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幼虫龄期的区别表

合集下载

稻纵卷叶螟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稻纵卷叶螟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不利 于其 幼 虫取食
;
然 而 在卷 叶 螟 第 4 世 代
, ,
另方 面
这 时 期 天 敌数 量最 多
.
亩 密度 在 3 万 头 以上 而第
5
致使卷
,
叶螟 的 失踪 率和 寄 生 率 比 其他 世代 高
天 敌 数量较 少
,

,
5

6 代 发生 于晚 稻
,
代处 于 晚稻 分 孽 期
.

6
代 发生 于 晚 稻 中 后 期
死 亡原 因
死 亡数
d
百 分死 亡率
生存 率
累 计存 活率
d
劣 劣 x
F

寄 失
生 踪
, 2
;
35 0 -
.
6 3 4 7
不 孵化
{ 二一 … 二二
{ 1
“` 4
}
l 一 2龄
{
4 5
.
4 3 3 7
0`
,
0
.
5 6 9 9
0
.
5 6 99


寄 失
生 踪
’ 5 6
2
}
}
4
’“
.
`

6
10
1
9
18 2
9
.
在 四 会 县 大 沙 区 水稻 害 虫 综合 防 治 的稻
,
卷 叶 螟 的 存 活 率 是 比较 低 的
1
, .
从 生 命表 查 得

2
,

6
代 由 卵至 成 虫 的 存 活 率 分 别 为
4 代 最低

如何识别稻纵卷叶螟幼虫龄期

如何识别稻纵卷叶螟幼虫龄期

案例二
试验设计
选择不同防治适期的药剂处理区,以 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为处理措施。
调查方法
在每个处理区随机选取10个点,每 点调查20丛水稻,统计稻纵卷叶螟 的虫口数量和天敌数量。
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处理区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变 化及其与防治适期之间的关系。
结论
在防治适期内使用适当的药剂和浓度 可以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提 高防治效果。
03
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形态特征与识 别
不同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
2龄幼虫
体色为淡黄或黄绿色,体长35mm,头壳宽0.5mm左右。
4龄幼虫
体色为绿色,体长10-15mm ,头壳宽1mm左右。
1龄幼虫
体呈淡黄色,体长1.5-3.5mm ,头壳宽0.3mm左右。
3龄幼虫
体色为黄绿色,体长6-9mm ,头壳宽0.7mm左右。
02
稻纵卷叶螟幼虫龄期的识别
龄期定义及划分依据
龄期定义
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龄期是指其从孵化出壳后至结茧前的生长阶段。根据其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的变化,一般划分 为1-7个龄期。
划分依据
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龄期是根据其体长、体重、头壳宽度、蜕皮次数等生物学特征以及取食行为和栖息习性等生态 学特征进行划分的。不同龄期的幼虫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因此识别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龄期对于 预测其生长发育、繁殖和为害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预警及防治适期的确定
监测方法
定期定点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和 幼虫的发生情况,结合水稻生育 期、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 析,预测其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

预警级别
根据监测结果和历史数据,将稻 纵卷叶螟的发生趋势划分为低风 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稻田中一种重要的害虫,对稻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稻区,稻纵卷叶螟被广泛分布,对稻株叶片进行蛀食危害,使稻株的光合作用减弱,导致稻株的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稻纵卷叶螟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在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2-3代,卵期约为4-6天,幼虫期约为12-14天,蛹期约为6-8天。

幼虫主要在稻叶上进行蛀食,通过对稻叶进行卷曲形成避免敌害和干扰气流的保护环境,使得幼虫更容易获得食物并防止捕食者的侵害。

稻纵卷叶螟的主要危害表现为稻叶被蛀食形成不同大小的斑点,严重时会出现叶尖弯曲、植株枯萎、穗小、抽穗延迟等症状。

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在水稻穗上进行蛀食,不仅直接危害稻粒的发育,还会造成水稻的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发生。

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在田间管理方面,可以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增强稻株的竞争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及时深耕、整地和及时收割退田,清除田间杂草和稻草等,减少害虫栖息地。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等天然敌害因子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繁殖和发生。

可以引入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多眼眉寄蝇、胸斑蜡蝉和蚜茧蜂等,进行天敌增殖。

化学防治是最常用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常用的化学农药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噻虫嗪等,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农田生态造成污染。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对稻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来控制其发生。

