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九年级化学上册6.1.2碳的化学性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1.2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说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1.2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说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1.2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说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符号、原子结构、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学习碳的化学反应,如燃烧、还原、氧化等,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使用碳的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制备二氧化碳、检测碳的存在等。
4.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的性质及用途。
-设想一:通过比较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其性质差异。
-设想二: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碳相关现象,巩固对难点知识的掌握。
3.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设想一: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碳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互相提问、解答。
-设想二:组织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碳的性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4.注重课后巩固和拓展,通过布置适量的作业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想一: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实验题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设想二: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调查碳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研究报告。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示:可以从碳的燃烧、还原、氧化反应以及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检测等方面展开论述。
2.设计一组实验,验证碳的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题目如下:
-实验一:碳的燃烧反应
-实验二:碳的还原反应
-实验三: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检测
要求: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实验报告不少于500字。
3.深入了解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并分析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请同学们绘制一份关于碳同素异形体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以下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认识化学科学学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2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学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分类变化和化学反应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第二章:常见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氧族元素和氧化物学习氧族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氧化物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2.2 碳族元素和碳酸盐学习碳族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了解碳酸盐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碳酸盐的溶解和反应2.3 卤族元素和卤化物学习卤族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卤化物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卤化物的反应和应用第三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1 溶液和溶解学习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溶解过程和溶解度掌握溶液的制备和分离方法3.2 酸碱和盐学习酸碱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酸碱反应和盐的溶解3.3 沉淀和溶解度学习沉淀的形成和溶解度了解溶解度积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沉淀的制备和分离方法第四章:生活中的化学4.1 食物和营养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素和作用了解食物的处理和烹饪方法掌握营养平衡和健康饮食4.2 药物和医疗学习药物的分类和作用原理了解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掌握安全用药和药物滥用预防4.3 环保和能源学习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了解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掌握能源的分类和利用第五章: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了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5.2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掌握实验评价和反思的方法5.3 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问题解决的思考和策略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6.1 碳的单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 等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碳的燃烧反应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碳与氧气的反应掌握碳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制备方法6.3 碳酸和碳酸盐学习碳酸的性质和制法了解碳酸盐的溶解性和反应掌握碳酸盐的鉴定方法第七章: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7.1 金属的通性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活动性和电化学腐蚀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7.2 常见金属的化合物学习氧化物、硫化物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掌握金属的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7.3 合金学习合金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合金的制备和性能掌握合金的应用和优势第八章:有机化合物8.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8.2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8.3 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化合物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原理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和前景第九章:化学与能源9.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学习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特点和优缺点了解能源的转化和利用过程掌握能源的节约和环保措施9.2 燃烧反应学习燃烧的原理和条件了解燃烧产物的性质和影响因素掌握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安全措施9.3 化学电源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和组成了解化学电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电源的应用和前景第十章:化学与生活10.1 化学与健康学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和作用了解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原理掌握食品安全和保健品的选择10.2 化学与日用品学习日用品的化学成分和作用了解洗涤剂、化妆品等日用品的选用原则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处理方法10.3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了解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掌握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补充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关键是要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以及电子的转移。

九年级上册化学6.1.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6.1.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结合所学知识及演示实验,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理解什么叫还原反应。
1.碳的稳定性。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
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实例或应用体现了常温下
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木质电线杆需碳化处理
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高温
CO2 + C ═══ 2CO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 、常温下的稳定性 二 、可燃性——作燃料 三 、还原性——冶炼金属
(2)氧气不足时,碳不充分燃烧: 点燃
2C + O2 ==== 2CO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煤不充分燃烧生成CO,会引起煤气中毒。
3.碳的还原性。 说一说 碳能得其它氧化物中的氧吗?
实验6-2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2CuO
+
C
高温
====
2Cu
+
CO2↑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 被称为还原剂。
用途:冶炼金属。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写一写: ①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
高温
2Fe2O3 + 3C ═══ 4Fe + 3CO2↑ ②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
高温
Fe3O4 + 2C ═══ 3Fe + 2CO2↑
文件签字需要用碳素笔
请你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从微观角度分 析碳在常温时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6 2 4
碳原子得失电子都比较困难,所以在常温下,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6.1 碳单质的多样性+课时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1 碳单质的多样性+课时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水变 浑浊 。 ⁠
防止生成的铜 ⁠ 色;澄清石灰
课堂要点
(2)碳还原氧化铁
高温
化学方程式: 3C+2Fe2O3
4Fe+3CO2↑ 。

(3)碳还原二氧化碳
高温
化学方程式: C+CO2
2CO (吸热反应)。
注:碳参加的很多还原反应都要高温条件。
课堂要点
二、氧化与还原 1. 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特征:“得 氧”。
(2)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

点燃
+O2
2CO ;

m (O2)∶ m (C)= 4∶3 (填最简整数比)。 碳和氧气在不同的质量比的情况下,反应后的产物不同
(如下图)。
课堂要点
3. 还原性——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应用: 冶金

(1)碳还原氧化铜
高温
①化学方程式: 2CuO+C

有 气味的气体, 可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 度大。

课后作业
(2)二氧化碳在低温下可形成冰块状固体,俗称 “ 干冰 ”,该物质在升华时能 吸收大量的热 ,

因此可以作制冷剂,用于 人工降雨 ,还可以用作干 冰灭火剂。
课后作业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的 碳酸 能使紫色 ⁠
石蕊溶液 变红 。但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在加
热时分解,已经变红的石蕊溶液变为 紫色 。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
H2CO3 。 ⁠
课后作业
(3)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 CaCO3 +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情感目标: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元素?2.什么是单质?二.创设情景:由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三.自主学习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知识点1】碳单质导入新课: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碳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他们是、、等。

