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提琴考级四级自选曲目-牧歌
小学音乐《牧歌》ppt课件

曲调悠扬婉转 抒情宽广 速度较慢
2、作品的主题旋律
3、作品的主奏乐器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
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小提琴琴身(共 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 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
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
4、作品的多种表现形式
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 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
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 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王娇娇五学教案《牧歌》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师:一段流淌的主题旋律的反复,似一阵温柔的清风,把 我们带进一片广阔平静的牧场,蓝天、白云、碧草、羊群组 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画卷。
(3)感知旋律韵味,寻找装饰音。
师:老师将你们想象到的景色加入到歌词当中,你听!(教师范唱边唱边出示歌词)
作业设计
请同学去抖音上找一找蒙古族的长调音乐有哪些?下节课我们可以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师: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没错儿,钢琴作为伴奏乐器,最先进入,随后以小提琴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小提琴是一件西洋弦乐,被称为“乐器之后”,它有四根弦组成,音色细腻,通过弓的摩擦琴弦而发出声音。(一小段在此感受下)
(2)感知音区的变化
师:小提琴演奏有不同音区,我们一起来听同一主题小提琴不同音区演奏的效果。(三个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视频)
1.比较聆听感知小提琴音乐
比较聆听:大提琴版《牧歌》和小提琴版《牧歌》
师:同样是提琴家族的演奏,音乐带给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乐又怎样的特点?
讨论交流:小提琴优美、音乐《牧歌》为什么不用蒙古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演奏而用了西洋乐器小提琴演奏?
生:4 7
师:由12356五个音构成的中国五声调式。让中国人听起来就倍感亲切、悦 耳,为小提琴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
(5)长调
师:你会发现这旋律还有什么特点啊?
生:节奏舒展自由、词少腔长、旋律悠远。
师:这就是蒙古族长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演唱歌词)
2.欣赏小提琴《牧歌》第二乐段
他在充分汲取民族音乐的营养的同时融入了西方音乐的 元素,让这件来自异国他乡的乐器奏出了带有东方色彩的旋 律。《牧歌》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以清新明快的民族音乐 风格,多样变化的音乐发展手法,中西合璧的音乐曲式结 构,以及精雕细琢的独特中国音色受到了国人的喜爱。
苏教小学音乐五年级下《4牧歌》word 2教案

牧歌教案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的代表歌曲。
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
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感情。
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
3、学会演唱歌曲《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
体验长调所具有的字少腔多、高亢悠远、尾音拖长等特点。
教学重难点1、感受蒙古长调歌曲的独特韵味;2、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提问导入:师: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三、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生: ...师: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师: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生:……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那么每个声部的旋律都各有什么特点呢?(教室引导学生分析)生:……师: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生:....(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小提琴一到十级考级曲目

小提琴一到十级考级曲目小提琴一到十级考级曲目是指由国际小提琴考级委员会设定的小提琴考级规范,每个考级等级都要求考生演奏特定的曲目。
小提琴一到十级考级曲目包括多位作曲家的作品,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曲子。
以下将详细介绍小提琴一到十级考级曲目。
一级考级一级考级曲目包括:1. 《Gavotte》,作曲家:J. S. Bach;2. 《Czardas》,作曲家:Vittorio Monti;3. 《Allegro》,作曲家:Andrea Zani;4. 《The Swan》,作曲家:Camille Saint Saens;5. 《Moderato》,作曲家:Antonio Vivaldi;6. 《Pizzicato Polka》,作曲家:Johann Strauss II。
二级考级二级考级曲目包括:1. 《Romance》,作曲家:J. B. Lully;2. 《Minuet 2》,作曲家:Ludwig van Beethoven;3. 《Gavotte en rondeau》,作曲家:J. S. Bach;4. 《Capriccio》,作曲家:Joseph Haydn;5. 《Gigue》,作曲家:George Friedrich Handel;6. 《Berceuse》,作曲家:Edouard Lalo。
三级考级三级考级曲目包括:1. 《Adagio》,作曲家:Antonio Vivaldi;2. 《Melodie》,作曲家:Edward Elgar;3. 《Sicilienne》,作曲家:Gabriel Faure;4. 《Tambourin》,作曲家:Jean-Philippe Rameau;5. 《Humoresque》,作曲家:Antonin Dvorak;6. 《Allegretto》,作曲家: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四级考级四级考级曲目包括:1. 《Rondo alla Zingarese》,作曲家:Fritz Kreisler;2. 《Chanson triste》,作曲家:Piotr Tchaikovsky;3. 《Allegretto grazioso》,作曲家:Franz Schubert;4. 《Canzonetta》,作曲家:Henryk Wieniawski;5. 《Allegro ma non troppo》,作曲家:Giuseppe Tartini;6. 《Allegro moderato》,作曲家:Mikhail Glinka。
牧歌作品分析

