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训练学案 学生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遗传经典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经典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经典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规律,让学生了解基因的传递和表现。

实验材料:果蝇、果蝇布袋、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果蝇培养食物、果蝇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
1. 将果蝇放入培养箱中,保持温度恒定、通风良好。

2. 选择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果蝇进行交配,如红眼和白眼果蝇。

3. 观察果蝇的后代表型特征,记录下每代果蝇的表型。

4.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果蝇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等。

5. 尝试进行不同表型特征的果蝇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型,进一步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实验讨论:
1. 为什么果蝇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
2. 遗传物质是如何在果蝇中传递和表现的?
3. 在实验中对果蝇的交配有何要求?交配结果出现了什么情况?
4. 遗传规律在人类中是否也存在,有何相似之处?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果蝇的遗传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深入了解了基因的传递和表现。

遗传规律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我们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遗传规律,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生物设计遗传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设计遗传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设计遗传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豌豆的遗传规律,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掌握分离和重新组合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2. 深盘或小花盆3. 泥土4. 水5. 标签6. 铅笔实验步骤:1. 在深盘或小花盆中铺上一层泥土,并在泥土上标记出不同区域。

2. 将豌豆种子分别种植在标记好的不同区域内,并记清楚每一种子的品种及特征。

3. 给每个豌豆植株贴上标签,以便于识别。

4. 每天浇水,观察每个品种的豌豆植株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记录每个品种豌豆植株的花色、花形、种子颜色等遗传特征,并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分析各个特征的表现方式和遗传规律。

实验要求:1. 每位同学选择不同的豌豆品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多样性。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做好记录,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实验进展和结果。

3. 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遗传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实验评价:1. 实验过程中是否认真细致,有无遗漏操作步骤。

2. 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是否能够根据遗传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豌豆品种交配结果的遗传规律。

2. 可以寻找其他植物或动物进行类似的遗传实验,拓展遗传学的知识领域。

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涉及到植物的实验,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护植物生长的环境。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整理干净,避免造成污染和浪费。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版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版

实验一、减数分裂(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高等植物的花粉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领会减数分裂过程在遗传学基本理论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的定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前期I:细线期——染色体成细长的线状,核膜完整;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粗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换;双线期——出现交叉;终变期——交叉端化,染色体最为短粗,是计数染色体最佳的时期。

中期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末期I形成两个子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同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1)遗传 2)变异粗线期及后期I可产生变异三、用具及药品显微镜、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镊子、醋酸洋红、卡诺固定液、乙醇四、实验步骤1、取材和固定培养大葱,当花蕾呈嫩绿色表面光滑时进行取材,时间是上午7-10时,将花序总苞剥去,立即投入到卡诺固定业中固定4-24小时,经95%乙醇和70%乙醇各冲洗30分钟,然后换入70%乙醇中保存,4度下可保存一年以上。

2、染色取发育程度不同的花序,每个花序按上、中、下不同部位分别镊取2-3个花蕾放于载片上,用解剖针剥出花药,加1滴醋酸洋红染色液,用解剖针反复挤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进入染液中,染色5-10分钟。

较大的花药可以用刀片横切成3-4段,然后再挤压。

3、压片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微烤几次,在材料处加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用拇指均匀用力压片。

4、观察五、作业绘出所观察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分裂相。

六、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尽量减少花粉母细胞的遗失2、注意区分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细胞(第一次细胞为一个大的圆形的细胞,第二次为两个长椭圆型的细胞)3、区分花粉母细胞和花药壁细胞(后者为半月型细胞核均匀)4、前期、中期区别——核膜有无,后期、末期区分——细胞板是否形成需要配制药品:实验二、染色体组型分析(6学时)一、实验目的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了解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二、实验原理染色体组(genome):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含有的全套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遗传学实验方法教案

遗传学实验方法教案

遗传学实验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材料的处理、仪器的使用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实验。

(2)果蝇杂交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

2、难点(1)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误差处理。

(2)基因连锁与交换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果蝇、培养基等。

2、实验仪器: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箱等。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视频。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如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然后引出本次遗传学实验的主题——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定律。

(二)实验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1、实验原理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关于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验证。

2、实验材料准备介绍豌豆的品种选择、种植和养护方法,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3、实验步骤(1)选择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2)观察并记录 F1 代豌豆的性状表现。

(3)让 F1 代自交,观察并记录 F2 代豌豆的性状分离情况。

4、数据统计与分析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性状的比例,然后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预期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

(三)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1、实验原理讲解果蝇的生殖方式、遗传特点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说明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可以研究基因的连锁与交换现象。

