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材料分析题

合集下载

教资2024下半年卷子

教资2024下半年卷子

教资2024下半年卷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在处理学生迟到时,甲老师要求学生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并说出迟到理由,经同意后才能入座;乙老师将学生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其进入教室;丙老师允许迟到者进入教室但要罚站。

对于这几位师的做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老师做法恰当,迟到必须说明理由B.乙老师做法恰当,不能影响多数同学C.丙老师做法不正确,只能在教室外罚站D.上述做法都不恰当,不应该影响学生上课答案:A2.创新是一种勇于超越的精神,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下列表述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A.独立性B.反思性C.批判性D.坚韧性答案:D3.唐老师组织学生实施以“地形”为主题的跨年级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他安排李老师负责规划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安排张老师负责设计小单元的教学活动及评价要求。

唐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A.学习者B.反思者C.协作者D.评价者答案:C4.李老师在课余经常考虑的问题是:课前我还需要准备什么课堂教辅资料?我怎么才能把课上好?这表明李老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A.关注发展阶段B.情境C.学生D.生存答案:B5.为加班级管理,班主任规定: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不回答教师提问者,罚款2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罚款由班委统一收取、保管,班委造册奖给每次考试前5名的学生,该班奖惩做法()。

A.不正确,侵犯了学生财产权B.不正确,应与监护人商定C.正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D.正确,有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答案:A6.放学后,谢某约了几名同学在校内的一处空地玩“射箭游戏”,嬉戏中,庄某不小心射中了谢某的右眼,班主任知道后立即将谢某送至医院救治。

应对谢某受伤害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A.庄某的监护人B.庄某C.学校D.班主任答案:A7.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中主要评价()。

马哲试题

马哲试题

练习八一、单项选择题A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C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A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D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D5.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二、多项选择题ABC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ABC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影响ABCD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AD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B5.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三、简答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四、辨析题1.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逻辑规律(习题)[资料]

逻辑规律(习题)[资料]

(五)逻辑规律一、请简略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如有,它违反了哪条逻辑规律的要求?1、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2、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

‛3、一个团支部书记在回答‚星期天能否搞点棋类活动‛的问题时说:‚星期天下棋么,我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

‛4、小李和小王下了两局棋。

小张问小李:‚你下棋赢了吗?‛小李说:‚没有赢。

‛小张再问:‚那么,你输了?‛小李答:‚也没有输。

‛。

5、经过修建工人的抢修,南山路下水道的淤塞现象终于彻底解决了。

现在,这条路除了有一小段还在加紧施工外,其余地段的排水系统已经畅通无阻。

6、刚才八位同志就电影剧本《葡萄熟了》谈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尽管这些意见是有分歧的,但对我都是有启发的。

这八位同志从事戏剧、电影创作都有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了,都是电影界的老前辈了,所以,他们的意见,都是很中肯的,很正确的。

7、甲说这个寓言是讽刺蜗牛的,我看这是不对的;乙说这个寓言是讽刺蚂蚁的,我看这也是不对的。

8、工人的女儿林丽芳,很漂亮,很善良,有艺术才能,有理想,但由于受到林彪死党的蹂躏,被迫走向堕落的深渊。

象林丽芳这样的人物,应该说是林彪、‚四人帮‛造成的许多受害者中的一个。

谁能否认这类事情的真实性?所以,这些作品都是具有艺术的真实性的。

[例示]题:‚老金断定出次品是由于原材料不合格造成的,我看是不符合事实的,老刘断定出次品是工人装配不负责任造成的,我看也不符合事实。

‛答:上面这段议论,没有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从表面上看,他断定了两个判断都是假的,似乎是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但因为老金和老刘的判断并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而是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

断定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都是假的,是不违反排中律的逻辑要求的。

二、请从同一律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有一次,风雷皮鞋厂分管后勤的金副厂长在动员全厂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大会上提出:为了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小孩,今后在分房时,对有一个小孩和有两个小孩的家庭一样分配。

逻辑学练习题(公共课考试必备)

逻辑学练习题(公共课考试必备)

