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视剧《岁月》观后感

合集下载

【最新】岁月观后感爱情-word范文 (7页)

【最新】岁月观后感爱情-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岁月观后感爱情篇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观后感——至我们年轻的岁月前几天,看新闻上说,90后步入责任一代。

90年代出生的同学已经毕业踏入社会,肩负起社会的责任,身上有了作为成年人应有的压力和烦恼。

这才猛的惊醒,自己已然从孩子变成阿姨了,谈对象也不再是正太,转而变成一个个粗着嗓子西装革履的叔儿。

那些在篮球场上挥汗淋漓的,那些成绩不好坐在最后一排睡觉胡闹的,那些长相清秀笑容灿烂的,还有那些打架斗殴在班级门口罚站的少年们,都已然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了。

刚刚看了抢先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在微博分享后居然有幸被官方微博警告说要支持正版,于是自觉删掉了分享。

虽然我看了盗版,但我承认我被这个电影打动了,同时觉得自己最近太感性也太容易被感动。

或许真的很久都没有认真喜欢过一个人,才会觉得这个电影那样真实难得的描绘出了每个人青涩单纯的时光,尽管故事情节未必类同,但给人那种冲击感却是相似的,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被这个电影勾起自己少年时的回忆。

十六七岁,情窦初开。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激情似火。

小心的呵护着自己心里那份喜欢,用自己所理解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

担心老师,担心家长,担心所有人知道自己心里的秘密,既主动又被动的暗示着那种好感。

影片里,在上大学之后,男主角去找女主角,他们漫步在火车轨道上,女孩走在前面,问男孩:你真的喜欢我吗?男孩说:喜欢啊。

女孩说:我总觉得,你把我想的太好了。

我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好说不定,你喜欢上的,只是你想象出来的我。

忽然觉得,女孩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

少年的感情那样单纯美好,是因为我们用尽一切办法去保护它,我们不愿意让它沾染任何杂质,因为它在我们的心里那样神圣,只要有一个我爱的你,有我自己,就足够了。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最后放飞许愿灯的时候,男孩并没有让女孩说出答案,一方面,他怕答案是拒绝,另一方面,他是怕这份喜欢不再是心里那份喜欢。

观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有感七篇

观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有感七篇

观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有感七篇【篇一】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正在央视热播,它是首部以年轻的科研技术和后勤保障人员为主角的“两弹一星”题材的电视剧。

我看过几集之后,就被这部电视剧细腻的故事情节和感人的家国情怀所吸引,感触颇深。

该剧还原了“两弹一星”研发人员当年在西部戈壁艰苦的创业环境,剧情十分真实,拍摄角度把握的也非常到位。

剧中演员们真实地经历了狂风乌云和沙尘暴等各种沙漠恶劣天气,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同身受,更让我清晰的了解了当年为了突破外国势力的封锁,自主研发技术的科研人员们的强大的毅力、扎实的功底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我深深对他们为国家富强独立做出的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观看《激情的岁月》让我充满激情,在当年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老一辈人们都能奋发图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生在这么好的年代,拥有这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怎么能不更加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让我们将“两弹一星”科研人员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国庆70周年前夕,央视上映了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对于这部描述中国核事业发展过程的电视剧还是有些期待的。

首先从人物来说,建国初期,在苏联读书的王怀民、何吟微夫妇放弃了苏联优厚的待遇与国籍和同学黄凯华等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学者回国;无独有偶,在美国工作的钟培林教授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动员女儿钟心一起回到了祖国,而他们放弃的却是自己即将署名的研究成果。

回到祖国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做起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伟大核事业。

虽然所有人都是作为学者加入的科研所,但是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做科研的同时还要去“搬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

虽然有苏联的援建专家教学,但在飞速的讲课画了图还没等同学们理解完毕,就飞速擦掉了,看似帮助,却实为不帮,隐瞒了核心数据。

不可否认,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这些科研工作者们在发达国家技术的封锁困境下,成功的推动了祖国核事业的成功。

