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第1课时 针对性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docx

第二单元 回肠荡气的抒情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盘桓.(huán) ②窈窕..(yǎo tiǎo) ③遐.观(xiá) ④耘耔..(yún zǐ) ⑤一稔.(rěn) ⑥壶觞.(shānɡ) ⑦翳.翳(yì) ⑧心惮.(dàn) ⑨熹.微(xī) ⑩庭柯.(kē)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①⎩⎪⎨⎪⎧ 自给.(jǐ)给.他(ɡěi ) ②⎩⎪⎨⎪⎧ 长.吏(zhǎn ɡ)长.短(chán ɡ) ③⎩⎪⎨⎪⎧ 靡.途(mí)靡.丽(mǐ) ④⎩⎪⎨⎪⎧载欣载.奔(zài )三年五载.(zǎi ) 2.辨形组词①⎩⎪⎨⎪⎧靡(mǐ)(披靡)麋(mí)(麋鹿)糜(mí)(糜烂) ②⎩⎪⎨⎪⎧ 殆(dài )(百战不殆)怡(yí)(怡然自乐)骀(dài )(春风骀荡)贻(yí)(贻笑大方)③⎩⎪⎨⎪⎧桓(huán )(盘桓)恒(hén ɡ)(恒心)煊(xuān )(煊赫)烜(xuǎn )(烜赫)④⎩⎪⎨⎪⎧骏(jùn )(骏马)俊(jùn )(俊杰)峻(jùn )(峻岭)竣(jùn )(竣工)3.词语解释 (1)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2)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3)恨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4)眄.庭柯以怡颜..: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

(5)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

(6)怀.良辰以孤往:留恋、爱惜。

(7)聊乘.化以归尽:顺随自然。

(8)乐夫天命:乐天安命,即乐于顺应天意,安于命运。

4.名句默写(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

(2)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分层作业+4+归去来兮辞+并序+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分层作业+4+归去来兮辞+并序+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四)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荒芜.(wú) 惆怅.(zhàng)轻飏.(yáng) 熹.微(xī)B. 载.体(zài) 僮.仆(tóng)壶觞.(shāng) 怡.颜(yí)C. 流憩.(qì) 矫.首(qiǎo)出岫.(xiù) 盘桓.(huán)D. 熟稔.(niàn) 西畴.(chóu)窈窕.(tiǎo) 耘耔.(zǐ)B[A项,“怅”应读“chàng”;C项,“矫”应读“jiǎo”;D项,“稔”应读“rěn”。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A. ①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②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B. 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C. 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D.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D[A项,“交”:①副词,都;②名词,有交情的人。

B项,“夫”:①名词,成年男子的通称;②助词,用在句中。

C项,“奚”:①疑问代词,何,为什么;②代词,什么。

D项,“形”:都是名词,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B.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C[C项,亲戚:古指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时矫首而遐观B.悟已往之不谏C.恨晨光之熹微D.眄庭柯以怡颜B[A项,名词“时”作动词“矫”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连续性,常常。

C 项,形容词“熹微”用作动词,天色微明。

D项,形容词“怡”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愉快。

]5.下列对陶渊明辞官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0782031】A.“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必修5)专题0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练)(提升版)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必修5)专题0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练)(提升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恨晨光之熹微(痛恨)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C.时矫首而遐观(抬头)D.云无心以出岫(泛指山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恨:遗憾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恨晨光之熹微——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②登东皋以舒啸——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②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答案】C二、课堂回顾封建社会里,“修身、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最为宏大的抱负,有着“大计苍生”政治理想的陶渊明为什么会选择归隐?【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是陶渊明对十三年仕途生活的概括、反思和觉悟。

他终于认识到,入仕是误入“迷途”,完全错误。

经过了漫长的艰苦探索,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由数不清的痛苦、失望、屈辱、凶险凝结起来的绝望,所以,陶渊明对于儒家功利观的摆脱首先是基于严酷现实的碰壁。

(2)陶渊明所以迷途知返,他独特的田园经历是一个重要原因。

陶渊明对田耕生活有切身的体会,文中对归途、归家以及家居生活的生动描写,既是他在行将归隐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也是他以往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他有过出仕和归耕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所以他才有离开官场好比羁鸟重返山林,池鱼得归故渊的狂喜。

