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主题阅读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背影》是⼀篇纪实散⽂,也是⼀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学习⽬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爱的深沉。

2.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3. 珍爱亲情,增进与⽗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诵读课⽂,在品词析句中,体会⽗爱的深沉。

难点: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以上熟悉的⽂字来⾃于哪篇课⽂,你能把其余的部分背出来吗? 学⽣回答,引⼊⽂题,⾛近作者。

⼆、美读赏析,聚焦“背影” 通过学⽣阅读课⽂,理清⽂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初步赏析。

⾃读,提问,感知。

1.⽂题为“背影”,那么⽂中⼏次写到了⽗亲的背影?“背影”在全⽂中起什么作⽤? 2.你认为最感⼈的是哪⼀次背影? 3.⽂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现在,再读这幅⽂字描绘的画⾯,你⼜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朗读,再次体会第⼆次背影) 三、品词析句,读懂“橘情” 通过主问题的挖掘,让学⽣体味出⽗亲买橘的不易以及⽣活的艰⾟,在反复的揣摩中体会⽗爱的深沉。

问题探究:⽗亲为什么给⼉⼦“买橘”? (学⽣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四、总结2.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教学⽬标: 1、抓住⼈物的⾔⾏和细节描写,感受⽗爱。

2、能抓住⼈⼈物的⾔⾏和细节进⾏对⽗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 ⼀、古诗导⼊ 师:同学们,先让⽼师念⼀⾸古诗吧。

《游⼦吟》诗中的哪些地⽅让你感动呢? 师:⾃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之情的离别呢!母亲看着孩⼦将背上⾏囊独⾃远⾏去寻找遥不可知的未来。

已⽆语,她只能将牵肠的担忧和揪⼼的疼爱⼀针⼀针地缝进游⼦厚实的⾐服⾥。

初中语文《背影》教案

初中语文《背影》教案

初中语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深沉的爱和牺牲精神。

2. 学习文学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文学技巧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如描写、对话、情感渲染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素养培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深沉爱和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课文(1)描写技巧: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技巧,如对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2)对话技巧:分析课文中的对话技巧,如父亲与儿子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3)情感渲染: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渲染技巧,如通过景物描写、音乐描写等来表达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感。

3. 情感素养培养(1)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深沉爱和牺牲精神,如父亲在分别时对儿子的关爱和祝福,以及为了儿子的未来而默默付出。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爱与当代父母的爱有何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朗读、回答问题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情感素养: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估学生对父亲深沉爱和牺牲精神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背影》是一篇充满情感的回忆性散文,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文学表达技巧,更能感受到父亲深沉爱和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背影》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对于散文语言特色的感知能力,培养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形象塑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散文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本的审美特征,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尝试进行个性化表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学会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美好品质;体会散文的韵味,提高文学素养。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过于热闹,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引导讨论时,我应该更加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学生在分享讨论成果时,我发现有的同学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多给予这类学生机会进行口头表达,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背影》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散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背影》这篇课文。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对于难点三,教师可以提供写作练习,如仿写、扩写等,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逐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背影》是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散文,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背影》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散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亲情的珍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对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运用场景;
-在写作练习中,引导学生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并进行个性化发挥;
-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协作能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背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无私关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父爱的伟大。
-以本文为例,教授散文阅读方法,如关注文章结构、品味精彩语句等。
2.教学难点
(1)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区分并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作方法;
(3)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写作中,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4)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举例:
-在解读文本时,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
6.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背影》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册13课《背影》教案阳逻一中彭昕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并基本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朴实语言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2)通过批注勾画,整理并概括文章情感层次。

(3)通过讨论,掌握文中“背影”的线索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二.重难点1.重点:(1)感知“背影”中体现的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2)品味朱自清独特的质朴文字中的浓厚情感。

2.难点:把握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父亲往往如此,深爱孩子又拙于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写父亲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背景介绍(1)展示朱自清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2)展示朱自清在写作《父亲》前后时间段的人生经历。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

⏹1919年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开始发表诗歌。

⏹1920年提前毕业,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自由、速读全文。

(2)对照确认易错字词,齐读重难字词。

交卸(jiāo xiè) 奔丧(bēn sāng) 狼藉(láng jí) 簌簌(sù sù)典质(diǎn zhì) 赋闲(fù xián) 颓唐(tuí táng) 琐屑(suǒ xiè)差使(chāi shi) 亏空(kuī kōng) 勾留(gōu liú) 搀(chān) 蹒跚(pán shān) (3)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四)精读课文任务一:将文章分几个版块,并简要说明每个版块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背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学会珍惜亲情。

