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光度法课后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吸光光度法习题(20200727065634)

吸光光度法习题(20200727065634)

吸光光度法习题一、判断题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VitB 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2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3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4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5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降低。

6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是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7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8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9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10在吸光光度测定时,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11进行吸光光度法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入射光。

12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入射光的波长范围越狭窄,吸光光度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13吸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被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14在实际测定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改变比色皿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光度的读数处于0.2〜0.7之间,以减小测定的相对误差。

15在吸光光度法测定时,被测物质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只有透光度为15%〜65%的范围内才是最小的。

二、选择题1分光光度法与普通比色法的不同点是A.工作范围不同B.光源不同C.检测器不同D.检流计不同E.获得单色光方法不同2 Zn2+的双硫腙-CCI4萃取吸光光度法中,已知萃取液为紫红色络合物,其吸收最大光的颜色为A.红B.橙C.黄D.绿3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因素中有关系的是A.比色皿的厚度B.有色络合物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4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1 1 1A. =AB.log =AC.log T=AD.T=logT & 丁& & A5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9较大,说明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厚度厚B.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大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高E.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6朗伯-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例于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有色配合物稳定性E.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7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D.不移动,但高峰值增大8已知磷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10%,而它与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吸光度差为0.699,那么,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A. 50%B. 20%C. 30%9进行光度分析时,误将标准系列的某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调透光率的透光率为85%。

无机及分析化学 (黄蔷蕾 呼世斌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 (黄蔷蕾 呼世斌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十一章吸光光度分析法本章要求1、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朗伯比尔定律;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功能;3、了解显色反应及条件选择、仪器测量误差及条件选择;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基本内容如果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液,测定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该曲线称为光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曲线。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用λ最大或λmax表示。

4、光吸收的基本定律⑴朗伯—比尔定律透过光的强度It 与入射光的强度I之比为透光率(也称透光度、透射比),用T表示:T=IIt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为:A =lgT 1= –lg T =lg tI I 0溶液的透光率越小,吸光度越大,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强;相反溶液的透光率越大,吸光度越小,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弱。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 =Kbc式中K 值随浓度c ,液层厚度b 所取单位的不同而不同。

当浓度以g •L -1表示,液层厚度用cm 表示时,则常数K 用a 表示,a 称为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 •g -1•cm -1。

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A =abc当浓度以mol •L -1表示,液层厚度用cm 表示时,则常数K 用ε表示,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 •mol -1•cm -1。

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A =εbc (12–7)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 •L –1、光程(液层厚度)为1cm 溶液的吸光度。

ε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它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而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无关,ε值愈大,表明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愈强,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愈高。

一般认为,ε<104属低灵敏度,104<ε<5×104属中等灵敏度,ε>5×104属高灵敏度。

在实际分析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常选择ε值较大的有色化合物为待测物质,通常选择有最大ε值的光波max λ作为入射光。

吸光光度法习题

吸光光度法习题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10.1.1 在光度分析中,以1cm的比色皿测量透光率为 T,若比色皿的厚度增加一倍,透过率为()A、T/2B、T2C、2TD、10.1.2 相同质量 Fe3+和 Cd2+( Mr( Fe) =55.85,Mr( Cd)=112.4 ),各用一种显色剂在同样体积溶液中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前者用2cm比色皿,后者用1cm比色皿,测得吸光度相同,则两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A、基本相同B、Fe3+为Cd2+两倍C、Cd2+为Fe3+两倍D、Cd2+为Fe3+四倍10.1.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摩尔吸光系数c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透过率T随浓度增大而增大D、透过率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10.1.4 Ni (NH 3)42+络离子为绿色溶液,其吸收最大的光的颜色为()A、绿色B、红色C、紫色D、黄色10.1.5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吸光度A与浓度C成直线关系B、透光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C、当透过率为“0”时吸光度为%D、选用透过率与浓度做工作曲线准确度高10.1.6 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是()A、入射光的强度B、吸收光的强度C、透过光的强度D、散射光的强度10.1.7 某金属离子M与试剂R形成一有色络合物MR,若溶液中M的浓度为A 、4.0 10-3 L*mol -1 *cm -1B 、4.0103 L*mol -1 *cm -1C 、4.0 10-4 L*mol -1 *cm -1D 、4.0 105 L*mol -1 *cm -1 10.1.8 测定纯金属钻中锰时,在酸性溶液中以KIO4氧化Mn 2+成MnO 4-光度A 、2TB 、T/2C 、T 2B 、滤光片应使用使溶液吸光度最大者为宜 C 、A 、蒸馏水A 、比色皿的厚度B 、入射光的波长1.0 10-4mol/L ,用1cm 比色皿于波长525nm 处测得吸光度 A 为0.400 ,此 络合物在525nm 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测定,测定试样中锰时,其参比溶液为(A 、蒸馏水B 、含KIO 4的试样溶液C 、KIO 4溶液D 、不含KIO 4的试样溶液 10.1.9 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耳定律。

