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合集下载

宪法的结构分类和渊源

宪法的结构分类和渊源
第二章 宪法的结构、 宪法的结构、类型和 宪法渊源
第一节 宪法的结构
宪法的结构指宪法典的结构 一、宪法的形式结构
二、宪法的内容结构
表述一: 表述一: (一)序言 (二)正文 (三)附则
表述二: (一)序言 (二)总纲 (三)正文 (四)附则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年宪法序言 美国
“我们美国人民,为建立更完美的合 我们美国人民, 我们美国人民 众国,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 众国,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 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 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 使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 使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 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印度宪法序言
我们印度人民已庄严决定, 我们印度人民已庄严决定,将印度建成 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 和国,并确保一切公民在社、 和国,并确保一切公民在社、经济与政 治方面享有公正;思想、表达、 治方面享有公正;思想、表达、信念信 仰与崇拜的自由; 仰与崇拜的自由;在地位与机会方面的 平等; 平等;在人民中间提倡友爱以维护个人 尊严和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鉴于此, 尊严和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鉴于此, 我们制宪会议于1949 11月26日通过 1949年 日通过, 我们制宪会议于1949年11月26日通过, 制定了本宪法,并将其公布于众。 制定了本宪法,并将其公布于众。
三、我国宪法的结构: 我国宪法的结构:
(一)形式结构 章 、 节 、条、款、项 共四章,138条 共四章,138条: 总纲; 第一章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下分七节); 第三章 国家机构(下分七节); 国旗、国歌、国徽、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五种标准:按规范性质按照权力关系按照利益性质按照主体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

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

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宪法地位的三特点: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2.宪法是一部保障每个人权利的基本法宪法不是保护一般的公民权利,而是保护对公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到人性本质的基本权利(关于公民的人身、财产与精神方面的权利)3、在政治体制和国家设置方面也是最基本的4、宪法的出发点和一般法律不一样六、宪法与行政法的区别1、两者法律效力的等级是不同的。

5.宪法原则6.宪法规范

5.宪法原则6.宪法规范
一是创设宪法制度,弥补宪法立法之空白。 一是创设宪法制度 弥补宪法立法之空白。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负责解释宪 弥补宪法立法之空白 法和违宪审查的制度; 法和违宪审查的制度 二是开创具体宪政做法,弥补宪法立法过于原则之不足。比如,我国宪法修改 二是开创具体宪政做法 弥补宪法立法过于原则之不足。比如 我国宪法修改 弥补宪法立法过于原则之不足 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的惯例, 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的惯例 这一宪法惯例是对我国有关宪法原则规定 的具体化和补充; 的具体化和补充 三是在不变动宪法原文的情况下修正已有宪法规范内容,形成宪法变迁。 三是在不变动宪法原文的情况下修正已有宪法规范内容 形成宪法变迁。 形成宪法变迁 四是使某些宪法规范丧失效力,导致特定宪法立法实质上被废弃。 四是使某些宪法规范丧失效力 导致特定宪法立法实质上被废弃。 导致特定宪法立法实质上被废弃
(3)在效力上 宪法解释由于是国家有权机关的法定行为 在效力上,宪法解释由于是国家有权机关的法定行为 在效力上 宪法解释由于是国家有权机关的法定行为, 因而具有与法律相同的一体遵行的效力,违反宪法解释 因而具有与法律相同的一体遵行的效力 违反宪法解释 行为。 的行为是违宪 行为。 (4)在作用上 宪法解释表现有三 在作用上,宪法解释表现有三 在作用上 宪法解释表现有三: 一是明确已有宪法的内在含义,去除歧义 平息纷争,便 去除歧义,平息纷争 一是明确已有宪法的内在含义 去除歧义 平息纷争 便 于执行; 于执行 二是推断出具体的宪法规则,弥补已有宪法规定过于原 二是推断出具体的宪法规则 弥补已有宪法规定过于原 则之不足; 则之不足 三是根据宪政精神在原宪法规定的基础上顺向推出新 的宪法规则,或者赋予原宪法规定以新的精神和含义 或者赋予原宪法规定以新的精神和含义,使 的宪法规则 或者赋予原宪法规定以新的精神和含义 使 宪法条文发生内容变迁。 宪法条文发生内容变迁。

