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0+690第七联计算书

合集下载

JP7020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JP7020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JP7020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塔机附着杆参数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73×1.019×1.95×0.2×0.35×1.06=0.204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04×602-1/2×0.204×12.92=350.226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402+350.226)=677.003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73.08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2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支座2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2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03.351kN。

计算简图:塔机附着示意图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55.251°α2=arctan(b2/a2)=40.352°α3=arctan(b3/a3)=55.942°β1=arctan((b1+c/2)/(a1+c/2))=52.604°β2=arctan((b2+c/2)/(a2-c/2))=55.741°β3=arctan((b3+c/2)/(a3+c/2))=53.1°各杆件轴力计算:ΣM O=0T1×sin(α1-β1)×(b1+c/2)/sinβ1+T2×sin(α2-β2)×(b2+c/2)/sinβ2-T3×sin(α3-β3)×(b3+c/2)/sinβ3-T k=0ΣM h=0-T2×sinα2×c-T3×sinα3×c+N w×cosθ×c/2-N w×sinθ×c/2-T k=0ΣM g=0T1×sinα1×c+N w×sinθ×c/2+N w×cosθ×c/2-T k=0(1)θ由0~360°循环,当T k按图上方向设置时求解各杆最大轴拉力和轴压力:最大轴压力T1=501.012kN,T2=0kN,T3=0kN最大轴拉力T1=0kN,T2=413.368kN,T3=211.215kN(2)θ由0~360°循环,当T k按图上反方向设置时求解各杆最大轴拉力和轴压力:最大轴压力T1=0kN,T2=413.368kN,T3=211.215kN最大轴拉力T1=501.012kN,T2=0kN,T3=0kN四、非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此工况下塔机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完全松开,起重臂能随风转动,故不计风荷载产生的扭转力矩。

第七章 图论

第七章  图论

12
7.1 图及相关概念
7.1.5 子图
Graphs
图论
定义7-1.8 给定图G1=<V1,E1>和G2=<V2,E2> , (1)若V1V2 ,E1E2 ,则称G1为G2的子图。 (2)若V1=V2 ,E1E2 ,则称G1为G2的生成子图。
上图中G1和G2都是G的子图,
但只有G2是G的生成子图。
chapter7
18
7.1 图及相关概念
7.1.6 图的同构
Graphs
图论
【例4】 设G1,G2,G3,G4均是4阶3条边的无向简单图,则
它们之间至少有几个是同构的? 解:由下图可知,4阶3条边非同构的无向简单图共有3个, 因此G1,G2,G3,G4中至少有2个是同构的。
4/16/2014 5:10 PM
4/16/2014 5:10 PM chapter7 10
7.1 图及相关概念
7.1.3 完全图
Graphs
图论
【例2】证明在 n(n≥2 )个人的团体中,总有两个人在 此团体中恰好有相同个数的朋友。 分析 :以结点代表人,二人若是朋友,则在结点间连上一 证明:用反证法。 条边,这样可得无向简单图G,每个人的朋友数即该结点 设 G 中各顶点的度数均不相同,则度数列为 0 , 1 , 2 , …, 的度数,于是问题转化为: n 阶无向简单图 G中必有两个 n-1 ,说明图中有孤立顶点,与有 n-1 度顶点相矛盾(因 顶点的度数相同。 为是简单图),所以必有两个顶点的度数相同。
vV1
deg(v) deg(v) deg(v) 2 | E |
vV2 vV
由于 deg( v) 是偶数之和,必为偶数,
vV1

公路工程现浇箱梁张拉计算书

公路工程现浇箱梁张拉计算书

AK0+174.3、AK1+045.1现浇箱梁张拉计算书及施工方案一、预应力配套张拉机具说明1、张拉机具选用:根据设计文件给定的圆锚张拉数据,采用每个钢绞线根数最多的圆锚进行计算。

查设计文件得: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σk=1395MPa;钢绞线截面积:Ay=140㎜²;钢绞线最多根数:n=18。

