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物理教学与地理知识的紧密联系
初中地理知识跨学科连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知识跨学科连接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然环境篇地质学与地理学的联系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内部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和演变历史的科学。
在地理学中,我们可以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解释地表形态、地貌、岩石圈的结构等地理现象。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地形地貌时,我们可以引入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气象学与地理学的联系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学中的气候、天气等概念都与气象学密切相关。
在地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气象学的知识,如气压、风力、降水等气象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讲解季风气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以及季风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生态学与地理学的联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中的生物地理、环境地理等都与生态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地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生态学的知识,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问题等。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人文环境篇历史学与地理学的联系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都与历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地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历史学的知识,如地域文化、历史事件、名城古镇等。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名城古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发展历程等。
经济学与地理学的联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城市地理等都与经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地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经济学的知识,如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差异等。
高中地理与物理的学科融合探究——以地理必修一为例

高中地理与物理的学科融合探究——以地理必修一为例摘要:在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试题的时候需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发散的思维、多学科的知识储备。
地理必修一教材相关知识与物理联系很密切,而且知识联系点在各章节均有体现,其中不乏学习的重难点,如能结合物理知识或物理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将会实现有效突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近年来,关于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题目屡见于高考试题中,我们有必要学习有关物理原理,实现物理与地理学科融合,提升解题能力。
本文试从物理与地理学科融合的视角理解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为学生学好地理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地理;物理;学科融合一、物理与地理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1.高中地理课程的理念是“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1] 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人才更受欢迎,我们要在构建地理课程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载体,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物理学科的运用。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要求学生有动态思维、全面思维、系统思维等,我们老师也要先形成这样的思维去备课才能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关联结构的思维模式,即是要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其中一个方向就是进行跨学科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凡是遇到与物理等学科相关的知识都要查清楚,厘清其中的关系,并运用相关的原理将问题讲透彻。
2.运用学科融合解决地理问题的策略图(图1)图1二、高中地理与物理学科融合实例分析——以地理必修一为例1.近地面风向的受力分析在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物理课还没讲到力学分析。
因此,有必要对受力分析作简单的知识铺垫,以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①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大于0时,物体作匀加速运动,并且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合力的方向一致,②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的合力为0时,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③合力的判断方法。
高中地理和物理学科融合课程的策略与案例设计

3、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及 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活动, 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4、成果展示与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 馈。评价应该多元பைடு நூலகம்,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和项目成果等。同时,教师应 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谢谢观看
3、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应该包括时间安排、活动安排和人员分工。时间安排应该根据项目难 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活动安排应该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数据 分析和成果展示等;人员分工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分组,每组应 该有一位负责人来协调小组的工作。
4、选择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项目成果等。考试成绩应该 包括课堂测试、作业成绩等;平时表现应该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情况等; 项目成果应该包括调查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等。
一、设计思路
1、确定主题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与地理相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和探究价 值。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2、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地理概 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能力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进行地理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情感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 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1、课程设置:将地理和物理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立跨学科的融合课 程,如“地球物理学”,以实现知识的互补和深化。
2、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培养学 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时,可以引入物理学中 的力极半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与物理学科知识的联系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与物理学科知识的联系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它所研究的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而且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性很强。
地理课的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这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性更强,物理学科的知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一、应用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速度问题。
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为:“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为:“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半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应用第一定律可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不位于椭圆的中心,而是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就出现了地球距太阳最近的点即近日点,和距太阳最远的点即远日点,如下图1所示;再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S1 = S2,由于R1 > R2,所以L1 > L2、角1>角2,而L1、L2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1、角2代表地球公转的角速度,进而可以得出地球绕日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大,远日点时最小(或者说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远日点时最慢)。
二、应用浮力知识解决航行中船的吃水深度问题。
浮力公式为:F浮=ρ液gV排,而对于船航行于海洋上,F浮= mg ,V排=Sh吃水深度,对于海水来说,其密度随着海水盐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船由一个盐度较高的海域进入盐度较低的海域,其密度由大到小,而船的浮力也就是重力是不变的,所以,船的吃水深度就要变大,相反,船的吃水深度就要变小。
比如,从波斯湾出来的船只经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海,试问船的吃水深度如何变化。
根據上面所说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船由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而波斯湾是一个封闭的海湾,又位于回归线附近,所以盐度较高;阿拉伯海是一个边缘海,所以盐度较低,因此船由盐度较高的海域进入盐度较低的海域,船的吃水深度会变深。