逻辑学练习题(公共课考试必备)填空:1.在逻辑形式“仅P can Q”中,逻辑变量为(P,Q),逻辑常数为(仅,can)。

2.同一材料的I命题和O命题是(下对立面)关系。

3.关系命题的两个逻辑性质:对称性。

及物性。

4、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与概括的逻辑依据。

5、(pvq)^p→-q的真值表,正确的真值表应该为(五行六列)6.假设命题的先行词和先行词之间存在逻辑关系。

如果先行条件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后者就是先行条件(充分条件)。

7.命题SEP转换为获取(SAP),SAP转换为(PIs)8、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真,r表示的是(传递性)关系。

9、关系命题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主项、关系项、量项。

10、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种有效式,即(否定肯定式)11.如果三段论的大前提是PEM,结论是SEP,那么小前提应该是(SAM)12。

当且仅当P为false时,PVQ为(true)。

13、根据思维进程的不同,可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回溯推理)14.一个属性命题的谓语是不受限制的,这表明命题的性质是正的,主项是受限制的,数量项是全名。

15.属性命题的谓语是间接的,表示该命题是(否定的)。

属性命题的主项不受限制,表示其数量项为(特别称为)16、假言命题“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的等值命题是(没有多喝水也能减肥)。

17、18.为了通过推理得到一个真实的结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前提是真实的。

其次,推理是有效的。

19.非模态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2021、如果arb真,则bra一定真,这样r表示的是(对称性)关系。

22、当p、q均为假时,q^p为假,pvq为假,p→q真,p←q真。

23.在逻辑结构方面,一个完整的定义由(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合项)组成。

24.同一材料的命题E和命题I是(不同的真和不同的假)。

25、任何一个有效三段论有且只有(3个)不同的项,同一个三段论每个项都出现(2次)26、概括和限制都有极限,连续概括的极限是(范畴),而连续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篇1一、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1)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

(2)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示例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解析】:在这个对话中,司马光夫人所谓的看“人”,看的是过来游玩的行人,而司马光所谓的“人”,指的是府中的人。

可见,司马光与其夫人对于“人”这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示例2】:吉林人遍布世界各地,小王是吉林人,所以小王遍布世界各地。

【解析】:在这句话中,第一个“吉林人”指的是所有的吉林人,第二个“吉林人”指的是小王自己,所以这句话属于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二、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

如证明“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它有催眠的力量”。

而“鸦片有催眠的力量”,又要借助于“它能催眠”来证明。

这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自证。

【示例1】:KengDie教的经文《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

”【解析】:示例中为了证明“《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所用的论据是“《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可见,论据也是在结论成立的情况下得到的。

所以这句话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学习了这两种常见的逻辑错误,接下来让我们用一道题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例题】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综合考试题二

综合考试题二

综合测试题二一、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马克思主义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 世纪 20 年代B 19 世纪 30 年代C 19 世纪 40 年代D 19 世纪 50 年代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B 精读和泛读结合C 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4.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5.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7.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 、实用性B 阶级性C 科学性D 实践性E 革命性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C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 科学社会主义3.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D.物质世界的主4.实践的特点是( )A 客观性B 有用性C 创造性D 社会历史性E 主观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7.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E.文艺、道德、宗教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A 生产全球化B 贸易全球化C 金融全球化D 货币全球化10.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 (E 企业经营全球化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 E.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共 10 小题,每题一分,共 10 分)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劳动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永恒发展规律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6.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血缘关系()() ()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8.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9.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垄断资本主义结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三、材料分析题(12 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家艾科卡在刚接任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时,该公司正面临着破产的绝境。

“逻辑”的多种含义-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的多种含义-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 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
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论证与论辩
(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这就是论证; (2)论辩:用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 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小明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小芳推理: 所有马都是动物,(大前提) 所有牛都不是马,(小前提) 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结论)
小芳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有S是P
大前提:真 小前提:真 结论:真
所有M是P 大前提:真 所有S不是M 小前提:真 所有S不是P 结论:假
符合有效推理的条件: ①从推理的内容看,一个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须是真的; ②从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证推理结论是真的,形式必须是有效的。
注意: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概念
如: ①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②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用“所有......都是……”的形式结构将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构成判断
判断
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的形式结构。 ①推理结构: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②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③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服务
研究对象
思维方法
随堂巩固练习
在“要学好逻辑,就要多做逻辑练习题”这句话中,“逻辑” 一词是表达( )
A.“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含义的 B.“立场、观点”的含义的 C.“思维的规律、规则”的含 广义逻辑学