计算张拉力:Ny=σk×Ay×n=1395×140×18=3515.4KN 据此:我部选用规格为500t的油压千斤能满足施工要求。

3、千斤顶的标定和压力表读数的确定①千斤顶的标定:千斤顶、压力表(1块进油表、1块回油表)、高压油泵三者必须固定配套使用。

我部对其已经进行标定,标定报告附后。

②张拉:在张拉过程中,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差值控制在±6%之内,钢束理论伸长量附后。

二、张拉程序及张拉力说明1、根据设计要求,其张拉程序:初张拉0总张拉吨位10%-15%初应力持荷3分钟锚固量测引伸量δ1 张拉到总吨位P持续3分钟并锚固量测引伸量δ2回油量测引伸δ3(δcon 是指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设计图纸要求δcon=1395Mpa ,钢绞线面积A=140mm ²,弹性模量Ey=1.95×105Mpa,标准强1860Mpa ,管道摩擦系数μ=0.17,k=0.0015。

2、张拉应力控制(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 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3)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 (mm)可按下式计算:P P P E A LP L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武汉滨江住宅区2#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编号B3D3F3)目录一、设计说明1、设计目的2、设计依据3、设计要求4、设计原则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2、工程地质条件三、地基处理方案论证1、常用地基处理方案2、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四、复合地基设计1、桩长及桩径的选择2、布置方式的设计3、承载力计算4、沉降计算5、施工设计五、设计总结1、施工图2、质量控制与检验一、设计说明1、设计目的(1)提高地基承载力结构的荷载最总都将传到地基上,结构建筑物的强度很大,而基础能够承受的强度却很小,压缩性很大。

通过适当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土的承载能力。

(2)改善剪切特性地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3)改善压缩特性主要是采用一定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藉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

另外,防止侧向流动(塑性流动)产生的剪切变形,也是改善剪切特性的目的之一。

(4)改善透水特性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会引起地基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层或减轻其水压力。

(5)改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轻亚粘土)将会产生液化。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特性(6)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2、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龚晓楠2008《工程使用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地基处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郑俊杰2004《地基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叶书麟 2003《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赵明华20033、设计要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对比分析可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案,结合工程的要求和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并认为主要考虑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与均质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同时要求:(1)对所选用的地基处理的方案进行比选后的可行性论证,同时要考虑经济、施工周期等各项条件进行的必要分析;(2)绘制平面布置图、剖面图;(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内容包含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内容参照设计要求,详细叙述每一步设计的细节;书写清楚,字体端正,列入主要过程的计算步骤,计算公式;(4)图件:布图合理,图面整洁,线条及字体规范,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4、设计原则考虑建筑地基处理工程存在工程量大、工期紧张、施工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因而设计原则上确保工期的情况下、在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力争做到好、快同步,又快又好。

附着计算计算书

附着计算计算书

附着计算计算书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ωk=ω0×μz×μs×βz= 0.390×1.170×1.450×0.700 =0.463 kN/m2;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0 = 0.390 kN/m2;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45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 = W k×B×K s = 0.463×1.600×0.200 = 0.148 kN/m;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 0.463 kN/m2;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 0.200;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148 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090.000 kN·m;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60.8891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ΣF x=0T1cosα1+T2cosα2-T3cosα3=-N w cosθΣF y=0T1sinα1+T2sinα2+T3sinα3=-N w sinθΣM0=0T1[(b1+c/2)cosα1-(α1+c/2)sinα1]+T2[(b1+c/2)cosα2-(α1+c/2)sinα2]+T3[-(b1+c/2)cosα3+ (α2-α1-c/2)sinα3]=M w其中:α1=arctan[b1/a1] α2=arctan[b1/(a1+c)] α3=arctan[b1/(a2- a1-c)]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计算书及总计

计算书及总计

一,冷负荷计算地下室冷负荷计算照明:商场照明查暖通空调设计手册取20W/m²。

并由暖通空调设计手册表2-44查得CLQ。

Qc()=1000n1n2N CLQN—灯具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m²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

