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喻深 以画言志——八大山人《疏柳八哥图》艺术赏析
八大山人的生平及艺术

象征和隐喻
04
《孤鸟图轴》
05
花押
06
《河上花图 卷》
01
石鼓文
02
八大体
04
《秋花危石 图》
06倪瓒Leabharlann 03书法兼之画 法
05
山水画
书画互参
《抚董思翁临古册》
鬻画生涯
1
石涛
2
《椿鹿图轴》
3
《临河序》
4
寤歌草堂
5
艺术影响
作者介绍
这是《八大山人的生平及艺术》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八大山人的生平及艺术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变
艺术
历程
草堂
主线
寤歌
八大山
艺术
经历 图
序
生平
八大山人 山 年
石涛
临河
大体
内容摘要
本书以清代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的生平经历与艺术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以“甲申之变、大化之境、皈依佛 门、云游画僧、佯狂还俗、弋阳王孙”等为主线,详细深入梳理了这位艺术天才离奇的身世、坎坷的经历、全面 的艺术才能、高逸的人品,并对其作品进行了独到的赏析。
读书笔记
Ep65:学构图来的,两年前我在钟楼上看到一幅八大山人的复制品摆件,内容记不清了,虽然有拍照;拒不 合作,老兵不死,这使得遗留下来的第一手资料不多,因此本书显得不连贯,但是上可以看到高清画作,可以感 受古人风采.。
目录分析
弋阳王孙 儒子业
朱耷 南昌
甲申之变 南明小朝廷
八大山人作品,意蕴深厚,具备生气灵动之感

八大山人作品,意蕴深厚,具备生气灵动之感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
明宗室后裔,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九世孙,清初“四僧”之一。
他的艺术作品抒写心意、着重意境、意蕴深厚,自成一家,对近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大山人朱耷八大山人画作书画一体,绘画和书法的布局具有整体概括性,画面留白又体现了生气与灵性,继承了自然的思想,画面中,书法与风景融为一体,给人恬静的美的感受。
清八大山人竹石鸳鸯清八大山人仿倪山水清八大山人松鹿图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黄雀图草书合璧清八大山人岁寒三友图立轴纸本设色清八大山人山水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荷石栖禽四屏纸本清八大山人鹫梅花图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孤禽图清八大山人墨荷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群雁鸣集图水墨纸本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展现了他对传统禅宗思想的认识,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画作具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统情怀和画面传达能力,同时在意蕴、思想上具备雅致的表现力、空寂的格调。
清八大山人山水立轴水墨绫本清八大山人百合拳石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拳石双鸟图清八大山人月鹿图清八大山人梅花清八大山人墨荷图清八大山人游鱼图清八大山人书北窓三友诗清八大山人虬枝苍鹰图清八大山人草书七绝诗清八大山人鹭石图清八大山人画眉、行书七绝斗方清八大山人 1698年松下双鹰清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清八大山人独立睥睨图清八大山人花鸟四屏八大山人笔下的形象是为表达情感、意境而服务的手段。
郑板桥称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艺术,将其个人的人生坎坷升华为对生命意境的表现。
他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出现消失再到出现,正是八大山人山水画中禅意流露的变化。