牧歌作品分析第一篇:牧歌作品分析《牧歌》作品分析:蒙古族民歌《牧歌》,五声D宫调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征。
属于一部曲式。
乐曲为4+4结构的方整性乐段,D宫调式贯穿始终,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
伴奏引子采用了前乐句的左手前4小节旋律,四度模进一次。
右手伴奏织体采用I—IV—V—I的完全终止进行。
曲调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两个平行乐节组成,旋律在高音区,以属音“5”为骨干音,和声属于I—IV—I— V的半终止进行,乐曲的未完成使听者存在期待音乐继续的感受,悠扬飘逸;第二乐句的前四小节反向下行,后四小节是前乐句下行五度模进,在中音区,以宫音“1”为骨干音,和声I—II—IV—V—I完全终止。
在乐曲的倒数第二小节第四怕出现了和声的完全终止形式,浑厚平稳,塑造出一望无际辽阔草原的美丽意境。
第一乐句音调在“3-7”之间回环往复,第二乐句在“5-1”之间起伏流淌。
两句的音区刚好差五度,结尾也以五度相呼应,故有人称其为“五度结构”,这种“五度结构”在西北高原的两句体山歌中较为普遍,它透漏出某些古老的五声性旋律的结构原则。
这种音调逻辑现象,在匈牙利、罗马尼亚的民歌和我国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也十分普遍,可见他是具有五声传统的民族音乐体系中的一种常见的音调现象。
作品处理:三连音连续出现时,一般标志着情绪的积累或者即将出现高潮。
在柔情的音乐里面出现,更加柔情伤感;在激情的音乐里面出现,情绪更加强烈。
实际演奏中,3个音往往不是完全平均化的“三等分”,一般,第一个音的时值要稍微延长一点。
三连音的节奏形式由于简单明快,与其他节奏形式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音乐效果,受到广大作曲家的喜爱。
三连音常用以表达激动、不安、流动起伏的音乐形象,在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中频繁出现,甚至个别音乐作品中一些曲谱大量运用三连音的音乐形式,以三连音为主要框架构建音乐。
该伴奏就是三连音贯穿整个乐曲,他的奇妙之处在于:打破节奏的均衡,拓展了乐曲的发展空间,使音乐表现更自由。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2课牧歌_人音版(简谱)(秋)

小提琴独奏——牧歌
《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 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 奏合唱等。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由作曲 家沙汉昆改编的小提琴独奏《牧歌》。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作曲家之一的沙汉昆,最为 脍炙人口、经久流传的作品便是《牧歌》。该曲是 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沙汉昆于1953年创作 的作品,采用内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 和日图和灰腾》的素材创作而成。不仅广为流传, 而且数十年来一直是大众传媒最常使用的音乐素材 曲之一,被长期、广泛用于电视媒体。口耳相传之 普及程度不亚于中华近代名曲《渔舟唱晚》。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72 021/8/7 2021/8 /72021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思考
• 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悠远、平静。
• 这首歌表达了蒙古人民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蒙古人民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蒙古歌曲特点
• 多装饰音,长音常用擞声唱法。 • 字少腔长,高亢辽远,节奏自由。 • 内容主要是怀念故乡、赞美家乡、赞美新
社会、赞美纯真的爱情等。
小结
• 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蒙古民族民歌的 一些基本特点,知道了民歌的特点是由于 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 点形成的。对我国的蒙古民族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 民族。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7202 1/8/720 21/8/7 Saturda y, August 07,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7202 1/8/720 21/8/7 2021/8/ 78/7/2 021
聆听牧歌

牧牧歌 歌
初听,说说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
小提琴
小提琴是西洋拉弦乐器中最 主要的乐器。有四根弦摩擦发音。 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 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被誉为乐器皇后。小提琴的出现 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小提琴音 色优美、华丽,接近人声,音域 宽广,表现力强。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 亢悠扬而闻名。
按照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 尔,民歌 ;按照音乐内容分为猎歌、牧 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
蒙古族的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胡毕 斯、火不思及其他的打击乐器等。
《牧歌》是沙汉昆于1953年 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作品是以蒙古民歌《牧歌》 为基础发展而成。音乐舒展 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
再听乐曲,随音乐用“呣”声哼唱乐曲主题, 听一听这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再听,想一想,第一乐段中出现的这几次主题旋律,哪 次高?哪次底?说一说你的感受。
活动:用小提琴演奏的手势来试一试这段旋律或者 用你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试着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
乐曲特点:节奏自由,旋律 舒展、辽阔,悠扬宽广 这首《牧歌》就是典型的蒙 古族长调代表作。
牧歌
牧歌
洛阳市新安县产业区下羊义小学 王灵歌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牧歌
(长 调)
放牧时唱的歌
蒙古族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 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 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游牧 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 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 宝贵的音乐财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牧歌》 ︳人音版 (五线谱)

欣赏:《牧歌》教案音乐一、教材分析 :1、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
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
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
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
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
蒙古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音乐歌曲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
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
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长调中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似颤音,对形成蒙古族长调独特风格有重要作用。
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长调"中不知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