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医院改造工程抗震加固设计介绍

合集下载

某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抗震性能化设计

某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抗震性能化设计

某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摘要:伴随着规范的更新以及新规范的实施,现有建筑的结构加固设计提出了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新要求。

本文通过一个超限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过程,详细介绍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加固设计;抗震加固设计;抗震性能化设计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既有建筑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房屋的改造即可以降低建筑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因此既有房屋的改造将会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改造建筑一般为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建筑,房屋结构以及抗震性能都有待提升,采用以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为基础的加固改造设计,既可以满足业主需求又可以达到结构经济合理满足现行规范的目标。

接下来就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抗震性能化设计在改造加固中的应用。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幢1997年设计并建造的商住两用楼,建筑总层数为7层,建筑总高度为20.8m,总建筑面积为29760m2。

建筑底部三层为框架结构大底盘,其主要建筑功能为小型商铺。

建筑上部多塔分为两种类型,西侧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余四栋为四层砌体结构住宅楼。

基础采用桩基础。

现业主拟将底部三层改为大型商场整体营业,上部办公及住宅的使用功能不变。

三、建筑结构现状分析:1.设计依据分析查阅本工程竣工存档图纸后可知,本工程设计完成至今历经多次规范改版以及国家地震动参数更新,当时选用的规范以及设计参数与现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现选取重要规范以及参数进行对比详见表1。

表1:设计依据对比表经对比可知,现有地震烈度相较于原设计有所提高,并且原设计活荷载取值明显小于改造后建筑功能的活荷载需求。

2.结构体系分析建筑的现状结构体系较为复杂,存在以下两项不符合规范要求之处:一是南北两侧砖混住宅为底部三层的底框结构,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中的第7.1.1条的规定;二是大底盘上部框架结构与砌体结构两种结构体系合用未设置抗震缝,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5节关于结构体系的相关规定。

医院设施抗震加固情况汇报

医院设施抗震加固情况汇报

医院设施抗震加固情况汇报近年来,我院加强了对医院设施的抗震加固工作,以确保医院设施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院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医院设施抗震加固情况。

首先,我们对医院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工作。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确定了需要加固的部位,并采取了相应的加固措施。

我们对建筑的承重墙、柱子和梁等主要结构进行了钢筋混凝土加固,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同时,我们还对建筑的连接部位进行了加固,确保了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其次,我们对医院内部的设备和管道进行了抗震加固。

医院内部设备和管道的稳固性对医院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对医疗设备、供水管道、供电设备等进行了固定和加固,确保了这些设备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受到损坏,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转。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医院的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

在地震发生时,医院需要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我们加强了医院内部的应急演练,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我们还完善了医院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最后,我们还对医院的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消防设施的完善对医院的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对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了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医院内部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总的来说,我院在医院设施抗震加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医院设施的抗震工作,确保医院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固,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完善医院的抗震预案,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医院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抗震改造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抗震改造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抗震改造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建筑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行抗震改造工程。

本方案针对某栋建筑进行抗震改造工程,主要包括结构加固、设备改造和人员安全培训等内容。

二、工程背景该建筑位于地震频发区域,建成时间较早,结构设计和施工标准不够与时俱进,抗震能力较差。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和人员造成的危害,需要进行全面的抗震改造工作。

三、工程目标1. 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2. 减少地震对建筑和设备的破坏,减少维修和重建成本。

3. 提高建筑对地震灾害的适应能力,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四、工程范围1. 结构加固: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

2. 设备改造:对建筑内的设备设施进行改进和升级。

3. 人员安全培训:对建筑内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抗震安全培训。

五、结构加固方案1. 基础处理:对建筑的地基进行检测和处理,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钢结构加固:在建筑的主承重墙和柱子处增加钢筋混凝土柱或外加钢结构,提高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

3. 墙体加固:对建筑内外墙进行加固,通过外加钢筋混凝土墙或加固钢板等方法,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4. 梁柱连接:加固梁柱连接处,通过增加拉杆或设置钢筋混凝土节点等方式,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六、设备改造方案1. 电气设备:对建筑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改造,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稳定运行。

2. 通风设备:对建筑内的通风设备进行改进和升级,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3. 消防设备:对建筑内的消防设备进行检测和改造,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火灾。

七、人员安全培训方案1. 抗震知识培训:对建筑内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抗震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抗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逃生技能。

八、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队伍,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和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因此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建筑抗震加固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基条件、地震烈度等因素,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二、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加固的方式包括增加结构强度、加固节点、加固墙体等。