清八大山人 1701年作疏林浅滩清八大山人 1686年)作芝兰清供图清八大山人游鱼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柏鹿图清八大山人柳树八哥清八大山人 1694年作瓶菊图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群鹿图立轴清八大山人古木双禽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书画合璧册清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立轴水墨纸本清八大山人清仿董巨山水清八大山人文禽兰竹清八大山人福禄图八大山人的画作体现了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徘徊不定、充满矛盾的生活遭遇体现出的艺术境界展现在画面中,虚无缥缈简传达山水之情、生灵之感,流露出别有深意的梦幻之景,其画作具备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八大山人的艺术(3)

八大山人的艺术(3)二十三八大山人喜欢治印刻石,有一方印章刻的就是“石廦”。
其“石廦”的另一表现就是画怪石。
石,山骨也。
瘦骨嶙峋的八大山人骨鲠奇崛。
二十四珈蓝不能隐终生。
形势稳定后,八大山人决定还俗。
作为一方主持,如何还俗?万般无奈,他选择了“颠狂”。
此前癫狂就隐含在他的生命中,隐含在他的字画里—他有时盖印“掣颠”,他借“颠狂”完成自己的生命,使其完整。
八大山人本来口吃,作品落款“个相如吃”,并有印章“口如扁担”自状。
有一天,八大山人忽然“哑”而“颠狂”,苦笑无常,僧衣撕焚。
从临川突然消失,踉跄于二百里外的南昌,状如济公,“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跌,踊跃,叫号痛哭。
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世,一日之间,颠态百出。
”(清·陈鼎《八大山人传》)这是他在佛门耗费三十二年后的挣脱。
“哑默”是对现实政治的痛苦到窒息的无奈选择,“颠狂”则是对尘世发泄式的嘲谑。
清康熙二十年(1681),五十六岁的八大山人,疯狂过后,蓄发还俗。
之后不久,八大山人在自己的“个山”名号后面加了个“驴”字。
“既而自摩其项曰:'我为僧矣,何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
”(清·陈鼎《八大山人传》)并刻一印“技止此耳”,并使用一系列和驴有关的印款和题名“驴”“驴屋”“驴年”“驴书”“驴屋驴”“驴屋人屋”。
这不仅是自嘲,也是对尘世的蔑视。
二十五八大山人本名朱统。
朱耷,有人认为是八大山人的小名,大耳也。
启功先生认为“耷”与“驴”“兔”有关。
八大山人用过“驴”“驴屋”印章,在自题《个山小像》中自嘲“没毛驴,出生兔。
”两者皆大耳。
据研究者梳理,八大山人名号颇多,署名、印章、画押有九十多种:释传綮印、刃庵、刃庵綮之印、净土人、灯社、雪衲、丁字、钝汉、枯佛巢、法堀、耕香、雪个、土木形骸、白云自娱、萧疏淡远、怀古堂、江西弋阳王孙、灯社綮衲、掣颠、个山、画瓮、鳝篇轩、八大山人、画渚、八大山人(有框屐形印)、涉事、在芙、艾、在芙山房、可得神仙、忝鸥兹、遥属、何园、洛园、黄竹园、驴、驴年、驴屋、驴书、驴屋驴、个山驴、驴屋人屋、拾得、真赏、首屈一指、八大山人(屐形印)、禊堂、八还、书年、书疾、个相如吃、口如扁担、鰕篇轩、十有三月(有的学者释为“三月十九日”)、二九十八生、白画、学学半、山、浪得名耳、止八大山、人屋、夫闲、技止此耳等等。
八大山人朱耷草书题画诗赏析

八大山人朱耷草书题画诗赏析书王世贞诗。
立轴,行书,纸本。
纵164.5cm横63cm诗文:当时七子才名大,谁似金瓯出御题。
摇笔江南开雨露,挥鞭海水卷虹霓。
张公政就民堪乐,蜀国弦调听不凄。
倘许元戎过小队,新庄亦字浣花溪。
山人将篆书笔法触于行草中形成独特书体而著称。
此轴书法用藏笔、直笔写出粗细相对匀称的笔划,在端正中通过行间、字间的连带和字形简化来求得通幅书法的变化,于平衡中通过字间的位置安排和行与间的错落有致呈现出奇绝险怪而有度的特征。
整幅书法体现了奇特、夸张而又均衡、正整的艺术特色。
朱耷《草书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纵—二七厘米,横六O·九厘米。
钤印二: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己卯(1699)前后,草书唐耿湋(八世纪末)题王维(六九九—七五九)旧宅清源寺诗轴。
这是一幅八大山人书法中非常精美的草书大立轴。
但有的字,草法不常见,今把原诗录出。
儒墨兼宗道,云泉结旧庐。
孟城今寂寞,辋水自纡徐。
内学销多累,西园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尘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这首他曾在戊寅三月六日写过一幅册页。