第二章 宪法

第二章 宪法
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根据« 宪法» 第 111 条的规定ꎬ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 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ꎮ 基层政权与它们的关系是指导关系ꎬ 它们在 基层政权或其派出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ꎮ
25
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
真题演练
1������ ( 单选) 我国的政体是( ) ꎮ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国家政策: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ꎮ 国有经济是国 民经济的主导力量ꎮ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ꎬ 对集体经济实行 鼓励、 指导和帮助
基本经 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主体地 位还表现在自 然资源归国家 和集体所有
矿藏、 水流、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22
第一篇 法律知识
3������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ꎬ 在历次宪法中加以确定ꎮ 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 构形式大致分为: (1) 普通的地方制度ꎻ (2)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ꎻ (3) 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高度自治制度ꎮ
三、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ꎮ
四、选举制度
普遍性原则
享有选举权 的基本条件
中国公民 年满十八周岁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3
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
平等原则
选举权平等 性原则的 含义
每个选民只能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投票权
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 职业、 财产状况、 家庭出身、 居住情况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
不得歧视和非法限制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
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 县、 自治县、 乡、 民族乡、 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ꎬ 由选 民直接选出 选出的代表受选民监督ꎬ 对选民负责

宪法 名词解释

宪法   名词解释

宪法名词解释1.、刚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2.、柔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3、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4、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5、协定宪法:由君主与国民或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6、原生宪法:直接产生于本国的宪政运动、或者说根植于本国具体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宪法。

7、派生宪法:从国外移植或模仿,其内容多具有继承和借鉴性德宪法。

8、纲领性宪法:指宪法的内容中包括不少目前尚未实现或正在争取实现的部分。

9、宪法的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利。

10、宪法制定程序: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设立制宪机构、提出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公布)11、主权:国家的最高权力。

12、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13、人权: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4、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15、宪法的渊源形式:指宪法基于不同效力和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

(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宪法解释和权威性宪法著作)16、成文宪法典:指一国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由一种有逻辑、有系统的法律文书加以明确规定而形成的宪法。

17、宪法性法律: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关联的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具体分为宪法本体法和宪法关联法。

18、宪法惯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经过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19、宪法判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第七章+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七章+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3、指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 力的特权,以及它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 法律。如1164年的英国《克拉伦敦宪法》和 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 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陆地靠近。船 上有一百零二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哈 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 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 温斯顿港抛锚。由于那时已是深秋,他们决 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继续航行。而且由于他 们不再是到一块他们持有执照的领地上,为 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 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
下列哪那些法律文件属于宪法性文件: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民族区域自治法 C立法法 D义务教育法
ABCD
4)宪法性文件——最早的宪法渊源
特点:政治性多于法律性,暂 时性多于稳定性,不完全根据制宪程序 制定,效力不如宪法。
5)宪法惯例——宪法的重要渊源
宪法惯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并为国际机关、 党政及公众普遍遵循,且与宪法具有同 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再如法国1958年宪法设专章《国际条约和协
定》,具体规定了国际条约和协定的签订批 准程序,并在第55条规定,依法批准的条约 和协定,自公布后即具有高于各种法律的权 威
我们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说奉行的是国际法优 于国内法的原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 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 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宪法判例是法院对具体案件所作出的、 可以援引作为以后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 涉及宪法内容和制度的司法判决。

