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怎样描述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怎样描述运动》教学设计

《7.1 怎样描述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 怎样描述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运动的概念,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以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描述运动的方法:(1)图形法:通过画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变化的图形来描述运动。
(2)表格法:通过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来描述运动。
3. 速度的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4. 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时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2. 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描述运动的方法,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尺子。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
2. 知识点讲解:(1)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描述运动的方法:图形法、表格法。
(3)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时间。
3. 例题讲解:例题1:一辆汽车从出发点出发,经过10秒行驶了200米,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解答:速度 = 路程÷ 时间= 200 ÷ 10 = 20(米/秒)4. 随堂练习:练习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平均速度为5米/秒,行驶了400米,问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用了多少时间?答案:时间 = 路程÷ 速度= 400 ÷ 5 = 80(秒)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运动的概念2. 描述运动的方法:图形法、表格法3. 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 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时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辆汽车从出发点出发,经过20秒行驶了400米,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六章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7.1怎样描述运动

5. 小 结
7.1 怎样描述运动
0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7.1 怎样描述运动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新余市第六中学 黎旭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谁说得对
1. 引 入 2.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5. 小 结
7.1 怎样描述运动
1. 引 入 2.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写出下表中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机械运动
小明端坐在教室不动 小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 车中的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
参照物
桌 子 太 阳 列 车 地 球
5. 小 结
7.1 怎样描述运动
通过这两幅图,你能看出那些小朋
友运动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7.1 怎样描述运动 实 验 放 送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 引 入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
2.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5. 小 结
物体作参照,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 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 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7.1 怎样描述运动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新余市第六中学 黎旭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1. 引 入 2.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5. 小 结
7.1 怎样描述运动
05 小 结
7.1 怎样描述运动
1. 引 入 2.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5. 小 结
运动的描述课件脚本范文

运动的描述课件脚本范文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运动的描述。
运动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等等。
下面就让我来详细地描述一下运动的过程吧。
首先,让我们从热身开始。
在进行任何运动前,热身是非常重要的。
热身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准备好运动,预防受伤。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慢跑,跳绳,拉伸等等,来增加身体的血液循环,让身体变得灵活起来。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式的运动环节。
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要,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游泳,篮球,羽毛球等等。
运动可以根据个人的强度要求来进行,可以是轻度到剧烈的。
无论是什么运动,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的效果。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变化。
心跳会加快,呼吸会变得更加深促。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来支持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协调性和灵敏度。
此外,运动还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感。
当我们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时,会感到非常的满足和自豪。
运动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后,我们要注意运动后的放松和恢复。
运动后,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和恢复。
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比如散步,拉伸等,来帮助我们的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总结一下,运动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热身,正式运动,感受身体的变化,获得快乐和满足感,以及适当的放松和恢复,我们可以享受到运动的种种好处。
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拥抱运动,让健康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谢谢大家。
2019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怎样描述运动》说课稿

2019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怎样描述运动》说课稿一、教材解读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怎样描述运动》。
在这个话题中,学生将通过探究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来理解运动的概念,并学会如何使用图表等途径来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材内容的核心是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能够准确测量物体运动中的时间和位置。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 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
- 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运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 运动速度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电子教师课件和投影仪。
•实验用的小车、尺子、计时器、图表绘制工具等。
•学生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导入与热身(5分钟)•打开课件,简单介绍运动的概念,引起学生对运动的思考。
•提问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
2.知识讲解与实验(25分钟)•使用电子白板展示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小车和一段直线道路,在不同的时间记录小车的位置,并记录数据。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小车的运动速度,并进行图表的绘制。
3.分析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展示图表并分析。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对比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4.拓展应用(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运动速度的应用场景,如汽车行驶速度的影响等,引发学生对运动速度的实际应用的思考。
5.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运动的概念和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7.1怎样描述运动

⑴如果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客车是的,小轿车是的。
⑵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客车是的,小轿车是的。
教学反思
学生运用参照物的知识,解答“想一想”栏目中的问题,以落实相关知识。
材料分析
提升能力规范指导
学生思考如下问题:“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仔细看山山不动”又以什么为参照物?若以船为参照物,站立在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大地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学校
白莲岩中心学校
班级
八年级
任课教师
黄彬
课题
7.1怎样描述运动
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⑵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⑶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过程与方法
⑷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由此得出: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结果可以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联系生活,列举更多运动相对性的例子。
学生分析、展示、交流。
小组讨论
合作评价
拓展提高
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学课文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再列举一些实例,以丰富学生对运动多样性的认识。
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
是船行。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怎样描述运动 同步练习

7.1怎样描述运动-练习题组1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中,20架飞机组成“70”字样飞越天安门上空,如图所示。
以大地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___的。
若20架飞机飞行时队形保持不变,则以其中的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________的。
(均选填“运动”或“静止”)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3.如图所示,小明体验了一场7D电影,随着影片的播放,观众跟随运动座椅一起感受颠簸、震颤,大大增加了身临其境的融入感。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B.以小明为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C.以座椅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4.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 m。
“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
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题组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5.以图中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A.地面B.降落伞C.地面上行驶的汽车D.正在上升的无人机6. “无舵雪橇”是一个较为惊险的冬奥会比赛项目,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的电视转播中的比赛画面,虽然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屏幕中,但小明总感觉运动员在飞速前进,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A.电视屏幕B.比赛场上的冰道C.雪橇D.小明自己7.放学后小明背着书包骑自行车回家,当小明正在向西骑行时,若说小明是向东运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明的书包B.向西慢速步行的行人C.向东快速驶过的汽车D.向西快速驶过的汽车8.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运动和力——怎样描述运动》物理教学PPT课件(5篇)

7.1 怎样描述运动
一 机械运动
新
知 梳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理 械运动,简称运动 。
叫做机
新
二 参照物
知 梳
1.定义: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 参照 ,这
理 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可以 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 有改变,就可以说它是 静止 的。
变式训练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 A.春天桃树上开出艳丽的花朵 B.秋天熟透了的苹果落向地面 C.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块熔化了 D.冬天手接触门把手常有电击的感觉
方法技巧: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研究物体的位 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物体位置的改变” 包括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
可以说它是 静止 的. 4.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参照 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 动的 相对性 .
机械运动
过考点 经典范例
【例1】下列成语不是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D ) A.人流涌动 B.旭日东升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D )
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乘坐的公交车
过基础
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
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C )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怎样描述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课时]
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与静止
(1)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2)组织同学看课本“活动1”,提问:图中的几号小孩运动了?几号小孩没动?你是怎么判断的?
(3)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明确: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参照,即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是运动的;如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静止的。
完成课本上“想一想”。
请学生进一步列举运动和静止的事例。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教师以行驶的小汽车为例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多媒体展示)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1)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2)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
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相对静止
分析自我评价与练习题5
(1)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2)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受油机和加油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观察图7-3并完成“想一想”的填空。
对“活动2----选择参照物”分析与讨论。
加深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
同时要知道自然界中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0页最后一段,并结合新课引入时列举到的各种运动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机械运动只是最简单的一种。
三、练习:
多媒体展示
四、课堂小结:
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布置作业:
课本自我评价与练习1、3、4。
预习第二节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