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干预研究2012-3-23

合集下载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敌对情绪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敌对情绪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40期(总第464期)深度关注▲【摘要】目前,中学生心理疾病呈现出高发的态势,敌对情绪的发病率仅次于抑郁和焦虑,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学生敌对情绪的现状,总结当前的干预模式,对体育锻炼干预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得出体育锻炼的干预方法对中学生敌对情绪有缓解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南通市十三期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2020002)的研究成果。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敌对情绪的影响及干预研究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 蔡雪梅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高发,虽然略低于高校学生,但该阶段,一些心理病症处在萌芽阶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中学生由于各种压力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心理障碍、心理失衡、自杀、犯罪等案例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同时,随着三维健康观念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从过去的身体健康逐渐过渡到各方面都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

《中国青年报》2018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

引起敌对情绪的常见原因有不良的个性、认知方式的偏差、缺乏社交能力等[2]。

目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较成熟,而敌对情绪的发病率仅次于抑郁和焦虑,对此进行的相关研究却不多。

所以,本研究从中学生的敌对情绪入手,通过体育干预手段探索改善学生不良心理的有效路径。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敌对情绪研究现状敌对是个体遭受到挫折后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不满,表现出仇视、对抗、不相容的消极情绪状态。

其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紧张,轻则相互不理不睬,重则争吵打架,甚至出现刑事犯罪行为[3]。

研究者普遍认为敌对是一种人格特质,具有遗传特性。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认为敌对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中最具危险性的心理特征。

自行车物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自行车物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自行车物理论文参考文献一、自行车物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机非物理分隔道路上自行车超车事件模型.《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1期.李志斌.王炜.赵德.杨晨.[2].混合非机动车流的多值元胞机模型模拟研究.《物理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SCI收录SC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8期.李新刚.赵小梅.[3].自行车上学物理.《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2年8期.郭嘉民.[4].物理分割的非机动车道超车事件延误动机模型.《交通信息与安全》.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1年3期.王怡.王炜.李志斌.付茜.[5].自行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高中物理课外活动的设计探索.《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年3期.李洵.[6].前轮驱动自行车机器人定车运动的建模与实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2期.黄用华.廖启征.魏世民.郭磊.[7].锂电自行车产业化发展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摩托车技术》.2011年9期.[8].用物理知识讨论自行车的运动.《科教文汇》.2008年21期.杜兆福.[9].自行车与摩擦力.《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年15期.王丽.[10].自行车与摩擦力.《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2011年7期.杨学辉.二、自行车物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艾树波.道路与铁道工程北京工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2].基于模糊数学的自行车无信号交叉口微观行为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周博.智能交通工程北京交通大学2007(学位年度)[3].城市自行车道改善及路网规划研究.作者:麻乐.交通运输工程长安大学2013(学位年度)[4].人—自行车鞍座系统有限元分析与舒适性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辛英.机械工程天津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5].基于中文语音交互的虚拟装配技术研究.作者:刘晓晖.电子与通信工程北京交通大学2014(学位年度)[6].行人和自行车交通事故中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机理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陈勇.车辆工程湖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7].北京旧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策略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朱立鹏.市政工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9(学位年度)[8].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马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武汉理工大学2010(学位年度)[9].两轮车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朱欣志.导航、制导与控制西北工业大学2003(学位年度)[10].信号交叉口右转专用道通行能力模型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史幼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北京工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三、自行车物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机器人的非完整约束.黄用华.廖启征.魏世民.郭磊,2011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2]自行车——行人共享道路的服务水平模型.陈峻.谢之权,2010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0年会暨第24次学术研讨会[3]中学物理学习习惯分析与研究.陈晓白.赵慈.耿爱从,2011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4]国产IIR的应用研究.李伊华.何秀琼.陈士穗,2002第12届全国轮胎技术研讨会[5]提高IIR胶料硫化活性的研究.陆晓中.孙晓民.季常青.吕琨.孙树杰.李春兴.赵凤奇.王维.白骏烈.2004年国际橡胶会议[6]电动助力自行车与电池.宋二虎.张刚.冯树碧,1998第二十三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会议[7]电动自行车用MH/Ni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容量的估算.陈永辉.魏进平.高峰.杨化滨.周伟.张充什.周作祥,2000第二十四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会议[8]电动自行车用压控脉冲快速充电器.闫智刚,2004第二十六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9]电动自行车用铅酸动力电池的进展.胡信国.闫智刚.毛贤仙,2000第二十四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会议[10]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蓄电池性能研究.王拥军.宋二虎.李继刚.张新河.杨青,1998第二十三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会议。