在加固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确保加固效果。

三、建筑物的抗震检测
建筑物的抗震检测是为了检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测的内容包括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节点等方面。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抗震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

四、建筑物的抗震维护
建筑物的抗震维护是为了保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维护的内容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方面。

通过维护,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

在建筑抗震加固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确保加固效果。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检测和维护,保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医院房屋加固工程实施方案

医院房屋加固工程实施方案

医院房屋加固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医院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房屋安全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施工质量不佳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部分医院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亟需进行加固工程。

本方案旨在对医院房屋加固工程进行详细规划,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可靠,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保障医院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项目概况医院名称:***施工范围:医院主楼、门诊楼、医技楼施工内容:钢筋混凝土加固、外墙保温及防水项目投资:***万元施工周期:***个月施工单位:***三、加固工程设计1.结构加固主楼、门诊楼、医技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年限久远,存在裂缝、变形等问题。

因此,在加固设计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预应力加固:对存在裂缝的框架柱进行预应力加固,增加其承载能力,提高抗震性能。

(2)粘贴钢板加固:对楼板、梁柱等部位进行粘贴钢板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3)混凝土补强:对存在空鼓、损坏的混凝土进行补强处理,确保结构稳固。

2.外墙保温及防水为了提高医院房屋的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需要进行外墙保温及防水处理。

具体包括:(1)保温材料选用:选择保温性能优越、耐久性好的保温材料,确保医院房屋在冬季保持温暖,夏季保持凉爽。

(2)防水处理:对外墙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医院房屋在雨水侵蚀的情况下不受损坏。

四、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清理施工现场,建立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2)加固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加固、外墙保温及防水施工。

(3)施工验收:对加固工程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施工安全(1)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用品,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3)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3.材料选择(1)结构加固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预应力钢筋、粘贴钢板材料、混凝土补强材料等。

(2)外墙保温及防水材料:选用品质可靠、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的材料。

北京某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

北京某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

北京某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刘浩1,刘航1,杨学中1,郭青骅1(1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9)[摘要]北京市某既有建筑建于2006年,原设计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8度抗震设防。

本文依据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抗震鉴定报告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加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达到了相应规范要求,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结构加固;抗震鉴定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Retrofitting of an Existing Building in BeijingLiu Hao1,Liu Hang1,Yang Xuezhong1,Guo Qinghua1(1 Beij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39,China)Abstract:The existing building in Beijing was founded in 2003, the original design of earthquake-proof are classified as Class C, with an earthquake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of 8 degre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eismic appraisal report issued by the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the strengthening method was put forward to achieve fortification class seismic standards and follow-up using period of 30 years for this building.Keywords: shear wall structure; seismic retrofitting; seismic qualification0工程概况北京某既有建筑建于2006年,主体分两部分组成,南段为地上一层,仿古建造型,脊高5.6m,采用现浇框架结构,屋顶采用构造柱举架形式以达到仿古建造型,且该部分由于位于规划红线内,按临时性建筑考虑;北段为地下一层半,地上两层半建筑,檐高4.6m,脊高8.3m,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医院抗震支架工程施工方案

医院抗震支架工程施工方案

医院抗震支架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为提高医院建筑的抗震性能,确保医院在发生地震时可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本项目拟进行医院抗震支架工程,对医院的主要建筑进行加固和改造,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施工准备1.项目立项及规划根据医院抗震支架工程项目的实施要求,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对项目进行立项,并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医院的使用情况、建筑结构和地震烈度等因素,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

2.材料和设备准备针对医院抗震支架工程的要求,需准备相应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包括支架材料、钢筋混凝土、抗震支架设备等。

3.施工人员准备确保施工队伍的人员配备和技术水平符合医院抗震支架工程的要求,经过培训和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施工过程1.基础处理在进行医院抗震支架工程前,需要对建筑的基础进行处理,包括地基加固、基础加固等工程,以确保建筑的基础稳固可靠。

2.支架加固根据医院抗震支架工程设计要求,对建筑的支架进行加固和改造。

主要包括在建筑结构的主要支撑点上安装抗震支架设备,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结构加固在支架加固完成后,还需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在建筑墙体、梁柱等结构部位进行加固,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4.材料使用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对材料的使用和保护,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时,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

5.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四、验收和总结1.施工验收在医院抗震支架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进行施工验收,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进行检查和验收,以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