存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戊寅年《山水鱼鸟书法册》中之一页。
此幅幅度大,字体雄伟,笔法圆润,每字结体稳妥,并且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气度贯通,有些字,把两字或三字,联接起来,大小错综,混为一体,如“城今寂”三字,“春竹”二字,“不知”二字,分合之间,韵律动人。
并且有的字,似畸而正,意断还联。
是书艺之上品,使辨认草字之间,有似而不似之感,通体笔画、字形、行气、章法,调和统一,可称杰作。
这幅立轴,曾在《泰山残石楼藏画》中印出,是高邕之旧藏。
行书题画诗轴纸本 77.9X16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款署:“八大山人书。
戊辰八月五日。
”款印:“八还”。
引首章:“黄竹园”。
鉴藏印:“文心审定”、“荆门王氏珍藏”、“觉非审定”等4方。
释文:鴒原此高蹈,鴻鵠曷翺翔。
下者命雋匹,乐天歸草堂。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3)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3)清八大山人莲房小鸟图上海博物馆藏八大晚年在品味孤独中,透露出他对人生命价值的认识,即:只有孤独的,才是真实的。
表达的是对禅门“孤独乃真实相”观点的依归。
在八大山人看来,归于“自性”、归于自由,才是真实的展示,才是生命意义的实现。
孤独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存无住之心。
无住,就是无所沾滞,一念不生,只有在无心的境界中才能真正无住。
八大《题梅花》云:“泉壑无人,水碓舂空山。
米熟碓不知,溪流日潺潺。
”云来鸟不知,水来草不知,风来石不知,因为我无心,世界也无心,在无心的世界中,溪流潺潺,群花自落。
曹洞始祖洞山良价有法偈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
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
”八大上诗中传达的是和他的师祖一样的思想。
山人有诗道:“春山无远近,远意一为林,未少云飞处,何来人世心。
”(《题山水册》)“无心随去鸟,相送野塘秋。
更约芦华白,斜阳共钓舟。
”(《无题》)“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题莲花翠鸟》)这几首小诗反复出现在山人的作品中,第一首说在无念心境中,群山已无远近,远近是人的空间感,在无念的境界中,人心退去,天心涌起,山林禽鸟都是我的心。
第二、三首描绘的也是与“人世心”决绝的境界,在这里斜阳依依,轻风习习,心随飞鸟去,意共山林长,白云卷舒自如,莲花自开自合,一切自由自在。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莲房小鸟》图轴,将这一思想表现得很清晰。
款:“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八大山人。
”又题有“天心鸥兹”四字花押,作于1692年。
这幅画画一枝欲放未放的莲花,无根的莲枝,从左侧斜斜地伸出,荷塘、荷叶,都被删去,莲枝作独立无依之状。
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似落而未落,欲立而未稳,闪烁着欲动欲止的翅,睁着迷离恍惚的眼,一只小脚似立非立于莲蕊之上。
前人说,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如寒塘雁迹,太虚片云,这幅画真可当之。
八大的艺术似乎总在虚无缥缈中,如云起云收,如飞絮飘旋,如烂漫的落花随水而流,缥缈无定,去留无痕。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又名朱耷,字雪个,号个山、驴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末清初有名的书画家,也是画坛“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擅于书法和绘画,对他也是细心地教导,因此朱耷对绘画、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作诗,十岁左右便能画山水画,从这可以看出朱耷极其聪慧。
明朝灭亡之后,他削发为僧,不想与清朝有任何的瓜葛,更是以明朝遗民自居,更不愿接受清朝的施舍与恩惠。
八大山人对山水画和花鸟画有很高的领悟能力,他的画苍劲有力、笔触豪放,与自己孤傲、冷峻的性格又相之辉映。
