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塑料的发展史

塑料的发展史

塑料的发展史从第一个塑料产品赛璐珞诞生算起,塑料工业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

其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这个时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纤维素的改性和加工为特征。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

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

当时除用作象牙代用品外,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影胶片等,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1903年德国人A.艾兴格林发明了不易燃烧的醋酸纤维素和注射成型方法。

1905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

在此期间,一些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多种聚合物,如线型酚醛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为后来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4年世界塑料产量仅有10kt,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部门。

合成树脂阶段这个时期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为特征。

1909年美国人L.H.贝克兰在用苯酚和甲醛来合成树脂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第一个热固性树脂──酚醛树脂的专利权。

在酚醛树脂中,加入填料后,热压制成模压制品、层压板、涂料和胶粘剂等。

这是第一个完全合成的塑料。

1910年在柏林吕格斯工厂建立通用酚醛树脂公司进行生产。

在40年代以前,酚醛塑料是最主要的塑料品种,约占塑料产量的2/3。

主要用于电器、仪表、机械和汽车工业。

1920年以后塑料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德国化学家Н.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链是由结构相同的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理论和不熔不溶性热固性树脂的交联网状结构理论,1929年美国化学家W.H.卡罗瑟斯提出了缩聚理论,均为高分子化学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当时化学工业总的发展十分迅速,为塑料工业提供了多种聚合单体和其他原料。

当时化学工业最发达的德国迫切希望摆脱大量依赖天然产品的局面,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合成树脂制备技术和加工工业的发展。

塑料的历史

塑料的历史

塑料的历史塑料的历史塑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合成材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本文将介绍塑料的起源、发明、早期应用、现代发展、环保问题、应用领域和市场状况等方面。

1.塑料的起源塑料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合成材料。

英国化学家John Torrance首先合成了酚醛塑料,这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塑料。

随后,不同的科学家们继续探索和研究新的合成材料,包括赛璐珞、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

2.塑料的发明在20世纪初,美国发明家沃尔特·迪默(Walter H. Bausch)和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分别独立发明了酚醛塑料。

这种塑料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能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和汽车等领域。

3.塑料的早期应用在20世纪初,随着酚醛塑料的发明,各种不同的塑料开始出现。

这些早期塑料的应用主要包括电线绝缘、家庭用品、建筑材料、医疗用品和玩具等。

这些早期塑料包括赛璐珞、玻璃纸、醋酸纤维素等。

4.塑料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塑料的种类和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

现代塑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塑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如耐腐蚀、耐磨损、轻便、易加工等。

同时,现代塑料的生产成本也得到了大幅降低,使得它们更加普及和广泛使用。

5.塑料的环保问题然而,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环保问题。

由于大多数塑料不能自然降解,它们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海洋污染。

此外,一些塑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塑料的环保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6.塑料的应用领域塑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上述早期应用领域外,现代塑料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航空航天、医疗、食品包装、建筑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塑料的应用领域还将继续扩大。

三大聚合物发展史

三大聚合物发展史

大发展阶段
• 在这一时期通用塑料的产量迅速增大, 聚烯烃塑料在70年代又有聚1-丁烯和聚4甲基-1-戊稀投入生产,形成了世界上产 量最大的聚烯烃塑料系列。同时出现了 多品种高性能工程塑料。 • 1958~1973年塑料工业处于飞速发展期, 1970年产量30mt。同时由单一的通过改 性发展成为系列品种。而且开发了高性 能工程塑料。
橡胶
Rubber
橡胶
100年前,德国化学家弗兹〃霍夫曼研究合成橡 胶的动力或许来自于德国拜耳公司前身弗里德 里希〃拜耳染料厂的一个悬赏令:这家公司于 1906年提出,如果有人能够在1909年11月1日之 前成功“研制出制造橡胶或橡胶替代品的方 法”,公司将奖励发明者两万马克。这是当时 的拜耳总裁卡尔〃杜伊斯堡的主意。当时,借 助于苏格兰兽医约翰〃伯德〃 邓禄普和法国 的 米其林兄弟的发明创造,人们已经给自行车、 公共马车以及刚刚诞生不久的汽车装上了轮胎。
聚合物发展简史
塑料
Plastic cement