2.运行试验在工程验收完成后,还需对医院的建筑进行运行试验,测试医院的建筑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医院建筑可以在发生地震时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3.总结经验在医院抗震支架工程完成后,需进行总结经验,总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医院抗震支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北京地区抗震加固施工方案

北京地区抗震加固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3)3.施工部署 (5)4.施工准备 (6)5.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8)6.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6)7.安全生产及消防保卫措施 (33)8.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34)9.成品保护措施 (35)1.编制依据1.国家民委中京畿道17号楼综合整治项目施工图纸。

2.“.国家民委中京畿道17号楼综合整治项目”图纸会审记录、工程变更洽商记录等;3.相应的规范、规程、图集、法律法规等4.GB/T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工程概况总体简介设计概况现场环境特点本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国家民委中京畿道,工程毗邻主要道路,交通运输较为便利;但另一方面,由于紧邻长安街交通干道,车辆流量较大,给运送施工材料的货车的通行、停放和材料卸货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同时附近居民居住密集、过往行人频繁。

本工程为带户加固、更换门窗及外墙外保温,存在扰民、民扰问题,施工中必须协调好与四周居民的关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要求施工中必须采取各项特殊保护环境措施,确保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

同时,由于施工内容主要集中在建筑物外立面和屋面进行,属于出入口的危险作业和屋面高空作业,施工人员本身的安全和附近居民及过往行人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

要做好工程的各项安全防护及围挡工作,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进行施工。

3.施工部署现场改造施工位置相对集中,混凝土喷射工作量大,但现场位于居民小区内地段,施工作业面相对狭小,施工影响因素较多,必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以解决施工工期紧张的特点。

施工应本着拆除由上至下,改造同时穿插进行的原则,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穿插中进行以加快施工进度并确保施工总进度。

各项的详细施工顺序见主要项目施工流程及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某医院改造工程抗震加固设计介绍
摘要:本文以北京某医院改造工程为实际案例,结合鉴定报告,详细介绍了本
工程案例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案,并归纳出了现有建筑改造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加固
措施。

关键词:改造工程;结构加固;设计方案
近年来,在大中型城市,由于城市空间的稀缺紧张,新建建筑日益减少,现
有建筑改造工程越来越多。

为保证现有建筑的使用安全,满足新的使用功能和抗
震要求,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已北京某医院改造工程为例,详细介
绍本工程的改造要求以及所采用的结构抗震加固措施。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某医院配楼改造项目,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原结构体系为现
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建筑高度23.15米,本工
程于1997年设计,1998年竣工,原设计依据规范为89版系列规范。

2.改造要求
改造前各层功能: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为热交换站,锅炉房、水泵房,二层
为库房,三层至六层为宿舍。

改造后西配楼保留热交换站、锅炉房,其他部分作
为医院急救中心。

本项目改造后总建筑面积5914.5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039.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74.99平方米。

经与业主共同商定,本工程后续
使用年限为40年。

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乙类。

图1 首层平面图
3.结构检测鉴定
目前的改造项目多为老旧建筑,经过若干年后,需要对其的安全性、实用性
以及耐久性方面的问题有明确了解,这就需要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改造项目在
改造前必须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可靠性鉴定。

在二十世纪80年代之前,6度区III类、IV类场地和7度区的民用建筑,基
本未考虑抗震设防问题,8度及以上区域,虽有考虑,但采取的措施尚不得力,
因此,这些建筑在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同时,为了使结构更加安全,减少地震
带来的安全隐患,还需要对改造结构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具体应根据设防烈度、
使用年限等,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相应规定进行抗震鉴定本工程委托了相关资质的专业鉴定单位对该楼进行了结构安全性检测,检测
鉴定报告结论如下:
(1)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所抽检混凝土柱、梁、板、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柱、墙为地下1层至2层C40、3层至6层C35,梁为地下1层至2层C40、3层至6
层C35,板为C30的强度。

(2)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所抽检混凝土柱、梁、板、墙的钢筋配置符合原设计,保护
层厚度部分不满足规范要求。

(3)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检测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有关规定,
现浇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4)混凝土构件中钢筋腐蚀程度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钢筋锈蚀情况未对混凝土构件承载力产生不良影响。

(5)结构可靠性、安全性及正常使用性评定
评定结果表明,该工程现状结构安全性等级为Csu级,应对该工程进行安全
性处理。

(6)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该工程抗震措施基本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中B类建
筑后续使用40年的规定。

