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剿匪

合集下载

湘西土匪剖析

湘西土匪剖析

湘西土匪剖析土匪是地方上抢劫财物、杀人放火、奸淫妇女、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的个人和社会组织。

是一颗社会毒瘤。

土匪的行为是一种冒险行为,他们的冒险又是丧失人性,丧失人格,疯狂地表现出一种极端卑劣的自我。

从而肆意向社会挑战。

土匪既是社会麻烦的制造者,又是社会秩序的最大破坏者。

湘西地处武陵山腹地,这里山高水险,猿猱愁度。

就是这样的环境,给土匪提供了一个滋生的温床。

深受土匪侵扰的湘西人民,只要一回想起群魔乱舞时代的土匪罪行,就会胆颤心惊,谈虎色变。

湘西土匪源于何时?土匪的性质如何?土匪除了凶残外还有不有另外一面?土匪究竟有哪些劣迹?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去撩开土匪的神秘面纱。

一、湘西土匪源流湘西土匪到底产生于哪个年代?开始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从目前来看,文献资料中记载的不是很多。

20世纪80年代末由湖南省党史委具体组织编写的《湘西剿匪》一书中,对土匪进行了溯源:“湘西土匪由来已久。

明朝末年,沅水和澧水一带,有人脸上涂锅底黑灰,或者蒙着面纱,抢夺民间财物。

被老百姓称作'强盗’和'抢犯’。

这条信息清楚地表明土匪产生于明朝末年,其性质与当今的抢劫犯的性质完全是一样的。

土匪的最早纪录是清朝嘉庆版的《龙山县志》,上面记载了一条有关土匪的信息:“邑与川省接壤,红钱黑钱诸匪时亦窜入,黑钱者换包设骗局,行踪诡秘。

红钱则拜把结党,绺窥市尘,兵役获其伙犯,中途拦截,名曰打炮火。

边徼地方不可不严密缉拿,至于本境匪徒,生长峪峒,越山跋岭,矫捷若猿,夜穴壁偷窥,昼则闲游村市,暗藏利刃,名曰'黄鳝尾’。

小而锐,追捕紧急,挺持格斗,或于无人烟处,劫取孤客财物,不与则露刃相向,甚至砍伤臂足,又或伏悬崖丛中,伺行旅经过,突出不意,推巨石堕,行旅惊走,弛负担于地,从而攫之。

总总凶掠不一而足。

若过于姑息容忍,不能除害,则良善无从安堵。

”。

这条信息的内容比较丰富,对当时龙山境内的土匪的成因、土匪的性质、土匪的作案手段、土匪的活动规律以及土匪对社会的危害都说得十分清楚。

湘西剿匪纪念馆作文

湘西剿匪纪念馆作文

湘西剿匪纪念馆作文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湖南剿匪胜利纪念碑。

看看伟大先烈。

到达目的地了,我以飞一般的速度冲了上去。

看见了一个巨大的雕像,上面刻着我国的伟大先烈抗日的模样。

正下方有一篇介绍文。

过了几个月,应战士们英勇牺牲、有勇有谋、湘西剿匪胜利了。

湘西剿匪的胜利是我军战员在党正确领导下,湘西广大群众大力支援下,不畏艰险,自告奋勇、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结果,湘西剿匪的胜利,乃惊天动地之伟业,解放战争之奇观。

其丰功伟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齐光!
看完了上面那一篇惊天动地的文章,我知道了美好时光是多少伟大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呀!看,石雕上那些战士们多么的英勇呀!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

俗话说的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为祖国奉献的太少了,不不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为祖国做出卓越的贡献。

第四野战军湘西剿匪始末(下)

第四野战军湘西剿匪始末(下)

第四野战军湘西剿匪始末(下)四、包干驻剿经过这次重点进剿后,湘西出现了三种不同形势的地区;一是中心区,如古丈、沅陵,这种地区股匪已经消灭,各级政权开始建立,但还有一部分潜匪和大批散枪。

农村的封建势力还未彻底打倒。

二是夹生区,湘西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这种地区,表面无股匪活动,但潜藏的土匪势力很大;三是边缘区,如凤凰、乾城、麻阳、靖县、龙山、桑植以北地区,这种地区完全由大股土匪盘踞着。

鉴于这种形势,7月下旬,湘西行署和湘西军区召开了首次专县联席会议,提出了“剿匪重于整训,先清剿后整训”的方针,决定暂时放弃边缘区,把剿匪重点放在中心区和夹生区。

根据情况调整了兵力部署,中心区以武装工作队为主结合发动群众搜剿,要求达到捉净匪首,收尽匪枪的目的;夹生区重点使用兵力,进行包干驻剿。

从8月初到10月上旬,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共歼土匪近万名,大匪首张平、张玉琳、徐汉章等都先后被处决,使夹生区得到了巩固,基本完成了减租斗争,整顿和健全了农会组织。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获得喘息时机的湘西边缘区的土匪活动猖狂,由1.8万人发展到2.3万多人,并统一整编为“湘鄂川黔边反共救国军”和“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人民反共救国自卫军”等土匪政权。