学习重点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学习难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学习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品读词句悟亲情学习目标1.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2.体味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一、新课导入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这人间至情却蕴含在父亲朴实的外表、笨拙的动作和简单的话语之中。

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

那么,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背影》。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交流点拨】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

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

家中境况可想而知。

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

父亲背着失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了。

2.为什么说是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呢?【交流点拨】前三段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偿还欠债,满院狼藉,光景惨淡。

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充满了忧愁。

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了学业,便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还宽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流下泪水,也就可以理解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

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设想】1、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

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法,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亲情,培养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亲情,用感恩的心对待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电视散文《背影》、歌曲《父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与“背影”相关的语句,思考:(一)问题导学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各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表达了什么中心?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二)互动探究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第1题的后一问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背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抓关键词体会深沉的父爱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人认为父爱就孩子调皮时严厉的目光;又有人认为父爱就是孩子成功是欣慰的笑容;朱自清认为父爱就孩子离别时转身的背影。

今天我们就走进朱自清的质朴散文《背影》。

二、介绍背景作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又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背影》的写作背景,请同学轻声朗读,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三、品来信,由上可知,一封来信,让作者潸然泪下,情不能自已写下这篇文章,是信中的哪句让作者如此动容呢?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到,并体味其中表达的情感。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从父子两个方面来体会其中的情感)四、赏背影,感悟真情细读这封来信,我们感到父子俩的真挚感情,带着一股淡淡的哀伤就从信中流溢而出,这种真情在作者心中跌宕、凝聚、沉淀最终定格成一道永恒的风景——背影。

就让我们带这这种感情去品味它。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课文哪一小节是具体描绘背影的呢?听朗读,思考:赏背影(一)、用一个词来描述你看了一个怎样的背影?(二)、选择其中的一个背影,再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赏析这个背影。

如我从这个词品味到这是一个背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中见父爱
——《背影》主题阅读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3、感受亲情,珍惜亲情。

【课前预习】
★自读《背影》、《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路走来一路歌》八年级上第二本P8《麦黄黄杏黄黄》、P67《父亲的半瓶酒》、p71《永不缩回双手的父亲》、p74《父子情》、p78《父亲的自行车》勾画圈点文章中的生字词,小组内合作掌握落实,勾画出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做好批注。

【课内活动】
一、情境导入(背景音乐《父亲》)
★课前2分钟,学生齐诵诗歌《爸爸,我爱您》:
您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我就是一棵小树;您是一片广阔的天空,我就是自由飞翔的鸟儿;爸爸的爱像太阳,很温暖;
爸爸的爱像月亮,很温柔;
妈妈说,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我说,您是我的精神支柱;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我。

啊!您——我亲爱的爸爸,您给了我花一样的年华;
感谢您!相信我,我会用我的努力,去点缀明天的辉煌!
爸爸,在我心中藏了很久的一句话:那就是——爸爸,我爱您!
★播放背景音乐《父亲》,老师诵读诗歌导入:
朦胧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的很远、很远懂事时父亲是一棵倔强的弯松这才发现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
而现在父亲啊你是一首深沉的诗儿子默默的读泪轻轻的流
二、感悟父爱
1、速读《背影》,感受父爱(幻灯片展示)
(1)、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在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2)、本文几次写到“背影”?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哪个“背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3)、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在课本上划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写你的体会。

2、拓展阅读,感悟父爱(幻灯片展示)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路走来一路歌》中的P8《麦黄黄杏黄黄》、P67《父亲的半瓶酒》、p71《永不缩回双手的父亲》、p78《父亲的自行车》你最喜欢哪篇文章的父亲?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勾画出父亲的相关描写,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我诉我写我真情——回味至爱亲情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

想一想,其中的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将片断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运用准确的动词或朴实的语言描写。

4、亲身体会——感受深情
配乐配图朗诵文章《当我老了》,打动学生,感受深情。

今天我们要布置的是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激。

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三、课堂小结:
父爱如山,终得圆满;垂暮之年,终得如愿。

其实生活中最好的已经,并且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还没有留心体会。

请大家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简单之美,由此发现人世间最普遍的而又最为宝贵的美好感情,以增进对天下父母心的深刻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