探索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探索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引言: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并探讨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 物理与数学的跨学科教学物理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物理学中,数学被广泛应用于解决问题和建立模型。
例如,通过数学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等物理量。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将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2. 物理与化学的跨学科教学物理和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两个重要学科。
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例如,物理学研究物质的运动和能量转换,而化学则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通过将物理和化学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例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分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和化学之间的关系。
3. 物理与生物的跨学科教学物理和生物学是看似迥然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
物理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而生物学则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通过将物理和生物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例如,通过学习光学原理,学生可以了解光在生物体内的传播和反射,从而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视觉感知。
4. 物理与地理的跨学科教学物理和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宇宙的学科。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物理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而地理学则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通过将物理和地理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通过学习地球的引力和运动规律,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和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原因。
结论: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将物理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浅谈地理与物理的关系

浅谈地理与物理的关系作者:李立云来源:《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2011年第08期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和物理交叉的地方较多,高中地理中用到不少物理概念和规律。
然而,目前高中地理与物理间的知识存在脱节现象,使得某些部分的教学留下知识空隙,这不利于提升学生能力。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和各学科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把知识融汇贯通。
下面就地理学科与物理学科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通过物理学知识解答地理学现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地理(上册)中的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与高中物理结合点最多,(分布见表1表2)其它各章节地理知识中也有所涉及。
热力环流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日食与月食这些常见的地理现象,都可用普通物理知识解答。
有些疑难问题好象无从下手,例如当地球上某处看到日全食时,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另一处能否看到日偏食?日环食?当地球上某处看到月全食时,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另一处能否看到月偏食?然而如果我们从物理角度分析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日食、月食的发生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日食是地球进入太阳照射下月球的影子中产生的现象。
图一为发生日食的光路图,月球后面的阴影区中1区是本影区,即一点太阳光也照不到,2区为半影区,只有部分太阳光能照到,3区为伪本影区,太阳光一部分能照到。
根据光路可逆知:若地球上的人进入1区,则太阳光一点也看不到即发生了日全食,进入2区的人能看到一部分太阳光即发生了日偏食,进入3区的人能看到太阳的外环光即发生了日环食。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知: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能同时看到日全食和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偏食,而不能同时看到日全食和日环食。
而月食是月球进入太阳照射下地球的影子中产生的现象。
图二为发生月食的光路图,地球的本影区、半影区、伪本影区与图一类似,当月球进入半影区(或一部分进入半影区、一部分进入本影区)时,则只有一部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即发生了月偏食,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才出现月全食,因月球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区,(这一点可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距离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上得到证明)所以不可能出现只有外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的情况。
探索物理学习中的跨学科教学方法

探索物理学习中的跨学科教学方法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跨学科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探索物理学习中的跨学科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物理学与数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在物理学中,数学被广泛应用于解决问题、推导公式和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
因此,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我们可以引入向量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向量的运算来解决物理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物理学与化学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而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入化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过程。
例如,在学习热学时,我们可以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热化学方程式来解释物质的热变化。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还能够拓宽他们对化学的认识。
此外,物理学与生物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入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和运动方式。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我们可以引入生物光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来解释眼睛的工作原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最后,物理学与地理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入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物理过程和自然现象。
例如,在学习地球物理学时,我们可以引入地球的构造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地震和火山的发生原因。
高中物理必修一地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地理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地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地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通过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然规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融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地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首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地理和物理作为两门不同的学科,其内容在很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知识时,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物理学的相关知识。
而在学习天体运动的物理知识时,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因此,地理知识的融入,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地理知识的融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理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从而增强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热爱。
比如,学习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变化,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树立起保护地球的意识。
同时,学习地球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珍惜地球资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其保护地球和环保的意识。
最后,地理知识的融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广泛且实用,包括了地球、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
同时,地理知识的融入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从而培养其环保意识,加强对于绿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接受了一种对于自然的尊重和珍惜,培养了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 区与图 a 类似。 当月球进 入半 影区 ( 或一 部分进入半影 区、 部 分进 入本影 区) 时, 则 只有一部分 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 ,
一
即发 生了月偏食 ; 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 的本影 区时才出现月 全食 ; 因月球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 区( 这一点可从太 阳 、 地球 、 月球之 间的距离及它们之 间的大小 关系上得到证 明) , 所以不可能出现只有外环太阳光照射 到月球上 的情况 。
能 看 到 月偏 食 ?