2012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结果公示

2012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结果公示

关于我县修造船业发展对当地群众生活影响 岱山实验学校 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岱西葡萄产业的调查 岱山实验学校
中三等奖(大市直送)
作 者 指导教师
杭外:金恺天,于赟皓,杨宇豪,徐程,杨明宇,张 欣渝;长兴实验初中:耿雪滢、沈碧波、姚远 周华伟 顾晨辉,胡佳怡,朱仕豪,江夏杭,尤美红, 熊建华,范鹏 郑菁 宋叶琳,张汉,俞淑琦,金佳妮,李娜,姜颖 卢萍 严晶晶,孙冰,余瑶 郑佳展,张栋斌,王春燕,孙瑜婷 陈丽雅 陈黎信
《洗“墙”革命——关于瞿溪居民对街道粘 瓯海区瞿溪侨中 贴小广告看法的调查》 《纸杯VS塑料杯——我镇居民使用一次性杯 瓯海区瞿溪侨中 子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我校七八年级学生使用修正液的情况调查 瓯海区梧田一中
仙人掌的形状与方位对吸收辐射效果影响的 温州育英学校 研究 对液态奶包装盒的调查与分析 消防应急标志灯的智能化改进研究 给母亲河洗脸 瑞安市外国语学校 乐清市清江镇中学 温州市绣山中学
潘夏曼,廖佳伟,陈珍益,王中伟,潘杭鸣, 金龙雪,梁剑光 吴潮财 陈怡,郑洁梅,张余,陈豪 潘依琦,曾铭瑶,潘琦,陈泽 黄珊珊,朱升丽,毛刘静 王雪颖,王志敏,吴彭雪,朱一帆 洪俊俊,谢星月,徐肃肃,吴雯雯 李若淇,姜人仁,陈姿霖,黄若瑜 金龙雪,陈秋 朱海华,谷胜良 朱小平 戴海勇,赖士仲 徐阿东,郑莉敏 韩秀萍
叶友林、姚汇、董淑贤、曹思诗、王家怡
陈海燕 林芳
董豫飞、何彦菁、朱尚胤、顾向平、毕钱兵、 周梦婷 王楠、骆敏、李野 李小玉、 张昊、 周佳佳、朱丹丹、黄丽颜、 叶蓓 叶文兵、陈洁、胡剑萍 蒋丹怡、蒋开来、冯佳佳、费秋怡、孙王捷、 马高成 胡杨宝、张建权、王丽芬 夏垚森 陆路 张幸圆 杨婕 宋志辉 朱志达 朱敏敏 李野楠 席晶 王怡 黄燕婷 周博婷 孙悦 丁思懿 张磊 张芸 张慧慧 杨青霞 储蝶 刘姝言 章丽梅 俞安 王笑 姚碧云 沈国悦 朱紫怡 金琪丽 潘佳茓、沈黎阳、竺可越、周阳康 张瑜宇 姚诗汝 郑若妍 陈诗涵 胡小洁 陈宣 潘春丽 沈驰艺 童菁菁 徐李蓥、方楚婕、金佳琦 凌淳锴、王银、何辰 吴 珏、赵心怡、厉凌锋、王文杰、章程 侯晓娟 李秀一

国外运动损伤论文运动损伤论文

国外运动损伤论文运动损伤论文

国外运动损伤论文运动损伤论文护理专业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摘要:为探讨护生在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规律,作者通过对许昌卫校、开封卫校护生发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指发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不仅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正常学习与生活,而且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影响。

尤其是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在体育锻炼中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并有一定的发生规律。

体育教师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预防措施,对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1]。

本文以许昌卫校和开封卫校护理专业若干女生为调查对象,对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其原因提出几点预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许昌卫校和开封卫校2006级、2008级和2009级护理专业女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两校三个年级各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06级376份、08级388份、09级395份。

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9份。

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分06、08、09级三个组别。

被调查学生的体育课模式是:09级为基础课,08级为选项课,06级不开设体育课但参加学校的各项体育比赛。

运动损伤调查表内容涉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原因。

1.2.2数据统计将有效问卷在统计软件SPSS11.0的支持下进行x检验。

2.研究结果级升高而降低。

3.讨论分析3.1运动损伤发生率分析从表1的调查看: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原因分析:09级新生大多数在中学由于升学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体质明显下降。

又因09级体育课为基础课,在体育课中练习的项目较多,练习密度较大,体育达标的项目也较多,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丰台区农村地区居民伤害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