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 (1)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4)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后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B.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C.前一个“逻辑”是指客观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D.前一个“逻辑”是指思维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2.“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

”此句中“逻辑”的含义与下列选项中涉及“逻辑”的含义一致的是( )①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②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③历史的逻辑决定人类社会一直向前发展④这几句话不合逻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研究思维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规则与思维方法的是( )A.狭义逻辑学B.广义逻辑学C.形式逻辑D.辩证逻辑4.(2022·河北邢台检测)“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

”这里的“逻辑”的含义是( )A.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B.思维的规律或规则C.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说法D.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5.(2022·山东东营检测)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A.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B.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必经之路C.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D.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6.“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

”此推理之所以能得出正确结论,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取决于( )A.前提正确B.理由充分C.符合实际情况D.遵守思维规律7.“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子要用一个小时,如何用它判断半个小时?烧一根不均匀的绳子,从头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

现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答;用一根绳子2头点燃,同时另取一根绳子点燃当第一根绳子燃烧完,即为半小时,这时第二根绳子的另一头点燃,并开始计时。

则从计时开始到第二根绳子燃烧完用时十五分钟。

再取一根绳子点燃,直至这根绳子燃烧完,计时结束。

则总计时开始的那刻开始到计时结束,用时1小时15分钟,可以此来计时。

2、有12个乒乓球,其中有一个不合格,但不知道是轻是重,要求;用天平称三次把这个球找出来答:先编号第一次,取1,2,3,4放在天平的左端,5,6,7,8放在天平的另右端。

天平有两种情况,平衡或不平衡。

1)先分析天平平衡的情况:若平,则重量不同的球在剩下的4个中。

第二次用天平,任意取3个1到8号中的球放在天平的左端,从9到12号球中任意取3个(例如9,10,11)放在另右端,又有两种情况,平衡或不平衡若平衡,则12号球为重量不同的球,第三次用天平,把12号球和其他任意一球比较,可以知道是轻还是重。

若不平衡,则可知重量不同的球在9,10,11这3个球中,并且可以知道他比其他球重还是轻,第三次用天平,任意取其中2球(例如9,10)放在天平两端,若平衡,则剩下的球(11号球)为要找的球,若不平衡,根据前面判断的该球是比较轻还是重可以判断天平上的其中一个球为要找的球。

2)下面分析第一次天平不平衡的情况。

那么有左端重或者右端重两种情况,不妨假设左端重(如果是右端重也是一样的)。

现在第二次用天平,从左端任意拿下3个球(例如1,2,3),从右端拿3个球(例如5,6,7)放到左端,再从第一次称时剩下的4个球中任意拿3个(例如9,10,11)到右端,这时天平会出现3种情况,a)左端重,b)平衡,c)右端重。

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a)左端重,那么要找的球肯定是4号球或者8号球。

第三次用天平,把其中一球(例如4号球)放在天平左端,任意取其余10个球中的一个球放在右端,又有3种情况一)若平衡,则8号球为要找的球,并且根据第二次用天平的结果,可知比其余球轻。

二)若左端重,则4号球为要找的球,并且比其余球重。

三)若右端重,则4号球为要找的球,并且比其余球轻。

b)平衡,那么要找的球在从左端拿下的三个球(1,2,3)中,由于第一次用天平左端重,所以可知这个球比其余的球重,接下了来的分析和前面的一样,不再重复。

c)右端重,那么要找的球在从右端移到左端的3个球(5,6,7)中,并且由天平第一次左端重,第二次右端重可知,该球比其他球轻,接下来的分析同3、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向诚实国和说谎国。

