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16《雷雨》【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

16、雷雨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描写夏季时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

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

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1.会认“压、蝉”等12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场景。

重点难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新课文“雷雨”。

(板书课题)提问:雷雨,在天气预报时指的是什么?(雷阵雨),你们谁见过雷雨?雷雨有什么特点呢?(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先让我们看图。

(投影片或挂图)二、读文识字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①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②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蝉”是翘舌音)(2)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虫+单=蝉,虫+工=虹,扌+卜=扑)5.巩固识字:老师选一名学生读生字,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雷雨》人教部编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雷雨》教学设计【课题】 16 雷雨【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雷雨、黑沉沉”等8个词语。

掌握“垂”的笔顺,能依据口诀“上下窄,中间宽千字竖压竖中线四横长短各不同最长要数第二横”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筛选出含有用词巧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在句子表达中起到的妙用,如“压”“垂”“挂”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顺文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表达顺序。

背诵课文。

4.运用“圈景物读变化”的学习方法,感受景物在雷雨前后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中的趣味。

5.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雨”练习说话,实现迁移学习目的。

6.结合课文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体会雷雨过程中事物变化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大自然景象变化。

2.联系上下文或者实际生活,体会关键词的妙用。

3.渗透热爱并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德育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专题导入“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了均匀精致的柳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了大自然的趣味。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大自然的秘密”课文,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专题,继续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出示课题(板书)“16 雷雨”。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延续上学期的主题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第74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找找自己读文感觉。

第二遍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生字。

读完以后借助拼音并多读几遍。

2.看大家学的这么用心,那咱们展示一下吧。

(1)请大家借助拼音拼读词语léi wūchuíyíng pūhùyāhēi雷雨乌云垂下迎面扑来窗户压下来黑沉沉(2)摘掉拼音帽子,还能认读下来吗?请男女生合作读。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

16《雷雨》导学案16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并能说出自己见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重点)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一、猜谜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看谁能够猜出谜底。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2.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

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讲解“雷”字)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1.小组内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3.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前一句强调了没有一丝风,表现出天气很闷热。

)(2)课件出示:忽然……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吹、摆、垂、逃)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1·cn·jy·com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雷雨》 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雷雨》   部编版

《16 雷雨》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雷雨》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课文按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本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比较少,只有四个,学生自主掌握其音、形比较容易。

要求写的字有12个,规律性很强,其中有8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是半包围结构,利于这些已掌握部分合体字书写方法的学生梳理写字规律,并进一步运用巩固。

课后题的“读读想想”版块第一次明确在教材中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而在“读读抄抄”版块中,编者利用学习小伙伴的泡泡话,提出带点词用得好的说法,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语言中用词的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体会“压、垂、挂、坐”用词的巧妙。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4.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巧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句歇后语,老师只说前半句,看看谁能猜出后半句?是呀,六月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一会笑容满面阳光灿烂,一会也许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把课文分成三段。

并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品读感悟(1)雷雨前自由朗读雷雨前.圈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并想象画面,你都看到了什么?交流: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表示?从“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感受?(闷热)齐读: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垂”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手表示?能不能换成掉?体会垂字的好处。

你想象一下蜘蛛此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呢?谁能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这一部分?听了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乌云密布的天空下,忽然狂风大作,蜘蛛仓惶逃走的情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2】篇〗【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导学案 (2)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导学案 (2)
3.展示自己背诵的课文。
四、评价反馈
1.写下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好词:
佳句: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倾听学生的回答,揭题。
巡视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指导小组学习,出示生字卡片,考查学习情况。
示范生字的书写,强调容易出错的笔画。
指导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体会语句表达的准确与形象。
指导反复朗朗体会,读出相应的语气 。
教(学)后 记
(2)用“ ”画出措写雷雨前的语句,
用“﹋”画出描写雷雨中的语句,
用“ ”画出措写雷雨后的语句。
(3)组间交流
分别读出读出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语句。
(4)任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一项,把它画下来。
三、展示
1.有感悟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小组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读。
2.展示自己的画,边展示边解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自主学习
1.读题质疑
(1)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2)雷雨是指的雨。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3.再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读两遍。
4.读第三遍课,边读边写下你对课文的理解、读课文时的感受或者你的问题。
雷雨
学习目标
1.认识“压”等4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小学语文_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雷雨》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垂”这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

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

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河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学生回答:雨。

师问:你都知道有哪几种雨?学生回答,引出今天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雷雨”,指导“雷”的写法,雨字头的转变。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乌云黑沉沉2、学生领读,注意生字读音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发现“蝉”“扑”都是形声字4、教师指导认识“垂”字,垂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树枝因硕果累累坠向地面观察生字“垂”指导书写,注意横画之间的均等,以及这字的笔顺。

(识字口诀:)三、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三幅图片,找出这三幅图片分别指的是课文哪几段?2、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思路3、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四、研读课文,感受景色变化(一)感受雷雨前的画面1、默读一至三自然段,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老师做记者采访学生,你从哪里看出要下雨了?作者观察真仔细,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作者不但观察仔细用词也非常准确。

2、学生读第一句话“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1)学习生字压,全班带拼音齐读,做动作感受,让大家用你的左右去压右手,感觉很重的力量盖在上面,在甲骨文中“压”原来就指房屋倒塌盖在别的物体上。

积累词语:压力,高压。

(2)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

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

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师板书:闷)3、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树上的叶子——,蝉——(学生接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雷雨》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压、蝉”等12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场景。

【重点难点】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新知预习】
一、我会读。

乌云压力金蝉垂下来窗户扑倒
二、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场景。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
【课堂探究】
探究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
【达标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下来()下来()下来二、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越来越响: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课堂探究】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达标练习】
一、打压落
二、绿油油红通通白茫茫越来越高越来越美越来越长
浩瀚北京市昌平2018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