画里的鸟、鱼、草、虫形象逼真,鸟和鱼的眼睛向上,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表达他对现世的不满。
画中的鸟,展翅欲飞,翅膀扑闪有力,同时体现出他想要冲破现世的枷锁。
八大山人除了对绘画有很大的成就外,对诗文写作也有自己的独家见解。
他的诗文以神秘、幽深而著称,令人十分费解,不知所云。
在他还在为僧之时,他的诗文大多借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以及自己的遗民思想。
但在他改为做道士之后,所作的诗文更显成熟,大胆而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充满悲愤和孤寂,所以他的书画中包含了他复杂的情感。
八大山人朱耷现存世作品有《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等,书法作品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
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十分受欢迎,他的《竹石鸳鸯》在2022的成交价已达1.187亿。
《杨柳浴禽图》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能够从画中看出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
八大山人朱耷出生的年代让他背负了太多悲痛,在这个末路王朝子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充满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
在中国绘画史上,能如此得心应手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意识的画家是在少有。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花鸟画以雄浑自然、赋有生气、用笔遒劲、气势磅礴而著称于世。
其中,他的构图特色更是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
首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突出重点,以生动的形象及配合的背景,传达出画家情
感倾向。
比如说,八大山人的一幅《赛鸟图》中,虽然画了五只鸟,但是通过梧桐、石碾、瓢虫的配合,更突出了画家对胜败的关注,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其次,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采用分层叠置的手法,以形成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在他的《台阁鸟花图》中,将前景的花卉与后面的鸟类巧妙地交错放置,使画面深具立体
感和空间感。
另外,八大山人的画中元素之间,尽管没有导向线的出现,但其构图布局精妙,线条
分明,在画面中也显得流畅自然,有游走之感。
他的《春稻园图》中,几只鸟和几朵花构
成的图案,看起来虽然十分杂乱,但是在形式点线的处理上却非常和谐,并不显得拥挤。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独具匠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他深切的感触、精细的描绘和随意的布局带着自然的姿态,诠释了他的绘画思想,传达了其独特的艺术观念。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概述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 八大山人别名: 朱耷 民族: 汉 出生地: 南昌 出生日期: 1626逝世日期: 1705代表作品: 《眠鸭图》《鹭石图》《莲花鱼乐图》目录[隐藏] 人物概述 生平事迹 款识字号 风格特点[2]成就影响 存世作品 八大山人传(部分)[编辑本段]人物概述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名朱耷,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
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文
振
红
以简喻深以画言志
——
