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纹的发展 (2)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以河北省平山县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一种文化。
该文化的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彩陶器,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马家窑彩陶纹饰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其审美特征也有所变化。
一、初期彩陶纹饰阶段(主要发现于第一至三层遗存)马家窑文化初期彩陶纹饰主要表现为奇形异状的动植物纹样,如蛤蟆纹、龟纹、蛟龙纹、鸟纹、鱼纹等,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此时的纹饰主要是以线条勾勒,加以填充彩料形成,较为简单,色彩清新明亮。
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纹饰在继承初期纹饰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的纹饰形态更加自然流畅,艺术性更加抽象,颜色更为深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1.几何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几何图案主要包括直线、弧线和曲线等。
这些几何图案在画面构图中更加严谨明确,协调有序。
这类纹饰的形式抽象、几何,有一定的装饰感,富有现代感,并能激发人们对纹饰构图的感性认识。
2.动植物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动植物纹饰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不仅表现出东方的神话色彩,还有一定的现实痕迹。
其中,动物纹饰中以水生物为主,如鳢鱼、螃蟹、乌龟等。
而植物纹饰则以曲线条神曲,形态多样,如柿子纹、蚌壳纹等。
晚期彩陶纹饰更趋向于抽象化,如几何形状、符号符号的运用较多,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和世俗的物质文化。
同时,纹饰变得更为简洁,却多的是灵动,充满了抽象的意识与梦幻感。
这种审美上的转向,显示了当时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对生命与宇宙的关照。
总之,随着时代的推进及生产技术的发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形态、内容、意义均经过一定的演变,但彩陶器的装饰色彩和丰富多彩的纹饰,始终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种彩陶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展现出北方古代农业人类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陶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何纹的发展

西周时期几何纹发展
商代和西周早期兽面纹及其变形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就逐渐被淘 汰,西周中后期,兽面纹很少,即使有也多在足部和一些不起眼 的地方。这是因为,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发生了改变,生产 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西周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动物是人的对手了 所以在西周时期真正的兽面纹就少了。即使有也多是以抽象的形 式出现。因为,只有抽象才是超现实的,才是人们所崇拜的,因 为人们只崇拜抽象的事物。而替代的则是新的纹饰,这些纹饰是 抽象到了极点,如重环纹、垂鳞纹、龙纹等。
的生产方式。但当时工具简陋,所以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图形,也就产生了最
早的纹样
二、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明显带有青铜器纹饰的雄浑神秘的风格,纹样同属于抽 象几何纹,广泛的作为青铜器的装饰。虽然明显比新时期时代进 步,但由于社会的封闭,抽象的纹样受到直线规范的约束,那个 时期的几何纹可以分为对自然的模仿和对人造物的模仿。
绣球纹
雪花纹
宋代几何装饰纹样及其种类几何纹样是非 写实性规则图案的概括性称谓,是人类最 早使用的装饰纹样,以点、线、面基本元 素,创造出的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典型纹样, 式样繁多且历史悠久。
宋代几何纹三彩瓷枕
宋代酱釉模印几何纹四系壶
五、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几何纹样很丰富,有些并具有一定的寓意。元代的 纹样与宋接近,主要有回纹、方胜、龟背、云纹等。到了明朝具 有端庄、简约、坚实的风格,在继承上又有了发展,形式严谨又 有了生动流畅的韵律,主要有八达晕、方格如意等。清代的丝绸 几何纹发展趋于繁缛细丽,几何纹细碎、组织严谨、色彩雅致的 精致风格。
明清时期的几何纹主要有八达晕、天花、宝照等复合几何形,盘条纹、双距纹等中填花纹。可 见当时几何纹样的应用已相当广泛。明清两代广为流行的还有锦纹 ,表现技法多为彩绘。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中国古代纹样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样类型。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纹样进行分类介绍,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
一、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形式简洁、规整。
几何纹样运用范围广泛,包括在陶瓷、建筑、织锦等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几何纹样有:嵌格纹、回纹、十字纹等。