从第一个塑料赛璐璐诞生算起,塑料工业 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可分为 1.天然高分子阶段 2.合成树脂阶段 3.大发展阶段
天然高分子阶段
•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 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 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 • 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当时除用作象 牙代用品外,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 影胶片等,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 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 1903年德国人A.艾兴格林发明了不易燃烧的醋 酸纤维素和注射成型方法。
合成树脂阶段
• 塑料的世界总产量从1904年的10kt,猛增至 1944年的600kt,1956年达到3.4Mt。随着聚乙烯、 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通用塑料的发展,原料 也从煤转向了以石油为主,这不仅保证了高分 子化工原料的充分供应,也促进了石油化工的 发展,使原料得以多层次利用,创造了更高的 经济价值。

塑料的发明历史

塑料的发明历史

塑料的发明历史也许是因为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太普遍了,大家对塑料一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从字面上理解,塑料指所有可以塑造的材料。

但我们所说的塑料,单指人造塑料,也就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高分子物质。

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物质,才有了塑料一词。

大家知道,在纤维素中的部分羟根(氢氧根)被硝化后会得到焦木素。

焦木素溶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再加入樟脑等蒸发后会得到一种物质,它受热后变软,冷却后变硬,这种物质被称为“赛璐璐”。

它就是于1865年问世的首批人造塑料。

使塑料从化学实验室中的珍品一跃而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是塑料被引入台球室这一戏剧性事件引发的。

以前的台球是用象牙做的,象牙只能来源于死了的大象,数量自然非常有限。

19世纪60年代初,有人悬赏 1万美元征求台球的最好代用品。

1869 年,美国的海厄特利用“赛璐璐”制出了廉价台球,从而赢得了这笔奖金。

从此,赛璐璐被用来制造各种物品,从儿童玩具到衬衫领子中都有赛璐璐。

它还用来做胶状银化合物的片基,这就是第一张实用照相底片。

但是由于赛璐璐中含硝酸根,极易着火,而引起火灾。

赛璐璐是由纤维素制成的。

因此,它仍然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到1909年,人们已能用小分子合成塑料。

美国的贝克兰把苯酚和甲醛放在一起加热得到的酚醛树脂,被称为贝克兰塑料。

酚醛树脂也是通过缩合反应制备的。

其制备过程共分两步:第一步先做成线型聚合度较低的化合物;第二步用高温处理,转变为体型聚合度很高的高分子化合物。

第一步得到的物质研磨成粉,再和其它物质如陶土混合加热,熔融后凝固的高分子物质很稳定,再加热的时候不再变软。

当然,对塑料加热可以使其损坏。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乙烯在高温高压下能形成很长的链。

这是因为乙烯中两个碳原子间的双键在高温下有一个键会打开并与相邻分子连接,这样多次重复,就形成了聚乙烯。

聚乙烯是一种石腊状物质,像石腊一样,呈暗白色,有滑腻感,对电绝缘而且防水,但比石腊更坚固柔软。

遗憾的是,用高温高压方法制造的聚乙烯有一重大缺陷,它的熔点太低,大约等同水的沸点。

塑料ABS的发展历史

塑料ABS的发展历史

塑料ABS的发展历史塑料ABS的发展历史ABS塑料是由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三种单体共聚而成的。

以下是ABS塑料的发展历史主要方面的概述:1.1930年代初 - 英国ABS塑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可能性。

这一探索过程开始于英国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该公司研究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接枝聚合物”的新材料。

这种材料结合了三种单体的特性,为后来的ABS塑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930年代末 - 德国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的BASF公司进一步发展了ABS塑料的生产技术。

BASF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名为“商品名Cassulite”的ABS塑料产品,这是第一次成功商业化的ABS塑料。

这一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ABS塑料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3.1940年代 - 美国20世纪40年代,ABS塑料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得到改进,尤其是在美国。

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和陶氏化学公司开始生产ABS塑料,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的扩大,ABS塑料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

4.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 - 飞机应用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ABS塑料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

由于ABS塑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韧性和耐冲击性,使其成为飞机零部件的理想材料。

这一应用领域的出现,推动了ABS塑料的发展,为其在更广泛的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ABS塑料逐渐成为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的首选材料。

总结:ABS塑料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和应用的过程。

从最初的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接枝聚合物研究,到德国BASF公司的商业化生产,再到美国的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的扩大,ABS塑料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

随着飞机应用领域的出现,ABS塑料的应用前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

塑料工业发展史

塑料工业发展史

塑料工业发展史
塑料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种轻质、耐用、易加工等优良性质的材料,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日常用品、医疗器械、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塑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98年,德国化学家Paul Schlack发明了一种叫做“胶原”的合成塑料,这是第一个成功制造的合成塑料。