八大山人《疏柳八哥图》艺术赏析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为明朝开
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江西南昌人。 他出生:j: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 四十四年,享年八t而终。别号有雪 个、刃庵、个Ij J、驴屋、八大山人 等。据杨仁恺先生介绍:“八大山人早 年署款灌园长老、驴、个驴等,中晚 年署款八大、八大山人等”。…其中晚
年尤喜用“八大山人”号。 “八大”
在《个山杂画册》中的释义为“八大
荇,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
我也。” 意即四面八方,都应尊我为
图二双鹰图轴
大,没有比我更伟大的了。
一
、
独具特色个性风格的建构
八大山人是皇亲贵戚,家境殷
实,其祖辈和父辈都擅长诗文书画,
0
.
主
40
四疏柳八哥图轴局部
所以从小就接受r良好的文 :和艺术
,J。面的教 。他8岁时就能 得一
好诗,1 1 It、r日_J能f1 】ltlj。l9岁时 (1644下)Ij{IJ经J』j_『一场_火翮 地的 1:会变革——潲清入关、HJj 】火1、:。 政治的变乩给八人JlJ人的, ‘造成J J 人的影,iuj,fI|也尢缘锦 ii食的H r。往他20 It,r,南吕被满清I 领, 随即开始埘l1J】 后裔进行I¨I=挤。八人 为厂逃避清统治普对HJJ遗 的追杀, 允足举家逃亡 ,接着父亲、 儿十H继 I二。 刈‘着家旧破,火,八人 愤万 分,为了小被残害,他隐藏r】已的真 姓 。存叫束H刚刚灭亡小久,社会 t:还仃红一股反清复叫的力瞳,世 足,南叫朝廷『 邴却发,}i J I~乩,被 清E朝利用,这一事实使八人绝望。 随首清政权口蔬稳 ,加上消艇为了 姥络人心,实行r怀柔畋策,民间反 清复H月的思想逐渐消散,甚争许多HJ】 例的旧臣也 顺r满清下剃,可谓复 }IJ】厄望。八人 厅般九条之卜.出家当 J 和尚,后义 俗入了道教。 从原有的 窜身份、寓 奢侈的 {!活、幸循美满的家庭划 破家亡、 颠沛流离,再剑落发为僧,转『而还俗 人道,八人经 r一个极为 尺的人 中落差和痛苦裂变。但八人的艺术牛 涯在这单却 f 厂一个重人转折。 活的巨变和命运的打击,促使他的思 想逐渐从现实走向空寂,逐渐形成了 门已别具一格的绝世思想,坪将自己 的这种思想反映刨自己的绘i 创作之 L}j,借画笔来肖泄他I,、j心的傲度压 扪1和悲恨。促成了他“以 志” 的最高岂术境 ,完成 独具特色 的个人JxL格建构,为 人"创了新 的艺术风范。 、 《疏fTllA.哥图 艺术赏析 广东省博物馆藏 疏柳八哥图)) (以下简称 八哥图)))(图一)为八人 ¨1人所怍。这幅丽“内外兼收”—— 小仅让我ffJ欣惯到了“画 ”的表 象,即八人高超的绘画技艺;更让我 f『J体会到_r tt JfHj面所反 出的“画 外”深层次的寓意。可 作 小仅 仪是为画画 l}lJi画,是以【Ifti 志, “l ”其人,li。该幅作品I 心尺寸为 l26crn×45.5cm,纸_本,墨笆,被砰 定勾广东肯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极 评、鉴赏之艺术价值。 (一)构图疏、意境空灵 从形式结卡勾来看,此 构I訇疏、 意境夺灵。厕所内容 lj{J线的怍甲行 分仿在 侧,厄穿插。最具视觉 州I山力的两 表情怪异的八嚣} 安排住 面的两侧, }】一只站 页上, 缩预回望对而枯木的 向。 ‘ 站在 水底端的虬 处,扬头望 埘而石 卜的八哥。 JJ八哥一高一低,望 着 同的力 向。它们构 f 放在一 起,但彼此之f"1tJ好像没有任何的沟通 意识,都各有所思,从而把规哲的沣 意力引到了这阿 八哥身I ,使人产 ,卜厄限遐想的自由空 ,Yt‘华r此面 的 F题。 两只鸟 相对望的构 厅式是 八大花吗厕中的常用范式。例如,江 南昌八人山人纪念馆藏的 双鹰图 44tt))中(图二),两只窿也足采用一高 ‘低互相埘望的形式。此外还有八大 1691年作的 双禽图轴》、1698年作 的 荷化 雁 、1699年作的 双 鹰I.Zl》等画作,部属此范式。 如果把《八碍图))整幅l 看作是 个长方形的话,在画的打边线三分 之一处用质朴雄健的中锋线条勾勒出 旭}基的形状,f}】笔简到尢可再简,而 又JJf;么劲挺峭拔,再略加以皴擦体 1I1仃坚硬的质感。八大【I1人红1【J石上 欠物天地 符翟小多,fll【用 淋漓痫快,{一 得形 象洗练硬【1J】。 得汁总的是也崖的最 端往前突起l 尺F小,Ill lI_皴擦笔 也集中住最J:端,打¨电r…,f 前端 的重量感。“卜人卜小”的Ih 47,就 比是他的人 ,随时 有倾倒、覆 火之险。八人的很多作妯巾 将山 处理成上人下小的危 形状求比喻他 的人牛境遇,八夫类似此种 的还 订江苏奈州计丁博物馆藏《秋7E;危彳 轴》(图三),I 海博物 减 呜石 4ii>>等。 另外,住构图中犬 蹦白也 是八大构 的・人特点。八人很少会 I 令景丽,_坪多数人面 l I,他崇 尚的是以少脏彩,以简雌繁的念度, 然睾简而崽 ,虚 映,怫、道 之逸韵也应运In 。阻看 八呀 》 lf_一留白的效果,l司巾 竹木之问 何的大块_ l 1,起纠 托}i 的作 刚, 一_,『 他 摧更『J【J 晰, 一方‘ lfif也使虚幺J的一 Lj具伴 彤J 成鲜
