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贸易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下位与上位——基于中国、印度和越南外包成本比较研究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测度及国际比较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测度及国际比较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理论基础 (7)2.1 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 (9)2.2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概念界定 (10)2.3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驱动因素 (11)三、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测度 (13)3.1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4)3.2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 (16)3.3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 (17)3.4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国内区域差异 (19)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分析 (20)4.1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21)4.2 中国制造业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23)4.3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24)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26)5.1 研究结论 (27)5.2 政策建议 (28)5.3 研究展望 (29)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变化及其国际比较。
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包括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比较,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
文章最后总结了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特点,提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策略建议。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的分工地位分析视角。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作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其重构不仅影响着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也对各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论文-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其他论文-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摘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阐述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东莞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价值链理论。
广东省东莞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工贸易非常发达,在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东莞加工贸易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在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丧失成本优势的东莞加工贸易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界定及价值链理论。
国际上对加工贸易的定义并不明确,根据《国际贸易实务与合同全书》的定义,所谓加工贸易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方式,人们常说的来料加工与来料装配是加工贸易的两种主要方式。
[1].(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整个国际贸易中,不同环节所承担的任务分享着不同价值,一般而言,越是接近产品设计等富含技术含量的环节,其占有的价值就越高,而承担的任务越简单,所能获得的价值也越少。
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尽量将自己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向上游发展,是其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追求。
加工贸易的转型包括多层意义,既有增加加工贸易主体,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的要求,也有加大国内采购率,转变大量进口发展方式的要求,进而加大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加工贸易的升级是努力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上游进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使加工贸易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高价值产出。
(二)价值链理论。
在加工贸易等国际贸易领域,价值链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加工贸易各个环节企业在加工贸易价值链上的地位。
[2]对于东莞的加工贸易发展而言,分析加工贸易各个环节的价值,看清自己在整个加工贸易价值链中的环节,可使东莞实现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与努力方向。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国别对比研究利用OEC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HS制度,计算中国各产业的附加值贸易水平,并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进行对比,考察中国的附加值贸易现状。
同时,计算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的附加值贸易数据,进行国别比较研究,寻找中国与不同发展层次国家之间对外贸易水平的差距。