比较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猜一猜】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知识点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用到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它们主要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木炭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焦炭 冶炼金属【猜一猜】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是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注意:“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的是碳元素,他是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有广泛的、概括的含义,如碳原子、碳元素、碳单质、碳的化合物等;“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结论】:由以上两表知,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知识点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为四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也不容易得到电子,故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但碳在高温下,化学性质较活泼。

(2)可燃性:充分燃烧::C+O 2 CO 2不充分燃烧:2C+O 2 2CO(3)还原性:①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右图)操作注意事项:a 、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要烘干并混合均匀。

四川省九年级化学上册6.3.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四川省九年级化学上册6.3.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验探究【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课时1 CO2的性质【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CO2的物理性质:①常温下CO2是一种色、味的体,固体CO2叫,由于其升华时吸热,可以作、进行等;②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③ CO2溶于水。

模块二合作探究学点一、CO2的物理性质观察一瓶CO2,并和老师一起完成实验后填表:学点二、CO2的化学性质1.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CO2能与水反应完成课本上的实验。

完成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

⑴取5朵纸绢花染上紫色石蕊试液,晾干备用:纸绢花变成了色;通常情况下石蕊显__________色。

⑵在第一朵的纸绢花上喷洒稀醋酸溶液:___色的纸绢花变成了____色;说明酸性的溶液可以使____色的石蕊变成____色。

⑶在第二朵的纸绢花上喷洒水:___色的纸绢花__变色;水能使__色的石蕊变色。

⑷将第三朵纸绢花放入盛满干燥CO2的集气瓶内:____色的纸绢花_______变色;说明CO2气体_____能使____色的石蕊变色。

⑸将第四朵花喷洒上水再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内:色的纸绢花变成了_____色。

说明CO2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性的溶液,能使之变色。

反应方程式为:⑹将5中变色的花靠近酒精灯微微加热。

__ _色的花又变成了色。

说明刚产生的__ _性的物质不存在了。

反应方程式为3.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回忆CO2的检验方法,说明CO2能与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模块三形成提升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C.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往装有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充足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1碳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1碳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学案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用墨书写在(红色颜料染成的)红纸上的喜庆对联或标语,贴在墙上一段时间以后,黑色的字颜色不变,但红色的纸已经褪色或变成白纸,这是为什么?2、木炭常用烧烤、取暖,说明木炭具有什么性质?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3、一家六口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取暖,造成中毒事故,原因是什么?4、探究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课堂笔记1、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2、碳的可燃性:3、探究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1)实验现象:导管口;澄清石灰水变;试管中的固体粉末由色变色。

(2)实验结束后怎样让试管冷却?(3)为什么在酒精灯上加网罩?(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课堂练习1、用墨绘制的古画或古人真迹,经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笔迹仍然不变色,说明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2、在埋木电线杆前,要把埋入地下的一段用火将表面微微烧焦,这是因为()A、防止触电B、烧焦变成炭木有导电性C、防止木材腐烂D、比较易埋入3、用碳素墨水书写重要文件或档案资料,利用了碳单质的()A、只有物理性质B、只有化学性质C、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D、可燃性4、冬天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这是因为用碳作燃料在空气不充足的时候不能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如果能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就不容易发生类似事故了,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某同学将过量的木炭粉与少量氧化铜粉末混合,装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里有铜和未反应的木炭。

为了得到纯净的铜,该同学把混合物置于蒸发皿里加强热,使木炭与氧气反应而除去。

你认为该同学能达到目的吗?(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6、古代炼铁是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例如:四氧化三铁)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3.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重点难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学习内容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1-12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是28,密度比空气略小。

收集时采用排水集气法。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可作燃料。

CO 是可燃性气体,当里面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O 2=====点燃2CO 2。

煤炉里常发生的反应:下层C +O 2=====点燃CO 2;中层CO 2+C=====高温2CO ;上层2CO +O 2=====点燃2CO 2,所以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 在燃烧。

(2)毒性: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还原性:用CO 还原CuO 时,试管中的CuO 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前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CuO=====△Cu +CO 2,其中还原剂是CO,氧化剂是CuO,CuO 被还原,被氧化的是CO 。

CuO 发生了还原反应,CO 发生了氧化反应。

这个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CO 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来冶铁。

【讨论交流】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2.如何除掉CO 2中的CO ?如何除掉CO 中的CO 2? 【温馨点拨】1.便于我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碳的化学性质
模块一预习反馈
1.回顾木炭与氧气的反应,说明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中国古代字画保留至今,说明单质碳具有性;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是常见的燃料,说明单质碳具有性质;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将木炭粉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混合高温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说明碳单质具有性质。

模块二合作探究
例某一黑色固体,①可能是木炭,②也可能是氧化铜,③也有可能是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究竟是什么物质?(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模块三形成提升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墨制铅笔芯;
B、用石墨制成金刚石;
C、木炭使二氧化氮气体褪色;
D、用金刚石划玻璃。

2.2002年底某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
()
A.可燃性B.还原性C.稳定性D.吸附性
3.农村在栽木桩前通常将木桩的一端用火烧焦,这样做的目的是
模块四小结评价
【本课知识】:
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碳单质的相关化学方程式:(5个)
【我的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