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 )。
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D、兰德公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 )。
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D、执行公共政策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 )。
A、系统分析方法B、现代定性方法C、定量方法D、类别分析法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
A、民主化原则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 )。
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 )。
A、功能性政策周期B、阶段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自发性政策周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
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 )。
A、系统分析B、德尔菲法C、时间序列分析D、投入一产出分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
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B、政策方案l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4、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A2.C3.D4.A5.C6.D7.A8.B9.A 10.C11.B 12.D 13.B 11.B 15.B16.D 17.B 18.B 19 B 20.C21.C 22.B 23.B 21.B 25.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BC 27.ABC 28.CD 29.DE 30.AB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31.是周王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32.是秦汉时期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上至将军、列侯,下至博士、议郎均可参加,皇帝通过集议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
33.是北宋神宗改制时确立的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包括勘验官员簿历文状的一系列程序,簿历文状中包括解状、举状、家状、考状等。
34.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35.是政府的一种机关工作制度。
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着重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称为幕僚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1)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2分)(2)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2分)(3)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2分)37.(1)以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史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
(2分)(2)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
(1分)(3)读书做官,有两条途径,即贡授和科举。
(2分)(4)承荫制度。
(1分)38.(1)改委员合议制为首长集权制。
(2分)(2)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
(2分)(3)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
公共政策学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公共政策学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100分题量:50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自发模型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A.自然灾害B.经济灾难C.生态变迁D.经济对抗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A.伍德罗.威尔逊B.哈罗德.拉斯维尔C.戴维.伊斯顿D.托马斯.戴伊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A.控制B.命令C.交易D.博弈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A.国务院文件B.总理令C.国务院办公厅文件D.部长令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D.政党政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A.政策执行B.政策研究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A.沟通功能B.管制功能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A.政府B.功能C.组织D.权力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A.正式评估B.内部评估C.政策监控D.非正式评估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C.政策持续D.政策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A.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B.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C.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下面哪一种不是政策终结的方式()A.废止B.合并C.替代D.拆分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9.由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的形成而具有的作用是以下哪种效应()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新闻效应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0.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C.政策持续D.政策调整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二、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21.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强度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博弈与决策》C.《隆中对》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1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不折不扣落实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2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应当是一种()A.平行而不相干的关系B.排斥关系C.隶属关系D.合作关系25.公共政策预测的根本理由在于()A.实现政策合法化B.确定政策框架C.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D.实现政策法律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简答题部分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简答题部分及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
26. 简述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含义
【答案】(1)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指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2分)
(2)这种公共性来源于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性(1分)
(3)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来自它处理的问题是以民众问题为取向(1分)
(4)公共政策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1分)
【考点】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27.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答案】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
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时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
4.政策评估时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
5.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
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考点】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主体与类型
28.简述危机决策的含义以及构成要素
【答案】含义:其实从决策的内容划分,公共决策可以分为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在高度逆境中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
(2分)
构成要素: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第三,事态的发展危机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3分) 【考点】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公共政策方案的抉择与合法化。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考试真题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A.政策群B.政策一般C.政策链D.政策集合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A. “上下来去”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机构一制度模型D.集团模型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D. —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法国D.英国8、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A.目标人群B.政策问题C.政策目标D.政策环境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一决策一输出一反馈的模型是A.理性主义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规范最适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10、提出混合扫描模型的美国学者是A.德洛尔B.伊斯顿C.安德森D.埃齐奥尼11、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被称为A.头脑风暴法B.层次分析C.综摄法D.假设分析12、在三源流模型中,提出公共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机会,被称作A.政策倡议B.政策采纳C.政策窗口D.政策过程13、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被称作A.政策规划B.政策评估C.政策目标D.政策抉择14、在政策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或其他部门相关政策方案,这个过程被称为A.政策规划B.政策学习C.政策抉择D.政策论证15、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监控16、公共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是A.自然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环境17、“土政策”属于A.替代式政策执行B.附加式政策执行C.象征式政策执行D.残缺式政策执行18、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政策监控分为A.预防性监控和结果监控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C.上级监控和下级监控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19、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者该政策处于一种A.整合状态B.终结状态C.均衡状态D.非均衡状态20、在系统调査的基础上,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作A.理论性政策研究组织B.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C.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D.