电视剧岁月观后感

电视剧岁月观后感

电视剧岁月观后感《电视剧岁月》观后感《电视剧岁月》是一部以情感为主线,以岁月为背景的电视剧,该剧通过讲述多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成长、挫折和奋斗,引人深思。

第一部分:家庭与人生电视剧《岁月》以家庭为切入点,通过多个家庭成员的故事展现了个人在家庭中的关系和互动。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和命运,他们经历了喜怒哀乐,面对着不同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在塑造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部分:成长与挫折在《电视剧岁月》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

他们或许在情感上历经挫折与伤害,或许在事业上受到打击与失败,但他们从中汲取力量,坚持奋斗。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都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坚强的个体。

这些成长历程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勇敢面对、积极应对,才能找到成长的机会和价值。

第三部分:奋斗与梦想在《电视剧岁月》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梦想。

有的人渴望找到真爱,有的人追求事业成功,有的人则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不同的年龄段积极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这个剧以生活中常见的梦想为线索,让观众产生共鸣,并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未来的目标。

第四部分:情感与价值观在《电视剧岁月》中,情感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情感故事和感情线索,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通过观察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人、朋友和伴侣,进而思考我们在情感中的表达与付出。

第五部分:人生轨迹与黄金岁月《岁月》这个名字充满了深意,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轨迹的改变。

电视剧中的人物们,从青少年的懵懂追梦,到中年的沧桑与成长,再到老年的领悟与反思,每个人都在岁月的洪流中经历着人生的各个阶段。

这个剧通过展示人物们不同年龄段的生活状态,传递出一种对于黄金岁月的思考与珍惜,引发观众对于自己人生轨迹的思考。

电视连续剧《平凡岁月》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平凡岁月》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平凡岁月》观后感电视连续剧《平凡岁月》观后感听风《平凡岁月》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之一。

我这些年平时也没什么时间看电视,特别是没有时间看电视连续剧,所以,这些年看过的电视剧也不是太多,更不是一个对影视作品有研究的人。

但每到寒暑假的时候,总会抽时间和家人一道特别是同孩子一道找补一部分电视剧。

我是不管什么样的影视作品都可以看的人,但我最爱看、最欣赏的,还是一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作品。

这几年,也看到了一些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比如《平凡的世界》,比如《嘿,老头》,比如《我们的爱》,比如《父母爱情》,比如这部《平凡岁月》。

电视连续剧《平凡岁月》9月份在安徽卫视上演,每天1-2集,我一看之下便实时跟踪观看,欣赏。

前天晚上(10月3日),这部戏终于落下帷幕,但我感觉,意犹未尽。

其实,以上都是废话,下面才是我的观后感。

最初的几集,我依然没有看到,依然是中间插上看的。

初看此剧,是因为看到了令人敬重的老戏骨斯琴高娃,看到了让人觉得好玩的沙溢。

开始的时候,觉得可能是一部好玩的搞笑剧,但稍微看看,便感觉不一样了。

越看,越觉得这部戏不仅是戏,更是历史,是社会,是家庭,是生活,是人生,是我们自己和周围人的生存状态。

这部戏,主要是以李大宝和张朵朵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改革转型期人们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无法逃避的现实生活状态。

李大宝(沙溢饰),出身于穷困家庭,为人乐观,善良孝顺,十几岁便丢下学业出外谋生,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后来当了国营纺织厂的机修工人,技术顶尖,成了厂里的劳动模范;张朵朵(徐梵溪饰)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相貌出众,热爱事业,是歌舞团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这两个家庭、身份、学识存在着巨大差异、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发生了种种碰撞。