(3)官场生活的惨痛经历是这样地使作者不堪回首,而另一个方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在田园中曾经享受过的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是这样地让作者心驰神往,陶醉其中,于是他便再次唱出了“归去来兮”的心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1(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1(第1课时)
应注意的是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做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积累文言词语
精讲与点拨
研读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归纳点拨,
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课后反思:
明确:
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旷达、悠然。
归纳: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学习难点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互动与展示
我们已经通读全文,同学们也已经大致把握了全文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再来明确
疏理一下全辞的叙事脉络。学生相互讨论。明确:
第一段:辞官——归途(思想斗争)。
第二段: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家庭生活)。
第三段:纵情山水(社会生活)。
第四段:安度余生(反思与感悟)。陶渊明想象自己从辞官回家一直到如何悠游生活,大家觉得他的情感是否也有一个随之变化的过程呢?那这个情感线索又是怎样的?
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师用书: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师用书: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1.【读】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墨子【品】不是我们没有安定的住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无法安定;不是自己的钱财不够用,是我们的心永远得不到满足。

【悟】墨子和历代先贤一样,也是教导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不要因为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而葬送自己一生幸福的生活。

2.【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品】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

【悟】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这是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幼稚..盈室古义:名词,指小孩。

今义: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年纪小。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理人情。

3.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大方,不吝惜。

4.曷不委心任去留..古义:指生死。

今义:离开留下。

5.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

今义:搀扶老人。

6.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7.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

今义:出征的人。

8.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9.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三)一词多义1.生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第一个“生”,动词,维持;第二个“生”,名词,生活)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动词,产生)③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名词,天性)④则与一生彘肩(形容词,不熟的)⑤感吾生之行休(名词,一生)2.绝①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②而绝江河(动词,横渡)③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跨越)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的)3.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即将)②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遵行)③为君翻作琵琶行(名词,古诗体)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行为)4.策①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②退而论书策(名词,书籍)③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5.以①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④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⑤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⑥怀良辰以孤往(连词,表顺承)6.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③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顺承)(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含义1.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作状语)每天2.时.矫首而遐观 (名词作状语)常常3.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作动词) 拄着4.乐琴书..以消忧 (名词作动词) 抚琴;读书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 用桨划6.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 傲然自得的情怀7.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作动词) 喜好、羡慕8.悦.亲戚之情话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喜悦9.乐.琴书以消忧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10.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愉快(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1.遂见用于小邑。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1 / 12 归去来兮辞(并序)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为古代抒情散文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古代抒情散文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时,又要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文言语感。所选课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有助于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健康高尚的理想、情操,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作为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作为高中语文课文的一般属性,二是作为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三是作为文学作品的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这三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比如,对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有人文性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作为文言文的学习来说,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作为文学作品来说,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前两篇是精读,后两篇是略读。这四篇抒情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写回归田园的乐趣,《滕王阁序》写才士不遇的悲情,《逍遥游》表现人世的感慨,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陈情表》写至爱亲情。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王勃、李密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都曾多次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四位作者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文言文学习。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该文被后人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作为抒情名文,入选本单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滕王阁序》是王勃晚年的作品,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三王”中,王仲舒的“记”与王绪的“赋”均已失传,只有王勃此序独存。原因就在于,《滕王阁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大胆创新,而且早经大浪淘沙,历史作出了公正的选择。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 / 12 《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是说他的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李密又不能远离出仕。为迄终养,李密有此上书。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尤其言其与祖母的深情的内容,更是令人欷叹不已。 本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对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言语感等,都会起着很切实的作用。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4课_归去来兮辞_并序(有答案)(精校版)

(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4课_归去来兮辞_并序(有答案)(精校版)

第二单元 回肠荡气的抒情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盘桓.(huán) ②窈窕..(yǎo tiǎo) ③遐.观(xiá) ④耘耔..(yún zǐ) ⑤一稔.(rěn) ⑥壶觞.(shānɡ) ⑦翳.翳(yì) ⑧心惮.(dàn) ⑨熹.微(xī) ⑩庭柯.(kē)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①⎩⎪⎨⎪⎧ 自给.(jǐ)给.他(ɡěi ) ②⎩⎪⎨⎪⎧长.吏(zhǎn ɡ)长.短(chán ɡ) ③⎩⎪⎨⎪⎧ 靡.途(mí)靡.丽(mǐ) ④⎩⎪⎨⎪⎧载欣载.奔(zài )三年五载.(zǎi ) 2.辨形组词①⎩⎪⎨⎪⎧靡(mǐ)(披靡)麋(mí)(麋鹿)糜(mí)(糜烂) ②⎩⎪⎨⎪⎧ 殆(dài )(百战不殆)怡(yí)(怡然自乐)骀(dài )(春风骀荡)贻(yí)(贻笑大方)③⎩⎪⎨⎪⎧桓(huán )(盘桓)恒(hén ɡ)(恒心)煊(xuān )(煊赫)烜(xuǎn )(烜赫)④⎩⎪⎨⎪⎧骏(jùn )(骏马)俊(jùn )(俊杰)峻(jùn )(峻岭)竣(jùn )(竣工)3.词语解释(1)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2)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3)恨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4)眄.庭柯以怡颜..: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

