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五下《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

(完整word版)五下《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新星小学陈文清【设计理念】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从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出发,通过大胆质疑,主动探究,补充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课文的语言特色出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感悟,背诵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体现语言本位的思想。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胚胎、祸患、双臂、天赋、妨碍、绞尽脑汁”等6个生词,理解“胚胎、妨碍、绞尽脑汁、澄澈”等词语的意思,辨析“妨碍、阻碍、障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能借助简单的流程图复述“发现的过程”。

3、欣赏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幻想和探索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能借助简单的流程图复述“发现的过程"。

2、欣赏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幻想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与设计意图】一、揭题导入,关注“发现”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童年的发现》板书:童年的发现2、读题.指名读,指导重音预设:生1:重读“童年",强调发现的时间;生2:重读“发现",强调发现的重要性;生3:重读“童年”“发现”,表示童年的发现是关键.齐读课题。

3、说说读了课题,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没有什么童年的发现?生:我发现蜗牛走过的地方总有粘粘的液体。

生:我发现快下雨的时候能看见蚂蚁搬家。

生:我发现大雨过后常常能看到彩虹。

同学们真会观察,你们的发现都很新奇、有趣。

今天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他又有怎样与众不同的发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读一读课题,进行重音指导,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重音位置所表达的不同效果。

从读题联想到生活的方式,在于激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在回忆中感受到童年的发现多么新奇、有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第1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够激起学生对自己的童年进行回忆和分享。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纯真快乐。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童年的看法和感受。

教具准备
1.课文《童年的发现》
2.图片或道具展示童年生活场景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童年生活场景的图片或道具,引导学生开启关于童年的回忆。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讨论课文中反映的童年快乐和幸福。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童年的一件快乐事,然后选择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

4. 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谈论童年时的感受和反映在课文中的场景是否与自己的童年有相似之处。

5. 课堂小结
•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让学生复述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总结与展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课文《童年的发现》回忆自己的童年,体验童年的快乐
和幸福,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童年时光。

以上为《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茁壮成长。

部编语文五下《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下《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胚、祸、患、赋”等10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胚胎、祸患、天赋、渴望、痴迷、绞尽脑汁、困窘、运转自如、眉目、折合、一本正经”等11个词语;通过多种方式,准确理解“胚胎、绞尽脑汁、眉目、进化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重点句段。

3.了解我的“发现”是什么。

4.围绕我的发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理解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和想象……2. 你知道吗?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在童年时就有了自己的重要发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走入他的童年,仔细寻找这些发现和财富。

3.出示课题:来,请大声读出课题。

23《童年的发现》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自读要求。

2.指导学习生字词(1)认读生字词:正确认读,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2)复习认读多音字:运转自如 zhuǎn 转圈zhuàn折合 zhé枝折花落shé3.理解词义。

(1)技能积累:总结并出示理解词义的七类常用方法a联系上下文 b替换近义词 c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或想象d扣住重点字义 e查阅资料 f询问别人 g其他(2)重、难词语理解及方法示范绞尽脑汁、困窘4.总结知识点,巩固检测四、找出“发现”,感知成就。

1.找出“发现”。

(1)快速浏览,找一找: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用横线画出介绍它的句子。

(2)交流结果: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难点】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揭题1、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初读课文完成内容:⑴自学生字词。

⑵完成“阅读提示”的问题一。

3、检查自学:⑴字词:规律、随心所欲、繁殖、细胞、困窘。

⑵课文介绍了我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二、再读,理清条理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第一段,总的概述作者9岁时的发现,及这次发现带来的惩罚。

第二段,具体叙述我的发现原因,发现经过。

第三段,照应开头,讲我听老师所讲内容与我的发现相同时禁不住笑出声来,结果受到惩罚。

三、读课文,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涵义,谈理解1、出示原句,读原句。

2、抓重点词理解。

3、体会“驱逐”“迫害”透露出的品质。

4、体会“──”的用法。

5、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用“激发、渴望、都会、终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

6、用“很不得、绞尽脑汁”造句。

四、模仿作者的发现谈感受五、总结,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大胆发现他们的规律六、作业1、抄写语。

2、正确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第一课时

童年的发现教案第一课时

童年的发现教案第一课时这是童年的发现教案第一课时,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童年的发现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童年的发现)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

划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1、读完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会读书!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

……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请你,不错!你来说,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最新版-《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5篇】

最新版-《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5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2.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方法导学法。

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教学设计: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2、明确目标。

(见上)二、检查字词预习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胚胎祸患双臂天赋淘气妨碍岂止痴迷厘米惭愧幸亏困窘澄澈一本正经情不自禁运转自如随心所欲翻来覆去默不作声绞尽脑汁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胚胎祸患天赋幸亏岂止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翻来覆去)(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

(天赋)(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

(澄澈)(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

(一本正经)……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c发现的结果如何?学习方法: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b抓关键词句c联系上下文d联系生活实际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完成目标(一)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衰绢侨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榆中县新营学区杨秀元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

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学生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一)字:
1.会读写的字:胚澄赋岂绞汁窘
2.会认的字:胚祸臂赋妨岂绞汁厘愧痴亏患淘
3.多音字:尽禁格
(二)词:
1.理解的词:
澄澈:水清见底。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2.反义词:轻盈—笨拙澄澈—浑浊惩罚—奖赏
3.近义词:迷恋—眷恋澄澈—清澈困窘—窘迫误解—误会
眉目—头绪天赋—天资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
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请教老师
想象研究
思考推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