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1-1 概论

合集下载

《普通昆虫学》绪论

《普通昆虫学》绪论
1.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
2
1.1 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1.体躯由系列体节组成; 2.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3.部分体节具成对分节附肢(节肢动物); 4.体腔即血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1个脑,1条由一系列
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
3
1.2 昆虫纲的特征
头胸

图 棉蝗体区侧面观
和食物资源等方面的
需求矛盾。
复习题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0
4.2 有益
▪ 传粉昆虫
弄蝶
蜂类
蚁类
蝶类
部分甲虫
部分蝇类
土蜂
食蚜蝇
蜜 蜂
47
4.2 有益
▪ 腐生昆虫 蜣螂 埋葬甲 部分蝇类
48
4.2 有益
▪ 食用昆虫 蝉 蝗虫 蚕蛹 蜂蛹 龙虱 蚁 蛆
49
4.2 有益
▪ 遗传研究材料:如果蝇 ▪ 仿生研究材料:如仰泳蝽、蜻蜓等 ▪ 检测水质:如蜉蝣目、蜻蜓目、广
13
节肢动物门各纲特征比较
纲 体躯 触 行动 呼 栖

角 足 吸境

三头胸、 1 附肢 体 水
叶腹部 对 两支 壁 生

式, 或

每节1 鳃

代表种
15
节肢动物门各纲特征比较
纲 体躯 触 行动 呼 栖

角 足 吸境

代表种
甲 头胸、 2 附肢 鳃 水
壳 腹部 对 两支 生

式,
至少 5对
17
36
4.1.2传播植物病害
▪ 世界已知植物病毒病626种, 其中由昆虫传播的有272种

《普通昆虫学绪论》课件

《普通昆虫学绪论》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昆虫的头部通常包括触角、复眼 和口器等器官,触角是昆虫的主 要感觉器官,复眼能够感知光线
和运动,口器用于取食。
昆虫的胸部
昆虫的胸部通常有三对腿和一对翅 膀,是昆虫的运动器官。
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腹部是它们的消化、排泄和 生殖器官的主要部分。
昆虫的生活习性
食性
昆虫的食性非常多样,包括植食 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等

繁殖与发育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 生和胎生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发 育过程也不同,有些需要经历多 个幼虫期,有些则直接从卵孵化
出成虫。
行为习性
昆虫的行为习性也非常多样,包 括迁飞、趋光、求偶和防御等行
为。
03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对人类的影响
01
02
03
04
农业害虫
破坏农作物,造成减产和品质 下降。
农业害虫防治是昆虫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研究昆虫 的生态习性、繁殖规律和种群动态,可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 施,减少害虫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农业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控制害虫数量;化 学防治通过使用农药直接杀死或驱赶害虫;物理防治则利用 害虫的趋光、趋色等习性进行诱杀。
资源昆虫利用
昆虫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许多昆虫可以 用于生产食品、饲料、药品和工业原料等。例如,蜜蜂可 以采集花蜜生产蜂蜜,蚕可以吐丝制作丝绸,黄粉虫可以 作为高蛋白饲料等。
资源昆虫的利用不仅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能带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
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昆虫学的历史与发展

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昆虫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昆虫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昆虫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形态一般结构、变异特点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掌握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明确昆虫器官的解剖构造和功能。

4.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系统及其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识别各自以及农业大田作物关系密切的7大目主要科的特征。

二、复习考试内容绪论了解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掌握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本章重点: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附肢的构造及其与胸足的同源关系。

第二章昆虫部的头部本章重点:昆虫头壳的构造特点及具附肢和附器的种类,几种主要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点,为害症状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本章重点:昆虫胸部、翅、足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点,绘制较近用理想脉序,翅的起源和发育过程,翅关节与翅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本章重点:昆虫腹部附肢和附器,雌雄外生殖器的模式构造,主要目的雌雄外生殖器的特点。

第二篇昆虫的内部结构和生理第一章昆虫的内部结构本章重点: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及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