丰台区农村地区居民伤害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

W uS uxa,Wa gHu .F n ti e t fr s s C nrl n rvni B i n 0 0 9 hn h -i n i ega ne o e e o t dP eet n, e ig 10 6 ,C ia C r Dia oa o j
【 b rc O j te oi e i t te tu j ya ogt r i n eg i irt Bi g A s at t 】 b cv T v ta a s fn r m n e ua r d ti Fnt si , ei , ei n sg e h s t o i u h r l e e sn s a D tc j n
a d t ee fc fr lv ti tre e c .M e h d Fie t wn h p r a d ml ee td i e g m n h n 2 v l g n h fe t o ee a n e f r n e s n to s v o s is we e r n o y s l e n F n t a d t e i a e c l s we er n o y s lce r m a h t wn h p,t t l 0 vl g r l t i .Th e ie t n t e f s 0 o s — r a d ml e t fo e c o s i e d o al 1 i a e we e s e e s e y l s ec d t s e r d n i h i t1 0 h u s s r e
高村民的安全知识水平是有效 的,可 以在 条件 相似 的地 区推广 。
【 关键词 】 农村居 民 ; 害;调查 ;健康教育 伤
I r mo gr r l e i ns i e ga Di r t ej g n e v n ne frn e L i ,Z a a gh n u ya n ua s e t n F n ti s i ,B i n ,a d r l a tit ee c i e h oF n -o g, r d tc i e r J

浙江省中学生交通伤害相关行为调查

浙江省中学生交通伤害相关行为调查

浙江省中学生交通伤害相关行为调查王浩;俞敏;胡如英;王立新;龚巍巍【期刊名称】《伤害医学(电子版)》【年(卷),期】2012(001)002【摘要】掌握浙江省中学生交通安全相关行为的流行水平,为控制和减少中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30个县区,221个学校,249个班级的11 638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集中调查,采用自我管理武问卷调查方法.结果在过去30天,中学生机动车驾驶率为9.02%,男生和女生机动车驾驶率分别为14.00%和3.88%(x2=363.31,P<0.01).乘坐过小型汽车或出租车前排的中学生中,安全带从不佩戴率为45.72%,男生和女生安全带从不佩戴率分别为45.66%和45.77%(x2=0.01,P=0.92).在过去12个月骑过自行车的中学生中,骑自行车违章发生率为39.90%,男生和女生骑自行车违章发生率分别为45.71%和33.67%(x2=117.36,P<0.01).结论浙江省中学生驾驶机动车和骑自行车违章现象普遍,中学生驾驶机动车主要类型是摩托车.安全带佩戴率不高,应加强教育和监管,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总页数】4页(P29-32)【作者】王浩;俞敏;胡如英;王立新;龚巍巍【作者单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31005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北京市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刘秀荣;张晨;李玉青;杨学军;杨军;姚玉娥2.宁波市4所小学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相关行为分析 [J], 张涛;崔军;高华;胡丹标;丁可;林寅3.2004年浙江省道路交通伤害相关行为分析 [J], 王浩;俞敏;胡如英;龚巍巍4.2010年云南省成人道路交通伤害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分析 [J], 邵英;秦明芳;杨永芳;许雯;杨沧江;陈杨;成会荣;肖义泽5.浙江省杭州市初中学生吸烟、饮酒及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 [J], 张新卫;张雪海;苏丹婷;方乐;余森海;潘学东;Jones.Jack;Aldinger.Carme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方乐;姜宝法【期刊名称】《中国学校卫生》【年(卷),期】2007(28)6【摘要】目的综合评价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对中国中小学生伤害控制的效果,为伤害控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纳入的多项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采用Peto法估计同质资料的综合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异质资料则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

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7篇,各研究结果不同质(Q=583.9585>χ(20.005,6),P<0.005)。

假定中国某地区干预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x%,则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的保护率PR=1-1/(3.6324-0.026324x),其95%CI为[1-1/(2.0018-0.010018x),1-1/(6.5912-0.055912x)]。

结合中国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约为50%的现况,可得PR=56.83%,此类干预将使中小学生伤害在原来发生率基础上下降56.83%。

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对控制中国中小学生伤害是卓有成效的,值得大力推广。

【总页数】3页(P538-540)【关键词】创伤和损伤;干预性研究;Meta分析;学生【作者】方乐;姜宝法【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9;G478.2【相关文献】1.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J], 王凤枝;陈月琴2.健康教育对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干预的效果分析 [J], 张艳;谌丁艳;谢思柔;李丽萍;周丽3.中国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J], 刘四云;胡明;常艳;陈卉;涂娇4.鹤壁市中小学生伤害类型、原因及干预效果分析 [J], 范迎胜;张彩平;陈英海5.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J], 苏丹婷;张新卫;张雪海;章珍珍;徐越;王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地自行车运动损伤原因_类型_预防