食品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参考答案解析

食品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参考答案解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习题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利用基态的待测原于蒸气对光源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的。

答:特征谱线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主要分为类,一类由将试样分解成自由原子,称为分3.、、四个主要部分。

4.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其最主要部分是,它是由制成的。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及三部分组成。

答:雾化器,雾化室,燃烧器。

6.,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射的与分开。

7.早期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棱镜为单色器,现在都使用单色器。

前者的色散原理是,8.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广泛使用做检测器,它的功能是将微弱的信号转换成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工作条件的选择主要有的选择、的选择、10.原子吸收法测定固体或液体试样前,应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

处理方法可、等方法。

1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产生的干扰主要有干扰,干扰,干扰三种。

答:光谱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

二、判断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是朗伯一比尔定律。

(√)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对光源要求辐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要宽的多。

(×)3.原子吸收光谱仪和752型分光光度计一样,都是以氢弧灯做为光源的。

(×)4.原子吸收法测定时,试样中有一定基体干扰时,要选用工作曲线法进行测定。

(×)5.在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时,有时加入镧盐是为了消除化学干扰,加入铝盐是为了消除电离于扰。

(√)6.原子在激发或吸收过程中,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可使原子谱线的宽度变宽,由温度引起的变宽叫多普勒变宽,由磁场引起的变宽又叫塞曼变宽。

(×)7.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光栅上有污物影响正常使用时,可用柔软的擦镜纸擦拭干净。

(×)三、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B )。

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2.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汽时,被待测元素的( C )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的光被减弱的程度,求出待测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的方法。

12第十二章吸光光度分析法测试题_西北农大

12第十二章吸光光度分析法测试题_西北农大

第十二章吸光光度分析法章节测试题一、计算题1.若一溶液的吸光度为0.390,则其透光率为多少?若将此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则其透光率又为多少?2.某一分光光度计读数平均误差ΔT=0.05%,求当溶液的透光率分别为20%,36.8%和56.2%时,测得的浓度的相对误差。

3.两份某物质的溶液在1cm的比色杯中测得透光率分别为20%和40%,当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时,在相同条件下,混合溶液的透光率为多少?4.某标准溶液的浓度为2.5×10-3mol·L-1,若在1 cm的比色杯中测得其吸光度为0.463,那么当浓度为1.5×10-3 mol·L-1时,在2 cm的比色杯中测得的吸光度为多少?5.欲使某试样的溶液用1 cm的比色杯测量的吸光度在0.2~0.8之间,若该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0×104 cm-1·L·mol-1,则试样溶液的浓度范围为多少?6.质量浓度为0.50 μg·mL-1的Cu2+溶液,经显色后在600 nm波长测量,用2 cm 的比色杯测得其吸光度为0.690,求该有色物质的吸光系数。

7.从原试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稀释后进行测量,用5 cm的比色杯在一定波长下测得吸光度为0.220,若稀释前的溶液在同样的波长下,用1 cm的比色杯测得透光率为36.3%,问原试液被稀释了几倍?参考答案1.40.7%,16.6%2.0.16%,0.138%,0.159%3.28.28%4.0.5565.(5.0×10-6~2.0×10-5) mol·L-16.0.69 μg-1·mol·cm-1(或0.69 cm-1·μg-1·mL)7.10倍第十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B5. B6. C7. B8. D9. B 10. B 11. A 12. C二、填空题 1. θ4θθ2θ2/)H (/)Cl (/)Cl (/)Mn(cc c c pp c c K +-+⋅⋅=2. Mn 2+、MnO 2、MnO 42-3. 同离子效应使反应完全;还原剂;沉淀剂4. 0.88V ;Cl 2,ClO -;Cl-,ClO -;Cl 2+2OH -= ClO - +Cl - +H 2O5. 6; 0.4V6. pH =p K HIn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落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7. 提供酸性环境;与Fe 3+配位,降低Fe 3+浓度,从而降低Fe 3+/Fe 2+电极电位,扩大突跃范围,消除Fe 3+的黄色干扰8. (1)温度,需要加热,但不要超过90 ℃, (2)酸度,用H 2SO 4控制酸度 (3)滴定速度,刚开始滴定速度一定要慢。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答案)一、填空题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光源、_____、_____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答案:原子化器分光系统2.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火焰原子化装置包括_____和_____。