合理的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保障稻作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
➢ 水稻生长状况越好,稻叶越嫩绿,越有利于成虫的 产卵,有利于幼虫的结苞和取食。水稻品种的叶片 越宽,受害越重。
➢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纵卷叶螟为害各异,一般在水 稻分蘖期、孕穗期成虫产卵量大,幼虫为害较严重。
➢ 由于成虫有吸蜜补充营养的习性,位于蜜源植物附 近的稻田,卵量大而为害严重。
耕作制度
➢ 北方水稻面积扩大; ➢ 矮干阔叶、密植高肥; ➢ 复种指数提高。 为害虫迁飞提供适宜的寄主条件。
➢ 越冬区: 1月份平均气温4-16℃等温线之间 (南岭以南)。
发生区划
➢ 从海南至黑龙江,一年发生1-11代; ➢ 湖北(长江流域),一年发生4-5代;主害
代为2、3代,每代常出现两个以上的蛾峰, 幼虫为害盛期在7、8月份。
迁飞途径
5次北迁,3次南迁。
为害时间和对象
代别
1
2
3
4
5
成虫高峰期 5/中-6/10 7/10以前 8/10以后 9/10以后 9/20以后
施。
药剂种类
➢ 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 40%丙溴磷乳油(速灭抗、库龙、黑旋风),80-100 ml; ➢ 50%杀螟松乳油75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 40%乐斯本乳油50~10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 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g,兑水50-60千克喷雾。
在蛾高峰后10天,分类型田调查1次虫口密 度,每块田查20点,每点顺行查5穴稻丛, 共100丛,检查幼虫数,折算出百丛虫数。
预报方法
3龄 幼虫
=
产卵 前期
+
发蛾高 峰日
+
1龄幼 虫历期
+
2龄幼 虫历期

水稻害虫认识

水稻害虫认识

黑尾叶蝉
成虫: 成虫:体长4.5-6mm,黄绿色,在头冠两复 跟间,有1黑色横带(亚缘黑带),横带后 方的中线黑色,极细(有时隐而不显),复眼 黑褐色,单眼黄绿色。前胸背板前中部为 黄绿色,后半部为绿色,小盾片黄绿色, 中央有一细横沟。前翅鲜绿,前缘淡黄绿 色,雄虫 雄虫翅末1/3处为黑色,雌虫 雌虫翅端部淡 雄虫 雌虫 褐色。
稻纵卷叶螟
成虫
• 体长7一10mm • 雌蛾体灰黄褐色,翅黄褐色,前翅外缘有黑褐色 宽带,又具黑褐色的内横线和外横线,此两线之 间接前缘有1短黑褐色横纹,后翅外缘宽带与前翅 相同,也有内、外横线2条 • 雄蛾前翅中央短横线上有黑色毛簇。

• 扁平椭圆形,长约一毫米,宽0.5毫米中央 稍降起。 • 初产时白色,将孵化变淡黄色,日晒后呈 赭红色 • 卵壳表面有不规则凸刻纹。
预测预报
• 据各种稻田化蛹率;化蛹日期、蛹历期、 交配产卵历期、卵历期,预测发蛾始盛期、 高峰期、盛末期及蚁螟孵化的始盛期、高 峰期和盛末期指导防治。
•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技术
• • • ①适当调整水稻布局,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 ②选用生长期适中的品种。 ③及时春耕沤田,处理好稻茬,减少越冬虫口。 ④选择无螟害或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为绿肥留种田, 生产上留种绿肥田因春耕晚,绝大部分幼虫在翻耕前已 化蛹、羽化,生产上要注意杜绝虫源。 ⑤对冬作田、绿肥田灌跑马水,不仅利于作物生长, 还能杀死大部分越冬螟虫。 ⑧及时春耕灌水,淹没稻茬7—10天,可淹死越冬幼虫 和蛹。 ⑦栽培治螟。调节栽秧期, 采用抛秧法,使易遭蚁螟为害的生育阶段与蚁螟盛孵期 错开,可避免或减轻受害。
水稻常见害虫
水稻一生 多灾多难
病害难治--烦 病害难治--烦!烦!烦! --

近四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总结

近四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总结

近四年娄底市稻纵卷叶螟情况总结2008年(三)纵卷叶螟:全市大发生,部分乡镇暴发,发生特点:迁入蛾峰次数多、峰期长、世代重迭。

全市发生面积513 万亩次,防治面积553 万亩次。

挽回损失141330吨,实际损失12670吨,损失较去年增加3974吨。

(1)发生期。

第一代:发蛾高峰期出现在5月12至29日,比去年早12天,5月20日至5月28日为卵孵高峰期;第二代:出现两次发蛾高峰,发蛾高峰期:一次为5月28至6月1日,6月5日至10日为卵孵高峰期;二次为6月9日-12日。