此后,人们开始对塑料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和发展。

20世纪初期,塑料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1913年,美国化学家Leo Hendrik Baekeland发明了一种名为“巴克兰”(Bakelite)的酚醛树脂,它成为了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合成塑料。

1920年代,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也开始被商业化生产。

随着新型塑料的不断研发和推广,塑料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塑料工业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

1954年,意大利化学家Giulio Natta和Karl Ziegler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聚合反应技术,叫做Ziegler-Natta聚合反应。

这种技术可以生产出高性能的聚烯烃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这种聚合技术的发明,使得塑料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塑料制品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塑料工业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塑料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涵盖了塑料材料研究、塑料制品生产、塑料加工技术和废旧塑料回收等多个方面。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塑料工业也将不断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

塑料的来源与历史早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利用沥青、松香、琥珀、虫胶等天然树脂。

1868年将天然纤维素硝化,用樟脑作增塑剂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品种,称为赛璐珞,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1909年出现了第一种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塑料。

1920年又一种人工合成塑料-氨基塑料(苯胺甲醛塑料)诞生了。

这两种塑料当时为推动电气工业和仪器制造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到20世纪20、30年代,相继出现了醇酸树脂、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等塑料。

从4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塑料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品种上又出现了聚乙烯、聚丙烯、不饱和聚酯、氟塑料、环氧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等。

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这个时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纤维素的改性和加工为特征。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

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

当时除用作象牙代用品外,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影胶片等,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1903年德国人A.艾兴格林发明了不易燃烧的醋酸纤维素和注射成型方法。

1905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

在此期间,一些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多种聚合物,如线型酚醛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为后来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4年世界塑料产量仅有10kt,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部门。

合成树脂阶段这个时期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为特征。

1909年美国人L.H.贝克兰在用苯酚和甲醛来合成树脂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第一个热固性树脂──酚醛树脂的专利权。

在酚醛树脂中,加入填料后,热压制成模压制品、层压板、涂料和胶粘剂等。

这是第一个完全合成的塑料。

1910年在柏林吕格斯工厂建立通用酚醛树脂公司进行生产。

塑料PE的发展历史

塑料PE的发展历史

塑料PE的发展历史塑料PE的发展历史1.塑料的起源塑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

当时,人们开始对石油进行炼制,得到了煤油等产品。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柏油”的副产品。

这种物质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防水性,但并不适合用于建筑或包装材料。

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探索其用途。

2.聚乙烯的发现1933年,英国科学家Butler和Winslow在实验中意外发现了一种名为“聚乙烯”的新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耐用性,并且易于加工。

从此,聚乙烯成为了塑料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

3.聚乙烯燃气管的发展随着聚乙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开始探索其作为燃气管材的用途。

1950年代初期,聚乙烯燃气管开始在欧洲得到应用。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压性和耐腐蚀性,聚乙烯燃气管迅速成为了城市燃气输送的主要材料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聚乙烯燃气管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不断优化。

4.PE材料的应用扩展随着聚乙烯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降低,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

现在,聚乙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

例如,在包装领域,聚乙烯被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瓶;在建筑领域,聚乙烯被用于制作防水材料和管道;在汽车领域,聚乙烯被用于制作车内装饰和零部件;在电子领域,聚乙烯被用于制作电线绝缘层和保护套。