来了两个人,已知一个人是诚实国的,另一个是说谎国的。

诚实国永远说实话,说慌国永远说谎话。

现在你要去说谎国,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

请问应该怎么问?答案:问这两个人怎么去他们自己的国家,诚实国的和说谎国的都会指向诚实国的路,没人指的那条就是去说谎国的.4、小明和小强都是张老师的学生,张老师的生日是M月N日,2人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是下列10组中的一天,张老师把M值告诉了小明,把N值告诉了小强,张老师问他们知道他的生日是那一天吗?3月4日3月5日3月8日6月4日6月7日9月1日9月5日12月1日12月2日12月8日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请根据以上对话推断出张老师的生日是哪一天??答案:首先是小明先说话,他说他不知道。

他知道的可能性也确实很小,因为无论老师高诉他是哪个月,都有2种或者3种可能性让他选择,除非他还知道其他的信息,不然他肯定不知道。

不过他不仅说他不知道,而且还说“如果他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

那么小强什么情况下肯定不知道呢?那就是和小明一样,老师告诉他的那个日对应至少2个月份,除非他还知道其他信息,那他肯定不能确定最终生日的。

但是仔细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老师告诉小强,是7或者2的话,那么他就可以知道老师的生日了。

因为7和2对应的月是唯一的。

所以从第一句话可以知道:N不会为7和2,M也不会为6和12(后半句要想清楚了)。

那现在的可能值就是:3月4日3月5日3月8日9月1日9月5日现在小强说他知道了。

那N就不可能为5了,因为M就有3和9两种可能。

那现在的可能值就是:3月4日3月8日9月1日现在小明也说他也知道了。

那M就肯定为9了。

因为M为3的为话,N就有4和8两种可能了。

所以老师的生日是:9月1日5、有甲乙丙丁戊五人,每个人头上戴一顶白帽子或黑帽子。

每个人虽然都看见别人头上帽子的颜色,但看不见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

并且,一个人戴白帽子当且仅当他说真话;戴黑帽子当且仅当他说假话。

已知:甲说:我看见三顶白帽子,一顶黑帽子。

乙说:我看见四顶白帽子。

丙说:我看见一顶白帽子,三顶黑帽子。

戊说:我看见四顶白帽子。

据此,下列陈述中都是假的,除了A、甲和丙都戴白帽子;B、乙和丙都戴黑帽子;C、戊戴白帽子,丁戴黑帽子;D、丙戴黑帽子,甲戴白帽子;E、丙和丁都戴白帽子。

答案:E推理过程:假设甲说的是对的,则甲带白帽子;甲说乙、丙、丁、戊中有三个人都带白帽子,那这三个人都说真话,也就是有四个人戴白帽子,一个人带黑帽子。

那乙说有四顶黑帽子就是假的。

那就应该乙带黑帽子。

丙、丁、戊都说真话。

但是丙说的又不符合,所以断定甲说的是假的,甲带黑帽子。

假设乙说的是对的,则乙带白帽子;其余四人带黑帽子,都说假话。

但是丙说有一顶白帽子(乙);有三顶白帽子(甲、丁、戊)又是复合事实的,所以断定乙说的是假话,乙带黑帽子。

那么戊说看见四顶白帽子,是假话,所以戊说的是假话,戊带黑帽子。

假设丙说的是对的,那么一白(丁)三黑(甲、乙、戊),则丙带的是白帽子。

综上:甲、乙、戊带黑;丙、丁带白。

6、前提:①有五个具有不同颜色的房子②里面分别住着五个不同国籍的人③每个人都喝一种特定品牌的饮料抽不同牌子的烟,养不同的宠物。

④没有任何俩个人喝同一种饮料,或抽同一个牌子的烟,或养同一种宠物。

提示:1、英国人住红色房子。

2、瑞典人养狗住宠物。

3、丹麦人喝茶。

4、绿房子紧挨着白房子,在白房子的左边。

5、绿房子的主人喝咖啡。

6、抽Pallmall 牌烟的人养鸟。

7、黄色房子的主人抽Punhill牌烟。

8、住在中间房子的人喝牛奶。

9、那威人住在第一个房子里,(在最左边)。

10抽Bleads牌烟的人和养猫的人相邻。

11、养马的人和抽DUNHILL牌烟的人相邻。

12、抽blumaster牌烟的人喝啤酒。

13、德国人抽PRINCE牌的烟。

14、那威人和住蓝房子的人相邻。

15、抽Blends烟的人和喝矿泉水的人相邻。

谁在养鱼做宠物?答案:颜色绿白红蓝黄国籍德瑞英丹挪饮料咖啤牛茶水香烟pr blu pa ble du宠物鱼狗鸟马猫7、有一个土耳其人,想雇佣一个十分聪明的经商助手,有两人前来应聘,为了测试两人谁聪明,将这两个人带进一间没有窗户的黑房子里。