6月20日-30日为卵孵高峰期。

第三四代:发蛾高峰期出现在7月9-14日。

第四五代大发生,来势猛,峰次多,蛾量大。

出现二次较明显蛾峰,分别在8月3-6日、8月16-23日, 8月下旬和9月初出现低龄幼虫高峰,一般亩虫量10-12万条,高丘25万条。

20%稻田进行了补治。

第五六代大发生。

9月5-11日出现较明显蛾峰,亩平蛾量690-1000只。

防治效果好,损失轻。

(2)发生量。

第一代中等发生,是近年最重年份。

第二代偏重发生,第三代大发生。

其中第一代盛发高峰期亩平蛾量160-360只、卵9700粒、幼虫4000-8600头。

第二代盛发高峰期亩平蛾量400-2600只、卵2-3万粒、幼虫1.5万头,高丘幼虫11.2万头。

第三四代盛发高峰期亩平蛾量2712只、卵5.6万粒、幼虫4.9万头。

第四五代盛发高峰期亩有蛾量4200只、卵8.2万粒、幼虫5.8-12万头,高丘25万头。

(3)为害程度。

第一代只为害早稻,卷叶率为3.9-5%,为去年同期的2倍,高丘15%。

第二代早稻、中稻平均卷叶率分别为3%、3%。

第三四主要为害迟熟早稻、中稻,平均卷叶率分别为1.1%、5.8%。

第四五代主要为害中稻,晚稻。

平均卷叶率分别为8.4%、4.8%。

第五代主要为害晚稻平均卷叶率为2.8% 纵卷叶螟迁入峰次多,发生复杂,6-9月因气候、桥梁田等因素影响,田间蛾、卵、幼虫长时并存,密度一直较大。

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是多长

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是多长

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是多长
稻纵卷叶螟每雌产卵量40~50粒,最多150粒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

在山东可残留少量虫源,每年5—7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来成为主要虫源,在稻田内发生4—5代,常年各代幼虫为害盛期: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7月上中旬;三代8月上中旬;四代在9月上中旬;五代在10月中旬。

生产上1、5代虫量少,一般以2、3代发生为害重。

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

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共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为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

幼虫活泼,剥开虫苞查虫时,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

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

蛹期5—8氏,雌蛾产卵前期3—12天,雌蛾寿命5—17天,雄蛾4—16天。

该虫喜温暖、高湿。

气温22一28℃,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

水稻螟虫_精品文档

水稻螟虫_精品文档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主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全球范围内,水稻螟虫的危害已成为重要的农业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稻螟虫的种类、生命周期、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方法等内容。

一、水稻螟虫的种类水稻螟虫是一类以水稻为寄主的昆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心螟和稻谷盗三种。

稻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心螟属于螟蛾科,成虫外形相似,但在翅膀上纹理和颜色上有所不同。

稻谷盗则属于稻小卷蛾科,是水稻产区常见的一种害虫。

二、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幼虫期是水稻螟虫的发育阶段,主要以破坏水稻叶片为食。

在幼虫期,它们会蜕皮多次,经过几个不同的龄期后才会变成蛹。

成虫期是水稻螟虫繁殖和传播的阶段,成虫通过飞翔将卵产在水稻植株上,再次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三、水稻螟虫的危害水稻螟虫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损害:水稻螟虫在幼虫期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会在叶片上咬出大片的窟窿,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萎。

2. 鞘膜螟危害:鞘膜螟是一种以幼嫩水稻茎鞘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鞘膜变黄、穿孔,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

3. 空心心螟危害:空心心螟是一种以水稻穗粒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穗粒成熟度降低,产量减少。

四、水稻螟虫的预防控制方法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螟虫的危害,有以下几种预防控制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水稻螟虫进行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法。

一些昆虫如蚂蚁、蜻蜓、寄生蜂等是水稻螟虫的天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螟虫的危害。

2. 防治剂的使用: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然而,农药使用过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

3.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选育和选择适应性强、抗虫性好的水稻品种,可以降低水稻螟虫对作物的危害。

4. 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螟虫的繁殖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纵卷叶螟幼虫龄期的区别表
龄期
虫体
危害
头部
体色
体长
前胸背板
中后胸背板
气门
粪便
虫苞长度
虫栖息地
啃食程度
危害期
1龄
黑色
淡黄绿色
1~2mm
叶心
幼虫群居
小白点状
白点期
2
淡黄褐色
两边各有1个黑点
黄绿至绿色
3~4mm
2个黑点
有粗粉状虫粪
1.5~5cm
有一幼虫
白色短条状
卷尖(束腰)期
3
5~6mm
4个黑点
各可见2个黑点
湿润粪便较多
10~15cm
有一幼虫
白斑状
卷筒期
4
8~9mm
黑点外侧两个变成括弧状
8个小黑圈,前排6个后排2个
黑点状
虫粪颗粒状,干缩
15~18cm
无虫
食肉留皮
转苞期
5
14 mm
黑点明显增大
虫粪色淡,干粉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虫
暴食期
老熟幼虫
褐色
橘红色
14~19mm

眼点红褐色
淡黄白渐变黄褐色
7~10 mm
停食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