第二章昆虫的体壁与蜕皮本章重点:昆虫体壁的构造和功能,体壁的形成和蜕皮的过程,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消化系统与营养本章重点: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消化道的变异特点,消化道与药剂防治的意义。

第四章昆虫的循环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背血管的基本构造,血液循环的动力和途径,杀虫剂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第五章昆虫的排泄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马氏管的排泄机制和排泄过程。

第六章昆虫的呼吸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呼吸的方式和昆虫呼吸代谢的特点,昆虫气管系统的组成和呼吸机制,杀虫剂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第七章昆虫的肌肉组织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肌肉的类型和组织结构,昆虫肌肉收缩机制和收缩过程。

第八章昆虫的神经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类型及其功能,神经系统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过程,昆虫复眼成像原理。

昆虫学讲稿1

昆虫学讲稿1

普通昆虫学(植保专业)讲稿(General Entomology )普通昆虫学是植保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昆虫生态学等。

内容较多,学习时以笔记为住,结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注意本课程名词多,且昆虫本身个体小,学习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包括3个环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一不可。

成绩评定包括期末考、期中考、实验及教学实践4个部分。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昆虫的多样性一、昆虫纲的特征和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一) 动物界分类简介非生物自然界微生物物 植物动物(新系统33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昆虫纲Insecta ,Hexapoda (六足纲)。

常见:白蚁、蝴蝶、蜜蜂、蝗虫。

(二)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 特征①体躯分节,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②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几丁质的外骨骼;③大多体节上有成对的分节附肢;④血充满了整个体腔,即血腔就是体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开放式血液循环。

⑤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头部的脑和腹神经索,分别位于消化道的背面和腹面。

2、 节肢动物门中的重要纲(7个纲)①甲壳纲Crustacea :体躯分为头胸和腹部两个体段;有2对触角,1对复眼;5对步行足,附肢多为二支式。

水生,用鳃呼吸。

常见虾、蟹、鼠妇等。

②剑尾纲(肢口纲)Xiphosua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步足6对,5对螯肢包在口的周围,腹部末端有一剑状尾针。

书鳃呼吸,水生,血是蓝色的,可用作试剂。

常见代表:鲎。

(本纲有的学者把她作为蛛形纲的一个亚纲)③蛛形纲Arachnoidea :常见代表:蜘蛛、螨、蜱、蝎子等。

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无触角、无复眼,有单眼8个,4对步行足,腹末有3对纺绩突,可纺丝结网。

书肺呼吸,陆生;螨、蜱头、胸、腹愈合一体,无触角、单眼、复眼,2-4对步行足。

气管呼吸,陆生。

④唇足纲Chilopoda:身体分为头部和胴部(胸部+腹部),每节1对足,第一对特化为毒爪,1对触角。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普通昆虫学(General Entomology)课程代码:B0314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56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24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农药方向)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植物学或动物学等一、课程介绍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农药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农业昆虫学、农药学和昆虫毒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解剖和生理、昆虫的生物学、昆虫分类的原理、方法及常见的目科分类和昆虫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害虫防治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教学除了可以掌握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全面构建昆虫学科知识体系和形成专业格局外,同时,也能体会科学研究的态度和专业的科学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全面地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解剖和生理、昆虫的生物学、昆虫分类的原则、方法及常见的目科和昆虫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害虫防治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

在学习和掌握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全面构建昆虫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格局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的科学思想方法,积极树立热爱专业的专业化理想,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应达到的阶段性任务:1)整体认识并掌握昆虫学的研究思维方法和构建昆虫学科专业知识体系;2)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内部解剖和生理的整体规律;3)掌握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和主要行为规律;4)熟练掌握昆虫分类的原理、方法及常见的目科的分类鉴定方法;5)掌握昆虫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害虫防治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懂得IPM的基本概念和理解虫害综合管理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在教学方法上,为应对学时有限的问题,主要采用讲授法,配合运用探讨启发式教学、直观的图片和生态视频辅助再现场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昆虫学Ⅰ是一门专门研究昆虫基本知识和昆虫分类的课程。

