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结构分类和渊源
司考宪法知识点:宪法渊源与宪法结构、司法考试知识点

司考宪法知识点:宪法渊源与宪法结构、司法考试知识点
考友有没有好好复习司考宪法呢?要想早日通过司法考试,就必须努力看书弄清知识考点才行!以下资讯由司法考试网整理而出司考宪法知识点:宪法渊源与宪法结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宪法的渊源
1.成文的宪法典。
宪法文件不同于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如英国规定宪法问题的所有法律都叫宪法性法律,因为没有宪法典。
在我国成文宪法国家,由国家立法机关为实施宪法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
因此在成文宪法国家,既存在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既宪法典,又存在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即普通法律中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如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立法法、代议机关议事规则等等。
3.宪法惯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并为国际机关、党政及公众普遍遵循,且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违反宪法惯例不构成违宪。
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惯例很多,成文宪法国家也有宪法惯例,如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如今,凡是人大开会的时候,政协就同时开会,政协委员可以列席人大会议,任何法律法规均未作此规定,这种事实上“人大政协一同开会,政协委员列席人代会”即我国的宪法惯例。
4.宪法判例,是指实行宪法法院监督或普通法院有宪法审查权的国家,他们的法院在判决宪法案件过程中作出来的判决,而且这个国家又是实行判例法的国家,判出来的判决对下级法院或者以后的判决能够发生法律效力能够作为法律来引用的宪法。
5.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二、宪法的结构
序言,正文,附则
附则的地位(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应该与一般条文相同)和作用,两大特点:1.特定性;2.临时性。
第二节 宪法渊源与结构

⑴概念(P30)
3.宪法惯例
宪法惯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文规定,但在政治生活 中长期演变形成的政治习惯与传统。 惯例成立的三个条件:长期形成;反复沿用;普遍认 可。
(2)作用
①弥补宪法立法不足或使其具有适应性 ②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惯例是宪法典的补充、修正 和发展;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惯例是创设宪法制度 的基本形式 。 (3)效力
①不具有宪法的形式效力,但事实上得到人们的遵守。 ②成文法国家,成文法优于习惯法,惯例可以被立法机关的 法律所变更。
4.宪法判例
⑴概念 ( P31)
判例是指具有典范意义的、具有拘束力的判决书。 通常存在于英美法系的国家。 宪法判例是指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特别是最高法 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所形成的具有宪法规范内容, 为下级法院所尊重而具有约束力的判决。
这是在196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Mirnada V. Arizona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一案的判 决中确立下来的。 1963年的一个深夜,美国亚利桑那州某影院女营 业员下班回家,路上被一男子劫持,并遭强奸。嫌疑 犯米兰达被警察抓获后,受害人指认他就是罪犯,经 讯问,米兰达供认不讳,写了供认书,签了字。米兰 达因犯绑架罪和强奸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0年和 20年。审判中,经米兰达的辩护律师的追问,警察 承认了在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时没有告知被告有拒绝自 证其罪的权利和聘请辩护律师的权利,但主审法官仍 认可将米兰达的供述作为认定犯罪的证据。
(2)特点
①内容上:是对宪法规范的补充、具体化与发展 (是在不变更立法原文的基础上说明或推断立法 原意)
②效力上:与宪法规范具有同等的效力,违法宪 法解释的行为是违宪行为。
香 港 无 证 儿 童 案
第二十四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简称香港居民, 包括永久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为: (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 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 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三)第(一)、(二)两项所列居民在香港 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
宪法学第 六 章 宪法渊源和宪法结构

