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全册课件合集)2019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合集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精品课件全集(1515张)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精品课件全集(1515张)

讲授新课
知识与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 (1)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如液态水、固态冰 和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等; (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
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讲授新课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
(2) 块状的胆矾 (3)蓝色的硫酸铜 溶液
无 有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发光、吸热、放热、颜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 生沉淀等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讲授新课
知识链接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如:固态的冰在0℃
方会生锈,牛奶会变酸等等。 思考: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 区别呢?
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1.水的沸腾
讲授新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讲授新课
实验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的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无 玻璃片上出现小 水珠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1-6章)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1-6章)
第一,人们依据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通过对微观粒子及运动 特点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和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 规律,成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 识的重要成果,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的世界聪明人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 分量,这些生长性很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 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用语和术语,是学 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化学学习的启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都起着先
入为主的极其重要作用。教材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层层深入,帮助 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 题;了解化学在治理环境,开发能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并从学生熟悉 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化学是什么,有什么用, 怎样学,让学生在主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化学的历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就完全打破老教材的体例格局,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变 化、物质性质三个知识点只保留了一个。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第二单元课题2中出现, 物质性质在第二单元课题1中出现。这样编写好像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但站在学生的角 度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减少了学习上的压抑感,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 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激发 兴趣上,也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像美好的化学世界,去憧憬未来的世界。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2019】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2019】

如下探究。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 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 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 “c”)处最先碳化。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全册优质课课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 步入化学殿堂 第1节 质量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2.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以及物理学发展的几
个重要阶段。
第1节 化学真奇妙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 能力。
绚 丽 多 彩 的 化 学 世 界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生成了其他物质 发光、放热、变色、变味、 放出 气体、生成沉淀 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 生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 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常常有“能” “会” “易” “可以”“具有”这样的字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质构成的奥秘
如果我们把看的见的水想象成是由很多很多小到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当水受热时,就会分 散开来成为一个一个的微粒,我们称这种微粒为水分 子,分子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就看不见 了。当遇冷的时候,一个一个水分子又聚集在一起, 聚集的多了我们又看到了液体状态的水。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改变了世界
在工业方面
人工生产的钻石
冶炼钢铁
化学改变了世界
在农业方面
农药
化肥
化学改变了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小2表示_每__个__镁__离_子__带__两__个__单_位__的__正__电荷
-2
2H2O
前2表示______,右下角2表示______
正上方2表示____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2CO (2)2Ag+ (3)Mg2+ (4)CO2 (5)H2O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2_)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1_) ;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3_)__; 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_(_5_) _.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_(_4_)(_5_)_.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 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 果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③ 铁架台。
高锰酸钾 ⑤

④ 水槽 ⑤ 集气瓶 ⑥ 铁夹 。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②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___淀_ 、___过__滤_、___吸__附__、__蒸_等馏。
软化水的方法有_煮___沸_ 水___、___蒸馏
两支试管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出 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__现__泡__沫__比__较_多__的__是__软__水。

初三化学上册ppt课件

初三化学上册ppt课件

04
化学元素
金属元素
1 2
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央, 其中铁、铝、铜等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 热性,同时具有延展性。
3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通常能与 酸反应生成氢气。
非金属元素
01
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非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侧,其中氧、氮、氯等是最常见
的非金属元素。
02
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非金属光泽,如白色、灰色或黑色,同时具有较高
的电绝缘性。
03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易获得电子,表现出氧化性,通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
化学的历史
01
02
03
古代化学
古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 践中,逐渐发现了火的燃 烧、金属的冶炼等化学现 象。
近代化学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化 学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 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
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 重要的支持。
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初三化学上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化学简介 • 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元素 • 化学反应式 • 化学与生活
01
化学简介
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变化,从而揭示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完整版》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完整版》精品PPT优质课件

矿石粉碎、水蒸发、 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 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 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 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 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 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 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 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完整版》 精品PPT优质课件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导入新课Βιβλιοθήκη 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化学 ——另一门自然科学 他能呼风唤雨; 还能给人类丰衣足食,健康长寿; 也能保家卫国; 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讲授新课
一 什么是化学
观察与思考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 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 的新物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化学精品课件-九年级上册-全册-人教版

