人问朋友:你爷爷死于哪里?朋友回答:死于海上。
那人又问:你爸爸死于哪里?朋友回答:死于海上。
那人于是说:那你为何还要出海啊!朋友想了想转而问他:你爷爷死于哪里?对方回答:床上。
朋友又问:你爸爸呢?那人回答:也是床上。
朋友笑着说:那你为啥还要在床上睡觉啊!
武乙因巧合死于霹雳,后人对此过多顾虑,其实并无意义,也完全大可不必。
毕竟,这样的巧合,千年不遇,想轮也轮不到自己。
201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