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6课时 连除的实际问题(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案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六课时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用“四舍”法、“五入”法试商并调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
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试商的能力,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必要的技能。
3.运用有关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更好地理解除法的笔算方法,提高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试商时的调商(“四舍”法、“五入”法试商)。
难点:运用有关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件、配套光盘。
1.口算。
127÷41=907÷49=292÷28=2.让学生口答这组题的试商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总结试商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5。
(1)刚才计算的几个小题除数都是接近整十数的数,41可以看作40,49可以看作50,28可以看作30。
在计算过程中,只要试一次商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得数。
下面看一看这道例题。
(教师出示例题)四年级一班有34人,一共借书272本。
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师:请大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2÷34。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式子中的除数,该把它看作多少来试商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与学生一起试商并发现问题。
师:把34看作30试商,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把商调小,用8来试商)让学生口算,教师板演。
(2)前边我们一起学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且个位数小于5时用“四舍”法试商及调商的方法,有另一种情况,除数是不接近整十的数,它的个位数大于5,如16、17、26、36,如果用“五入”法试商,有时商的数会偏小,需要调大后再试,直到得到准确的得数。
下面用这种方法试着分析解答教材第19页例6:四年级二班有36人,一共借书252本。
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师:同样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实际应用题,请大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52÷36。
师:如果把除数36看作40,口算可知应用6试商,大家讨论一下商6可以吗?为什么?(教师用6作商进行板演)师:请大家比较前面两道例题计算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大家交流一下。
2022四年级数学上册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6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__五入调商授课课件苏教版

15. 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
72
37 2 9 6 296
商是一位数
0
13 9 3 6 91
26 26
0
3
34
52 2 0 4
26 8 9 9
1 5 6 商是一位数 48
78 119
104
15
商是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
16.先说说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再计算。 612÷18 =34 648÷32 =20······8 845÷23 =36······17 商的最高位可能是3 商的最高位可能是2 商的最高位可能是3 552÷18=30······12 608÷23=26······10 845÷28 =30······5 商的最高位可能是3 商的最高位可能是2 商的最高位可能是3
一共借书252本。
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252 ÷36 =
()
6
252 ÷36 =
()
计算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有办法解决吗?
把36看作 40试商。
40 36 252
余数和除数相 等,怎么办?
40
6
36 252
216
36
剩下的正好 够每人1本, 商应该是7。
6
252 ÷36 = 7 (本)
完成右边的计算,
2
2
540÷67 =8······4
8 37 3 0 0
296
4
8 67 5 4 0
536
4
验算略。
8.王叔叔家去年生产水果的情况如下表:
平均每棵猕猴桃的产量是多少千克?平均每棵水蜜桃 和脐橙的产量呢? 猕猴桃:448÷28=16(千克) 水蜜桃:912÷19=48(千克) 脐 橙:689÷53=13(千克)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6、连除实际问题》优质课件_16

900本图书
6个年级 求出一共有 每个年级3个班 多少个班。
可以求出平 均每个班多 少本图书。
900÷(6×3) =900 ÷ 18 =50(本)
1
4组同学 一共植树144棵
可以求出每 组植树多少 棵。
每组12人
144÷4÷12
=36 ÷ 12
= 3(本)
2
可以求出平 均每人植树 多少棵。
4组同学 可以求出一 每组12人 共有多少人。
一共植树144棵
可以求出平 均每人植树 多少棵。
1
150÷(2×3) =150 ÷ 6 =25(天)
150÷2÷3 =75÷3 =25(天)
924÷7÷3 =132÷3 =44(只)
924÷(7×3) =924 ÷21 =44(只)
440÷8÷5
450÷9÷5
=55÷5
=50÷5
=11(个)
=10(个)
根据条件提问题
a 10盒羽毛球 一共600个
b 羽毛球一共600个 6个装一袋
可以求出 每个书架 多少本
可以求出每 个书架每层 多少本
一共224本书
可以求出每 个书架每层 多少本
2个书架
可以求出2个书
每个书架4层 架一共多少层
224÷2÷4 =112÷4 =28(本)
224÷(2×4) =224÷8 =28(本)
答:第一组平均每人每分钟夹11个球,第 二组平均每人夹10个球。
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题和第12题。
1
2
28×4×2=224(本) 或28×(4×2)=224(本)
224
168÷4÷3 =42÷3 =14(人)
168÷(4×3) =168÷12 =14(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6、连除实际问题》1