张朵朵和队友进纺织厂体验生活,被李大宝看中。

从李大宝在纺织车间救下头发卷进机器里的张朵朵,再到张朵朵为了帮助被误认为偷看女演员换衣服而被当作流氓的李大宝解围,再到他们从假结婚变成真结婚,从张朵朵嫌弃李家的一切到不得不接受,从李大宝的单相思到张朵朵的接受爱,从张朵朵被逼着生孩子但为了事业坚决不愿意要孩子到真的怀孕生了孩子,从张朵朵为了挣钱外出走穴到为了家庭不得不放弃,从张朵朵希望离婚到最后依然在一起,种种爱情和家庭的矛盾冲突不断上演,矛盾推动着剧情发展,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可以说,种种矛盾,处处冲突,看点不断,吸引力十足。

《岁月》读后感

《岁月》读后感

《岁月》读后感《岁月》读后感《岁月》读后感1当我再一次见到你们的时候,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亲爱的同学们,不得不承认,岁月的洗礼,是最有效而直接的!时间曾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却又无情地将我们分开。

这似乎成了天地间最大的笑话!是不是命运太草率,让我们相遇又分开?记得我们第一次相遇的时候,素昧平生的我们似乎隔了一层膜,大家都小心翼翼的试探着对方,深怕闹不愉快。

当然,也有几个能说会道的,为了活跃气氛,他们使尽浑身解数。

要是评奖项了,我一定把“积极分子奖”都颁给他们!当时的我们年少轻狂,天真烂漫,或者可以说是不谙世事!岁月如梭,韶光易逝。

转眼间,我们分别已五年有余了。

难得的一次聚会,带我们重返小学时光,却无意中发现大家都变了。

当年稚嫩的你们,一个个都变得成熟稳重,温文尔雅,还有的人我几乎都快认不出来了。

“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脸的喜悦,有人却一脸风霜;好象几年没能与我的朋友们共度的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

”我真的不敢相信,到底是什么力量能改变一个人的嘴角,又是怎样的经历能使一个人的眼睛变得悲伤。

从你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岁月遗留的痕迹,看到了一个大学生本不该有的平静,这让我不寒而栗。

时间啊,你虽带给我们以成长,却也留下了太多的沧桑!曾经口角生风的你似乎和讷口少言的互换了角色;曾经满面春风的你现在皱着眉头,愁眉不展;曾经活泼开朗的你现在一言不发。

那刚刚相遇时的陌生感又悄悄地入侵你我的心房。

好吧!就让那些美好的回忆都随着时间封存在你我的记忆中吧,因为这样的话,我们之间还能存留最后的那一丝亲切感!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要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

这样,当几年后,我们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从人群中认出你!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卸下重担,轻装而行!纵使生活很虚假,也极诡诈,但那又怎样?《岁月》读后感2抗战期间,梁思成与林徽因对祖国各地的古代建筑进行了实地勘测,翻译了古籍《营造法式》,撰写了《中国建筑史》。

岁月章回观后感

岁月章回观后感

岁月章回观后感
看完《岁月章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变化的力量。

岁月的洪流中无可避免地
会有种种、各种重大的改变。

人们也会像溪水一样,被岁月的洪流卷起、把他们沿着它的方向不断的向前推进。

人们虽然会受到生活磨练,但也会体会到生活的温度,懂得了感恩,得到了生活的真谛,回顾自己的人生,发现自己在安定的底色里,也充满着朝气蓬勃、微笑满面的幸福。

《岁月章回》为我展现了人生变迁的沧桑,充满变数的海阔天空,以及奇异活力,这些活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努力活出自己的生活,宽容地接受和体验虚幻与真实,勤劳地探索人生之路,不断珍惜并利用幸福的机会。

让我记得,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言语的桥梁延续着歌声,对于这片曾经青翠
的万物,也许唯一的纪念就是岁月的叙述,才能完整地牢记这一切。

总之,读完《岁月章回》,我看到一个生活充满变数的世界,一个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梦想的世界,一个让人人都有机会从“昨天”开始,从容地向“前”飞去的世界,一个经历岁月巨变觉悟到未来又可以重新开始的世界。