他打开灯后对两个人说:这里有5顶帽子,2红3黑,我关灯后,把它们的位置弄乱,然后每人摸一顶带在自己头上,其余两顶我藏起来,开灯后。

请尽快说出自己头上带的帽子是什么颜色。

灯点亮时,两人都看见土耳其商人带的是红色的,两人开始无法回答,过了一会,其中一个说:我带的是黑色的。

这个人猜对了。

此人是怎样猜出来的?答案:假设三个人为A、B和商人A看见商人带了红色帽子,如果他还看见B也带了红色帽子,则自己肯定是黑色帽子,但A没有马上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说明事实上他看见B带了黑色帽子。

同样如果A自己带了红色帽子,则B应该马上说出自己的帽子是黑色的,但B 也没有马上说出,所以只能说明A自己也带了黑色帽子。

更为聪明的A意识到这点后,猜对了自己的帽子颜色为黑8、假如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的水,现在有两个空水壶,容量分别是5升和6升。

问题如何用这两个水壶从水中取出3升的水答案:由满6向空5倒,剩1升,把1升倒5里,然后6剩满,倒5里面,由于5里面有1升水,因此6只能向5倒4升水,然后把6剩余的2升,倒进空的5里面,再满6向5里倒3升,剩余3升.9、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两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三个贫困生,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是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B.贫困生都不是南方人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D.大连人是特长生答案:A、 B 。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则共有两个北方人(包括大连人),一个福州人,三个贫困生(包括两个特长生),共有6个人,所以是有矛盾的。

B、贫困生都不是南方人,那么三个贫困生就是北方人,则共有三个北方人(包括大连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所以是有矛盾的。

10、甲,乙,丙三人对小强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

甲说:“他至少有1000本书。

”乙说:“他的书不到1000本。

”丙说:“他最少有一本书。

”这三个估计中只有一句是对的。

问:小强究竟有多少本书?答案:若丁大于或等于1000,则甲丙都对若丁在1到1000之间则乙丙都对所以丁一本没有,且乙对11、下述,甲乙丙丁的猜测个对一般,试问ABC中谁是律师?谁是法官?谁是检察官?请写出推导过程。

甲:A是律师,B是法官乙:A是法官,C是律师丙:A是检察官,B是律师答案:假如甲中A是律师是对的,那么B是法官就是错的。

这与乙中A是法官,C是律师相矛盾。

因此甲中A是律师是错的,B是法官是对的。

由此可推出乙中A是法官是错的,C 是律师是对的。

丙中A是检察官是对的,B是律师是错的。

综合可得。

A是检察官,B是法官,C是律师12、、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说:鲍西亚猜匣子为婚,鲍西亚身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她的肖像,这三个匣子上面各刻着一句话,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子里;银匣子上刻的是:肖像在金匣子里;铅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子里。

这三句话只有一句话是真话,谁能猜出在肖像放在哪个匣子里?答案:假如肖像在银匣子里,则金匣子和铅匣子上的话都是正确的;假如肖像在金匣子里,则银匣子和铅匣子上的话都是正确的;假如肖像在铅匣子里,则只有金匣子上的话是正确的,所以肖像在铅匣子里13、证明:概念B与C全异已知:1、如果概念A与概念全异,则概念A与概念C全异2、A真包含于C答案:证明:14、证明:已知:1、若P不真包含与M,则S与P全异2、若S不与M交叉,则S与P交叉3、S不与P全异,也不与P交叉试证明s真包含于P答:证明:根据(3)S不与P全异,与(1),可得P不真包含于M(假)(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即P真包含于M。

根据(3)S不与P交叉,与(2),可得S与M 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