第6课时: 用连除解决实质问题教课内容:教材13页例4。
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用连除解决的实质问题的基本构造和数目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种实质问题。
2.在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育剖析和推理能力。
教课重、难点:用连除解决的实质问题的基本构造和数目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种实质问题。
教课准备:多媒体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图发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能够发问:均匀每盒有多少个?图2:显示好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明“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能够发问:一共有多少袋?2.依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1.察看图意出示主题图,指引学生察看,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发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谈谈能够先算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虑,自主探究,小组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2)沟通报告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112÷4=28(本)综合算式:224÷4÷2=28(本)问:第一步是依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依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种解法:4×2=8(层)224÷8=28(本)综合算式:224÷(4×2)=28(本)问:第一步是依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依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持续议论沟通。
(1)这两种思虑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同样的地方?(2)想想,这题能够如何查验?(3)回首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领会?达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升1.练习三第9题。
挨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达成,指名回答,集体校正。
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质,出示一个药瓶,经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有关信息——共“150片,每天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能够吃多少天?让学生先议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沟通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学资料·苏教版数学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6课时连除的实际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学第13-14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第8-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生活多校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看图提问(展示课件图),列式解答
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放了2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并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馆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三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同时,线段图的复习,也为学生作了学习方法的准备。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爱看书吗?开学了,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
1、观察分析: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224本书)。
(2)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3)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什么忙呢?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合作探究:
(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3、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方法二: 4×2=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师:好,谁能完整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本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
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
(教学预设:如果学生中出现方法三224÷4÷2,则请他说出理由,如果学生说不出,则用假设法帮他解释,并请他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算理,建议他及其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有准备的捕捉到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为学生提供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从方法多样化走向方法优化)
我们来看看番茄宝宝和青椒宝宝,它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它们也用了两种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火花,
在这里恰到好处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而且为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机会,线段图方法的运用,也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直观支撑)4、讨论比较:
这两种解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
1.第一步求的问题不一样。
第一种方法求的是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第二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2.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
3.单位名称也有不同。
第一种解法两步单位名称一样,都是“本”,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的单位名称是“层”。
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的最后都是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及时地安排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我们帮图书馆的白菜老师解决了问题,白菜老师要表扬大家呢!
(课件音响: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棒!)
告别白菜老师,我们一起到科技馆去参观。
5、“练一练”。
你们帮图书管理员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再帮帮他,好吗?明天是周末,上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他想把四年级168人分成4队,每队3组,每组有多少人?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豆荚老师请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听说同学们今天学习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本领,连老爷爷也要来请小朋友们
帮忙了大家愿意么?
出示练习三第10题。
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2、出示练习三第11题
小萍和小明去买乒乓球拍,请观察图上的信息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
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了一些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但题材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3、闯关游戏
第一关, 快速连线(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学校有4层教学楼,每层6个教室,一共放了120盆月季花
①平均每层楼放多少盆? 4×6
②平均每层楼每个教室放多少盆? 120÷4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120÷4÷6
第二关,火眼金睛(选择正确答案序号)
(1)拍8元,小红和小军每人买了一副,一共多少元?
A、 8×2×2
B、 8÷2÷2
(2)小红浇了左边接3排小树,妈妈浇了右边的3排小树,一共浇了192棵,平均每排小树有多少棵?
A、192÷(3×2)
B、192÷3÷3
第三关,真刀实枪(解答下面应用题)
(1)一盒羽毛球有8个,6盒装一箱,一共卖96元,平均每个羽毛球多少元?(2)学校有288名同学参加运动会,4个方阵表演,每个方阵站6排,平均每排多少人?
(3)2只青蛙3天吃掉害虫486只,平均每只青蛙每天吃掉害虫多少只?(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解题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的认识。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难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会选择合理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解答学生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8、9、12-14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