电视剧《岁月》经典台词-平之如水的日志-网易博客

电视剧《岁月》经典台词-平之如水的日志-网易博客

电视剧《岁月》经典台词-平之如水的日志-网易博客《岁月》这部电视剧已经看过两遍了,每一次看都会有一些新的体会,也都会有对一些老体会的深入认识。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中锤炼,这的确是个大学问,这部电视剧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提示了我们。

当然,它吸引人的地方还不仅仅于此,更在于我们会在主人公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事业的、性格的、感情的影子……第一集无第二集罗清水:行了行了,打住,你怎么敢跟我说这些话啊?……初来乍到,不能那么较劲。

你啊,还是缺练!第三集于副局长:你看你看,知识分子的通病,受不了礼遇,别人说两句好话就坐不住了。

第四集闻局长:我跟你讲啊,你刚来,单位有好多事你都不知道。

这时候啊,你一定要多听多干,你明白吗?许小曼: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第五集那次会后我才知道,我刚来,局里的事情我并不十分了解,听了一些议论就乱放炮,看来我想问题还是太简单了。

(梁致远)吴过有吴过的长处,你有你的短处。

(许小曼)有水平的人不会做他那副嘴脸,但总要不动声色地去体会他的意图,然后顺着去想去做。

要达到目标,是要付出代价。

(许小曼)第六集人呢,有时候总不知道危险在哪,想着自己怎么都不会错,结果还是错了。

那是世界对你的评价,你能把世界的评价扭转过来?不可能吧?咱们是活在人织成的一张大网里,扯一下耳朵,腮帮子就跟着动,其实谁都脱不了干系。

一个人哪怕你是知识分子,也要懂得顺势而为。

(罗清水)有些话不该你说,一说就是你的错。

(罗清水)小曼和我说过你,说你从心里根本就不喜欢她,你只喜欢你自己。

(郁小兰)小梁啊,这爱情这个东西啊,我已经看透了,也就是两天半的新鲜。

这个世界上没有海枯石烂的爱情,有的就是居家过日子。

所以,对这个事你不要看到太浪漫。

真的,我觉得啊,如果说有个女的能对你好,平平常常,知情达理,心地善良,能照顾你的生活,能尽一个妻子的义务,足矣。

(罗清水)第七集无第八集是,我是有那么点儿自由,可那只是小自由,因为我什么都不要,无欲则刚,别人拿我没办法。

岁月

岁月

看《岁月》,品人生——影评23集连续剧《岁月》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看完了。

这部官场类的电视作品没有过于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太过浪漫唯美的爱情,有的只是感慨与深思。

提到这部电视剧,我不免自责不已,几年前就有朋友倾力推荐,但是我却迟迟未予关注,甚是惭愧!《岁月》主要讲述了一个刚毕业的北京的研究生被分到江成市卫生局后,从一开始的莽撞无知到后来的成熟成功的过程。

当然,在中国特殊的影视剧背景下,还有不可或缺的爱情元素和伦理因素,不过这一点并非笔者论述之重点。

《岁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大量的哲理性表达和扣人心弦的情景,因而说他是一部哲理小学的改编绝不为过。

囿于篇幅,笔者仅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和策略解读:第一,梁致远,自恃学历高,视众人为草芥,认为众人皆醉唯其独醒。

入局伊始,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不把单位放在眼里,这一点通过梁致远与徐小曼、闻庆臣、吴过等人的接触就可见一斑。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编剧是匠心独运,表达的也是别具一格。

刚入职场,新人有些书生气并非鲜事(笔者好像是在自我安慰,但是客观的认为真是如此),不过,梁致远的书生气让闻局长一眼相中,以至于在闻局长退休之前一直都对其分外器重,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常理而言,一个无亲无故的局长不会多次放纵一个蛮横无理的“阿斗”,但是闻局长看到的是梁致远身上的那种不卑不亢的人格,闻局长坚信,只要对梁致远稍加考验,假以时日,必成气候。

