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高中生心理调查报告(共19篇)

高中生心理调查报告(共19篇)篇1:高中生心理调查报告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在大四上学期进行校外实习工作。
在此期间,为了了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以便对其研究从而总结出相应的对策,我做了关于高中生的学习心理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内容涵盖学习压力、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三个方面,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6岁到19岁之间的学生,问卷调查在承德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的数据分析,和我自己在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的记录,结合自身在实践中的感受和认识,现将此次调查问卷反映的内容、分析的结果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一、学生学习压力状况(一)高中生学习压力基本情况面对目前的学习任务,调查问卷统计显示36.3%学生感觉“力不从心,”48%认为“还可以”;而学生的压力来源50.3%来自于家庭,49%来自于自己;因此在对于进入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适应这个问题上,有64.5%学生选择的是“基本适应”;18.4%选择的是“不适应”;这表明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
(1)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关注达到73.6%。
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但在与学生进行个案调查的时候,学生无不表示畏惧成绩的排名,特别是在希望班,这种抗拒感十分的强大。
成绩排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这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对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
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的,它最大的影响是在心理上的。
(2)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
在与初中学习方法的比较上,71.9%的学生选择“相同”或者“不清楚”,这说明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高中这个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调查结果1.高中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根据对100名高中生的调查,有75%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45%的学生存在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的问题,25%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20%的学生存在抑郁症状,5%的学生存在强制症状等多种心理问题。
可以发现,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2.心理问题存在性别、年级差异调查结果还表明,性别和年级在心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更加严重,特别是在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和自卑心理等方面。
同时,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严重,其中以抑郁症状和自卑心理为主。
二、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过大随着高中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学业成为高中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
考试成绩、学业水平和未来规划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身心发育不平衡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出现了许多问题。
在这个时期,他们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全面综合的考虑。
3.家庭和社会环境很多高中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少影响。
父母的精神状况和婚姻关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高中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应对之策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问题,了解自己身体和心理的规律,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缓解学业压力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协作,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技巧,鼓励学生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等课外活动。
3.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创造良好的家庭和谐氛围,充分发挥父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增强社交能力。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3篇】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3篇】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一一、问题的提出高一新生入学后,都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新环境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
一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
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分析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是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本人于2019年11月初在长沙市第十九中学高一124班进行了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
1.调查对象:长沙市第十九中学高一124班学生。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向全班58位学生发出问卷,收回58份。
二、结果与分析1.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34.4%学生认为学生压力过大;58.8%觉得“还可以”;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有87.5%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对于进入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适应这个问题上,有71.5%学生选择的是“有时”;18.4%选择的是“总是如此”;这表明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
表明高一学生与高二高三中学生相比,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
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
同时介绍大量延伸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老师还有意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教学内容也更注重系统性、序列化和阶梯度。
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
因此,尽管高中教学内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则”,但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确是难以接受。
2.对新生活环境不适应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群体,部分高一新生感觉不适应,或难于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最新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三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高三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是当下要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欢迎阅读分享。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结果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有63.3%的学生精神状态处于自信与焦虑之间,21.7%的人已经紧张焦虑,学不下去,只有16.7%的人有自信,可见在高考面前,大部分学生感到紧张,有压力,心理不同程度的已经出现了问题。
而这些学生的压力居然能有61.7%是来自家长的期望,可见在学生对高考充满恐惧的同时,学生家长也对他们施压,家长过多的期望使得学生高度紧张,以至感到有压力。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们不得不加倍努力来应付高考,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欠妥的做法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有58.3%的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学业的最大因素是情绪,而50%的学生认为影响情绪最大的因素还是学业成绩,可见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荣俱容,一损俱损,因此,心理状况对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说明了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帮助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了能取得的好的成绩,大部分高三学生都会选择开夜车学习,调查显示,有50%的学生睡眠时间在6-7个小时,36.7%的学生的睡眠时间在5-6个小时,而正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至少要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的,却只有13.3%的学生做到了。
学生之所以采用这种不健康的学习方法,究其原因还是高考对他们造成的巨大压力,面对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并最终影响到高考,从而不利于国家对人才的选拔,给个人,给社会,给国家造成损失。
长期压力使高三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在他们的外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据调查,21.7%的学生经常会想学习却无法集中精力,63.3%的学生偶尔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只有15%的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去学习。
高中心理学学情分析

高中心理学学情分析1. 引言高中心理学学情分析是指对高中生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需求、心理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从多个维度对高中心理学学情进行分析,包括学生背景、研究动机、研究惯、心理素质等方面。
2. 学生背景分析2.1 人口统计特征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参与调查的高中生的基本人口统计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背景特征的学生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差异。
2.2 学业成绩我们还收集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数据,包括学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进而分析学业成绩与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3. 研究动机分析研究动机是影响学生研究行为和成绩的重要因素。
本部分将对学生的研究动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成就动机等方面。
3.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对研究内容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进行研究。
通过对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兴趣、研究热情等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在动机水平。
3.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外部奖励和压力而进行研究。
本部分将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学生研究动机的影响。
3.3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学生追求成功和优越感的心理需求。
通过对学生竞争意识、自我挑战意愿等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
4. 研究惯分析研究惯是学生日常研究行为和方式的体现,对研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部分将对学生的研究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时间管理、研究策略、课堂参与等方面。
4.1 时间管理时间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分配研究任务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时间分配、拖延行为等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4.2 研究策略研究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研究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本部分将分析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共调查了500名高中生,其中男生250人,女生250人。