山地自行车运动损伤原因_类型_预防
[ 10]
员佩带, 自行车下山运动时最好戴上头盔, 同时也应鼓励队 员佩带其他保护装置, 如护目镜等 。 4. 3 地形因素 对竞技山地车选手来说, 地形由赛事组织者事先选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7 年 5 月第 26 卷第 3 期 Chin J Sports Med,M ay 2007, Vol. 26, No. 3
373
为吸引观众 , 组委会会选择比较专业的赛道。美国越野运 动协会和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主要负责监督重要的赛事, 而 成绩较好的选手一般不参加由俱乐部和地方组织的赛事。 所以, 赛道应该适合于多数参赛者, 以牺牲自行车运动员为 代价来取悦观众和媒体的赛事应被禁止。组织者应特别注 意避免选用极其陡峭的、 岩石较多的、 泥泞的、 有窄的和深 的车辙的下坡赛道, 在所有参赛者使用同一条赛道时更应 该考虑周到。选择赛道时可以选择较安全而专业难度较大 的赛道 5
[28]
。其他损伤还有肘关节脱臼、
跗趾骨关节脱臼、 指关节脱臼等。 头部和面部损伤 大脑损伤约占全部损伤的 3% ~ 13% , 颅内出血很少 。研究表明头盔可有效减少头部损伤。在美国 , 越来
[ 6]
。头盔对预防损伤是非常重要的 , 应鼓励运动
[ 8]
越多的运动员使用头盔, 而且美国越野运动协会和国际自 行车联合会赛事规定运动员必须使用头盔 。德国的一项 调查研究发现, 头部损伤是最常见的, 而所有头部受伤的运 动员均未戴头盔
[ 8] [6]
则认为使用减震系统后, 腕关节和颈部综合症的发生频率
。在休闲山地运动选手中, 从 1992 年到 1994 年
[ 6]
损伤的发病率为 0 30%
。而 1993 年赛季所有赛事的损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干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中学生适宜而有效的自行车伤害的干预方法,以减少
自行车伤害行为的发生,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整群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两个镇部分中学初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学校
为单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进行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与认知程度问卷调查后,
给予干预组学生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的干预活动,持续一年后,再次对干预组和
对照组进行包括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与认知程度的调查。对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加以
比较,并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自行车伤害干预效果。结果:尽管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
2
=2.800,P =0.094);但进一步分析显示,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学生自行车伤害发

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7,P =0.004)。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学生
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 =0.755)。干预前,
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6,P
=0.127)。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13.409,P <0.001)。干预组学生在干预前后对于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知
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从干预前56.3%的学生知道“未满12周岁不能骑
自行车”的规定,干预后则提高到64.1%的学生知道该规定,而行为方面未发
现显著性改变。结论:宣传教育干预措施对农村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降低及
道路安全知识、态度与认知提高方面有一定短期效果,其长期效果及切实行之有
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的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的干预研究。

关键词:农村 中学生 自行车伤害 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In this research,we tried to explore suitabl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al
methods on bicycle-injuries fit for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occurance of bicycle-injuries,and then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government establishing strategies.
Method:We used the cluster controlled trial in this research.We chose the grade-one
students of some middle schools in two towns as the object of study,and then divided
them into intervention and comparison groups depending on different schools.After
carrying ou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bicycle-injuries and on
the level of cognition,we afforded various types of propagandist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which lasted for a year,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One year later,we carried
ou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bicycle-injuries and on the level
of cognition again on the two groups.At last,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wo surveys
and then conduct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SPSS 17.0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Result: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rate of
bicycle-injurie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mparison groups(χ2=8.137,P
=0.004).But further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rate of bicycle-injuri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affording interventional
activities on stu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χ2=8.137,P =0.004).Meanwhile,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mparison group(χ2=0.098,P =0.755).Before
interventional activities,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that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mparison groups(χ2=2.326,P =0.127).However,after
interventional activities,the difference becam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3.409,P
<0.001).Besides,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of traffic safety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al activities.For example,before the intervention,about 56.3% of students
know the rule that children who are younger than 12 years can never ride a bike.And
the proportion raised to 64.1% after the intervention.Unfortunately,there is 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Conclusion:There is some short term effect for the propagandist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bicycle-injuries and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cognition of traffic safety.But the long term effect of them and the
confirm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strategy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rural area;middle school students;bicycle-injuries;prev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