2、实验材料准备介绍果蝇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以及如何挑选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3、实验步骤(1)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果蝇亲本,如红眼和白眼、长翅和残翅等。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教案引言遗传实验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遗传规律以及掌握基本实验技巧。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针对高中生物遗传实验的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深入了解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对个体性状的影响。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具有不同基因型)•盆栽或培养皿•透明塑料袋/保鲜膜•水和肥料实验步骤1.将大豆种子根据其基因型划分成几组。

2.准备透明塑料袋/保鲜膜和盆栽/培养皿。

3.在每个盆栽/培养皿里种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种子。

4.为每组种子提供相同的水和肥料,并确保适当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5.让学生定期观察和记录每组大豆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等。

6.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汇总数据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

他们可以讨论这些差异是由基因还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并探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个体性状表现的影响程度。

总结本次遗传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遗传对个体性状变化以及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该实验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进行科学思考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以上就是针对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教案的内容编写。

通过这个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教师有效地进行遗传实验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版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版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遗传因子、基因、等位基因等。

2. 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 学会使用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遗传现象。

二、实验原理:1. 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2.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 实验用具:显微镜、显微镜片、载玻片、染色剂(如碱性染料)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豌豆植物的相对性状,如种子颜色、形状等。

2. 采集豌豆植物的成熟种子,制作临时装片。

3. 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

4. 分析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推测遗传规律。

五、实验报告要求:1. 记录实验观察到的豌豆植物相对性状。

2. 描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绘图说明。

3. 根据实验结果,阐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性,探讨可能的原因。

六、实验拓展:1. 探讨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实验中不同环境条件下豌豆植物的遗传现象,如温度、光照等对遗传特征的影响。

2. 研究基因突变:观察豌豆植物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突变体,分析突变体的遗传特性。

七、实验技巧与注意事项:1. 制作临时装片时,确保细胞膜破裂,使染色体充分暴露。

2. 观察染色体时,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染色体清晰可见。

3. 避免污染显微镜和载玻片,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

八、实验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遗传实验课教案

遗传实验课教案

遗传实验课教案教案标题:遗传实验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遗传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实验材料:果蝇、实验培养基、显微镜、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玻片、显微镜盖片、显微镜载玻片等)3. 实验记录表格4. 实验报告模板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引入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遗传实验的重要性和目的。

实验背景知识(10分钟):1. 介绍果蝇作为遗传实验的模式生物的原因。

2. 解释果蝇的遗传特性和常见的遗传变异。

3. 介绍实验所需的基本实验材料和器材。

实验设计(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标和步骤。

3.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包括选择果蝇的种类、配对实验组合和控制组合等。

实验操作(3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果蝇的培养、配对和观察。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注意事项,如避免交叉污染、正确使用显微镜等。

数据分析(15分钟):1.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分析数据。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遗传规律和现象。

实验总结(10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2. 强调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巧。

2.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估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进行讲座,介绍遗传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遗传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指导和数据分析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并理解实验原理。

2.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

遗传实验教案学生一、实验背景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原理,本实验将通过观察植物的遗传特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遗传规律。

二、实验目标1. 了解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植物遗传实验的基本方法;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种植土;3. 标签;4. 放大镜。

四、实验步骤1. 教师向学生讲解植物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定数量的植物种子和种植土;3.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将植物种子种植在土壤中,并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4.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性状特征,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5.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遗传规律。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植物遗传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性状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遗传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植物遗传实验的基本方法,还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遗传规律。

通过本实验,学生对遗传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六、实验拓展1.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遗传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遗传特征;2.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观察环境对遗传的影响;3. 学生可以进行植物杂交实验,观察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

七、实验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地种植植物和观察遗传特征;2. 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和总结部分;3. 询问学生对遗传实验的理解和体会,了解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程度。

八、实验安全1. 避免植物种子和土壤进入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2. 使用放大镜时,要注意防止划伤手指;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避免植物受到损害。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 在实验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实验专训(1)
学习目的:显隐性的判定;遗传规律的验证;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一:显隐性的判定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合理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例一:经鉴定,玉米的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

请你用某株玉米果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变式训练1: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利用小鼠所做的有关研究。

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

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

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

请你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遗传规律的验证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如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如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例二: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

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

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

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

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2:玉米子粒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子粒的饱满对皱缩为显性。

现提供纯种有色饱满子粒与纯种无色皱缩子粒若干。

设计实验,探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1)实验步骤
①选取________与________作为亲本杂交得F1。

②取F1植株(20株)________,另取F1植株(20株)________。

③收获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

(2)结果预测
①F1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F1测交后代有________种表现型,比
例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自交后代不符合9∶3∶3∶1,F1测交后代也不符合________,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讨论:本实验的对照实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经鉴定,玉米的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

请你用某株玉米果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变式训练3: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利用小鼠所做的有关研究。

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

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

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

请你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