宪法学体系结构

宪法学体系结构

宪法学体系结构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总体结构宪法的基本制度宪法实施宪法的定义——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确认权利产生的背景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巩固胜利成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的内容国家机关正确行使权力防止复辟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阻止工农革命培养管理人才宪法的本质——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宪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本宪法的分类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理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论纲领性宪法、确认性宪法和中立性宪法规范性宪法、名义性宪法和语义性宪法经济条件产生的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文化条件近代英国宪法代表近代美国宪法宪近代法国宪法民主共和主流化法自由主义色彩浓厚化特点宪法政治法化基宪法的运行轨迹成文法普遍化宪法西方专利化本君主立宪制为主,民主共和制为辅发展理民主共和制为主,君主立宪制为辅苏俄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论标志现代西方宪法魏玛宪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发展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宪法的发展旧中国宪法的运行轨迹(见下)新中国宪法的运行轨迹(见下)宪法的制定(见下)钦定宪法大纲(1908)晚清宪法十九信条(1911)天坛宪草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中华民国约法旧中国宪法的运行轨迹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五五宪草法中华民国宪法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理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论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性文件——共同纲领五四宪法四部宪法七五宪法新中国宪法的运行轨迹七八宪法八二宪法1988年宪法修正案四个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9条)1999年宪法修正案(6条)2004年宪法修正案(14条)宪法制定权宪法的制定宪法制定机关宪法制定的程序国家性质宪法的基本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家性质的概念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文化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我人民民主专政阶级构成工农联盟国家性质国知识分子的国家性质相同国领导力量相同家实质阶级基础相同性专政职能相同质历史使命相同地位(执政党,参政党)多党合作政治基础多党合作和基本方针(16字方针)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协商参加国家政权的主要特色政治协商领导人人选的协商爱国统一战线大政方针和国家事务概念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作用社会主义建设的源泉社会主义劳动者联盟爱国统一战线组成爱国者联盟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务——1个前提+2个途径+3大任务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经济的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我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个体经济基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私营经济本中外合资企业经外商投资经济中外合作企业济外商独资企业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途径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保护公私合法财产所有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我宪法关于基本文化制度的指导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基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本宪法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规定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文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化普及理想教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宪法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定普及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国家结构形式国家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概念单一制类型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1 民族因素决定因素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有统一的法律体系表现有统一的国家机构体系实行统一的领导有统一的国籍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状况各民族的战斗友谊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原因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状况各民族所处的外部条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形成原因经济原因国家结构形式2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历史原因——长期的历史传统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优越性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概念国家有目的的活动特点属于国家内政由宪法和法律加以规定的行政区划便于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的原则便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的原则原则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兼顾行政管理效率和地方自主权的实现的原则照顾历史状况的原则我国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和四级一般行政单位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域划分三种性质的行政单位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我国行政区划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批准概念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为前提内容民族区域自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以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为标志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州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县国家结构形式3 人民代表大会民族自治机关人民政府自治权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优越性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概念指导方针——一国两制特殊的社会制度特别行政区特点高度自治当地人管理法律地位性质任职资格产生方式任期职权性质政治体制政府任职资格国家结构形式4 产生方式特别行政区职权性质职权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予以保留的原有法律法律制度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性法律概念群众性特点自治性民族区域自治组织性质类型组成——3—7人性质居民委员会组成——5—9人二元君主立宪制君主政体下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的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政体下的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委员会制社会主义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或会议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选民民主选举代表——前提(人民代表代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核心享受民主的主体广泛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享受民主的范围全面享受民主的效能无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有利于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含义构成旗面红色——象征着革命国旗象征意义五颗星及其关系——亿万人民心向共产党星的颜色——红色大地上光芒万丈适用范围国家的象征构成天安门——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国徽象征意义五星——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大团结齿轮和谷穗——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适用范围国歌首都公民的概念公民概述国籍的作用出生取得公民与国籍国籍的取得公民的基本权利1 继有取得自愿丧失非自愿丧失概念平等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内容禁止差别对待不排除合理的差别概念政治权利选举权内容被选举权政治权利和自由概念言论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自由出版自由内容结社自由集会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概念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现实基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具有国际性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属于思想意识问题信仰自由内容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传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概念生命权不受非法剥夺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内容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概念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内容公民的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概念受教育权按照能力受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内容受教育的机会平等文化教育权利通过不同阶段和形式实现概念文化权利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内容从事文艺创作的权利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概念批评权诉愿权建议权申诉权内容控告权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平等的就业、晋级权保护妇女的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和平等的家庭地位特定人的权利平等的人身权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残疾人的权利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共秩序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公民的基本义务其他义务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不得违反国家承认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目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行使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鲜明的阶级性显著的精英性特点特殊的强制性国家机构概述严密的组织性超凡的协调性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组织与活动原则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国精简和效率原则责任制原则概念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家性质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法律地位——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机代议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组成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军队的代表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 任期——5年修改宪法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职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监督权其他权利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会议制度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会议提出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工作程序审议议案表决议案公布议案各专门委员会出席会议权和提案权质询案提出权权利物质保障获得权言论免责权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守法的义务义务密切联系原选举单位和选民的义务接受原选举单位监督的义务关心国家事务的义务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性质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法律地位——隶属于全国人大委员长(1人)组成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1人)委员(若干人)任期——5年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监督权职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务决定权询问和质询权调查权其他职权常委会全体会议会议制度委员长会议工作机构提出议案工作程序提请审议审议通过公布议案概念君主制国家元首和共和制国家元首分类实位元首和虚位元首个体元首和集体元首国家元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政治条件任职资格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条件——年满45周岁个体国家元首性质虚位元首主席团提出候选人名单我国的国家元首——国家主席产生协商确定候选人名单大会表决产生任期——5年公布法律权提名权与任免权职权发布命令权外交权荣典权概念内阁制类别总统制委员会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性质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位——从属于全国人大,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国家行政机关组成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国务院秘书长任期——5年总理负责制领导体制部长、主任负责制国务院全体会议会议制度国务院常务会议职权机构设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性质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军内最高级)军事法院大军及军兵种军事法院(相当于中级层次)军级军事法院(基层级)海事法院——相当于地方的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中级森林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森林法院司基层森林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法铁路运输法院铁路运输基层法院机组成机构组成——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关职权审级制度——四级二审终审制依法独立审判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原则审判工作原则公开审判原则合议制原则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被告人获得辩护原则回避原则性质——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任务最高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人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民组织系统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大军区、空军、海军军事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地区军事检察院察空军军一级军事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海军舰队军事检察院院铁路运输检察分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基层铁路运输检察院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制人员组成——检察长一人,副检察长和检察员若干人组成检察委员会检察权职权侦查权监督权提起、支持公诉权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工作原则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回避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性质——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地位——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组成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领导——主席负责制。