}{J 5的对比天系。 彤用以 镟想象,
一 I _{丰甫了 的l』J侪,仃啪 十曰,I
之妙,Il『以行…八人…人 常湾_j 运
川汁F 1黑的,J法来处圳』Ill…f。
(二)用墨简、用笔狂
从笔 趣昧来雷.j1 J 、ttj
笔狂。八人绘IⅢ_J村笔简、惜 &Ⅱ金,
点少到了小能再少,f}I“㈣意”却
减,这种 j歌功颂德、宿丽堂
皇、浓墨重衫的鬯家厕形 J 鲜明的
对比,更加尖f{j厂其内心I,『勺凄苫与孤
独,从 也 r八久“ 厄多洲
点多”的忧郁伤感。 八哥 tp,
^i边线七画出1 完形的I:似崎岖的桔
榭,树根嚣 H『j的底部 中, 树根
『埘侧采刖“方殳”的表现于法,仨右各
出,一条翠线,概括出俏_7卜,Ii K的泥土
-
 ̄tgi面,并且阿边线都 fI{1yi Jillii外面,
有种向外扩jK、笔术剑m 意纠之趣
味。枝十虬…t,用]:罨进行檫染,以
彰 树皮的4%s!tI及树 的沧桑感。与
F形成鲜叫对比的足术梢}tJ采韧飞
麟的笔道画H{I埘条细长的_卜 忮条,
_卞}{互交叉。笆敛洒脱, 人感受到
的足草书线条的灾动感,f_Ij崎岖硬朗
的i三 F形成鲜lJJJ的对比荚系。扣叶=i--城
f!}I5垌 意笔法 出儿髁小I!f|T:,仃浓有
淡。虽然聊聊儿点,ff=1我f『J发现八人
图五鲤鱼图散负
舞海
存用点时没有鼹守成规,没有沿用llI
整细腻的工笔技法,而是用了一种自
己独创的“点”,这种点是墨迹在牛宣
纸上涸染的结果, 仍能看出墨水向 四周逐渐散 的痕迹。极简的笔墨, 衬托空寂、萧寒的意境,这是八人内 心世界的真实表达! (三)托画言志、寓意高深 八大不仪绘画技艺高超,而目. 能将他的内心活动、多灾多难的人生 经历通过象征隐喻的手法隐含在作品 中,这体现了八大在当时时代艺术思 想上的超越,这种手法在《八哥图)) 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且看八哥的眼 睛(图四),我们会发现眼睛的画法 与常规画法迥异,圆眼、瞳孔是用晕 墨画出来的,瞳孑L贴着上眼睑,形 成“白眼向天”的造型。从画面 可 以看 虽然它们的身体的足不动的, 但从八哥眼睛的表情能体会出它们的 内心是及其不平静,不知不觉向观者 传达着八大情绪的压抑和不得志,以 及他桀骜不驯的个性。这种境界是画 家的心灵与现实结合的产物。可以看 出八大笔下所绘形象并不着意于对禽 鸟形貌的真实再现,而是倾心于以意 为之的“意象”,更多传达的是两者 的“心里情感”。把这种白眼向天的艺 术造型和八大的『人J心世界联系起来, 我们或者可以解释为“怒视清王朝”、
或者可以形容为“冷眼看l 界”、或
者可以品 其“I^】心极具苦闷、尢
奈”……种种猜想都无法全面概括 出八大当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八大 对于禽鸟和鱼等物的点睛之笔具有 独到之处,打破常规的创造了“白 眼向天”的独特绘画语言(图五、 图六),他的创新精神对我们当今绘 画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最后的款识也蕴含了深刻的寓 意。右上角草书成的“八大IJ J人写” 题款,成画龙点睛之笔,前二字像 “哭”字,又像“笑”字,最后两个字 则像“之”字,连到一起读“哭之” 或“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用这 种寓意深刻的题款形式来抒发他内心 的无奈。 与八大具有同样命运的胞弟朱道 明,字秋月,也足一位极具个性的画 家,他落款用“牛石慧”三字, 书 连笔好像是“生不拜君”的字样。八 大和其弟牛石慧的署款第一个字一个 是“八”字,一个是“牛”字, 是 41 姓氏“朱”的拆分,可以看出他们对 朱姓明王朝的忠贞之情。 八大Il1人的 疏柳八哥图》用翠 简、用笔狂,构图疏、意境空灵,寓
意高深,不愧为一副花鸟巨作。窥一
斑而知全豹,由其花鸟画 八哥图
的艺术赏析, 卜我们形象、生动地了
解了八大的花鸟画艺术特点。
f责任编辑:耿坤)
[1]杨仁恺:《中国书画 ,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1年,第526页。
[2】陈鼎 《八大山人研究 ,八大山人
纪念馆编,江西人民出版社,I 986年,第
51 8 320页。
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