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科技让梦想成真 教案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福人类第二课时》优质教案设计

8.2《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8课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四单元第8课的学习《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2.真理引入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找到真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家们背后的故事,一起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3.过渡: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了蒸汽机提供的新动力,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发展。是蒸汽机发明后被应用在火车、纺织车间、采矿业等其他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吧。
4.过渡:是的。蒸汽机的发明结束了人力风力和水力的历史。
5.爱迪生,大家应该都认识吧(我们来看看他与电灯泡的故事)
课题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1.梳理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品质;明确迷信权威,教条的态度。
2.初步了解前人对世界的探索,认识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重点
梳理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品质;明确迷信权威,教条的态度。
难点
增强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乐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
6.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瓦特和爱迪生的故事。从故事中你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7.过渡: 100多年前,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的白炽炭丝灯泡以后,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机器大生产的主要动力。你们瞧,当时的有轨电车,人类社会由蒸汽为标志的第1次工业革命时代,跨入以电器为标志的第2次工业革命时代。进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后,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道德与法治《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三课时《科技让梦想成真》说课稿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科技让梦想成真》说课稿——《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三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第三课时《科技让梦想成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的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主题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 5条"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本课从科学的求真精神人手,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以三次工业革命为线索,向学生介绍科技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善用科技的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人类在飞行方面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的教学内容。
第一个活题"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以"目心说"、中外航海家的故事和"进化论"为典型事例,向学生展示人类有识之土迫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让学生感悟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学进取精神,第二个话题"科技改变世界",通过介绍三次工业命的突出成果,让学生明白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醒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我的作用,形成"等用科技"的意识。
第三个话题"科技让梦想成真",选取人类的飞行梦为切入点,教导学生不仅要积极憧憬美好生活,编织梦想,还要以广博的科学知识、坚定的科学精神和开放的科学思想去实现梦想。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搜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1,2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1课时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目标3、知识目标:知道科技能够帮助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身;了解科技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知道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学会善用科技,让可以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重点了解科技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会善用科技,让可以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小抢答:地球是圆的还是的平的?地球是于宙的中心吗?2、导入语:你知道吗,这些我们现在回答起来快速且笃定的答案,导入新课。
在16世纪之前,可是争议不断、模糊不清的。
人类为了找到答案,做出哥白尼、伽利略与日心说了许多的努力,甚至是牺牲。
讲授新课1、视频:哥白尼、伽利略与日心说2、背后的故事:哥白尼、伽利略因为提出、证明日心说而遭到的苦难。
3、小讨论:从哥白尼和伽利略的身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哥了解哥白尼、伽白尼和伽利略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加深对宇宙的认识的?利略的故事,感4、总结: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 -个漫长的过程,在科技的帮助下,受科学家为了追在科学家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科求真理、坚持真学精神的支持下,人们逐步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
理做出的牺牲。
5、小组合作: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家?收集相关资料,说说他们的故事。
6、海上冒险之旅: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故事。
7、讨论:(1)不冋的航海豕因为不冋的原因进行了自己的海上之旅,也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发现,你知道是什么使得他们的航行获得成功的吗?(航海技术)(2)科技除了使人们加深了对世界、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改变了人类对什么的认识?(过渡到下面的进化论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达尔文与进化论。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科技改变世界》优质教案设计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科技改变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第二课时《科技改变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板书设计、思政特色六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的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5条"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本课从科学的求真精神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以三次工业革命为线索,向学生介绍科技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善用科技的意识。
学生可通过了解人类在飞行方面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的学习内容。
第一个话题"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以"日心说"、中外航海家的故事和"进化论"为典型事例,向学生展示人类有识之士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让学生感悟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学进取精神,第二个话题"科技改变世界",通过介绍三次工业命的突出成果,让学生明白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醒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的作用,形成"善用科技"的意识。
第三个话题"科技让梦想成真",选取人类的飞行梦为切入点,教导学生不仅要积极憧憬美好生活,编织梦想,还要以广博的科学知识、坚定的科学精神和开放的科学思想去实现梦想。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搜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对于科技人物和科技成就,他们通过浏览网页,阅读书籍、观看相关影视资料或参观科技馆等方式,已初步认识和了解。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科技让梦想成真-2课件

六年级 道德与法治
说一说: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 拥 有是一 个 “ 任 意 门” , 想去 哪 里 一开门就到 了……
我的梦想是拥有 个“大一吸尘器”, 把所
有污染都吸光……
我的梦想是 有 一 个拥神 奇 的 “
眼 镜”,戴上它就
能过 目不忘 ……
古人的梦想
我也想像鸟 儿那样在天空 中 飞 翔,我也好 奇月亮 上是什么 样子?
资料
嫦娥一号
嫦 一 号 娥的
使 命……
说一说
资料
你知道吗?
我们出行用的导 航 依靠的是导航卫星。
我们看电视,听广 播等都依靠通信卫星。
我国先后发射的多颗 人 造地球卫星,应用于广 播电 视、通信、气象预报 、国土 普查等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 的很多领域。
1970年
2003年
说一说
2007年
东方红一号 神舟五号 嫦娥一号
学习任务
1. 请你搜集资料,说一说中国航天 领域有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2. 用时间轴的形式说明中国的航天 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说一说
1970年4月24日,“东方 红一号”卫星在“长征一号” 运载火箭的托举下, 成功 进 入预定轨道, 从太空传 回了 《东方红》乐曲,让海内 外 华人振奋不已。
资料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这 当 时 是的
情 况……
看一看
资料
说感受
我感受到了人 们实现梦想后的喜 悦心情。
正是科技的发展 才让我们实现了这个 梦想。
当我们实现 个 梦 想一后 , 我 们
还 会有新的梦想
、 新 的追求。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说一说
中国 航天梦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3 科技让梦想成真 教案