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如下:一年级200人,二年级150人,三年级150人。
调查内容: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社交支持、学习压力、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如下:
1.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
- 60%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30%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10%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 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女生,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
2. 影响因素分析:
- 学习压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超过70%的高中生感受到了学习压力的存在。
- 社交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验证,获得社交支持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
3. 其他发现:
- 高中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平均每天只睡6-7小时,这对于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 通过娱乐活动缓解压力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更好。
结论:
该调查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学
习压力、社交支持、睡眠不足等因素都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
施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情
感支持和咨询,理顺学习和生活的平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探讨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探讨在当今社会,高中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学业压力过大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课业繁重,考试频繁。
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很多学生为了追求高分,牺牲了休息和娱乐时间,导致身心疲惫。
2、人际关系困扰在高中阶段,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较为明显,容易引发嫉妒、攀比等心理。
同时,与老师、家长的沟通不畅也可能导致心理冲突。
例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自我认知偏差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有的学生过分自卑,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有的则过于自负,无法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4、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专业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5、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成长。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让高中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干扰。
同时,社会对成功的单一标准定义,也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2、学校教育的偏差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成绩为依据,导致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3、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例如,溺爱型家庭容易培养出依赖、任性的孩子;专制型家庭则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卑。
中学生心里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里调查报告引言本文旨在调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和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访方式,我们针对一个中学生群体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总结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让中学生们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来调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非随机抽样的方式,全国各地共有800名中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
其次,我们对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面谈和专访,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问题一: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80%的中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学习的压力。
其中,70%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于大量的作业和考试,而另外30%的学生则认为来自于对高考的压力。
解决方案:- 学校和老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安排,减少学生的压力。
- 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
-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60%的中学生表示他们曾经或正在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困扰。
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占比70%。
解决方案:- 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和培训,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
- 学校或者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互信与合作的关系。
- 增加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的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问题三:自我认同问题调查显示,40%的中学生曾经或正在面临自我认同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身份、价值和形象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确定自己到底是谁以及要如何定位自己。
解决方案:- 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
- 家长和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人生价值观、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高中学生总共900人进行了测试。
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为家长和社会教育提供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高中2500名学生,随机抽样每个年级四个班。
发放试卷900份,收回试卷885份。
三、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
对出现严重心理疾病的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四、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进行
本调查的数据统计属于原始手工操作和处理。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总体水平
从测试结果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存在问题的,完全健康的,平均得分在 2.0以下的学生共有303人,占抽样的34.24%。
存在轻度问题,平均得分在2分—2.99分之间的,有461人,占抽样的52.09%。
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平均得分在3分—3.99分的,有18人,占抽样的2.03%。
存在较重症状的,总平均得分在4分—4.99分之间的,没有。
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心理完全健康者所占比例较高,心理存在轻度问题或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和存在较重症状的所占比例偏低,说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1)强迫症状: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必要
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
有46人在3.0-3.9之间,占5.19%,有7人在7分以上,占1.24%。
(2)偏执: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有18人在3分以上,占2.03%,有5人得分在4分以上,占0.56%,严重偏执,且都是女生。
(3)敌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
有56人较严重,占6.32%,4人很严重,占0.79%。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
有48人较严重,占5.42%,12人很严重,占1.35%,且多数是女生。
(5)抑郁: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有89人比较抑郁,占10.0%,有49人严重抑郁,5.53%。
(6)焦虑: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
有64人比较严重,占7.23%,有28人严重焦虑,占3.16%。
(7)学习压力: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
有比较严重的135人,占15.25%,但严重的只有35人,占3.95qo。
(8)适应不良: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
比较严重的有32人,占3.6%,但严重的有12人,占1.35%。
(9)情绪不平衡: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
有95人比较严重,占10.73%,非常严重的有50人,占5.64%。
(10)心理不平衡: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
比较严重的有25人,占2.82%,非常严重的只有4人,占0.45%。
3.心理健康分析通过以上各因子数据分析,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抑郁、焦虑和适应不良及抑郁比较严重。
相当一部分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不少学生心理不平衡和情绪不稳定,而女生中偏执和敌对比较明显。
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1)家长因素。
一是期望过高,很多家长对学生过度呵护、关心、干涉、指责以及虐待、漠视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二是家庭不和睦,尤其是家庭父母离异或再婚对学生影响犹大。
很多这样的学生感到孤僻,敌对,焦虑,情绪不稳。
三是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学生关爱不够。
家长在学生眼里是“摇钱树”,学生在家长眼里是“败家子”,很多学生感觉无法与父母沟通,不少还出现在电话中和父母吵架的局面。
(2)教师因素。
教师水平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严而无度,严而无方,只重学习成绩忽视班级活动的开展,个别教师行为偏激,对学生研究不够,方法不恰当的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和过度焦虑。
(3)学校因素。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不出事”,取消了很多学生宣泄情感的活动,更多强调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4)社会因素。
家长之间盲目的攀比,独生子女成长背景,现代家庭构成的不稳定和学校追求高考升学率等等对很多学生形成了多方面的压力而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
(5)学生的个体因素。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见很多新问题,在面对诸多问题的挑战过程中,自然表现出焦虑等因素,这决定了学生出某些问题是正常的。
六、建议
1.领导重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和管理。
树立正确的思想,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不只是纪律要求,更要对其心理疏导。
2.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科研课题研究等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的科研教研活动中的比重,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经验的交流和推广。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设立专职心理教师加强监督发挥作用。
4.采取多种措施正确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沟通和引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日康复;引导教师形成正确心理健康观,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营造宽松环境,很多轻微的问题都会因为学生自身调节和
成长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