相比而言,为什么吴过最后没有战胜梁致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吴过仅是溜须拍马之辈,没有真才实学,不能担当大任,就像闻局长所言“要想走到更高的位置,那需要更高的智慧,吴过没有。

”笔者同样是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职场之路即在眼前,怎么走,如何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恃才傲物并不是错与对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把我尺度。

梁致远有学识,有能力,若如吴过一般,很是不妥。

然而,有能力,不代表不要懂社会规则,只要梁致远具备吴过的某些素质,足矣,这一点我想很是重要!通看整个剧作,我想做一个理论分析:假设A代表学识,B代表待人接物的能力,C代表关系背景,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微妙的结论(这个结论只供同仁交流,没有经过实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岁月》观后感---恨是爱的礼物平时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看电视,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电视剧《岁月》,看着看着似乎有点似曾相识,上一查原来是根据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改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叫池大为,电视剧中叫梁致远,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无疑都是精品。

《沧浪之水》200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的时候曾经轰动一时,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讲述了人生的无奈和人在成长中经历的阵痛到最后蜕变的过程,细细读来真是使人掩卷长思,感慨万千。

尤其是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可以说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

电视剧据说07年就拍摄完成了,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才与观众见面。

电视剧的改编是很成功的,剧中的众多角色被演绎的栩栩如生,尤其是胡军把梁致远刻画的入木三分,我之所以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学生—工作—恋爱—结婚—处事—生子—当领导,全过程,这就是我或者说是现代社会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我们那个年代毕业国家是包分配的,有许多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和梁致远一样也是血气方刚满怀激情,耿直得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说话办事以自我为中心,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全说出来了,说话办事全不过脑子,觉得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谁也看不上,用现在话说整个一个不懂事儿。

领导其实刚开始是想培养他们的,因为那个年代大学生还是时代的宠儿,但是由于他们的幼稚和无知,准确的说是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够,结果不用说了工作上屡屡碰壁,自己也逐渐不被领导和一些同事所容,在单位里被边缘化,就和梁致远简直一模一样。

尤其是在机关里,由于年轻说话不慎重,不知不觉的就卷入了领导之间的矛盾中,自己还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人。

电视剧中梁致远本来是闻局长建议留在卫生局的,因为他是研究生自然是局里重点培养对象,但他在局里的大会上无意间对领导买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果弄得卫生局里是满城风雨,闻局长觉得下不来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于局长和李科长)借此机会大做文章,把梁致远当枪使,而他自己还不以为然。

其实在会上梁致远说的有道理,他自己也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但是场合不对,机会也把握的不好,引起了别人的误会,他自己还不听同事的劝告。

他的话正是别人想说而不方便说的,结果无意间卷入了局里一二把手的政治斗争中,真是幼稚的可以。

其结果就是两头不落好。

由于得罪了领导到了分房的时候虽然够条件也轮不上自己,一气之下把宿舍的门砸了,硬是搬了进去。

在卫生局对梁致远抢占房屋的处理上,电视剧表现的耐人寻味。

无论是梁致远自己还是老婆秦梅,还有卫生局的同事都觉得他这回闯了大祸,局里肯定要处分他,甚至开除他。

因为“卫生局从文革以来从未发生过这种事”,因此全家人是惴惴不安。

但是闻局长在会上先是做了自我检讨,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房子给了梁致远,同时不追究梁的违反规矩的责任。

闻局长又以这种事情不应该发生在北京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身上这种借口,让梁当着大家的面做了检讨了事。

结果局里大部分人觉得闻局长是心胸宽广,通情达理,体恤下情的好领导,而于局长则吃了一个哑巴亏。

这件事的处理实在是出乎梁和观众的心理意料。

我看到上很多人评论说这是胡编乱造,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儿。

其实仔细想想作品中这样处理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精彩的。

首先局里主管生活的是闻局长的政敌于局长和李科长,梁在住房上确实有困难又够分房的条件,而主管领导犯官僚主义,没有掌握下面的具体情况更没有很好的解决下级的实际困难,甚至出于私心长时间不给梁解决困难,以至于激化了矛盾,出现了局里从文革以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其次闻局长正好借助此事大做文章,打击政敌收买人心,老辣而狠毒。