嵌格纹以方格图案为基础,通过交错排列形成形象,具有规则性和对称性,常被运用于建筑装饰中。
回纹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圆组合成,呈现出回旋的效果,常见于陶瓷器皿上。
十字纹以线条组成多个十字形状,与基地平行或垂直排列,常见于建筑和织锦上。
二、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在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把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化,用以寓意吉祥、美好的寓意。
植物纹样可以分为带花、带叶、带茎三种类型。
带花植物纹样是以植物的花朵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带叶植物纹样以植物的叶子为主要元素,从栩栩如生的叶子图案到充满抽象感的叶片纹样,各具特色;带茎植物纹样则注重植物的茎和枝干的装饰,形成独特的纹样效果。
植物纹样常见的有:花丛纹、草本纹、藤蔓纹等。
动物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
中国古代的动物纹样常用来象征吉祥、祥瑞的寓意。
动物纹样主要分为神兽纹、鸟兽纹和鱼虫纹。
神兽纹是古代中国独特的创造,将多种动物形象融合在一起,具有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鸟兽纹则以具体的鸟类和陆地动物为主题,展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
鱼虫纹则强调水生动物的形象,寓意着富饶和亨通。
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四、人物纹样中国古代的人物纹样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纹样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类纹样。
人物纹样可以分为神仙纹、俊美纹和寿星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

5、册命.这是古代君祝告天地宗庙,册立后妃、 诸、大臣使用的种文书.册命作为种制度产生于
西周早期,其铭文格式主要有时间、地点、受册
命者、册命词、称扬辞、作器、祝愿辞等部 分.后期的册命还有赏赐的内容. 6、 土地转让. 商周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 纳税也是种制度.西周中期,在贵族之间兴衰不 定的情况下.些趋于败落的旧贵族出于生计,将 自己的那分土地转让给新贵族的现象增多,但是 田地的转让必须征得国家的许可,并在政府官员 的监督下履行严格的转让手续.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几何纹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 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 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青铜器 上属于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 机会非常少.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里,它只能作 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只有在这些纹饰衰退的时 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 现.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 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 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
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多数的情况 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 直条纹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没有多
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卣、觯的腹部有直条纹, 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
• 横条纹 旧称平行线纹、沟纹、瓦纹.是宽阔的横条作突起或凹
• 商代中期 特别是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器铸造技术有了较大 的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也迅速进步,铜器铭文的铸造也就在 这个时候逐渐兴盛起来.铸铭铜器增多,但每器所铸字数仍不 多,般只有两字,多者四五字.
楚国刺绣几何纹的功能特点及文化内涵

楚国刺绣几何纹的功能特点及文化内涵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的500年,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成就斐然的时代,有学者称其为人类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1]。
综观人类“轴心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除了古希腊、古印度留给人类经典的早期西方艺术样式之外,在东方、古老的中国,受老、庄“道学”思想影响的伟大的楚国艺术也给世界历史宝库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艺术遗产,它是人类艺术史上独立于早期西方样式的典型的东方样式,在其后“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中对于西方艺术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2]。