5.新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聚乙烯的生产和使用正在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代替聚乙烯,以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一些公司也在探索使用废弃的聚乙烯材料进行再利用,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9年,美国氰氨公司开始生产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的模塑粉、层压制品和 涂料。
1933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在进行乙烯与苯甲醛高压下反应的试验时, 发现聚合釜壁上有蜡质固体存在, 从而发明了聚乙烯。 1939年该公司用高压气相 本体法生产低密度聚乙烯。 1953年联邦德国 K.齐格勒用烷基铝和四氯化钛作催 化剂,使乙烯在低压下制成为高密度聚乙烯, 1955年联邦德国赫斯特公司首先工 业化。不久,意大利人 G.纳塔发明了聚丙烯, 1957年意大利蒙特卡蒂尼公司首 先工业生产。从 40年代中期以来,还有聚酯、有机硅树脂、氟树脂、环氧树脂、 聚氨酯等陆续投入了工业生产。
分类的处置,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行之有效的首要的处置方式。
废 PET的回收
现状较好。由于中国目前未清洗 PET废瓶回收价格在 5500-6000 元/ 吨左右,所
以城 里的废 PET瓶全被拾荒者拣走。这种瓶的清洗回收率一般在 10%-20%不等。
再生塑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再生塑料行业起步较早,整体规模也较大,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提供的数据表明: “九五”期间,我国 累计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1000多万吨,每年大约还有 1400万吨废旧塑料没有得到回 收利用,回收利用率只有 25% 。国家经贸委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十五”规划 》 中明确提出,到 2005年,我国每年回收利用废旧塑料要达到 500-600万吨。
体共聚的苯乙烯系树脂,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1931年,美国罗姆 -哈斯公司以本体法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造出有机
玻璃。 1926年,美国 W.L.西蒙把尚未找到用途的聚氯乙烯粉料在加热下溶于高沸
点溶剂中,在冷却后,意外地得到柔软、 易于加工、且富于弹性的增塑聚氯乙烯。 这一偶然发现打开了聚氯乙烯得以工业生产的大门。 1931年德国法本公司在比特 费尔德用乳液法生产聚氯乙烯。 1941年,美国又开发了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的技 术。从此,聚氯乙烯一直是重要的塑料品种,它又是主要的耗氯产品之一,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着氯碱工业的生产。
废旧塑料蕴藏巨大财富,商机无限。所以,在中美洽谈关于中国加入 WTO 事宜时,美国提出的对等条件之一, 就是要求中国向美国开放环保市场, 其中就 包括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日本2002年向中国出口废旧塑料同比增加 40%,约为 54.9万吨,10年间大约增长 8.1倍。目前,日本国内废旧原料收集经营者在备货 以后,集中向中国出口。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韩国等最大的废旧 塑料进口国。
塑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绝热性、优良的吸震和 消音隔声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很好地与金属、玻璃、木材等其他材料粘
接,易加工成型。在四大工业材料中,塑料的数量、作用、地位、应用范围急剧 扩张,节节领先,大量代替金属、木材、纸张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 域。60年代末期,在结构材料的总消耗中,黑色金属占 60% ;90年代,合成塑料 占78% ,黑色金属占 19% 。可以说,没有任何材料有象塑料一样如此广泛的用途。 因此,科学家们曾豪言宣布: “人类已经进入高分子合成材料时代! ”。
塑料的发展史
从第一个塑料产品赛璐珞诞生算起,塑料工业迄今已有 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
1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历史。其发
这个时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纤维素的改性和加工为特征。 1869年美国 人 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 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 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 当时除用作象牙代用品外, 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影胶片等, 从此开创 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然而,正是由于塑料的某些优异性能,导致其在使用或消费后不易腐烂, 日 积月累,严重影响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1997年,世 界塑料总产量突破 1亿4千万吨, 其体积相当于 10亿吨钢材; 1995年,我国塑料制 品行业销售额达 1100亿元; 2000年,我国塑料制品的年产量已经突破 1200万吨,
1973年后的10年间,能源危机影响了塑料工业的发展速度。 70年代末,各主 要塑料品种的世界年总产量分别为:聚烯烃 19Mt,聚氯乙烯超过 100kt ,聚苯乙
烯接近80kt ,塑料总产量为 63.6Mt。1982年开始复苏。 1983年起塑料工业超过历 史最高水平, 产量达72Mt。目前,以塑料为主体的合成材料的世界体积产量早已 超过全部金属的产量。
1903年德国人 A.艾兴格林发明了不易燃烧的醋酸纤维素和注射成型方法。 1905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 在此期间,一些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合成
了多种聚合物,如线型酚醛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为后来塑料 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4年世界塑料产量仅有 10kt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 部门。