答案:雾化器燃烧器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子化器的作用是___,用以吸收来自锐线源的___。

答案:产生基态原子共振辐射4.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常用的锐线光源有___、__和蒸气放电灯3种。

答案: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5.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过程中主要干扰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_____和_____等。

答案:电离干扰光谱干扰6.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灯电流太高会导致_____和_____,使灵敏度下降。

答案:谱线变宽谱线自吸收7.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扣除背景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双波长法、_____、 _____和自吸收法。

答案:氘灯法塞曼效应法8.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确定空心阴极灯达到预热效果的标志是观察_____是否稳定、_____是否稳定和灵敏度是否稳定。

答案:发射能量仪器的基线9. 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_____和 _____过程中,由于试样的任何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

答案:蒸发原子化10.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光谱干扰是指待测元素_____的光谱与干扰物的_____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干扰。

答案:发射或吸收辐射光谱1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程序通常有__、__、_和__4个阶段。

答案:干燥灰化原子化除残1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阶段,灰化的含义在于___和__的灰化清除,保留分析元素。

答案:基体干扰物1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样品时,载气流量的大小对_和__有影响。

红外吸光度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光度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光度习题及答案思考与练习一一、选择题1.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A.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B.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C.因为分子中有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D.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2.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A.2个,不对称伸缩B.4个,弯曲C.3个,不对称伸缩D.2个,对称伸缩3.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4.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A.CH3-CHOB.CH3-CO-CH3C.CH3-CHOH-CH3D.CH3-O-CH2-CH35.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KBr晶体在4000~400 cm-1 范围内:( )A.不会散射红外光B.对红外无反射C.无红外光吸收D.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6.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B.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C.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D.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7. 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A.H2OB.CO2C.HClD.N28. 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是 ( )A.气体状态B.固体状态C.固体, 液体状态D.气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二、填空题1. 一般的红外吸收光谱主要指,波数在之间。

2.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

由于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位于高频范围,并且在该区域内,吸收峰比较,因此,它是基团鉴定工作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上册)【课后习题】吸光光度法【圣才出品】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上册)【课后习题】吸光光度法【圣才出品】

第11章吸光光度法一、选择题1.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溶液用1.0cm吸收池,B溶液用3.0cm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华中农业大学2015研] A.A是B的1/3B.A等于BC.B是A的3倍D.B是A的1/3【答案】D【解析】由朗伯-比尔定律A=κbc可计算出B的浓度是A的1/3。

2.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华侨大学2015研]A.比色皿的厚度B.有色物质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答案】D【解析】摩尔吸光系数的值取决于入射光的波长和吸光物质的吸光特性,亦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3.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C1的吸光度为0.21,试液的吸光度为0.54;若以示差法测定,以C1为参比溶液,则试液的吸光度为()。

[华南理工大学2015研]A .0.75B .0.33C .0.54D .0.21【答案】B【解析】示差法实际测得的试液的吸光度为x s =0.540.21=0.33--A A 。

4.某同学进行吸光光度分析时,误将参比溶液调至90%而不是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射比为35%,该有色溶液的正确透射比是()。

[国际关系学院2014研;北京科技大学2014研]A .38.9%B .34.5%C .36.0%D .32.1%【答案】A5.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研]A .0.1~1.2B .0.2~0.8C .0.05~0.6D .0.2~1.5【答案】B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研]A.摩尔吸光系数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B.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透光率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透光率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答案】A【解析】摩尔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有关,与浓度无关。