楚国艺术的辉煌成就,除了音乐、舞蹈之外,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器物、织物的装饰工艺上。
特别是织物装饰工艺,最有代表性的是刺绣艺术。
由于刺绣的平面性、纯手工性的特点,较之器物装饰来说更接近于楚人的精神脉动;又由于其伴随着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而生,具有人类农耕社会的本元性特征,因此楚国刺绣艺术是楚艺术中最能体现楚国社会人文精神内涵的一种工艺文化形式。
楚国刺绣艺术的辉煌成就,除了丝织面料大量使用、针法进步之外,其“恢诡谲怪、惊采绝艳”的图案装饰,是其具有独特地域艺术风貌的主要原因。
楚国刺绣中的图案就其题材类别来说,大致可分为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3类。
动物纹主要以图腾形象的龙凤为主;植物纹主要以具有求吉辟邪功能的茱萸、莲花和生命树为主;几何纹则主要以抽象概括的菱形、方形、圆形、涡形和S形纹为主。
而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几何纹具有与动物纹、植物纹不同的艺术功能和文化特性,因此本研究着重对几何纹的种类、功能特点及历史文化涵义做深入的阐释。
1 楚国刺绣几何纹的种类及其功能特点楚国刺绣图案较之楚国提花丝织图案来说,几何纹所占的比重远不如提花丝织图案那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提花丝织图案由于织机工艺上的制约,主要表现题材是以菱形为主的几何纹;刺绣工艺相对来说较为自由,图案表现的题材及尺寸大小均不受工艺限制,因此变化多端的动物、植物纹就成为其表现的主要内容。
楚国刺绣中的几何纹仅仅局限于菱形、方形、圆形、涡形、S形等屈指可数的几种类型,其表现形态大多不是作为独立性的主题纹饰,而主要是作为整体图案的布局框架,表现得相对隐晦。
《几何纹的发展》课件

古代几何纹的演变
总结词:地域特色
详细描述:在不同的地域,几何纹的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例如,古埃及的几 何纹注重对称和平衡,而古希腊的几何纹则更加注重抽象和数学原理的应用。
古代几何纹的演变
总结词
宗教与文化影响
详细描述
宗教和文化对几何纹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印度文化中,几何纹被用于装饰寺庙和宫殿,而在伊斯 兰文化中,几何纹则被广泛应用于清真寺的装饰。
总结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详细描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何纹的设计和制作也变得 更加便捷和高效。设计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和 制作各种复杂的几何纹样,使得制作过程更加精确和可控 。
总结词
跨界融合与创新
详细描述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 势。几何纹的设计也呈现出跨界融合的特点,设计师们可 以将不同领域的美学元素和文化符号融入到几何纹的设计 中,创造出更加具有创新性和跨界特点的作品。
01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几何纹的设计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师可以尝试将这些新材料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以创造出更具创
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02
跨界合作
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或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灵
感和资源。通过合作,几何纹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也可
对设计的影响
平面设计
几何纹在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简洁、有力 的视觉语言,使得信息能够以更加清 晰、直观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几何纹常常被用于外 观装饰和功能指示。它不仅能够增加 产品的美感,还能够提供用户操作的 引导和提示。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精品文档

中国纹样之二
春秋战国时代的纹样
公元前770~前221年
小几何纹 大几何纹
几何纹 战国染织纹样
杯纹 散点几何纹
人物纹
动物纹样
龙飞凤舞的战国刺绣纹样 动物纹织锦
狩猎纹
春秋战国的织和绣工艺技术相差较大。 精湛绣片采用不同手法表现浪漫主义。 丝织上主要采用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春秋纹样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特点相似,依然以青铜器为主, 漆器作为新兴工艺品种也发展起来,此外,还有陶 瓷、丝织、木器、竹编等,以南方的楚国最有特色。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中,
数量最多的要数刺绣。这些色泽如
新的刺绣珍品都有着吉祥而极富诗
意的名称,著名的有“信期绣”、
“乘云绣”、“长寿绣”、“茱萸
绣”等等。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 “乘云绣”绢(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
春秋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春秋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春秋战国的蟠螭纹和蟠虺纹打破了商 代以单独纹样或是适合纹样的存在方式, 以及周代以带状连续为主的纹样结构,而 是呈现出四方连续的方式发展。
春秋纹样
带状简化蟠龙纹
用于器物边沿装饰的简化龙 纹,多呈带状。一种是折线式,即 龙身作90度转折,龙首、龙尾作涡 线形;一种是曲线式,即龙身为曲 线形,龙首龙尾也作涡线形。以上 两式的结构都接近二方连续。