镇流器设在顶棚内n1=1.0。

n2—灯罩隔热系数。

可利用自然通风n2=0.5。

C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商场人员散热形成的热负荷:人员:商场属于轻级劳动。

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表2-47,当室温为25℃时,每人散发的显热qs=64,潜热为qL=117。

由表2-46查得群集系数Φ=0.89。

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表2-45,人员进入室内4小时,CLQ=0.66。

按每0.5人/m²。

概算如下:Qc()=qs n ΨCLQ=64×919.94×0.89×0.66=17.29KWQc()= qL n Φ=117×0.89×919.94=47.90KWQc=Qc()+Qc()=30360.22+84094.35=65.19KW休息室人员散热形成的冷负荷:Qc()=qs n ΨCLQ=64×15.01×0.89×0.66=0.300KWQc()= qL n Φ=117×0.89×15.01=0.833KWQc=Qc()+Qc()=0.300+0.833=1.13KW控制室人员散热形成的冷负荷:Qc()=qs n ΨCLQ=64×52.04×0.89×0.66=0.075KWQc()= qL n Φ=117×0.89×52.04=0.208KWQc=Qc()+Qc()==0.283KW地下室人员湿负荷:W r=(1/1000)nΦωW r——人体湿负荷Kɡ/hn——室内人员总数Φ——群集系数Φ=0.89。

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表2-45得ω——每名成年男子的散湿量,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表2-47,ω=175 W r=(1/1000)nΦω=(1/1000)×471.97×0.89×175=73.51 Kɡ/h一层冷负荷计算东外墙:东外墙皆为II类370mm墙。

7连接件_gjma.

7连接件_gjma.

FN 2 FN 3 14.3kN
x 0.515m
讨论题1: 两等直杆材料和所受的轴向拉力都相同, 若测得ε1=ε2, △l1>△l2,则说明 。
选项
A B C D
E1<E2,A1=A2 l1=l2,A1<A2 A1=A2,l1>l2 A1l2=A2l1
正确答案: C
讨论题2:一钢拉杆,已知E=200GPa,σp=200MPa, σs=310MPa,若测得杆轴向线应变ε=0.0015,则横截 面上 。
上节回顾
B C D
1. 静不定问题
仅用静力平衡方程不能全部求解 原因:未知量数目多于独立平衡方程数目
2. 解法:
A
F
关键 建立几何方程 建立物理方程 从而可得补充方程 内力按刚度比分配 3. 特点:
4. 两个典型静不定问题:装配应力、温度应力 5. 注意事项:正确判断静不定次数
变形假设与受力假设协调
l
α F A
B
1
思路: 1 重量轻,材料相同,体积 最小; 2 体积包括:截面积、杆长
2
C
思考
据圣维南原理,杆件大部分长度可采 用强度条件
max
FN A max

那么,杆端相连接的部位圣维南原理 不适用,该如何建立强度条件呢?
第三章 连接件强度实用计算
一、连接件
连接件强度计算范围
F
F
2.挤压
F 2
F
F
F 2
挤压面
3.拉断
连接件的失效形式
F F
F
F
1. 剪断 ( 连接件 与连接板 ) 2. 挤压破坏(二者) 3. 连接板拉断