7.下面会引起标准曲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是()。

[陕西师范大学2013研] A.溶液为稀溶液B.入射光为单色光C.溶液为胶体溶液D.以上均不是【答案】C【解析】比尔定律要求吸光物质的溶液是均匀非散射的,如果溶液不均匀,则产生胶体,会引起标准曲线的偏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光光度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可见光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B )(A)200~400nm (B)400~750nm (C)750~1000nm (D)100~200nm2.一束(B )通过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A)平行可见光(B)平行单色光(C)白光(D)紫外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朗伯-比尔定律,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B)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稀溶液,与是否单色光无关(C)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指物质能对光产生吸收所对应的最大波长@(D)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处吸光系数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同4.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位置(C )(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但峰高降低(D)无任何变化5.标准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可能的原因是(D )(A)显色反应得酸度控制不当(B)显色剂得浓度过高(C)吸收波长选择不当(D)参比溶液选择不当6.某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A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能力很强(B)该物质浓度很大/(C)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很高(D)测量该物质产生的吸光度很大7.吸光性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D )因素有关(A)比色皿厚度(B)该物质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8.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κ545nm=×103,今在545nm处用浓度为% KMnO4溶液,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A )(A)15% (B)83% (C)25% (D)53%9.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溶液用吸收池,B溶液用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D )(A)A是B的1/3 (B)A等于B(C)B是A的3倍(D)B是A的1/3:10.某有色溶液,当用1cm吸收池时,其透射比为T,若改用2cm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D )(A)2T (B)2lgT (C)T1/2 (D)T211.用常规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的透射率为20%,试液的透射率为10%,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以标准溶液为参比,则试液的透过率为(C )(A)20% (B)40% (C)50% (D)80%12.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D )(A)(B)(C)(D)13.在分光光度测定中,如试样溶液有色,显色剂本身无色,溶液中除被测离子外,其它共存离子与显色剂不生色,此时应选(B )为参比。

(A)溶剂空白(B)试液空白(C)试剂空白(D)褪色参比14.用邻菲罗啉法测定锅炉水中的铁,pH需控制在4~6之间,通常选择(D )缓冲溶液较合适。

(A)邻苯二甲酸氢钾(B)NH3—NH4Cl (C)NaHCO3—Na2CO3(D)HAc—Na Ac—15.下述操作中正确的是(C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手捏比色皿的磨光面(C)手捏比色皿的毛面(D)用报纸去擦比色皿外壁的水二、填空题1.在可见光区,物质的颜色是由(透射光的波长)决定的。

已知姿色和绿色是一对互补色光,则KMNO4溶液吸收的是(绿)色光。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后,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不变),吸光度A(变大),摩尔吸光系数κ(不变)。

3.(摩尔吸光系数)是物质吸光能力大小的量度。

4.摩尔吸光系数越大,灵敏度越(高)。

5.吸光光度法测量时,入射光波长一般选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因为这时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6.透射比不同时,测量误也不同。

A为()时,测量误差最小,为使测量的相对误差≤2%,A的适宜范围在(~ )。

-7.三元配合物的形成类型有(三元混合配位配合物)、(离子缔合物)、(三元胶束配合物)。

8.分光光度计基本上有(光源)、(分光系统)、(比光皿)及(检测读数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9.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常量组分),它与普通光度法的区别在于(选用的参比溶液)不同。

10.当试液中多组分共存,且吸收曲线可能相互间产生重叠而发生干扰时,(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填可以或不可以)。

三、判断题1.(×)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也不同。

2.(×)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仅与物质对光的吸收有关。

3.(√)绿色玻璃是基于吸收了紫色光而透过了绿色光。

4.(√)单色器是一种能从复合光中分出一种所需波长的单色光的光学装置。

5.(√)比色分析时,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四分之三高度处。

:6.(√)分光光度计使用的光电倍增管,负高压越高灵敏度就越高。

7.(√)不少显色反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形成的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也不一样,因此必须在显色后一定时间内进行。

8.(×)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的吸收波长进行比色,这样灵敏度高。

9.(√)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比色测定的灵敏度就愈高。

10.(√)仪器分析测定中,常采用校准曲线分析方法。

如果要使用早先已绘制的校准曲线,应在测定试样的同时,平行测定零浓度和中等浓度的标准溶液各两份,其均值与原校准曲线的精度不得大于5%~10%,否则应重新制作校准曲线。