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真题+解析)课程代码:0031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82年《宪法》规定,各种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的每届任期为A. 3年B. 4年C. 5年D. 6年2、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法定人数为其全体组成人员的A.1/3以上B.过半数C. 2/3以上D. 3/4以上3、我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A.行政机关B.执行机关C.监督机关D.执法机关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设罝始于A. 1979 年B. 1982 年C. 1986 年D. 1992 年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A.毛泽东B.刘少奇C.朱德D.李济深6、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选的提名权属于A.国家主席B.委员长会议C.全国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7、我国设立审计机关的最低层级政府是A.乡级政府B.县级政府C.地级市政府D.省级政府8、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制度规定,设立政治教导员的是A.排级单位B.连级单位C.营级单位D.团级单位9、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成员的提名权属于A.中央委员会B.中央政治局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D.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0、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衔级制度的职权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11、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建立自治地方的有A. 24 个B. 34 个C. 44 个D. 54 个1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的决定权属于党的A.中央委员会B.中央政治局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D.中央书记处13、下列国家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的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意大利14、县级人大换届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提名、酝酿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A. 2天B. 3天C. 4天D. 5天15、有权将特别行政区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的是A.行政长官B.立法会C.立法会主席D.财政司16、《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A. 1年B. 2年C. 3年D. 4年17、首次明确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是在A. 1978 年B. 1982 年C. 1987 年D. 1989 年18、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任免权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其前身曾称“第三党”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民主建国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致公党20、个人参加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须经A.政协全国委员会协商邀请B.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邀请C.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同意D.省级政协委员会协商推荐21、以下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的是A.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B.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C.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D.财政经济委员会2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属于国务院A.直属机构B.办事机构C.直属特设机构D.直属事业单位2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A.参政和议政B.协商和民主C.监督和协商D.团结和民主24、主持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机构是A.上一级人大常委会B.本级人大常委会C.本级选举委员会D.本级人大主席团25、根据1954年《宪法》规定,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的是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国务院总理D.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6、我国公证员的任命权属于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27、直接选举中,选举委员会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在选举日的A. 5日以前B. 10日以前C. 15日以前D. 20日以前28、对某一方面行政工作作出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的行政法规是A. “办法”B. “规定”C. “规章”D. “条例”29、自治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批准权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30、以下属于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职权的是A.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B.解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C.选举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D.选举政协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考真题】2018年4月自考《市政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自考真题】2018年4月自考《市政学》考试试题含答案2018年4月自考《市政学》考试试题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是在城市发展的A.早期城市阶段B.中世纪城市阶段C.近代城市阶段D.现代城市阶段2、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是A.政治性B.聚集性C.历史性D.社会性3、各学科对城市定义的表述中,认为城市是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特殊社会的是A.城市地理学B.城市经济学C.城市政治学D.城市社会学4、被视作中国市制的开端娃A.1905年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1911年的《江苏暂行市乡制》C.1921年的《广州市暂行条例》D. 1921年的《市自治制》5、在我国,市红十字会的性质是A.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B.市人民团体C.城市公益性组织D.政府职能部门6、市政体制主要为市长议会制的国家是A.英国B.日本C.印度D.法国7、下列属于副省级城市的是A.武汉B.上海C.长沙D.南宁8、下列属于城市政府的专门职能是A.社会职能B.规划职能C.文化教育职能D.经济职能9、首次提出城市化概念的著作是A.《城市经济学》B.《城市化基本理论》C.《城市地理学》D.《城市管理学》10、判断城市规模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A.人口规模B.社会经济效益C.生产力规模D.消费力规模11、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郊区转移的城市化类型是A.低度城市化B.过度城市化C.分散性城市化D.集中性城市化12、英国记者霍华德提出的城市规划理论是A.邻里单位理论B.卫星城理论C.中心地理论D.田园城市理论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是在A. 1968 年B. 2008 年C. 1992 年D. 2010 年14、1933年通过的国际性的城市规划大纲是A.《雅典宪章》B.《马丘比丘宪章》C.《北京宪章》D.《伦教宪章》15、城市甚础设施与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校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这体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A.生产性B.公益性C.承载性D. 自然垄断性16、我国的城镇体系规划期限一般为A.5年B.10年C.15年D. 20年17、城市公共事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放在主要位罝的效益应是A.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C.环境效益D.政治效益18、城市公共财政职能中,政府以公共财政手段直接提供某些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属于A.资源配置职能B.收入分配职能C.经济稳定职能D.经济增长职能19、我国特有的负责协调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广泛开展卫生工作的专门组织是A.红十字会B.妇幼保健站C.疾控中心D.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20、《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用于指导制定A.市场交易价B.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C.市场指导价D.中间交易价21、城市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和受让方通过协商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属于A.招标出让B.拍卖出让C.协议出让D.无偿出让22、城市政府主要领导人作为所辖区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所辖区域的环境治理负责,这属于城市环境管理中的A.环境质量标准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环境综合整治定位考核制度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23、人们从事某些专门的活动而在一定的地域形成的聚集区称为A.自然社区B.法定社区C.功能社区D.自治社区24、我国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A.社区居民委员会B.社区业主委员会C.街道办事处D.物业公司25、对市政绩效指标的客观、准确及可靠程度的测量指的是A.绩效指标的效度B.绩效指标的信度C.绩效指标一致性D.绩效指标相关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30.试述政策支持系统有效运行的影响
【答案】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
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
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构成要素是:
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考点】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31.试述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方法
【答案】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的意见。
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知事物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①外推预测②理论预测③判断预测
①外推预测: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②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③判断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
(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评估,指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拟采用的政策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以效力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能性,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政治可行性,主要以政策对相关权力或利益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绩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考点】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