悬挑钢结构计算书_带拉接杆

悬挑钢结构计算书_带拉接杆

悬挑钢结构计算书_带拉接杆星海·环岛凯尔顿二期商住楼入口门头及雨蓬工程悬挑钢结构设计计算书设计:校对:审核:批准: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目录1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1.1 幕墙设计规范: (1)1.2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1)1.3 土建图纸: (1)12 基本参数 (1)2.1 悬挑钢结构所在地区: (1)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1)13 悬挑钢结构荷载计算 (1)3.1 玻璃悬挑钢结构的荷载作用说明: (1)3.2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3.3 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3)3.4 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3)3.5 雪荷载设计值计算: (4)3.6 悬挑钢结构面活荷载设计值: (4)3.7 悬挑钢结构构件恒荷载设计值: (4)3.8 选取计算荷载组合: (4)14 悬挑钢结构杆件计算 (5)4.1 结构的受力分析: (5)4.2 选用材料的截面特性: (6)4.3 梁的抗弯强度计算: (7)4.4 拉接杆的抗拉(压)强度计算: (7)4.5 梁的挠度计算: (7)15 悬挑钢结构焊缝计算 (8)5.1 受力分析: (8)5.2 焊缝校核计算: (8)钢结构悬挑钢结构设计计算书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1.1幕墙设计规范:《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17740-1999《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局部修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8-2002《耐候结构钢》 GB/T4171-2008《碳素结构钢》 GB/T700-20061.2《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1.3土建图纸:2 基本参数2.1悬挑钢结构所在地区:常州地区;2.2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依照上面分类标准,本工程按C类地形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拉市海立交现浇箱梁支撑体系受力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图纸及相关详勘报告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 (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7)《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8)《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 二、荷载分析 支架承受的荷载主要有:箱梁自重、模板及附件重、施工活载、支架自重以及混凝土浇注时的冲击荷载和振动荷载、其他荷载(雪荷载)等。 三、现浇箱梁支架验算 3.1荷载计算 3.1.1材料特性 表13-1材料特性一览表 材料名称 材质 截面尺寸(mm) 壁厚(mm) 强度fm(N/mm2) 弹性模量E(N/mm2) 惯性矩I(mm4) 抵抗矩W(mm3) 回转半径i(mm) 备注 立杆 Q345B 60 3.2 300 2.06×105 2.31×105 7.7×103 20.10 水平杆 Q345B 48 2.5 300 2.06×105 9.28×104 3.86×103 16.1

竖向斜杆 Q235 48 2.5 205 2.06×105 9.28×104 3.86×103 16.1

面板 15 13 顺纹6000 281250 37500 铝梁 70×185 200 50000 12140000 131000

铝梁 70×150 200 50000 3830000 57200 木方 100×100 13 9000 8333333 166666.67

荷载工况: 1.混凝土自重:24KN/m3 2.钢筋自重:1.5KN/m3 3.模板及主次龙骨:0.5KN/m2 2

4.施工人员及设备:3KN/m2 5 .振捣荷载:2KN/m2 龙骨及支撑架布置间距 立杆纵距:900mm/1500mm 立杆横距:900mm/1500mm 荷载组合: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3.1.2箱梁支架验算 I、以一跨箱梁为例 1、面板核算

(1)、腑板处模板胶合板(15mm厚)计算

底模采用满铺15mm胶合板,顺桥向布置,取1米板宽验算,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0×152=37500mm3,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0×153=281250mm4。 作用于15mm胶合板的最大荷载: a、钢筋及砼自重取25.5kN/m3×1.4(腑板高)=35.7KN/m2 b、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3kN/m2 c、振捣荷载取2kN/m2 荷载组合: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取1m宽的板为计算单元。 则q1 =(a+b+c)×1=(35.7+3+2)×1=40.7kN/m 3

q2= [1.2×a+1.4×(b+c)]×1 =49.84kN/m 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跨径取l=200mm。

图13-2 受力计算简图 Mmax =1/10×qmaxl2=1/10×49.84×2002=19936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 =199360/37500=5.3N/mm2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ωmax=0.677q1l4/100EI=0.677×40.7×2004/(100×6000×281250) =0.26mm<[ω]=L/250=200/250=0.8mm 满足要求。