第二节
宪法结构
一 宪法的一般结构体系 所谓宪法结构 , 是指成文宪法 ( 宪法典 ) 在内容上的体系和安排 。 不成文宪法由成文的宪 法性法律 、 法院判例及宪法惯例等组成 , 因 而 不存在内 容的 体系和安排问 题 。 ( 一 ) 序言 所谓宪法序言 , 是指由 该宪法或该国传统 、 习 惯 、 理论以 “ 序言 ”( 或 “ 前言 ” 等 ) 的名义所确认的 , 位于宪法正文之前 , 具有相对 独立性 , 并成为 该宪法正式文本之有效组成部分 的叙述性文字 。
8
( 二 ) 正文 宪法的正文是宪法的主要内容 , 也是宪法的 重心 , 其基本内容大致如下 : 1. 总纲 有的宪法称 “ 基本原则 ”“ 总 则 ” 或 “ 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 ”。 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 国家的基本制度 , 如国 家性质 、 国 家的政治制 度 、 国 家结构形式 、 政党制度 、 选举制度 、 社会经济制度 、 基本文化制度以及作为国家象征 的国 旗 、 国 徽 、首都等 。
1
( 三 ) 宪法惯例 宪法惯例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 , 并 被反复运用 , 为 国 家机关 、 政党及人民所普遍 遵循而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 是一 种不成文的政治行为规范 。 ( 四 ) 宪法判例 宪法判例是指宪法文本和宪法制度无明文规定 , 由 司 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具有宪 法效力 的判例 。
10
( 4 ) 教育文化 。 教育文化政策的目的是 为了 提升国 家与 民族的 文化水准 , 教育文化的 宗旨是发展人民的民族精神与自治精神 、 国民道 德 、 健全体格 、 科学及生活智能 。 ( 5 ) 国防外交 。 国防与外交既密切相 关 , 又是两种不同 的 事务 。 它们的 共同点之一是 涉及国家主权 , 是主权国家设定的具有对外性质 的防务与外交方面的政策性规定 。
5.宪法原则6.宪法规范

(3)在效力上 宪法解释由于是国家有权机关的法定行为 在效力上,宪法解释由于是国家有权机关的法定行为 在效力上 宪法解释由于是国家有权机关的法定行为, 因而具有与法律相同的一体遵行的效力,违反宪法解释 因而具有与法律相同的一体遵行的效力 违反宪法解释 行为。 的行为是违宪 行为。 (4)在作用上 宪法解释表现有三 在作用上,宪法解释表现有三 在作用上 宪法解释表现有三: 一是明确已有宪法的内在含义,去除歧义 平息纷争,便 去除歧义,平息纷争 一是明确已有宪法的内在含义 去除歧义 平息纷争 便 于执行; 于执行 二是推断出具体的宪法规则,弥补已有宪法规定过于原 二是推断出具体的宪法规则 弥补已有宪法规定过于原 则之不足; 则之不足 三是根据宪政精神在原宪法规定的基础上顺向推出新 的宪法规则,或者赋予原宪法规定以新的精神和含义 或者赋予原宪法规定以新的精神和含义,使 的宪法规则 或者赋予原宪法规定以新的精神和含义 使 宪法条文发生内容变迁。 宪法条文发生内容变迁。
第二章 宪法

根据« 宪法» 第 111 条的规定ꎬ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 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ꎮ 基层政权与它们的关系是指导关系ꎬ 它们在 基层政权或其派出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ꎮ
25
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
真题演练
1������ ( 单选) 我国的政体是( ) ꎮ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国家政策: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ꎮ 国有经济是国 民经济的主导力量ꎮ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ꎬ 对集体经济实行 鼓励、 指导和帮助
基本经 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主体地 位还表现在自 然资源归国家 和集体所有
矿藏、 水流、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22
第一篇 法律知识
3������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ꎬ 在历次宪法中加以确定ꎮ 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 构形式大致分为: (1) 普通的地方制度ꎻ (2)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ꎻ (3) 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高度自治制度ꎮ
三、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ꎮ
四、选举制度
普遍性原则
享有选举权 的基本条件
中国公民 年满十八周岁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3
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
平等原则
选举权平等 性原则的 含义
每个选民只能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投票权
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 职业、 财产状况、 家庭出身、 居住情况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
不得歧视和非法限制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
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 县、 自治县、 乡、 民族乡、 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ꎬ 由选 民直接选出 选出的代表受选民监督ꎬ 对选民负责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四)宪法序言的功能
1、它是国家的宣言书,宣告该国民主政治的建立, 宣布该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原则和精神。
2、它是国家的总纲领,明确规定该国家在一定历史 时期的根本任务,有利于组织动员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的目 标前进。我国82宪法序言及第12条修正案规定:国家的根 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 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它规定一国的基本原则,对具体宪法规范、普通 法律原则和规范的制定、实施具有指引作用。
(五)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国际条约和习惯的效力。 目前,认可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两个著名的 人权公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节
成文宪法结构
一、宪法结构概述 从宪法表现形式的角度理解,宪法结构是指 宪法体系;从成文宪法典的角度理解,宪法结构 是指一国宪法典各组成部分的外部排列和内部组 合,包括形式和内容结构两个方面。
三、宪法的正文 从结构上说,宪法正文一般由总则、分则、附则三大 部分组成。 (一)宪法正文的总则 内容主要是根本制度;形式上则不一样,有的称“总纲”、 “基本原则”等 (二)宪法正文的分则——主体内容 (三)宪法正文的附则——生效时间、生效条件、最高法 律效力等,有的称“补则”、“最后规定”等。
【拓展资料】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宪政第一案]——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1801年3月2日,即将卸任的总统亚当斯任命了42名 治安法官,一些人的任命状则因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而 未及发出。1801年3月4日,民主共和党领袖杰弗逊 (Jefferson)正式出任美国第3任总统。当他得知有17份 治安法官的任命状仍滞留在国务院的抽屉时,便授意他 的国务卿麦迪逊(Madison)不要发送这些已经 签署并经封印的任命状,而 将其“如同办公室的废纸、 垃圾一样处理了。”麦迪逊 之拒发任命状,自然引起了 已获任命但却未接到任命状 的人的不满。
宪法基本理论--宪法的渊源与宪法的结构