青少年应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小结
小结: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着人类无穷的梦想。为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板书
科技让梦想成真
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历程
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科技在我家
班级:
调查人:
调查主题
科技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妈妈——家务劳动
爸爸——交通工具
全家——休闲生活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
观看视频并思考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历程
理解科技对人类飞天梦想的积极作用以及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
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史,及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
(一)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历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为一组),在组内交流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并由小组组长汇总。
2、老师根据各小组组长的汇报,进行整理并补充。
点拨:世界飞天第一人——陶成道;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空气气球发明人;法国查理——氢气球首次载人飞行;德国李林塔尔——滑翔机的先祖;美国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人;美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菲莱”探测器登陆彗星
过渡:我们的祖先也曾梦想飞天,从嫦娥奔月到杨利伟飞上太空,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梦想到现实,用扎实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把航天梦写到了外太空。请观看视频《中国的航天发展史》
多媒体展示: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
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之(一)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陶成道,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
(精品)最新部编版2020年春季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2020年春季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第二课时课题: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关系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正确利用科技成果的认识水平。
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正确运用科技,造福人类。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入:三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今天,让我们接着来学习“科技改变世界”部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本课学习,同学们要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关系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正确利用科技成果的认识水平。
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科技改变世界。
(一)“活动园”探寻科技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1.蒸汽机的发明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结合下列材料,说说科学发明与应用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2.学生观看61页活动园资料,畅所欲言。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二)认识发明家(完成61页阅读角)1.自读61页阅读角“瓦特与蒸汽机”、“爱迪生与电灯泡”的故事,说一说从瓦特、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2.学生自由读书。
3.学生畅所欲言。
4.全班交流。
5. 教师补充发明家的故事:6.教师小结:任何一项发明或者发现都离不开人类的不懈努力,都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面对困难百折不挠,面对失败毫不气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应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小结
小结: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着人类无穷的梦想。为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板书
科技让梦想成真
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历程
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2、树立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善于观察,善于研究,敢于质疑,不断探索,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3、勤动手,勤动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要注重实践,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关心身边的科技事物,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
作业布置:创新是一种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请你说一说,家庭生活中的小发明,小创造,并填写在右图的方格中。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新四大发明”》
思考:是什么让这些新的“四大发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点拨:科技,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科技让梦想成为现实。下面我生的注意力
讲授新课
活动一、科技让梦想成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科技让梦想成真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了解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能力目标: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教师提问:1、是什么让人类的飞天梦成为现实?
点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飞天梦的实现。
2、从人类的飞天历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点拨:感受人类对航天探索的艰巨性,这种探索并不浪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但是,尽管如此,探索浩渺宇宙,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的信念鼓舞着越来越多的宁航员离开地球家园,走向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这就是人类进行航天探索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人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探索的宏伟梦想。
过渡:我们的祖先也曾梦想飞天,从嫦娥奔月到杨利伟飞上太空,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梦想到现实,用扎实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把航天梦写到了外太空。请观看视频《中国的航天发展史》
多媒体展示: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
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之(一)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陶成道,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
科技在我家
班级:
调查人:
调查主题
科技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妈妈——家务劳动
爸爸——交通工具
全家——休闲生活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
观看视频并思考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历程
理解科技对人类飞天梦想的积极作用以及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
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史,及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
(3)、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锐意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
(4)、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成为共识。
活动三:科普小调查
1、你知道哪些科普活动?
2、你参加过哪些科普活动?
3、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点拨: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活动二、中国的航天梦
(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为一组),在组内交流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并由小组组长汇总。
2、老师根据各小组组长的汇报,进行整理并补充。
点拨:(1)、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创新。
(2)、我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重视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之(二)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之(四)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一)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历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为一组),在组内交流人类对飞行器的探索,并由小组组长汇总。
2、老师根据各小组组长的汇报,进行整理并补充。
点拨:世界飞天第一人——陶成道;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空气气球发明人;法国查理——氢气球首次载人飞行;德国李林塔尔——滑翔机的先祖;美国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人;美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菲莱”探测器登陆彗星
重点
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难点
了解人类对飞行的探索,及我国航天发展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一猜:我国的“新四大发明”
1、扫码开锁,再也不用为最后一公里发愁
2、外卖、快递都很方便
3、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一部手机
4、新兴出行方式,又快又稳,享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