7月3日,“湘鄂川黔边反共救国军”在总司令周燮卿(外号周矮子),副司令徐雅南、杨光沛的带领下,匪部2000余人向湘、黔、川三省交界之地的永绥县茶洞镇防御。

驻军3个排加上部门装备武器的位置干部,实行里应外合,匪军溃退。

茶洞保卫战,共毙伤土匪70余名,俘虏30余名。

7月16日,凤凰县龙云飞指挥“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人民反共救国自卫军”3000余人,分两路防御鸦拉营(今阿拉营)、失利营(今吉信镇),希图东西合壁,占领县城,被剿匪军击退。

7月22日,永绥“铲共救国军”司令吴腾芳、副司令龙作金,为配合凤凰龙云飞的步履,率300多匪军围攻吉卫场得逞,后于7月30日、8月7日二次纠集千余匪众围攻,被剿匪军击退。

五连洞剿匪演讲稿

五连洞剿匪演讲稿

五连洞剿匪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五连洞剿匪1950年4月24日,湘西永顺县松柏镇五连洞。

是时,天空中大雾弥漫,山上看不见山下,山下也看不见山上,可见度不超过10米。

解放军423团突击队开始攻打五连洞,五连洞匪首为李兰初。

解放前夕,湘西匪患尤烈。

国民党反动派在湘西建立反共根据地。

当时湘西共有10多股反动武装,总人数达10多万。

五连洞,位于永顺县松柏镇仙人村云岩山悬崖绝壁之上,山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3岁的永顺县文物局退休干部向渊泉站在五连洞边,满眼都是自己十七岁的样子。

当时,向渊泉在松柏镇五连洞下的家中务农。

那时,湘西山区形成了老百姓怕土匪,土匪怕解放军的局面。

向渊泉回忆:土匪到老百姓家抢粮食、抢牲口、抢油盐、甚至桌椅板凳都抢,稍有不从就是一顿打,老百姓怕土匪;一听说解放军要来,土匪们就钻到山洞中个把月都不下来。

永顺几个乡的1200多名群众自动参战,踊跃给部队送粮、送柴、送菜。

1950年4月24日8时,解放军423团突击队开始攻打五连洞,五连洞匪首为李兰初。

“早上我还没起来,就听见六声大响,我还以为是打雷了,一起来才知道是解放军要打五连洞。

”向渊泉告诉记者。

当日,大雾弥漫,山上看不见山下,山下也看不见山上,可见度不超过10米。

向渊泉回忆,解放军的装备也不优良,但是解放军训练有素,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作战。

永顺县档案馆的史料记载:解放军以六O炮和轻重机枪同时向五连洞轰击扫射,各洞匪亦慌忙全面开火。

423团突击队在爆炸组炸毁敌洞前碉堡后,迅速攻占匪前哨金蚌洞。

接着向水洞攻击靠近。

随后,战士们直扑洞口,一阵枪弹声后,匪营长及20多名匪徒颤抖着举手投降。

随即押着俘匪向李兰初喊话,遭到密集子弹回击,突击队无法接近洞口。

爆破手借机枪掩护,从洞侧攀上洞顶,用绳索吊下炸药包,一声爆响之后,将李兰初及洞中喽啰生擒。

五连洞一战,解放军俘获敌五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李兰初等匪85名,缴获机枪两挺,步枪40支、子弹2000余发,粮食15000余斤。

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新中国成立之时,担任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的周赤萍所著的《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一书,1962年由人民出版,是第一部记录剿灭湘西匪患的回忆录著作。

史称湘西匪患起自明朝初年,延绵600年,止于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四十七军的进剿。

周赤萍身为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是主持剿匪事务的最高指挥员之一(另一位是军长里怀),写作时间距事情发生为时较近,刚满10年。

《擒魔记》由此成为记录和研究湘西剿匪的必读历史著作。

这部书是怎么撰写出来的呢?第四十七军湘西剿匪周赤萍是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

解放战争大决战的辽战役中,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和政委周赤萍指挥黑山阻击战,挡住10余万人的国民党廖耀湘集团,使东北野战军实现了战役包围,将敌全歼。

解放东北后,周赤萍任第四十七军政委,于1949年9月进驻。

10月25日,四野首长林彪、罗荣桓电令四十七军:“进驻湘西,经营好湘西,首先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彻底肃清匪患,为人民除害。