一、宪法的渊源:宪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五类:1)宪法典;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判例;5)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注意宪法性法律只是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宪法惯例的特征有三个:1)没有具体的法律形式;2)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3)主要依靠公众舆论而不是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注意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虽然是宪法的渊源之一,但能否成为一国宪法的渊源,则取决于国家是否参与和认同。
二、宪法的结构:宪法典的总体结构一般包括序言、正文和附则三大部分。
注意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其法律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
附则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只对特定的条文和事项适用的特定性,二是只对特定的时间和情形适用的临时性。
宪法学名词解释

宪法学名词解释缘分保存于 2011年03月23日 13:23∙字体:中▼o小o中o大∙转为日志∙编辑∙删除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调整有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宪法渊源:宪法渊源是指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承载宪法规范的载体。
宪法的体系结构:宪法的体系结构是指特定国家的宪法作为整体,它包含哪些规范作为其组成部分,些规范又是怎样编排,组合成宪法这一个有机整体的。
宪法的制定:简称制宪。
也就是宪法的创制,是指宪法制定者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创造宪法规范的活动。
修改宪法:简称修宪,也就是对宪法的修正,是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文本的某些条款,语词或结构予以变动,补充或删除的活动。
宪法的意识:是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宪法规范的认知和评价。
事先审查:事先审查是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形式,又称预防性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生效前有关机关审查其合宪性的一种方式。
它是指在法律和其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的机关审查其合宪性,如果发现其违宪,可以立即修改,纠正,以避免其在制定并生效之后产生不良的后果。
事先审查可以保证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事后审查:事后审查是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是指特定机关对已经生效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或在适用过程中,因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或者因特定的单位和特定的人就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法提出请求时,才予以审查。
审查的结果是宣布该法律法规无效。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事后审查。
附带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形式。
是根据在监督法律,法规的合宪性过程中有无诉讼或纠纷而进行的一种分类或划分,又称为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区别于抽象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宪法的结构
宪法的结构指宪法典的结构 一、宪法的形式结构
二、宪法的内容结构
表述一: 表述一: (一)序言 (二)正文 (三)附则
表述二: (一)序言 (二)总纲 (三)正文 (四)附则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年宪法序言 美国
“我们美国人民,为建立更完美的合 我们美国人民, 我们美国人民 众国,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 众国,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 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 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 使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 使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 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印度宪法序言
我们印度人民已庄严决定, 我们印度人民已庄严决定,将印度建成 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 和国,并确保一切公民在社、 和国,并确保一切公民在社、经济与政 治方面享有公正;思想、表达、 治方面享有公正;思想、表达、信念信 仰与崇拜的自由; 仰与崇拜的自由;在地位与机会方面的 平等; 平等;在人民中间提倡友爱以维护个人 尊严和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鉴于此, 尊严和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鉴于此, 我们制宪会议于1949 11月26日通过 1949年 日通过, 我们制宪会议于1949年11月26日通过, 制定了本宪法,并将其公布于众。 制定了本宪法,并将其公布于众。
三、我国宪法的结构: 我国宪法的结构:
(一)形式结构 章 、 节 、条、款、项 共四章,138条 共四章,138条: 总纲; 第一章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下分七节); 第三章 国家机构(下分七节); 国旗、国歌、国徽、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四、宪法惯例
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逐渐 形成的、涉及国家基本制度问题、 形成的、涉及国家基本制度问题、 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 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国 家和社会公众认可而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习惯和传统。 束力的习惯和传统。 不成文法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宪法惯例:
(1)人大和政协同期会议; 人大和政协同期会议; 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宪法; (2)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宪法; (3)中共中央提出宪法修改的建 (3)中共中央提出宪法修改的建 议。
不成文宪法
是指没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 由若干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惯 判例等构成的宪法。 例、判例等构成的宪法。 特点:弹性较大、 特点:弹性较大、适应性强 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 法国家
注意: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 分类不是绝对的 分类不是绝对的 宪法的不成文可转化 可转化为成 2、宪法的不成文可转化为成 文
附则举例:
日本宪法附则(节选): 日本宪法附则(节选): 第100条 本宪法自公布之 条 日起六个月开始施行。 日起六个月开始施行。 为实施本宪法所必须制定 的法律, 的法律,参议院议员的选 举、召集国会的程序以及 为施行本宪法所必须的准 备程序, 备程序,得于上项日期之 前进行之。 前进行之。 第101条 本宪法施行之际, 条 本宪法施行之际, 如参议院尚未成立时, 如参议院尚未成立时,在 其成立以前由众议院行使 国会的权力。 国会的权力。 韩国宪法附则(节选): 韩国宪法附则(节选): 第1条 本宪法自 条 本宪法自1988年2 年 日起实行。 月25日起实行。 日起实行 第5条 本宪法实施当时的 条 法令和条约, 法令和条约,如不违反本 宪法,可继续有效。 宪法,可继续有效。 第6条 本宪法实施当时的 条 机关, 机关,行使职权到按本宪 法规定的、 法规定的、相应的新机关 成立时为止。 成立时为止。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
一、形式分类 (一)按宪法在法律形式上 是否具有成文的文本形式, 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
指以成文的文本形式表现出 来的宪法,一般指宪法典。 来的宪法,一般指宪法典。 特点:规范明确、条文系统、 特点:规范明确、条文系统、 便于执行和监督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 1787年宪法 国1787年宪法
(二)内容结构
A 序言 1.中国历史上的四件 1.中国历史上的四件 大事:1840 :1840年 大事:1840年\辛亥革 新民主主义\ 命\新民主主义\社会 主义建设 2.国家的根本任务 国家的根本任务、 2.国家的根本任务、 根本原则 3.实现国家根本任务 3.实现国家根本任务 的国内国际条件、 的国内国际条件、统 一战线、 一战线、祖国统一等 4.宪法本身的地位 4.宪法本身的地位 B总纲: 总纲: 国体\政体\ 国体\政体\国家机构 组织原则\民族政策\ 组织原则\民族政策\ 法制统一\分配制度\ 法制统一\分配制度\ 经济制度\土地制度\ 经济制度\土地制度\ 公共财产\私有财产\ 公共财产\私有财产\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军队制 行政区划\ 度\行政区划\外国人 权利保护等. 权利保护等. C 正文:公民权利和国 正文: 家权力\ 家权力\国家标志
三、功能意义上的分类: 功能意义上的分类:
名义宪法、语义宪法和规范宪法 分类依据:以宪法规定的内容在 实际中有无实际约束力、即宪法 在实际生活中具有的功能
第三节 宪法渊源
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即载体 一、宪法典
是指国家依照制宪程序制定的、 是指国家依照制宪程序制定的、集 中规定宪法规范、 中规定宪法规范、一般在效力上高 于其他法律、 于其他法律、一般在修改程序上比 其他法律严格的法律文件。 其他法律严格的法律文件。
为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是最主要 的渊源。
二、宪法解释
指国家宪法解释机关依照法 定的程序对宪法条文的含义、 定的程序对宪法条文的含义、 精神及其适用范围所做的具 有法律约束力的说明。 有法律约束力的说明。
三、宪法性法律
由普通立法机关依照普通立法程序 制定或认可的, 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为内容 的规范性文件。 的规范性文件。 效力上与普通法律相同, 效力上与普通法律相同,内容与宪 法直接相关 成文宪法国家是宪法典的补充, 成文宪法国家是宪法典的补充,不 成文宪法国家是宪法规范的最重要 形式。 形式。
五、宪法判例
是指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所形 成的含有宪法规范, 成的含有宪法规范,并为下级法 院所遵循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判 决。 普通法系国、 宪法典、宪法解释、宪法性 法律、 法律、宪法惯例
(二)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分类依据: 分类依据:按宪法的效力和 修改程序是否与普通法律相 同 一般来讲, 一般来讲,成文宪法都是刚 性宪法, 性宪法,不成文宪法都是柔 性宪法。 性宪法。
二、宪法的实质分类
标准:宪法体现的阶级本质 分为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 义宪法,又叫资产阶级宪法 和无产阶级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