黄绢长寿绣 汉 湖南长沙出土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代长寿绣纹样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代的刺绣纹样
• 汉代的刺绣技艺高超,用锁针满地绣 出转折复杂、组合自由的变形云纹和 花叶纹,配以绛红、朱红、土红、土 黄、豆绿、蓝等色彩,形成了庄严而 富丽的艺术效果。
彩陶艺术的几何纹饰美.doc

彩陶艺术的几何纹饰美彩陶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纹饰是其主要的艺术语言。
在原始彩陶纹饰中,除少数能看到物象的自然形态外,绝大多数都是几何纹。
单独的、组合的、二方连续的和四方连续的,几乎涉及现代图案学中几何图案画法的所有形式和手法。
本文拟就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彩陶中的几何纹饰作一简单分析。
一、原始彩陶中常见的几何纹样式宽带纹仰韶文化早期典型的纹饰,通常是在钵体口沿外壁绘一周约2-3cm的黑色条带。
在某些长体形陶器,如葫芦瓶、细颈壶的口沿外也常用,好像给器皿戴了一条或宽或窄的黑色围巾。
三角纹几何纹中最常见的一种纹饰母题,一般可分为直边三角形和弧边三角形。
直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线既平且直,极富变化,常由两个以上三角组成图案再配以圆点或直线,构成一幅幅红黑相间、虚实相衬、构思巧妙的图案。
孤边三角形是由直边三角纹发展演变而来,其构图与直边三角纹大同小异,但其曲线美比直角三角形有更多的艺术展示空间。
圆点纹此纹样既可作为纹饰的基本元素,又可作为一种母题花纹,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大多在组合图案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填充和定点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各种组合图案中。
在仰韶晚期还出现了圆点涡形纹,它以圆点为中心向四周引出弧线,形成富有动感的漩涡图案。
有的学者认为它是鸟的头部变体,故称之为变体鸟纹。
网格纹该纹样自仰韶中期开始出现,后来发展成马家窑文化的一种常见纹饰。
它常以较粗的线条勾画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叶片形或不规则形的边框,再由细密的斜行、横行、竖行直线交叉绘制而成,其笔法细腻,线条匀称,流传甚广,显露出史前先民高超的技艺,对彩陶文化影响巨大。
旋涡纹一种极具动感和旋律的纹饰,也是马家窑彩陶最具代表性的纹样。
卷曲旋转起伏的弧线,首尾相交成涡心,连续展开成漩涡状,恰似奔腾不息的河水。
适时再配以圆点纹作装饰,两者的结合使图案动静有致,繁而不乱,旋而不眩。
人形纹或称“蛙纹”,彩陶后期的一种典型纹样。
这种纹样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中:早期有头有身,有双手双足,手足上还有五指,双手伸举,曲脚直立;中期头部消失,只留躯干,肢节增多;晚期仅留爪指或变成三角折线纹,充分展示了原始图案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将几何纹运用在各种器皿上,在服装装饰造型方面,我们也能找到很多几何纹的踪迹。
商、周时期服装的造型多是直线型裁剪,少有省道,为交领或立领,裁剪制作相对较简单, 因此几何纹样成为商周服饰上的主要装饰之一,其中主要以雷纹、回龟纹为主。
商周时期贵族服饰纹样
雷云纹
这种雷云纹采用了连续反复的 构图形式,风格敦厚庄重,从 中也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装饰 手法的影响。
西周时期几何纹发展
商代和西周早期兽面纹及其变形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就逐渐被淘 汰,西周中后期,兽面纹很少,即使有也多在足部和一些不起眼 的地方。这是因为,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发生了改变,生产 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西周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动物是人的对手了 所以在西周时期真正的兽面纹就少了。即使有也多是以抽象的形 式出现。因为,只有抽象才是超现实的,才是人们所崇拜的,因 为人们只崇拜抽象的事物。而替代的则是新的纹饰,这些纹饰是 抽象到了极点,如重环纹、垂鳞纹、龙纹等。
云雷纹器物欣赏
云雷纹器物欣赏
垂鳞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近似鱼鳞纹,主线以粗线勾出,中衬一细线 之云雷纹。多施于壶底和底部,常作边饰之用。通行于西周后期和春秋 时代。如下图
垂鳞纹器物欣赏
垂鳞纹鍑
恭王府重鳞纹鼎
垂鳞纹和重环纹的区别: 重环纹及由略呈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 有一重、两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 角或锐角。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 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的生产方式。但当时工具简陋,所以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图形,也就产生了最
早的纹样
二、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明显带有青铜器纹饰的雄浑神秘的风格,纹样同属于抽 象几何纹,广泛的作为青铜器的装饰。虽然明显比新时期时代进 步,但由于社会的封闭,抽象的纹样受到直线规范的约束,那个 时期的几何纹可以分为对自然的模仿和对人造物的模仿。
所谓几何形纹样,就是将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 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作为装饰 的纹样。
1·编织的模拟
原
原始社会的彩陶上出现的绳纹和席纹,是在原始人民劳动的过程中不小心留
始
下的。后来发现这样烧制的陶器比较美观,因此这种方法就被保留下来。
社
会 陶
2·劳动的节奏感
器
新石器时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固定的种植农作物,在劳动过程中有规律的间