”“决定你军兼湘西军区,军的下属部队兼分区,并根据中央和中南局的指示,成立湘西区党委。

”10月27日起,第四十七军兼湘西军区,军长里怀兼任司令员。

同时,成立湘西区党委,政委周赤萍兼任湘西区党委书记。

二人共同担负领导湘西剿匪和新政府建设的任务。

湘西剿匪主要战事历时一年多。

第四十七军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围歼战法,反复清剿,至1950年12月,共歼灭土匪9.2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7.98万余支,为湘西350万人民消除了数百年匪患,人民安居乐业,新生政权亦得到巩固。

由于及时剿灭土匪,拥有5.6万兵力的第四十七军腾出手来,于1951年奔赴朝鲜作战。

周赤萍于1951年初春调任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兼志愿军空军政委,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激战长天的两年多时光。

正是朝鲜的空中征战,使周赤萍产生了提高文化水平的强烈愿望。

小学议论文作文:观《湘西剿匪记》有感8

小学议论文作文:观《湘西剿匪记》有感8

观《湘西剿匪记》有感
观《湘西剿匪记》有感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六(3)班强东指导:黄惠娟 215523 这几天,为了纪念红军辉煌的历史,电影频道特别播出了一系列关于抗战历史题材的电影,而我就看到了这部电影《湘西剿匪记》。

电影开始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湘西剿匪记”。

我被这部电影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解放军为了解放湘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他们共同努力下,狡猾的湘西土匪徐世四和他的女儿徐香玉的诡计又一次失败了。

解放军又一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解放军为了换来新中国的诞生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举动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是做不成的,而这又来源于他们对解放业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甘愿为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国旗为什么红得如此动人?因为那上面有烈士们的意志和鲜血,奋斗和追求。

从这火红的旗帜上,我看到了解放军坚强不屈的形象,看到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看到了他们血染的风采。

我们一定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八面山剿匪记(湘西)

八面山剿匪记(湘西)

八面山剿匪记(湘西)八面山剿匪记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141师在湖南省里耶县八面山进行的剿匪战斗。

1949年底,原国民党军暂编第1军军长陈子贤与湘西匪首师兴周等共同策划,企图以湘西八面山为中心建立湘鄂川黔反共游击根据地,进行所谓游击战争。

八面山位于湘、鄂、川边的里耶县城以北10多公里处,山势陡峭,只有几条窄路和岩梯可以进出。

陈子贤、师兴周纠集匪众4000余人,在八面山构筑了大量碉堡、闸门等工事。

1950年1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141师奉命剿灭陈子贤匪部。

该师两个团分别进至八面山下的内夕棚地区和大、小岩门,形成对八面山南北夹击态势。

在发起进攻前,剿匪部队准备了大批软梯、绳索和长杆挠钩,并反复研究和演习爬岩攻洞的战术。

19日,攻山战斗打响。

剿匪部队一部从山南悬崖陡壁隐蔽地爬上山峰,消灭了把守路口的匪徒。

匪首见势不妙,率部分匪徒弃山逃跑。

攻击部队直捣土匪指挥部所在地燕子洞,控制了八面山。

逃窜的匪徒被预先设伏的解放军堵截,大部被歼。

接着,剿匪部队以小分队分散搜剿,至1月底,基本肃清了该地区的残匪。

此次战斗共歼灭匪首师兴周以下3000余人,陈子贤等部分匪首、匪徒漏网1950年1月,根据省委批示,湖南省军区决定以47军、46军及38军114师及地方部队共20万兵力投入剿匪战斗,随即,在湘西打响了一场全面清剿土匪的战役——春季剿匪。

而春季剿匪第一仗就是八面山战斗。

春季剿匪首先从龙山县八面山的战役拉开序幕,1950年1月,国民党暂编第一军长陈子贤,师长翟波平,师兴国以及杨树臣、彭玉清等匪首在八面山召开反共会议,成立“湘鄂川黔边区民众自卫委员会”,纠集4000余匪众,盘踞龙山里耶,企图建立以八面山为中心的反共游记根据地。

1950年1月8日,解放军141师第422团从龙山出发,直捣里耶匪巢,匪众一线即溃,陈子贤与匪首向西北方向逃窜,师兴国率1000余匪众潜入八面山。

解放军攻山部队,不畏艰难,军民配合,攀悬崖,登绝壁,强攻燕子洞,捣毁师匪司令部,共歼匪800余人,师兴国率残部逃窜。

游沅陵湘西剿匪烈士公园作文

游沅陵湘西剿匪烈士公园作文

游沅陵湘西剿匪烈士公园作文哎呀呀,今天我们去了沅陵湘西剿匪烈士公园啦!
一到那里,我就被那大大的门给吸引住了,嘿呀,感觉好庄严呀。

走进去之后,哇,里面好宽敞呀。

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纪念碑,哎呀,上面刻着好多英雄的名字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心里想着这些英雄们可真了不起呀。