四、计算题1.称取FeSO4·(NH4)2SO2·6H2O 溶于水,加入1:4的H2SO420mL,定容至50 0mL。

取VmL铁标准溶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邻二氮菲显色后加水稀释至刻度,分别测得吸光度如下表,用表中数据绘制工作曲线。

铁标准溶液【V/mL吸光度A0:吸取试液,稀释至250mL,再吸取此稀释液mL置于500mL容量瓶中,与绘制工作曲线相同条件下显色后,测得吸光度A=。

求中铁含量(mg·mL-1)。

2.某显色溶液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调节工作零点,测量其吸光度。

当调节T= 100%时,测得A=,若T调节为98%,A的读数为多少3.有一溶液,每毫升含铁,吸取此试液于50ml容量瓶中显色,用1cm吸收池于508nm处测得吸光度A=,计算吸光系数a,摩尔吸光系数κ。

4.现取某含铁试液定容至100ml,从中吸取显色定容至50ml,用1cm吸收池测得透射比为%,已知显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

求某含铁试液中铁的含量(以g·L-1计)5.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Fe2+,称取样品,经处理成试液后,转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显色剂,调节溶液酸度,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cm吸收池于508nm 处测得A=。

已知κ=×104L·mol-1·cm-1,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若此显色液稀释一倍,用3cm吸收池在同样波长下测量,其透射比为多少6.称取纯度为%的某吸光物质溶解后定容至500mL,从中吸取显色定容至50mL,于最大吸收波长处用2cm吸收池测得投射比为%,已知吸光物质的κ=×104L·mo l-1·cm-1,试求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7.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有下述两种方法:A法:a=×102L·g-1·cm-1;B法:κ=×103L·mol-1·cm-1。

问:(1)何种方法灵敏度高(2)若选用其中灵敏度高的方法,欲使测量误差最小,显色液中铁的浓度为多少此时△c/c为多少已知△T =,b=1cm。

8.用8-羟基喹啉-氯仿萃取光度法测定Fe2+和Al3+时,吸收光谱有部分重叠。

在相应条件下,用纯铝μg显色后,在波长为390nm和470nm处分别测得A为和;用纯铁μg显色后,在波长为390nm和470nm处分别测得A为和。

今称取含铁和铝的试样,溶解后定容至100ml,吸取1ml试液在相应条件下显色,在波长3 90nm 和470nm处分别测得吸光度为和。

已知显色液均为50ml,吸收池均为1c m。

求试样中铁和铝的质量分数。

9.用普通光度法测得×10-4mol·L-1KMnO4溶液的投射比为%。

以此标准溶液做参比溶液,测得未知浓度的KMnO4溶液的投射比%。

计算未知液中KMnO4的浓度。

}10.在Zn2++2Q2-=ZnQ2显色反应中,当显色剂Q浓度超过Zn2+浓度40倍以上时,可认为Zn2+全部生成ZnQ2。

有一显色液,其中c Zn2+=×10-3mol·L-1,c Q2-=×1 0-2mol·L-1,在λmax波长处用1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为。

在同样条件下,测得c Zn2+=×10-3mol·L-1,c Q2-=×10-3mol·L-1的显色液时,吸光度为。

求络合物Z nQ2的稳定常数是多少五、问答题1.物质呈现颜色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叫选择性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3.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对吸光光度分析有何重要意义4.绘制标准曲线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有哪些5.为什么最好在λmax处测定化合物的含量6.对显色反应有哪些要求显色条件有哪些如何来选择7.什么是参比溶液如何来选择适宜的参比溶液8.721型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部件,各起什么作用~9.示差光度法为什么可以测定较高含量的组分,而又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透射光的波长,绿2.不变,变大,不变3.摩尔吸光系数4.高[5.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准确度6.,~7.三元混合配位配合物,离子缔合物,三元胶束配合物8.光源,分光系统,比色皿,检测读数系统9.常量组分,选用的参比溶液10.可以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计算题1.mL&2.3.×102L·g-1·cm-1,×104 L·mol-1·cm-14.·L-15.%,%6.255 g·mol-17.A法灵敏度高,%8.w Fe=%,w Al=%9.×10-4L·g-1·cm-110.×106五、问答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