局里的一把手认为出了这样大的事儿首先不是怎么处理当事人,而是要好好的反思一下主管领导的工作是不是到位,闻局长借助这件事狠狠的敲打了对手,看上去好像闻局长在会上做了检讨,其实这是给于局长难堪,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局里的人心里全明白。

就是梁自己还蒙在鼓里,两眼木楞,心里有一些高兴,又有一些悲伤。

房子留下了自然应该高兴,但是自己心里怎么总是堵的慌呢?为什么总有一丝屈辱感呢?但这屈辱中,为什么还带一丝高兴呢?不明白啊,不明白。

这就是梁和秦梅两口子到闻局长家里表示感谢时,闻局长冷淡他们的原因,闻局长的原话是“局里任何人遇到这种事儿我都会这样处理”,而且把送的东西退了回去,弄得梁如坠五里雾中,搞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领导,这就是领导艺术。

一个合格的领导是不能让下属猜到自己的意图的,也不能让下属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

高水平的领导在处理问题时总是显得神秘而出人意料。

有时候你认为这件事儿应该这样处理,而实际结果却不是你想的这样。

古人云:“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就是这个道理。

剧中对闻局长这个人物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闻虽然称不上政治家,但是深谙官场之道。

在处理梁抢占宿舍、向单位里瞒着自己的病情、果断处理上告信的问题、出人意料的出现在新的市委书记视察现场以及对待梁致远和吴过的态度等情节上都显示出了他的老辣和深谋远虑。

梁致远是一个人才,而吴过是一个奴才,一个成熟的领导尤其是在机关,人才奴才是都要用的。

正直的人(如梁和罗老师)一般怎么也不明白闻局长为什么会喜欢吴过这样的人,这个人除了溜须拍马别的本事没有。

其实奴才自有奴才的长处,奴才的长处就是听话,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而人才一般自恃才高,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总看不起别人,总是想弄出一些事儿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喜欢指点江山。

试想一下领导身边全是这样的人才那领导离火葬场也就不远了。

领导也是人,是人就喜欢听话的不喜欢乍刺儿的,古今中外全一样。

吴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能摆正自己位置的人,一个甘愿为领导赴汤蹈火的听话的有用的奴才。

奴才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的,奴才有的时候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关键时刻,只有高水平的领导才会有真正为其所用的奴才。

你不方便说的话他替你去说,你不方便做的事儿他替你去做,有了责任推在他身上,有了荣誉他会自觉地主动地让给你。

但是你一定要让奴才有利可图,要让他觉得跟着你有前途有实惠,这样你才能有真心实意的替你冲锋陷阵,摇旗呐喊,关键时刻堵枪眼的奴才。

但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想着让下属奉献,揽功推过,不让别人得到真正的实惠,到了发奖金的时候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总是觉得自己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自己看上的人一个一个的离我而去;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什么事儿都是别人不对,自己永远正确。

这样的人永远成为不了正真的领导,不配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奴才。

梁致远是人才,但人才也要分怎么用。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闻局长一开始就觉得梁是一个人才,有知识有才干又年轻,准备培养为自己的接班人。

但梁一开始确实是不争气,体会不到领导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工作的蹉跎以及领导的不断教诲总算开了窍。

梁成熟的标志是在度假时有意避开了许小曼,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口实,在闻局长准备把局长的位置交给他时及时地挽留了领导。

梁知道在领导退休前和你谈话时千万不能沾沾自喜,一定要谦虚谨慎,要不露声色地流露出自己还很嫩,还要领导再送一程的意思。

可别小看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革命了一辈子也没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闻局长选梁致远当接班人就真那么出于公心吗?真的是看中了梁的才能和人品吗?我看也未必,人都是有私心的。

