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现代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红军长征导学案2
八年级历史第十四课导学案

广德基安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稿班级姓名时间主备人简义蓓NO.14 审核人自学让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课题::第十四课:红军长征课型设置:随堂笔记·自研(10分钟)互动(10分钟)展示·补充(10分钟)课堂反馈(10分钟)※【学习目标】(1分钟)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自研自探环节(10分钟)合作探究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质疑提升环节(10分钟)总结归纳环节(10分钟)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板块一:长征的原因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2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回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①根本原因是博古等“左”倾思想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有严重错误。
②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帝国主义对A、对学:搭档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评定成果,用红笔互助纠错。
小组长应营造安静和谐的交流环境,根据交流情况和随堂笔记自研成果给出成员等级(5分钟)展示方案:方案一:(提示预案:1、讲述有关长征的故事2我们经常用“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来形容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敌人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方案二:(提示预案:2、活动:“重返长征路”,指导学生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随堂笔记:一、长征的开始1.反“围剿”失利:____年秋,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次“围剿”。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名师教案 鲁教版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 长征、遵义会议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由此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一、长征1.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 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2.要用好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3.红军长征原因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主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4.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5.红军在长征途中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事件是四渡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渡过金沙江,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在项英、陈毅领导下坚持游击斗争二、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

•
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1)遵义会议(2)飞夺泸定桥(3)会宁会师 A、(1)(2)(3) B、(2)(3)(1) C、(1)(3)(2) D、(3)(2)(1)
)
知识抢答:
1.红军被迫实行长征的原因是( )反围剿的失败。
2. ( )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 )开始长征。 3.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三大主力在( )会师。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 根据地特点的战略 战术:如避敌主力, 胜利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在运动中 消灭敌人等. 制定了”左倾”战略 战术:如全面出击, 失败 同敌人打阵地战等
第五次 100万
博古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 原因有哪些?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一、长征的开始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飞夺泸定桥
走 过 草 地
翻 越 雪 山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当代的我们应怎样发 扬长征精神?
学 习 测 评
七 律 长 征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三军 D、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
«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导学案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
3.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二、自主预习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召开。
3.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党纲确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
4.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
这个新局面一方便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华盛顿会议所决定的共同侵略政策,一方延长中国的纠纷情势”。
为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
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农民的目前利益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回答:(1)指出大会的名称、时间、地点。
(2)最低纲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是什么?四、随堂演练1.李大钊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法俄革命之比较观》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地点在()A.上海B.北京C.武汉D.长沙3.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是()A.制定党的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C.领导农民运动 D.制定民主革命纳领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A.中国总工会 B.中共中央书记部C.中共劳动书记部 D.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5.把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推向顶点的是()A.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运动B.1922年的香港海员罢工C.北京的先进青年到工农群众中调查D.“二七”大罢工6.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刽子手主要是()A.皖系段祺瑞 B.奉系张作霖C.直系吴佩孚 D.晋系阎锡山7.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中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不包括()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C.提出彻底反帝反封的纲领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第一次代表大会3.第一个党纲共产主义4.上海三、合作探究1.①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上海;②依据: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The long march teaching plan of the Red Arm y红军长征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红军长征教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题目】红军长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识记与理解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②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③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④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能力与方法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我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②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③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④欣赏毛泽东诗词《长征》,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1、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2、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教学板书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活动:30秒的时间能击掌多少下呢?带着心中预估的数字,让我们试试吧!(学生活动)看来大家实际做到的数字远远超过自己的预估,相当的有潜力。
岳麓初中历史八上《第14课 红军长征》word教案 (2)

第14课《红军长征》备课资料〖自主梳理〗:一、长征的开始1.反“围剿”失利: ____年秋,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次“围剿”。
_____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红军屡战不胜,根据地日益缩小,敌军逼近瑞金。
2.突围长征: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_____、_____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二、遵义会议1.时间、地点: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会议内容:⑴会议批评了______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⑵改组了_________,增选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3.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______代替博古负总责。
接着成立由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全军的_____。
4.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定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_______和_______上________的转折点。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艰难过程: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______,巧渡______,跳出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强渡____、飞夺____,翻过_____,走过__________。
2.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______,与________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3.长征胜利: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点拨解惑〗: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P69)①根本原因是博古等“左”倾思想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有严重错误。
②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帝国主义对蒋介石的支持等也是其中的原因。
2、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P72)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鲁教版【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学生能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⑵学生能阅读长征示意图,有一定的读图、填图能力;⑶通过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境,激发学生兴趣。
⑵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来理解本课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学习红军的集体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经过、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设计好导学案;学生课前做好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今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将特别奖颁给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你们知道,这个特殊的英雄群体是指哪些人吗?请看视频。
第14课红军长征课例

第14课红军长征课例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分析《红军长征》是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它关系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这一课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课程标准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本课主要讲述长征的原因、过程、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重点是红军长征过程和遵义会议;难点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历史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
这些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把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感悟历史,通过不同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是对于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有很多疑虑:学生对红军长征是相当的熟悉,但是他们原有的知识有些来自小说、电视剧,有些来自正史,所以我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看看他们掌握的真正的历史有多少。
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点、发展点又在哪里,因此,要通过相关的情况调查,在了解学生知识、认识上的状况后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热情。
第三部分:设计意图教学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就不要讲;凡是小组合作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要讲,教师引导能解决的也不要讲。
教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思维未到和有疑难的地方。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能解决的有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引导能够解决的是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征的开始 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
学习重难点 征的开始 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
导 学 过 程 感悟
预习: 红 军 长 征 一.长征的开始 原 因 由于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 间 1934年到1935年 地 点 中央革命根据地 二.遵义会议(伟大转折) 时 间 1935年1月 地 点 遵 义 内 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 义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党历史和中国革命上生死攸关得转折点。 三.长征的胜利 胜利会师 (时间.地点.主力) 1935年10月,红一军.红二军.红四军 意 义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得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展示; 一、选择题: 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右图是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的会议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图中小楼里曾召开的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 A.周恩来 B.朱德 C.邓小平 D.毛泽东 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A.开天辟地 B.焕然一新 C.生死攸关 D.光明前途 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 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
。
2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
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
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
(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
(4)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学过本课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
神?
反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