第2节 宪法分类

第2节 宪法分类

• (2)名义宪法(nominal constitution) 名义宪法( constitution) • ▲所指:只是在名义上存在,但在现实中 所指:只是在名义上存在, 不能发挥其规范性的宪法。 不能发挥其规范性的宪法。 • ▲比喻:"过于宽大而不合身",需等待“国 比喻: 过于宽大而不合身" 需等待“ 民的身体”成长的衣服。 民的身体”成长的衣服。 • ▲所在:拉美、亚非新兴国家。 所在:拉美、亚非新兴国家。
• 2.罗文斯坦(Karl Loewenstein,1891-1971) Loewenstein,1891-1971) 2.罗文斯坦( 罗文斯坦 提出,(又称“功能意义上的分类” ,(又称 提出,(又称“功能意义上的分类”) • See Reflexions on the Value of Constitutions in our Revolutionary Age 对当代革命时期宪法价值的思考》 1951。 (《对当代革命时期宪法价值的思考》)1951。 • 依据:宪法实施效果不同 依据:
• 故,不成文宪法(unwritten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 不成文宪法( 不成典宪法。 不成典宪法。
• 此分类学说的提出者——詹姆斯·布赖斯 此分类学说的提出者——詹姆斯· ——詹姆斯 Bryce,1838- ):英国前牛津 (James Bryce,1838-1922 ):英国前牛津 大学民法钦定教授,曾获封贵族头衔、 大学民法钦定教授,曾获封贵族头衔、法兰西学 院通讯院士。 院通讯院士。
•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 布赖斯:《历史与法理学研究》Studies 布赖斯: 历史与法理学研究》 Jurisprudence(1901年 in History and Jurisprudence(1901年) • 刚性宪法:修改程序采用特别多数决 刚性宪法: • 柔性宪法:修改程序采用单纯多数决(特 柔性宪法:修改程序采用单纯多数.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2.法定的宪法和现实的宪法。 2.法定的宪法和现实的宪法 法定的宪法和现实的宪法。 • 列宁曰:当法律同现实脱节的时候,宪法是虚假 列宁曰:当法律同现实脱节的时候, 当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宪法便不是虚假的。 的;当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宪法便不是虚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一节宪法形式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宪法的渊源形式和宪法的结构形式。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
♦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权威性宪法学著作等。

♦宪法性法律: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议会法等——宪法本体法,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立法法等—
—宪法关联法)。

♦宪法惯例: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经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一般由代议机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等开创。

1834年英国首相罗伯特·庇尔首创的内阁首相自行组阁。

♦宪法判例: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美国的司法审查制——马案。

♦权威性宪法著作:布莱克斯通Blackstone, 戴雪Dicey, 詹宁斯Jennings。

♦三、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第二节宪法结构
♦一、概念
♦二、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篇、章、节、条、款、项、目
♦三、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序言——制宪的目的
♦总则——国家的根本制度
♦分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权限和活动原则、宪法的保障、解释及修改、国家的标志等
♦附则。

四、我国宪法典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完善:♦一、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完善
♦1 形式上的完善:明确的标题,权利的内容,保障和限制
♦2 内容上的完善:恢复迁徙自由、罢工自由,增加……
♦二、国家机构方面的完善
♦1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责权限
♦2 明确划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和事项
♦3 调整名实不符的内容
♦三、自治制度方面的完善♦四、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完善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行宪法典的体例是下列哪种形式?()
A.章、节、条、款
B.章、目、节、条
C.篇、章、节、条
D.篇、节、目、款
2 我国现行宪法典的正文包括以下哪几部分?()
A.总纲、分则、附则
B.总纲、分则
C.序言、总纲、分则
D.分则、附则
3 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典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B.序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D.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渊源形式的有()。

A.成文宪法典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解释
D.宪法惯例
2 下列有关我国宪法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有()
A.“公民权利与义务”一章在我国宪法中居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
B.我国宪法的第一章是“序言”
C.国歌不是我国宪法中的内容
D.“总纲”居于我国宪法正文之前
♦三、名词解释
♦宪法判例、宪法惯例
♦四、论述题
♦如何完善中国宪法典的内容结构?♦参考资料:
♦中国学术期刊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