塑料制品 415.71 万吨。2004年中国非纤用 PET产能约 280 万吨,产量约 120万 吨。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被废弃,是废弃塑料产生的主要来源。
另外,工程塑料在汽车及电器商用领域应用较广, 品种多而复杂。 汽车用塑料年
用量已达 40 万吨,电子电器及家电配套用塑料件年用量也达到 100 多万吨。随 着这些产品逐渐进入报废期,成为废弃塑料不易处理的一个重要源头。
合成树脂阶段 这个时期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为特征。 1909年美国人 L.H. 贝克兰 在用苯酚和甲醛来合成树脂方面, 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 取得第一个热固性树脂 ──酚醛树脂的专利权。在酚醛树脂中,加入填料后,热压制成模压制品、层压 板、涂料和胶粘剂等。 这是第一个完全合成的塑料。 1910年在柏林吕格斯工厂建 立通用酚醛树脂公司进行生产。在 40年代以前,酚醛塑料是最主要的塑料品种, 约占塑料产量的 2/3。主要用于电器、仪表、机械和汽车工业。
展时期, 1970年产量为 30Mt。除产量迅速猛增外,其特点是:①由单一的大品种 通过共聚或共混改性, 发展成系列品种。 如聚氯乙烯除生产多种牌号外, 还发展 了氯化聚氯乙烯、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共混 或接枝共聚改性的抗冲击聚氯乙烯等。②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工程塑料新品 种。如聚甲醛、聚碳酸酯、 ABS树酯、聚苯醚、聚酰亚胺等。③广泛采用增强、 复合与共混等新技术,赋予塑料以更优异的综合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
塑料的世界总产量从 1904年的10kt ,猛增至 1944年的600kt ,1956年达到 3.4Mt。随着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通用塑料的发展,原料也从煤转向 了以石油为主, 这不仅保证了高分子化工原料的充分供应, 也促进了石油化工的 发展,使原料得以多层次利用,创造了更高的经济价值。
大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通用塑料的产量迅速增大,聚烯烃塑料在 70年代又有聚 1-丁烯 和聚 4-甲基-1- 戊烯投入生产。 形成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聚烯烃塑料系列。 同时 出现了多品种高性能的工程塑料。 1958~1973年的16年中,塑料工业处于飞速发
的废弃塑料 400 多万吨,而废 PET瓶的回收率高达 90% 以上,约有 100 万吨。我 们估计国内废弃塑料的社会拥有量约为 1200 万吨。这些废弃塑料的存放、 运输、
加工应用以及后序处理如果管理不好,势必给环境带来压力。 废弃塑料处置方
式 可以回收利用是塑料的重要特点之一。多年以来,中国废弃塑料的回收处理
用难度增大。 废弃塑料制品要想取得理想的回收效果,就必须对其废弃材料进
行鉴别分类, 如果是复合材料还要进行分离。 随着改性塑料制品日渐增加, 采取
新的回收处理方式和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报道介绍, 巴西、日本等国采取将
复合薄膜粉碎后用溶剂将不同种类的塑料成份分离后再进行处理, 这种方式显然
成本很高。让人们都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 对其废弃塑料及环境垃圾采取科学
2000~2004废弃塑料进口审批与实际进口量统计数据废弃塑料社会拥有量
2004
年中国合成树脂产量为 1791.0 万吨,进口量为 2131.0 万吨,出口量为 108.7
万吨,塑料原料表观消费量为 3813.3 万吨;塑料制品出口量为 1000 多万吨。 2004 年国内废弃塑料年产生量若按 2800 万吨的 25% 估算约为 700 万吨,再加上进口
第一个无色的树脂是脲醛树脂。 1928年,由英国氰氨公司投入工业生产。 1911
年,英国 F.E. 马修斯制成了聚苯乙烯, 但存在工艺复杂、 树脂老化等问题。 1930 年,德国法本公司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路德维希港用本体聚合法进行工业生产。 在对聚苯乙烯改性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 已逐渐形成以苯乙烯为基础, 与其他单
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 1921年上海胜德赛珍厂 (现胜德塑料厂) 开始生产赛璐珞制品, 以后又陆续 建立了健华、 永和、国光和中兴等厂, 1926年上海胜德赛珍厂开始生产酚醛树脂 及模塑粉(电木粉)。1949年中国塑料产量约 400t 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酚醛塑料等热固性塑料有所发展, 1958年自行研究设计的第一套聚氯乙烯年产 3kt 的生产装置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投产, 这是中国塑料工业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 志。1960年,上海建成年产 500t 聚苯乙烯生产装置 ;1965年,上海高桥化工厂以 千吨级规模生产高密度聚乙烯; 1970年,年产 3.5kt 高压法聚乙烯装置和年产 5kt 聚丙烯装置开始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投入生产。 1965年塑料总产量为 97kt 。 1970年增至176kt 。70年代以后,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和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等几个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合成树脂生产装置相继投产。 1982 年合成树脂的年产量突破百万吨。
1920年以后塑料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德国化学家Н . 施 陶丁格提出高分子链是由结构相同的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理论和不熔
不溶性热固性树脂的交联网状结构理论, 1929年美国化学家 W.H.卡罗瑟斯提出 了缩聚理论, 均为高分子化学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当时化 学工业总的发展十分迅速, 为塑料工业提供了多种聚合单体和其他原料。 当时化 学工业最发达的德国迫切希望摆脱大量依赖天然产品的局面, 以满足多方面的需 求。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合成树脂制备技术和加工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