化学精品课件-九年级上册-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化学
全册优质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 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 学反应的本质。 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 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 4.能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性质属 于化学性质。 5.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 判断的科学素养。
颜色: 无色
状态:
气味: 有特没殊有气发味生化沸学点变:化
液体 80℃
点燃时: 能燃烧 在化学变化中 2人小组讨论: 这些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语言叙述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时有“可、易、能、会”等字
如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化 学 反

生成沉淀

木材燃烧 示例 铁的生锈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判断正误。 ⑴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⑵化学反应就是化学变化。( √) ⑶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⑷当两种物质相遇后 , 有沉淀生成 , 说明它们发生了
化学变化。 ( ) × ⑸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这是化学变化。( ×)
1.酒精易挥发 物 2.汽油可燃 化 3.水可变成冰 物 4.食盐有咸味 物
5.空气无色无味 物 6.银能导电 物
7.钠很软

8.常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 物
9.铁的熔点为 1535 ℃

10.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一横二放三慢竖

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 底部
课堂练习
1.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
C 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拿出实验室 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倒入废液缸中 D.放回原试剂
D 2.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史引入 体验探究
化学是实验科学
体验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1 】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 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 得到的。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现象的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 等,可以发现和验
?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五、化学的拓展——绿色化学
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 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 产品有利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
化学参与的过程工业:以美国为例,在全 部生产中份额要超过30%。这还不包括诸如电 子、汽车、农业等相关工业的产值。后者都要 用到化学工业的产品。
六、如何学好化学
1、良好的信心
2、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做笔记 认真观察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现象、 注意事项等。
3、及时复习,及时规范地高质量 完成作业。
化学就像你头顶上的果实, 只要肯稍作努力,成功的
甜蜜就属于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的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水 胆矾 无新物质 生成 无新物质 生成
实验 液态的水 产生水珠 1-1 实验 块状的胆矾 变为蓝色粉末 1-2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现象: 挥发、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2.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 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3.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4、阅读并回答问题:
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先用小刀切下 一小块,放入水中,可看到钠在水面上急速游动, 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钠立刻熔成银 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指出金属钠有哪些性质?
物理性质:色态 无色固体 硬度 软
密度 比水小
熔点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 变化产生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 放出的能量 2.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B ) ①酒精挥发 ②白糖溶于水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汽车胎爆炸 ⑥电灯发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3.下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O2和CO2的是( C D) A.闻气味 B.看颜色 C.澄清石灰水 D.燃着的木条
4、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E )
哪些是化学变化( C )哪些是物理性质(BD) 哪些是化学性质( A )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A、产生耀眼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的类型是 化学变化 , 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C 。
回忆:什么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两变化的 本质区别是什么? 思考: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 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有特殊气味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形状、 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 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 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实例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 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 腐烂等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绪言知识
• 1、化学是一门研究 物质性质、 组成 、 结构 以 及 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建立了 原子论 和 分子 学 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 3、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反应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 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反应中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 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反应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实验1:
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 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2: 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 么样的? 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 什么样的? 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 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 吗?为什么?
C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 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 这种变化是( D ) A、汽油挥发 C、水变成冰 B、粉碎矿石 D、木材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灯泡发光 C、光合作用 的白光 B、空气液化 D、海水晒盐
水溶性: 能与水互溶
密度:0.8g/ml
易 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化学变化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二、物质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 电性、挥发性等。
2.“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叙述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 能、会”等字, 如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3.常见的物理性质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与气压有关) 沸点 密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实验1-5: 说一说 (1) 如何正确闻气味? 扇闻法 (2) O2和CO2的性质有何异同? (3) 如何鉴别O2和CO2两种气体?燃着的木条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 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 什么?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实验 胆矾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有新物质 1-3 生成 产生气泡,石 有新物质 实验 1-4 块状的石灰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等 生成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