其次,以要素密集度为指标对产业分类,观察中国不同产业之间贸易附加值水平的高低分布情况,并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对比,探求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标签:附加值;贸易;价值链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621 引言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和全球价值链的逐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成为了贸易的主要形式,产品的生产开始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中间品开始出现,单纯地计算各国的贸易总量已经无法直接反映出不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地位的差异,大量的重复计算使得一些国家的贸易数据出现“虚高”的现象,也造成了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假象。
2013年1月16日,WTO与OECD联合推出了附加值贸易测算法,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对贸易数据进行了审视和认识。
所谓的附加值,就是剔除了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价值后,在生产活动中新创造出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意见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的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
利用附加值理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清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并对现有的不足进行调整和改善,并将优势继续发扬。
针对附加值理论,关兵(2013)详细地阐述了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的内涵和经济意义,通过描述附加值贸易统计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发现的实际状况来提醒企业和相关部门警惕价值链中低端绑定效应并高度关注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强对全球价值链移动轨迹的跟踪。
廖泽芳,宁凌(2013)用附加值理论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认为中国仍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的加工环节,产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国外附加值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中低端水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产品结构研究

3作者简介:张萌萌(1996—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东南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对提升整个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很早就有关于对外贸易格局的讨论和研究。
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绝对优势理论来讨论一个国家如何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avid Ricardo(1817)在绝对优势理论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生产的某种商品即使不具有成本的绝对优势,只要相对成本较低,就可以出口这一种商品或产品。
在此背景下,Heckscher、Ohlin提出了H-O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国内丰富的资源或生产要素被广泛使用的物品。
Leontief(1953)得出了与资源禀赋理论不相符的结论。
(二)国内文献综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讨论对象就变成了我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的贸易结构问题。
大多数学者将沿线国家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中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结构。
例如,彭斯达等(2008)研究出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提高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
公丕萍等人运用 RCA指数、k 值聚类算法等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出口商品以机械设备及轻纺产品、服装等为主。
邹嘉龄等从省域层面分析了中国各个地区出口对于沿线国家的经济贡献,沿海省份对“一带一路”贸易的出口贡献最大。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中国与各个地区的贸易格局基本都遵循资源禀赋原理。
另外一些学者从进出口角度入手。
吴建武指出资本劳动比例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研发技术投入的增加都会优化我国出口结构。
魏浩发现中国仍以中等技术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产业结构升级任重道远。
蔡中华等通过统计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发明创造的权益情况,发现中国在沿线国家的专利分布格局与出口结构相似度较高。
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研究

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研究贺杨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资源、人力、环境成本的升高,中国出现了制造业外迁的现象。
这种变化引发了市场对“中国制造”前景的担心。
制造业外迁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未来的趋势会如何?这与国内的相关政策(如结构调整、腾笼换鸟等)又有何关系?国内今后在政策上应该有什么调整?这都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表现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无论在低端和高端领域都出现了外迁的现象。
(一)低端制造业外迁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主要表现在加工贸易领域,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如轻纺类的一般贸易领域。
由于加工贸易出口额近年来一直占据总出口的半壁江山,这种“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更容易受成本的影响而发生外迁。
以耐克公司为例,耐克运动鞋在中国的生产比率从2001年占全球的40%下降到2010年的34%,而成本低廉制造业环境渐趋改善的越南则从13%上升到了37%。
根据亚洲鞋业协会2007年的统计,广东的鞋业企业中,有25%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50%左右到中国内陆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只有25%左右的企业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