嘿嘿,他们为了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付出了那么多。

公园里还有很多大树,走在下面好凉快呀。

哈哈,我和小伙伴们还在那里跑来跑去,玩得可开心啦。

我们还参观了纪念馆,里面有好多关于剿匪的故事和图片呢。

哎呀,我看得可认真啦。

游完这个公园,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好多东西呢。

嘿呀,我以后也要像那些英雄们一样勇敢。

哎呀呀,这次来沅陵湘西剿匪烈士公园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呀,嘿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剿匪
教学目标:了解湘西匪患的来由、湘西剿匪的经过,理解湘西剿匪是党和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湘西匪患的来由、湘西剿匪的经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旧中国的湘西是匪患丛生之地,各族人民在匪患的祸害下民不聊生,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经过艰苦的斗争彻底根除了湘西匪患,让湘西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今天,我们从民族团结的角度来重温这段历史。

一、湘西匪患的来由:
根据研究,湘西匪患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四点:1、险恶的自然环境是匪患生成的地理条件。

湘西远处边徼,与省政府所在地相隔千里,交通不便,是政府鞭长莫及,素为“天下未乱,此地先乱,天下已治,此地后治”的特殊区域。

正是借助这“天高皇帝远”的特殊地域,贪官污吏、地主官僚养匪自重,而人民慑其虎威,投告无门,及至忍无可忍,则惟有迫而为匪。

2、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是湘西多匪的历史根源。

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曾有过数百年土司统治的历史。

土司制度是一种经过充分发展和完备的封建政治制度。

由于土司的土地、官职世代相袭,在统治上得到封建王朝的扶持,各土司之间互不统属,各自为政。

这样,湘西实际上出现了许多不为封建朝廷所驾驭
的独立王国。

一些豪富的首领除剥削人民外,还以抢劫作为积累财富的一种手段:凡出劫,由首领出酒杀牛,宴请其众,所获财物由首领分一半,其余人众分一半。

由此可见,聚众抢劫是湘西历史上并不少见的现象。

3、民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匪患。

清朝统治被推翻后,国民党主政,仍以大汉族之政策,压迫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民固是痛苦以深,天怒人怨,伤心疾首。

因受不过痛苦,所以古丈就有抗税抗捐,保靖继有抗粮抗租,先后起事,动辄数年。

永绥继有草屯抗丁,酿成少数变,而国民党派兵镇压,大肆杀戮。

一些少数族匪首则利用民族、宗族关系笼络人心,打富济贫,施以小惠,是故人民宁与土匪相勾结,不与军队通声息。

匪来则亲近,军来则走避。

军来则民报匪,匪来则民不报军。

从精神、物质上给土匪一定的资助,有的还受骗参与匪队为伍。

四、经济落后,文化闭塞是湘西匪患不息的物质文化因素。

湘西地处苗疆,道路崎岖,土地贫瘠,经济十分落后。

除土地兼并外,湘西农民还必须缴纳各种赋税,常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给湘西社会也带来了无穷灾难。

在贫弱不堪和每况愈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一些人开始趁火打劫,杀人越货,走上为匪的道路。

由此可见,湘西匪患的形成主要是应为在腐朽统治下民不聊生而引起的,是万恶的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

二、湘西剿匪的经过
湖南和平解放后,为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开始了对全省境内匪特武装的军事围剿。

1950年1月,奉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的139师和141师挺进湘西,在湘西各族人民的支援和广大民兵的参与下,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遵照“收缩兵力,重点进剿”的方针,先后进行了中心区清剿和边缘区会剿两大战役。

1950年4月至10月中旬,我军集中兵力,重点清剿了大庸、永顺以南,凤凰、芷江以东的沅陵、怀化、黔阳等14县的中心区;10月中旬至1951年2月,对北起湖北的来凤,南至湖南的绥宁400余公里的湘、鄂、川、黔、桂5省边缘地区的龙山、桑植、靖县、通道等8县进行了会剿。

我剿匪部队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跋山涉水,夜以继日,风餐露宿,不怕牺牲,英勇歼敌。

同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形成军民联合剿匪的巨大力量。

全湘西有20万群众直接参加了剿匪斗争,组织起来的民兵达3万余人,军民协同作战,做到“无山不上,无林不搜,无洞不进”,“人人开口,处处宣传,标语上山,传单入洞”。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全歼湘西土匪10万,解放湘西22个县,为彻底肃清全省匪患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至此,湘西350万民众获得新生,百年匪患得以根除。

在湘西剿匪斗争中,广大军民付出了重大代价,仅47军就牺牲上千人。

1951年4月,湘西人民在沅陵县城胜利公园内竖起了一座“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以纪念湘西剿匪的历史性胜利,缅怀在湘西剿匪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