且工程满足在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位移指
标限值。

4.主要结构改动
该工程主要的结构改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房间活荷载增加
因由宿舍改为急诊,局部房间活荷载增加较大。

(2)楼板开洞
(3)剪力墙开洞
(4)楼板封堵
(5)剪力墙封堵
(6)新增设备基础
(7)新增楼梯
(8)新增电梯
(9)新增剪力墙与原有结构连接
(10)局部梁截面凿除
5.结构计算
计算软件采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软件》(JDJG-2010)、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YJK》(1.8.1)以及北京
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理正工具箱。

主要计算结果如下:
表1 结构自振周期
通过整体建模计算,由于部分房间活荷载增加较大,部分框架梁出现配筋不
足的情况,而原结构楼板形式多为大板,而改造后,隔墙增多,因此,多数楼板
均出现配筋不满足现状功能要求。

墙柱等竖向构件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6.结构加固设计
因施工进度比较紧张,业主要求,建筑外立面不拆除,对外边梁和悬挑板的
加固方案造成不便,具体加固方案如下:
(1)框架梁加固
本工程框架梁加固主要采用粘贴钢板和外粘型钢的加固措施。

粘贴钢板加固方法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

对框架梁正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时,其端部锚固处理见图2;对框架梁负弯矩区
的正截面加固时,其端部锚固处理见图3和图4。

图2 框架梁正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
图4 框架梁负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锚固二
外粘型钢(角钢或槽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
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

外粘型钢加固法是以角钢或槽钢外包于混凝
土构件的表面或角部,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灌注的加固方法。

本工程二、三层局部框架梁高度为900mm,因改造后层高无法满足机电管线汇总,此处框架梁需梁底凿除300mm,根据整体计算,考虑使用荷载和施工荷载后,采用外粘型
钢法,加固节点见图6,拆除做法节点见图5。

图6 框架梁底外粘型钢方案
(2)楼板加固
原结构楼板形式多为大板,没有次梁,而改造后,隔墙增多,经过具体计算,多数楼板均出现配筋不满足要求。

楼板采用的加固措施为粘贴碳纤维布和板底增
设钢梁。

楼板新增洞口较多,当洞口尺寸小于1000mm时,采用在洞口周边补偿
粘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措施,当洞口尺寸大于1000mm时,采用在洞口周边增设钢
梁的加固措施。

图7 楼板底粘贴碳纤维布施工现场
(3)植筋技术
本工程中有新增剪力墙等竖向构件,需要与原有结构相连,植筋是主要的做法。

采用植筋技术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植筋深度的要求:按构造要
求植筋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max{0.3Ls;10d;100mm},受压钢筋最小
锚固长度max{0.6Ls;10d;100mm},悬挑结构,构件应将以上数值乘以1.5。

植筋与原有钢筋在搭接部位的净间距应≥2d且≥20mm并≤4d;若净距>4d,则搭
接长度应增加2d,但净距应≤6d。

另外,植筋胶应采用改性环氧类或改性乙烯基
脂类的胶粘剂。

用于承重结构植筋的胶粘剂,除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外,尚
应具有耐湿热老化性能和"实际无毒"级的卫生合格证书。

7.加固改造施工要求
(1)改造加固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施工专业资质、业绩良好的专业公司和
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2)若部分结构拆除工作须先行加固时,必须确保加固构件达到100%的设
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相关的拆除工作。

在拆除过程中,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措施及结构临时检测措施。

(3)施工中必须做好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的处理,凿毛旧混凝土面层,
并对凿除后的构件钢筋进行相应处理。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将旧混凝土界面采用
高压水冲刷干净,充分润湿后,用水泥净浆或专业界面剂涂刷一层,以保证连接
面的质量或新老混凝土结构良好。

(4)所有钻孔植筋必须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且必须做拉拔试验以测
定其粘结长度。

植筋锚固长度应满足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要求,所用结构胶应满
足国家相关规范或规程要求。

(5)采用粘钢或粘纤维板时,应做好混凝土界面的处理。

8.结语
由于用地紧张,新建项目越来越少,加固改造项目越来越多,结构工程师应
该加强改造加固抗震设计相关方面的理论和业务能力,根据后续使用年限、不同
的使用功能,不同的加固条件,采用适合的加固措施,确保改造加固项目的结构
安全。

参考文献:
【1】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2】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3】GB 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4】戴国莹.现有建筑加固改造综合决策方法和工程应用[J].建筑结构,2006(11).
【5】刘浩等.北京某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J].建筑结构,20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