闻局长深知要想安度晚年要想在退休后得到周到的照顾,就必须选择一个自己人,一个贴心人,一个有能力的良心未泯的相对正直的人。

绝不能把权利交给于局长,也不能交给吴过。

于局长不用说了不是自己人,而吴过闻局长深知其不是当一把手的材料。

接班人选不对,不仅自己在位时的路线方针得不到贯彻和延续,就是自身也难保平安,我们只方面的例子和教训真是太多了。

再说说梁的爱情。

梁和许小曼是一见钟情,许觉得梁不仅人长得帅,还是局里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且人也正直很有前途,所以深深地爱上了梁致远。

但在两人的交往中梁发现许是一个现实的人,总希望梁致远在工作上努力进取,要有很高的追求。

因为许小曼的出身是一个很苦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养成了许要出人头地,要得到比别人更好的生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当时的梁致远可不是这么考虑的,梁想的是怎么把自己的业务运用到工作中,想下基层不想在机关混,所以两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虽然两情相悦,但梁致远当时并不会选择许,为什么呢?因为梁致远知道跟了许,自己的后半生会很痛苦,会很累。

当然最主要的是当他发现许小曼在控制和左右他的思想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

而许在爱情和事业的选择上考虑的是后者,她虽然很爱梁致远但是梁在事业上不思进取,看不到发展前途。

所以许最后选择了在海关当科长而且有市委领导背景的祝涛。

许并不爱祝涛,但祝涛的条件符合许对生活的要求,许知道生活中光有爱情是不够的。

而梁则选择了小护士秦梅;秦梅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对于婚姻的看法就是居家过日子,安稳踏实是秦梅的婚姻观,对于梁也没什么过高的要求。

他们之间没有思想冲突,秦也不可能进入到梁的内心世界,两个人的想法比较一致,这就是为什么梁选择了秦梅的原因。

当然秦梅后来的变化梁也没有想到,但这个变化也是正常的。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理智的男人也会选择秦梅,不会选择许小曼。

婚姻是现实的。

成熟的懂得生活的男人有两种人绝对不能选择,一是貌美如花自身条件高人一等的女人不能找,一是总希望男人有极强的进取心,当了科长当处长,当上了处长最好能当局长,不断的要求老公改变现有的生活的女人不能找(中央委员和百万富翁的儿子除外)。

这两种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地要求老公,不断地索取。

貌似天仙的女人觉得自己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想找谁找谁,因为男人大多好色。

你娶了她你就要不断的进步,就要比她认识的或身边的男人强,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生理上以及工作上,她的要求永无止境。

后一种女人和前一种女人差不多,也是总把自己的老公和别人的老公比较,因为她们自身条件优越,自然就会要求老公各方面要优于其他人。

试想一下当这两种女人的老公是多么的累,压力是多么的大。

现实生活中男人工作的压力就够大的了,再娶了这样的女人,结果没别的要么离婚、要么受贿,要么得心脏病,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一句话要想幸福就要找毛豆豆、潘美丽这样的女人,秦梅也凑合,许小曼决不能找,因为许小曼综合了上述两种女人的所有特征。

祝涛就是因为许小曼又美丽又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更上层楼,为了满足老婆的虚荣心也为了自己的面子只能拼命的往上爬拼命的奋斗,最后自己进了监狱。

祝涛倒是很有上进心,也符合许的要求,可最后的结局就是被判15年,许只能自己带着孩子孤独的度过后半生。

梁幸亏没有和许结合,否则很可能和祝涛的结局差不多,梁虽然有自己的原则但架不住老婆在耳边紧唠叨啊。

再说说秦梅,梁和许分手后由于内心空虚向秦梅伸出了橄榄枝,秦梅因为梁是研究生,面子上也好看,两人一拍即合迅速的结了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