本课程将介绍昆虫的起源、进化、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理生态特点以及昆虫在环境中的作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昆虫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昆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昆虫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分类学术语;2. 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3. 理解昆虫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昆虫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身体构造;3. 昆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学术语;4.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5. 昆虫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生态特点;6.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7. 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昆虫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二周: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身体构造;第三周:昆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学术语;第四周: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第五周:昆虫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生态特点;第六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七周: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对实验内容及结果的描述和分析;3.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内容的笔试;4. 期末考试:对课程全部内容的笔试。

六、参考教材1.《昆虫的奇妙世界》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10年;2.《昆虫学导论》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08年;3.《昆虫分类学》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12年。

七、注意事项1. 课程每周三次,每次90分钟;2. 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3. 课程结束后需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General Entom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英文名称:General Entom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分:3适用对象:植物保护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普通昆虫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节肢动物六足纲,即昆虫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通昆虫学逐渐形成了四个分支学科,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和昆虫生理学。

在本课程教学中涵盖了上述的四个分支。

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城市昆虫学、昆虫毒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开设。

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45学时,实验课27学时。

另教学实习1周。

通过笔试、标本识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等,综合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Entomology, a branch of zoology, is a science that explores the creatures of insects (Insecta/Hexapoda, Arthropoda), and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 science covering morphology, taxonomy, biology and physiology of insects. This course “General Entomology”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a general view of the whole field and to prepare for subsequent courses, like as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urban entomology, insect toxicology, chemical control and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etc.This 72 hours course is opened for graduate students at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t includes 45 lecture hours, 27 lab hours and an additional one-week field project (insect collection, specimen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Grading will be made according to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of exams, lab assignments, insect identification and the field projec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要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普通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专业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昆虫学、城市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害虫综合防治和害虫生物防治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普通昆虫学ppt

普通昆虫学ppt

蜘蛛
蜘蛛
-
23
绪论:
甲壳纲 多水生,触角2对,以鳃呼吸;如虾、蟹等。
-
24
绪论:
重足纲 体节除前方三四节及后方一两节外,每 一节可见背板下由2节合并而成,所以大部分体 节有2对行动足。马陆是本纲典型的代表。
-
25
绪论:
唇足纲 胴部每一节体节具1对足,其中第一 对足特化为毒爪,生殖孔位于体末第2节上, 常见的有蜈蚣和钱串子等。
虱子 蜘蛛
蟋蟀
蜈蚣 龙虾 蝗虫 蝎子
蝴蝶
蚕 螳螂 蟑螂
-