他们在越南的工厂制鞋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配件都得从占全球制鞋业1/10、中国产量1/4的东莞运过去,虽然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但在产业配套上没中国这么方便。
在以小商品产业集群闻名的温州,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促使部分企业远走成本更低廉的地方,如印度、越南,以及中国较不发达的内地省份。
如温州在全球打火机市场比重从5年前占80%比重下滑到70%左右。
不过,温州的企业依然欣欣向荣,因为制造总量并没有减少。
事实上,除了衣服鞋袜等日常用品行业,诸如IT、汽车、电子等OEM零部件代工领域,也存在着一些转移。
2010年6月,富士康国际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陈伟良称,在考虑将部分厂房搬到内地北部的同时,也考虑搬往印度和越南。
2011年4月,台湾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计划在越南北部北江省投资1亿至1.5亿美元建厂,新建工厂将给苹果iPhone和iPad生产触摸屏,而且并不否认“在成本压力下大陆工厂减产或外迁的可能”。
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新动向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Ji7 IMPORTANT ISSUES
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新动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涛【摘要】中美地缘关系紧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大了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和离岸生 产的风险,推动全球价值链加速向低成本中心转移、向发达国家回流以及向消费市场分散,且发 达国家对高技术环节的控制力度加大。这些动向加大了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成本和风险,提高 了中国通过全球产业链整合实现产业升级的壁垒。因此中国不仅需要采取供应链安全对策;还需 不断改善国内生产的软硬环境,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持续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同时确立新 形势下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和机制。【关键词丨全球产业链中国产业发展新动向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miltxsqy.2U22.07.008
近年来,中美地缘关系紧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大了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和离岸生产 及国际贸易的风险,推动全球价值链去中国化,加速向全球或区域性低成本中心转移,或向发迖国家回 流,亦或进一步向消费市场分散。对于中国产业而言,全球产业链外移趋势加强,高科技核心部件断供 风险加大,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较长时间内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 心地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中国利用全球产业链整合实现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将变得越来越困 难,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动向采取对策。
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冲击首先,中美贸易冲突提高了中国关联产业链的贸易壁垒,加大了全球产业链的贸易成本和地缘政 治风险。2017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基于其“美国第一”的经济战略方针,对内推行经济民族主义,对外实 施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退出一系列国际协定,重新启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另一方面针对特定产品或 特定国家提高贸易壁垒。2018年,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此后尤其针对中国不断挑起贸 易摩擦。自2018年7月到2019年9月,分阶段对自中国进口的500亿、2000亿和1200亿美元商品加征 10%〜25%的关税,限制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尤其是与中国先进产业发展有关的产品。而且冲突
微笑曲线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微笑曲线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摘要:1992年,中国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概念,即用一个开口向上的(也可用字母u表示)抛物线来描述个人电脑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
之后,“微笑曲线”概念被用来说明各种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附加值分布情况。
对于中国目前的加工贸易,微笑曲线理论很生动地说明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走出目前加工贸易所遭遇的发展瓶颈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微笑曲线加工贸易附加值核心技术品牌我国的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使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格局中付出多、收获少。
中国加工贸易产业要发展,就必需要摆脱这种困局。
1992年中国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提出了“微笑曲线”概念为中国加工贸易走出价值链的低谷提供了理论参考。
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即用一个开口向上(也可用字母u表示)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电脑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
将此理论适用于中国加工贸易产业,便不难分析出本产业目前所面临困局的原因和走出困局的必由之路,微笑曲线理论可以生动地说明其中的问题,同时也为走出目前加工贸易所遭遇的发展瓶颈指明了方向。
微笑曲线理论与产业利润分配可以把“微笑曲线”(也就是“U”形曲线)视为整个加工贸易国际产业链。
“U”形曲线左端是高端技术研发,底端是产品加工环节,而右端则是品牌营销。
在这三点之间还包含着元件素材、组件加工、货物流通、销售等价值点。
在这样一条价值链曲线上,产品加工环节分享着整条利益链上最低利润,同时,它也是受制约最多、被动性最大的一个环节。
在全球化的经济分工中,欧美和日本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而中国的一些企业则处于弧底,要么为国际品牌做贴牌生产、要么制造低端产品。
以芭比娃娃的制造为例,可以看出“微笑曲线”上各价值点的理论差异。
一个在中国贴牌生产的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为10美元,那么在中国制造后出口离岸价格大概是2美元。