(2)、箱室下模板胶合板(15mm厚)计算 底模采用满铺15mm胶合板,顺桥向布置,取1米板宽验算,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0×182=37500mm3,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0×153=281250mm4。 作用于15mm胶合板的最大荷载: a、钢筋及砼自重取25.5kN/m3×0.5(箱室砼高)=12.75KN/m2 b、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3kN/m2 c、振捣荷载取2kN/m2 荷载组合: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取1m宽的板为计算单元。 则q1 =(a+b+c)×1=(12.75+3+2)×1=17.75kN/m q2= [1.2×a+1.4×(b+c)]×1 =22.3kN/m 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跨径取l=350mm。

q q 4 图13-2 受力计算简图 Mmax =1/10×qmaxl2=1/10×22.3×3502=273175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 =273175/37500=7.3N/mm2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ωmax=0.677q1l4/100EI=0.677×17.75×3504/(100×6000×281250) =1.07mm<[ω]=L/250=350/250=1.4mm 满足要求。 2、次龙骨计算 按照最不利位置腹板处计算 次龙骨100*100mm木方验算,混凝土梁高1.4m,按连续梁计算,跨径取l=1500mm,各荷载取值如下: a、钢筋及砼自重取:25.5 kN/m3×1.4m =35.7kN/m2 b、模板及次龙骨取:0.5 kN/m2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3 kN/m2 d、振捣荷载:2.0 kN/m2 荷载组合: 腹板处次龙骨布置间距200m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a+b+c+d)×0.2=8.24kN/m; q2= [1.2×(a+b)+1.4×(c+d) ]×0.2=10.09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10.09N/mm×9002/10=81729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817290/166667 =4.9Mpa 挠度验算:最大挠度ωmax =0.677q1l4/100EI =0.677×8.24×9004/(100×9000×8333333) =0.5mm<[ω]=1200/400=3mm满足。 故腹板下次龙骨100*100mm木方,间距200mm验算满足要求。 5

箱室处砼高0.5m次龙骨100*100mm木方验算,按连续梁计算,跨径取l=1500mm,各荷载取值如下: a、钢筋及砼自重取:25.5 kN/m3×0.5m =12.75kN/m2 b、模板及次龙骨取:0.5kN/m2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3 kN/m2 d、振捣荷载:2.0 kN/m2 荷载组合: 箱室处次龙骨布置间距350m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a+b+c+d)×0.35=6.39kN/m; q2= [1.2×(a+b)+1.4×(c+d) ] ×0.35=8.02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8.02N/mm×15002/10=180450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1804500/166667 =10.83Mpa 挠度验算:最大挠度ωmax =0.677q1l4/100EI =0.677×6.39×15004/(100×9000×8333333) =2.92mm<[ω]=1500/400=3.75mm满足。 故箱室处砼高0.5m次龙骨100*100mm木方,布置间距300mm验算满足要求。

3、主龙骨验算

(1). 横桥向单根主龙骨验算 L185铝梁的界面特性:截面抗弯模量W=131000mm3,截面惯性矩I=12140000mm4 弹性模量E=50000mm2 ƒm=200N/mm² 6

按连续梁计算,主龙骨跨径取值l=900mm,布置间距1.5m,取宽0.9米砼计算面积为1.12m2。 a、钢筋及砼自重取25.5 KN/m2×1.12m2×0.9m =25.7kN b、模板及主次龙骨取0.5 KN/m2×0.9m×1.5m =0.68kN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3 KN/m2×0.9m×1.5m =4.05KN d、振捣荷载:2KN/m2×0.9m×1.5m =2.7KN 荷载组合: 按连续梁考虑,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gn 则 q1 =(a+b+c+d)/0.9m=36.81kN/m q2= [1.2×(a+b)+1.4×(c+d)]/0.9m=45.67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2l2=45.67×9002/10=3699270N·mm L185铝梁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3699270/131000 =28.24Mpa L185铝梁挠度验算: ω=0.677q1l4/100EI=0.677×36.81×9004/(100*50000*12140000) =0.27mm<[ω]=1200/400=3mm满足。 横桥向单根L185铝梁主龙骨验算满足要求。

4.立杆承载力验算:

按照最不利位置3-3断面中腹板处计算 腹板下双根立杆承重混凝土断面面积1.715m2,横向长度为1.8m;纵向间距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