跳蚤 蚯蚓
蜜蜂
蚊子 蜗牛
蜻蜓
15
绪论: 第一节 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2、昆虫成虫期的主要特征: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
集合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
16
绪论: 第一节 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和 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
9
绪论: 第一节 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一)节肢动物的特征(4)
4、体腔即为血腔,心脏在消化道 的背面。
-
10
绪论: 第一节 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一)节肢动物的特征(5)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1个位于头内消化 道背面的脑,以及1条位于消化道腹 面的、由一系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 神经索。
-
11
-
6
绪论: 第一节 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一)节肢动物的特征(1/5)
1、体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
-
7
绪论: 第一节 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一)节肢动物的特征(2/5)
2、整个体躯被有 含几丁质的外 骨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粉蝶--粉蝶属--粉蝶科--鳞翅目 细角疣犀金龟-五角兜属-金龟科-鞘翅目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二、昆虫分类学的任务(内容) 3、研究昆虫系统发育和进化
昆虫分类学最终目的是建 立符合进化实际符合进化实际 的分类系统。既是一个信息存 储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 统,客观正确地反映昆虫进化 的历史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二、学名的构成 (一)种级单元和名称
1.双名法(binominal monenclature): 如果定名人为知名人士时,其姓氏可以缩写; 有时,定名人前后加括号,表明种的属级组合发生了变 动(新组合)。 如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 必须指出,种名不能单独使用,而只有属名和种名组合构 成一个双名时,才能代表一种动物的名称。
第二节 分类特征
(三)地理拉大沙漠 以北。 2.东洋区:亚洲南部及 群岛。 3.新北区:北美,墨西 哥城以北。 4.新热带区:墨西哥城 以南。 5.非洲区:撒哈拉大沙 漠以南。 6.澳洲区:澳大利亚及 所属岛屿。
第二节 分类特征
(四)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 包括代谢因子、血清、蛋白质和其他生化差异等。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五、模式方法和模式标本 命名一个新的分类单元应该有明确的标准,仅仅依靠文
字记述和绘图是不能把分类单元的特征表述完全的。因此有 必要把学名与实物标本联系起来,即用模式标本来固定一个 具体种的学名,同样可用模式种和模式属来固定属和科。这 种将分类单元的名称与载名模式联系起来的方法,称为模式 方法。
同翅目:Homopyera 蚜科: Aphididae 蚜属:Aphis 排版时属名用斜体,属级以上的单元则用正体。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二、学名的构成 (二)种上单元和名称
2.属级以上名称的构成:一些分类阶元的学名有固定的词尾: 科名:模式属的属名词干+加词尾-idae构成 亚科名:模式属的属名词干+加词尾-inae构成 族名:加词尾-ini 总科名:加词尾-oidea, 目名:加词尾-ptera(多数)。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三、昆虫分类的方法
1.分析:寻找生物的特征,找出生物的个性,即找出 生物(昆虫)之间的不同点,以此来认识,区别昆虫。
2.归纳:找出生物的共同点(共性),以此来判别亲 缘关系的远近,建立系统。
蛺蝶
凤蝶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四、昆虫分类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1. 昆虫分类学是整个昆虫学的基础 要研究一种生物,首先必须要认识它;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五、分类阶元和分类单元 (三)分类阶元的类别 1.基本阶元:种(species) 2.主要阶元:纲(class)、目(order)、 科(family)、属(genus) 3.次生阶元:亚 (sub):亚纲、亚目、亚科、亚属 总(super):总目、总科 族(tribe):常用于亚科和属之间 种团(species-group):一般在种上属下。 另外还有部、派、组、股等,用法不规范。
或类型,过去动物分类上常采用,现在一般不用。在 我国60年代以前出版的书刊中还可以看到,如异色瓢 虫十九斑变种。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2. 种下分类的其他术语
(2)生态型(ecotype):同一 种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表型, 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如东亚飞蝗 的群居型和散居型。有些蝶类的春 夏型等。
(3)生物型(biotype):多指 形态极为相似,只能根据对寄主的 选择性或在不同寄主上的存活率才 能区分的种下类型。
(五)细胞学特征 细胞学特征不仅对属、种,尤其是近缘种的鉴别,
而且在系统进化研究方面也都有一定意义。 (六)分子生物学特征
同工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核酸序列等特征。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一、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及其意义 命名(nomenclatue )就是给
每一个物种或每个分类单元以一定 的名称。命名法规是有关命名的强 制性规则。
3.综模 syntype :有时根据一系列标本记载新种而又未指定 某一标本为正模标本,这时所有标本都是模式标本,称为综模。
4. 配模allotype :一个与正模不同性别的标本,称为配模。 蓝色标签。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六、检索表 1.定义:在一定范围内(如科、属等),通过分析归纳,