(5)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

(6)怀.良辰以孤往:留恋、爱惜。

(7)聊乘.化以归尽:顺随自然。

(8)乐夫天命:乐天安命,即乐于顺应天意,安于命运。

4.名句默写(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

(2)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有答案)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出岫(yòu) 景翳翳(yì)B.曷不(hé) 耘耔(zǐ) 登东皋(gāo) 棹孤舟(zhào)C.熹微(xī) 流憩(qì) 遐观(xiá) 眄庭柯(gài)D.西畴(chóu) 盘桓(huán) 遑遑(huáng) 载欣载奔(zǎi)2.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恨晨光之熹微(阴暗,朦胧)B.云无心以出岫(山峰)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不安的样子)D帝乡不可期(天帝所居,即所谓仙境)3.以下句子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起头来)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B.三径就荒(三径,院子里的三条小路)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只能容纳双膝之屋)C.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怀良辰以孤往(怀良辰,趁着美好的时光)D.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寄身)聊乘化以归尽(乘化,顺应自然之变化)4.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5.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D.善万物之得时6.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复驾言兮焉求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乐夫天命复奚疑7.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B.舟遥遥以轻飏C.既窈窕以寻壑D.木欣欣以向荣8.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以”、“于”都是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
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16502045(D)
A.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C.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解析】连词,表修饰。

A项①助词,无实义;②语气词,表反问。

B项①相当于“而”;
②“把”,介词。

C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助词,“的”。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46(C)
①幼稚
..盈室,瓶无储粟
②家叔以余贫苦
..,遂见用于小邑
③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
④因事顺心
..,命篇曰《归去来兮》
⑤抚孤松而盘桓
..
⑥悦亲戚之情话
..
⑦既窈窕
..以寻壑
⑧善万物
..之得时
A.①②③B.④⑥⑧
C.②⑤⑧D.⑤⑥⑦
【解析】①幼稚:古,小孩儿;今,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

③自然:古,坦率不做作;今,自然界,天然的:④顺心:古,顺遂了心愿;今,称心如意,符合心意。

⑥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⑦窈窕:古,指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16502047(C)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
D.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
【解析】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

主要特征为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再任命为官职。

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者,按成绩评定等第,无论高下,均能授予相应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朝廷选用官吏的依据。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48 (B)
例:遂见.用于小邑
A.相见.常日稀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孟子见.梁惠王
【解析】例句和B都当“被”讲。

A.见面,C.同“现”,显露,D.拜见。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49(B) 例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A.园日.涉以成趣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乐.琴书以消忧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解析】名词动用。

A.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意动;D.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50(A)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A是被动句,其余是倒装句。

7.对下列文言句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51(A)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句揭示了作者辞官归家的根本原因。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了作者接近家门时狂喜飞奔的样子。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借松菊明志,表现了他清高的人格。

D.“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表现了作者与世俗官场的决裂,态度非常坚定。

【解析】A项中的句子并没有揭示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

8.“归去来兮”一语全文两现,对其用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52(D) A.第一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让人感觉他此志已定,此意已决。

B.第三段首句进一步宣言,我不仅要弃官归隐,而且还要和当道者断绝交流。

C.第一句“归去来兮”引出从“归”至家的情景的描写,第二句“归去来兮”引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

D.两句“归去来兮”以抒情句式既表达出对短暂的“适俗”经历的反省和“迷途知返”的决心,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解析】最后一句不对。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9~12题。

导学号16502053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故.便求之
B.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②遂见.用于小邑
C.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怀良辰以孤往.
D.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既窈窕以寻.壑
【解析】A.①朋友,②所以;B.①发现、找到,②表被动,被;C.①过去,②前往;
D.寻找。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诸侯以.惠爱为德②登东皋以.舒啸
B.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善万物之.得时
C.①因.事顺心②于今无会因.
D.①于.时风波未静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解析】A.①把……作为,②来;B.①代词,②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因为,②机会;D.介词,在。

11.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能够反映陶渊明对官场厌恶、鄙弃态度的一项是(C)
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⑤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⑥生生所资,未见其术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④D.②⑤⑥
12.下列对陶渊明“就官”“去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A.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因,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B.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不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他是绝对不会去做彭泽令的。

C.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解析】从“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可知是为生活所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