分析 : 如果脱离地 理知识纯粹 从物理 角度考 虑 , 上 题就 会 很 容易选 择答 案 ( A) , 导 致错误 。 如果利 用地理 知识加 以 分析 , 要 考虑到地球 的形状和 大小 , 上题不难 得到正确 答案
是( C) 。 例3 : 2 0 0 0年 1月 2 6日, 我 国发射 的一颗 同步卫星 , 其
例 谈 物理教 学与地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 的 紧密 联 系
吴 培 根
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标 准》 指出, “ 要让学 生了解 自然 界 事物的相互 联系 , 注意学科问的联系与渗透……逐步树立正 确 的世界观” 。 打破学科教 学之 间的界 限 , 加强学科知识之间
的联 系 , 已是 现 代 课 程 基 本 理 念 之 一 。 物 理 与 地 理 是 两 门 比 较 密 切 的 学 科 ,深 刻 理解 某 些 地 理 问题 离不 开物 理 知 识 ; 同 样, 地理知识 又能为某些物 理规律提供背景 材料 。 以 下 引 例 说 明物 理 教 学 与地 理 知 识 的 紧 密 联 系 。
关处 的接收站所需 的时间 。 ( 要 求 用 题 给 的 已 知 量 的 符 号 表
示 )
这道题体现 了物理学科 与地 理学科 、数学学科 的综合 ,
在地理课上要 回答这一 问题好像有 点无 从下手 , 如 果我 们从 物理角度来分析一下会使 问题 变得 容易理解。 日食 、 月 食 的发生是光 的直线传播 的结果 。
A. 就在 出发 点
B . 在 出发点东面 C . 在 出发 点 西 面
D. 无 法 确 定
、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地理 问题 能讲得透
例 1 : 当在 地球某处 看到 日全食 时 , 请 问在 同一 时刻 地 球 的哪些地 区能看 到 日偏食 ? 哪些地 区能看到 E l 环食 ? 当在 地球上某处看到 月全食时 , 请 问在同一 时刻地球 的哪些 地方
( 作 者 单位 : 江西余 干县 教研 室 )
日食是地球进 入太 阳照射 下月球 的影子 中产生 的光现 象。 图 a为发 生 日食 的光路 图。 月球 后面的阴影 区中( 1 ) 是本 影区 , 即一点太 阳光也照不到 ; ( 2 ) 区为半影 区, 只有部 分太 阳光能照到 ; ( 3 ) 区为伪 本影 区 , 太 阳光 的一部分 ( 外环部分 ) 能照到 。 根据光路 可逆知道 , 若地球 上的人进 入( 1 ) 区, 则一 点也看不到太阳光 , 即发生 了 日全食 , 进入 ( 2 ) 区的人能看到
定点位 置与东 经 9 8 。 的经线在 同一平 面 内 , 若 把甘肃 省嘉 峪关处 的经度和纬度 近似取 为东经 9 8 。和北纬 4 O 。。 已知
地 球 半 径 R、 地 球 自转 周 期 T、 地球 表面 重力加速度 g ( 视 为
3 常量 ) 和光速 C , 试 求该 同步卫 星发 出的微波 信号传 到嘉 峪
互吸引 , 所 以指 南 针 的南 极 指 向 的是 地 理 的位 置 的南方 。
部分太 阳光 , 即发生 了 日偏食 , 进人 ( 3 ) 区的人能看到太 阳 的外环光 , 即发生 了 日环食 。
1 6 4 4 年,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实验方法首先测出 了 1 个标 准大气压的值为 7 6 0 mm 汞柱高 。 我们知 道 , 大 气压 的 为标准大气压的值 ? 难道在 当时不能测得更大 的数值吗? 其实 从地理书 中已经知道 , 意大利几乎位于海平面 , 在 当地测得 的 数值 就是最大值 , 就这个数值定为标准大气压 的值。 教学实践证明 ,各学科之 间的学 习都有一 定的联系 , 教
一
是各科知识有机 的交叉 , 让物理与地理学科 的知识 和技能得 到综 合性 运用 。如果学生对东经 9 8 。 和北纬 4 0 。的地理知
识 不熟 悉 , 就很 难做 出地心 、 嘉 峪关 、 同步卫 星之 间 的关系
图, 也就无法完整解答这一 问题 。 三、 地 理 知 识 和 物 理 知 识 的 和 谐 统 一 例4 : 指南 针的南极 为什 么会指 向地理位置 的南方? 我 们 知道 , 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 , 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 的 北极附近 , 地磁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 , 由于异名磁极相
学 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高 中阶段不应 出现过早 的文理 分科现象 , 这样 才能使学 生成 为对社会有用 的合格人才 。 口
为什么把 当地测得的 7 6 0 mm汞柱称 月食是 月球进入太 阳照射下 地球 的影 子 中产 生的光 现 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 象。 图 b为发生月食 的光 路图 , 地球 的本影 区 、 半影 区 、 伪 本
一
二、 掌 握 地 理 知 识 对 解 决 物 理 问题 有 帮 助 例2 : 有 一 架 飞 机 从 南 昌 昌 北 机 场 出发 向 北 飞 1 0 0 0 k m, 接着 又向西 飞 1 0 0 0 k m, 向南 飞 1 0 0 0 k m, 向东 飞 1 0 0 0 k m。 问
这架飞机此时处在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