利用特征对比的方法,用一定格式编制成的、鉴定昆虫种类 (类群)的表格。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二、昆虫分类学的任务(内容)
1.鉴定:识别昆虫种类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二、昆虫分类学的任务(内容)
2.组建昆虫类群的分类系统(分类) 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即共同性而归为同形体,再根据生物种
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 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的属、科、目。这样就成为一个有 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
分类单元的成员的属性。 注意:不能把分类特征看成是生物有机体任何性状的
属性,如两性的差异、年龄等的不同,就不是分类特征。
第二节 分类特征
二、分类特征的类型 (一)形态学特征 1.一般外部形态:胚胎期 卵期 幼虫期 蛹期 2.外生殖器 3.内部形态
第二节 分类特征
(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1.生态位 2.食性 3.鸣声 4.气味 5.交配行为
的不同而形成的亚种。(如一些化石种类) 生态或生理亚种: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亚
种。
东亚飞蝗
西藏飞蝗
如飞蝗的三个地理亚种: 亚洲飞蝗:新疆。 东亚飞蝗: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 西藏飞蝗:西藏、云南等高原。
亚洲飞蝗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2. 种下分类的其他术语 (1)变种(Variety):指与模式标本不同的个体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三、优先律 优先律是动物命名法规的核心,一个分类单元的有效
名称,是采用其最先发表的名称,以后的名称称为同物异 名,按发表时间的先后,以第一个被发表并被昆虫界承认 的名称为有效名称而被采用,其它异名都是无效的,这样 一条法规即为优先律。 四、新纪录
在特定地区第一次发现的,但在世界上其它地区已 经发现的种类。
如:夜蛾属:Noctua 夜蛾族:Noctuini 夜蛾科:Noctuidae 夜蛾亚科:Noctuinae 夜蛾总科:Noctuoidea。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三)新分类单元 在新名称后面应紧跟一个相应的缩写说明,如新属用
“gen.n.”或“gen.nov.”,新种用“sp.N.(species nova)” 或“sp.Nov.”。
要防治或利用某种昆虫,也必须首先要认 识它。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四、昆虫分类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2.分类学知识是进行预测预报的依据 在预测预报中,常会遇到近缘种。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四、昆虫分类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3.分类学知识是植物检疫的基础 植物检疫就是通过法令来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带
和利用,如天敌昆虫等。 6.其他方面:如考古、地质、政治等。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五、分类阶元和分类单元 (一)分类阶元 (taxonomic category):指生
物分类的排序等级或水平(界-门-纲-目-科-属-种)。 它和分类单元不同。
(二)分类单元:是指排列在一定分类阶元上的 具体分类研究类群,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如蚜 科(Aphididae)就是一个具体分类单元。
中华蚱蜢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黄钩蛱蝶秋型
黄钩蛱蝶夏型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七、种上分类(属、科、目) 属(genus):由谱系较近的种组成。
科(family):是一群属的集合,科间的界限比较明 确。
目(order):是一群科的集合,界限很清楚,昆虫 纲的分目现在基本稳定。
第二节 分类特征
一、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的定义 分类特征是一个分类单元区别于或可能区别于其他
第五篇 昆虫分类学
分类概述和昆虫的分目

直翅目和缨翅目的分类


半翅目的分类
鞘翅目的分类


鳞翅目的分类

膜翅目的分类

双翅目、脉翅目和蜱螨目的分类

第十九章 分类概述和昆虫的分目
分类学概说 分类特征 昆虫命名法 昆虫分类学主要学派简介 昆虫的分目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一、昆虫分类学的定义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 (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 科学。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二、学名的构成 (一)种级单元和名称 2.三名法(trinominal monenclature)(亚种的命名): 将亚种名放在种名之后,构成一个亚种的学名。
属+种+亚种名+定名人。 如亚洲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 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ger 当第三个词不用时即为飞蝗的种名。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模式标本的类别:
1.正模(主模)holotype: 发表新种时所采用的特征典型的 单一标本,应附上注明“正模”字样的红色标签。
2.副模paratype:发表新种时,参考的其余所有同种标本, 每个副模标本均应附上有“副模”字样的黄色标签。 另外,副模 宜分散存放,但应注明存放地点。
七、种下分类 (一)种下分类的方式 1.群系分类:亚种。对自然物种的种下分类,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 2.品系分类:品种。对家养生物的种下分类,是人工
选择的结果。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二)种下阶元 1.亚种 (1)概念:指自然界中,种内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