这幅秦代花砖纹样,其中的卷云纹明显带有战国瓦当和漆器装饰的遗风。 质朴与精细为一体,方中有圆,静中有动。
秦朝器具欣赏
秦朝钲部饰菱形几何纹,舞部、篆部、於部饰卷云纹,鼓部饰变形龙纹,双龙形钮上饰有鳞纹、几何纹。
特点。
窃曲纹与其他纹路的区别
窃曲纹器物欣赏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几何纹描绘线 条造型规整 ,风格较为庄重。
云雷纹是一种原始图样。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 “回”字形线条所构成,称为云雷纹。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 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 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 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窃曲纹,又称穷则曲,是周代 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是一种 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 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 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来,以 直线为主的装饰特点,也打破 了对称格式。一般由两端回钩 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 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 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 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
制作: 毛歆淳 金颖 潘凯
几何纹各个时期的产生及运用
一、原始社会时期 二、商周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 四、唐宋时期 五、元明清时期 六、现代
一、原始时期
原始的图腾崇拜活动激发了原始艺术的发展,在图腾崇拜 中,产生了图腾艺术,而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几何纹。
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创造的几何纹样,形式变化多样。我们的先 民对形式美法则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这些纹样高度提炼, 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让世人佩服。
商朝白陶刻几何纹瓿
商朝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 西周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西周时期几何纹发展
在西周中后期形成了西周时期特有的纹饰特征,西周中后期,主 要流行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凤鸟纹、瓦 纹等。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有时候用雷纹为地,这实际上是延续 了青铜器礼器化的进程,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没有商 代普遍,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在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 逐渐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但我们应明白,商代和西周时期虽然在 纹饰的种类上不同,但这些纹饰的本质和功能没有变,仍然是为 了增强青铜器的神秘性,加强了其礼器的地位。
战国早期器具
战国晚期青铜器
战国几何纹灰陶
战国几何纹青铜器
服饰方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衣裳连属制、矩领的深衣,几何纹样的表 现形式也更为丰富,开始穿插鸟兽动物纹样。
这种图形设计反映了当时图案设计思想的高度活跃 和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
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中,曾出土过用赭、红、黄、白等色绘成的三角纹和勾连纹墙壁 残块遗址。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轻利活泼、飞动活泼、雄壮古拙的风格。这 个时期,青铜器上占据了近千年的面兽纹逐渐消失了,精细华 丽的几何花纹增多了,纹饰从神秘世界走到了现实中来。
战国漆画和漆器中几何图式纹样主要有旋涡纹、方块纹、圆圈纹、三角形纹、弧形纹等。几 何纹在漆器和漆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国早期比较繁复,晚期则变得简约和单纯了.
中
歇,使原始人感受到了节奏的魅力,如何表现这种节奏,主要是通过最简单 的几何符号的节奏变化来体现的。
几
何
3·图腾的表号化
纹
产
图腾是人们在知识还不丰富的时候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原始人表现具像事物 的能力有限,他们就使用了简单的符号进行替代,这也是文字产生的根源生的ຫໍສະໝຸດ 原4·自然物的抽象化
因
当时的人民已是固定的团体,为了给后人留下资料参考所以人民描绘了当时
进入先秦时代,壁画作为一种装饰要件附丽于宫殿、庙堂等建筑,而几何图式作为了一种 重要元素被运用在壁画之中。
“女神庙”遗址墙壁残块
曾侯乙墓内外棺
秦汉时期受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主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思想的影响,几何纹以方带圆,四方八 位,突出中心等四平八稳的结构,成为一种主流。在秦砖上使用的几何纹样有云纹、柿蒂纹和方 格纹、回纹、米格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