在这2美元中,包括了1美元的管理费和运输费,0.65美元的材料费,而用于支付制造的费用却只有0.35美元。
基于全球价值链调整的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参与度与地位比较

基于全球价值链调整的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参与度与地位比较黄光锋;杨国才【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年(卷),期】2022()3【摘要】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
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
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总页数】6页(P108-113)【作者】黄光锋;杨国才【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相关文献】1.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区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的国际投入产出表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于出口复杂度的研究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于出口复杂度的研究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贸易上游度视角5.中美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与地位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1 . 3 9. No . 4
J u 1 . ,2 0 1 3
中 国 加 工 贸 易 在 世 界 产 业 链 中 的 下 位 与 上 位
— —
基 于 中国、 印度和越 南外 包成本 比较研 究
许 军
(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 关键词 ] 产 业链 ; 外 包成本 ; 比较 [ 摘 要] 随着中国劳动 力成本不断上升 , 人 民币持 续升值 以及 东南亚 同类 型国家加 工贸 易条件 发生 变化 , 跨 国公 司纷纷调整对华的外 包策略 , 出现 了部分加 工 贸易从 中国向其他 国家转移的迹 象。通过 比较 中
包成本指数 ” 年度报告 , 在对七大成本 因素进行 前人研 究成 果 表 明 , 成 本 变 动决 定 一 国在 产 啪 螂 帆 懈 懈 啪 挑 比较后 , 称 中 国 已不 再 是 “ 最低成本 国” , 印 度 和 业链上 的位置变化及移动方 向, 但仍然存在两大 越南可能凭借更低成本在产业链上取代中国的位 置 ( 见图 1 ) 。而阿迪达斯 、 L a P e r l a 等一批外资 企业 相 继迁 离 中 国 , 似 乎也 表 明 中 国正 在 失 去 世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2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 中的下 位与上位一 基于 中国、 印度 和越南 外 包成本的测算 与比较” ( 项 目编号 : 1 2 Y J A 7 9 0 1 6 1 ) 阶段 陛研究成果 。 [ 作者简介 ] 许军 , 男, 江苏无锡人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 博士 。
第3 9卷 第 4期
2 0 1 3年 7 月
江苏 师范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f J i a n g s u N o r m a l U n i .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贸易 品缺 乏技术 含量 , 处 于价值链 低 端 ; 人 民币 升
链上的相应环节保持特定优势。外包理论洼地原 则表 明各 国嵌入产 业链 的决 定性条 件是 成本 。2 O 世纪 7 O 一8 0年代 亚洲 制 造 业 不 断 由先 进 国家 或
地 区 向后进 国家 或 地 区转移 , 这 种 规 律 性位 置变 化和移 动被 形象 概括 为 “ 雁行 模 型 ” 。从 2 0世 纪8 0年代 至今 , 中 国加 工 贸易实践 进一 步验 证 了 位移 性规 律 。与 亚洲 先 进 国家或 地 区一 样 , 中 国 加工 贸易 正在 经历 从 O E M向 O D M直至 O B M 阶 段性 成长 过程 。关 于造成 一 国在产业 链上 位移 的
国加 工 贸易 的现状 , 而 是局 限于 从 中国短 期 利 益
动 因, 无论 “ 竞争论” , “ 区位优势论” 或“ 产品生命
周 期论 ” 都 绕 不开 成本 因素 。外 包 成本 则 是 生 产 成本、 谈 判成本 和机 会 成本之 和 , 而 当越来 越多 的
得失 看待 问 题 。总结 世 界 外 包 业 三次 转 移 过 程 ,
全球化 格局 中, 波 特 提 出一个 企 业 只 需要 在 产 业
中国经 济扩 张 得益 于 对 外 贸 易快 速 发 展 , 而
对 外 贸易 的快速 发展 动力又 源 于加 工 贸易 。经历
了近 2 O年 高增长 后 , 困扰 中 国加工 贸 易发展 的 问
题也接踵而至。诸如 , 长期习惯于 O E M使得 中国
国、 印度和越 南外包成本 , 分析判 断 中国加 工贸 易在世 界产 业链 中的地 位与发展趋 势。从 对 比中可 以看 出, 中国加 工贸易仍 然会保持相 当强的竞争力 , 中国加 工贸易企业 已经 由 O E M向O D M或O B M 转变 , 由最初 的被
布局者转变为布局者。
[ 中图分类号 ] 1 7 7 5 2
发现收益及风险是外商选择外包地的两个基本条 件 。 比较 2 0世 纪 8 0年代 , 目前 中 国加 工 贸 易 的 内外部条件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 中国以往嵌入
产 业链 的优 势条 件 逐 渐 消弭 , 而 周 边 国家 的潜 在 优 势正在 凸显 , 这些 变 化不仅 诱发 了种 种难题 , 更
值导致 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 劳动力价格大幅度
上升致 使企 业利 润空 间受 到挤压 等等 。为解 决 上 述难 题 , 虽 然从 2 0 0 7年至 今 , 中央 和 地 方 纷 纷 出
台了鼓励或调整加工 贸易发展 战略与对策 , 但收
效甚 微 。造成对 策失 效 的根本 原 因是 没有 依据 世 界产 业链 ( 以 下 简称 产 业 链 ) 的 变 动 规 律 认 识 中
界加 工 贸易 中心 位置 。但 也有 研究 看好 中国加 工 贸 易未 来 发 展 , 通 过 比较 , 发现 印度 、 越 南 的加 工 不足 : 一是 割裂 了 中国加 工 贸易 在 产 业链 上 位 与 下 位 的联 系性 , 甚 至将 二者 对立 起来 ; 二是 成本 测 算与指标体 系尚不完善 , 没 有 考 虑新 要 素成 本 。 中 国加 工 贸易在 世 界 产 业链 中 的位 置 及 其 变化 , 取 决于跨 国公 司 ( 发包方) 、 投 资对 象 国 A( 承 包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5 1 7 0 ( 2 0 1 3 ) 0 4 - 0 1 1 6 05-
一
、
写作背景及文献综述
重要 的是触及了未来 中国在产业链中如何定位的 深 层次 问题 。
产业 链 理论形 成 于 2 0世 纪 8 O年 代 , 在 经 济
国家嵌入产业链 , 运输成本及其他物流条件 同样 不可忽视 j 。2 0 0 7年以来 , 受“ 三率两价” 等因素 影响 , 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 中国加工贸易深层
次 问题 逐渐 暴露 出来 , 由此 引发 了 中 国加 工 贸 易 能否持 续发 展 的一 场 争 论 。A l i x P a r t n e r “ 制造/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