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2月27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长孟小金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和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既经历了“5·12”地震和“7·22”大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效应的严重冲击,也迎来了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难得的历史机遇。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工贸旅游强区为目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团结拼搏,迎难奋进,干成了一批大事,攻克了一批难事,办成了一批实事,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力以赴保增长,凝心聚力扩规模,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明显跃升。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达到74.4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8545元增加到14696元,增长72%,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84∶41.73∶47.43调整为11.4∶43.5∶45.1,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更强、发展的协调性更好。
二是财政实力大幅提升。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4%,达到1.91亿元。
争取到位各类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资金38.08亿元,财政支出完成45.4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4.3倍和3.2倍。
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0.43亿元和97.2亿元,较“十五”末分别增长158%和190%。
2010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0日在安庆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肖超英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危机挑战,追赶跨越、奋力崛起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
全市人民在中共安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820亿元,同比增长13%,是近五年发展较快年份。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24亿元,增长44.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5亿元,增长37%;进出口总额4.98亿美元,下降7.02%,降幅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9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全市经济企稳回升,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
深入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相继出台保障就业、支持外贸出口、促进房地产和旅游消费措施。
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8.7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5.7亿元,带动地方投资增长。
取消、停征、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42项,企业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降低30%以上,全市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11611万元,发放困难补助资金4300万元,减轻企业负担。
市财政安排工业振兴基金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800万元,促进产业发展。
大力支持中小融资机构发展,典当企业增加到5家,信用担保公司达23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增8家,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进一步充实。
商标质押、股权出质、林权和动产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取得突破。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的通知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
作任务责任分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余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4.14
•【字号】余府办字[2010]29号
•【施行日期】2010.04.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
责任分工的通知
(余府办字〔2010〕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全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也是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
各地各部门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按照分工,精心研究、精心部署、精心实施,做到任务进一步细化,责任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完善,逐项列出完成时限、具体要求,一项一项抓紧落实。
要早安排、早推动,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快速落实到位。
各责任单位应在每季度末将落实情况及时报送市政府办公室督查科(联系电话:6444079),市政府办公室将派人随时跟踪督查。
附件: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
2010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8日在徐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徐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张敬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3.5%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含基金)467.6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30.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45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3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6900元,均增长11%。
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三重一大”项目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亿元、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820亿元,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四大产业”完成投资860亿元、增长32%。
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0亿元、增长18%,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
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实现产值2390亿元、增长22.8%,商贸物流旅游业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增长17.8%。
徐工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通过国家认定。
中能多晶硅产量达7500吨、跃居亚洲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19亿元、增长51.6%;全市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0项,专利申请量达6900件、授权量达2400件。
白山市江源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政府工作回顾
2010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服了历史罕见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2.1亿元,年均增长29.8%;全口径财政收入23.8亿元,年均增长35.2%;地方级财政收入12.3亿元,年均增长37.4%;固定资产投资309.8亿元,年均增长6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年均增长41.2%。其中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5年的3.68倍、4.52倍、4.87倍、10.6倍和5.6倍。工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8.4%以上,比2005年提高9.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的13:48.7:38.3调整到6.1:58.4:35.5。201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6.02%和10.58%。组建了八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炭产业链条有效延伸,循环经济发展初见雏形。
——继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行为有效规范,行政效能稳步提高。全面开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县”、“依法行政示范部门”活动,制定出台了《江源区行政程序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制定了《2010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表》,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政府工作效能有效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4件、政协委员提案53件,办复率达100%。推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在全省率先运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软环境和政行风活动,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加强了应急救援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狠刹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之风,在群众中树立了勤政务实的政府新形象。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6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李鸿忠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回升、蓄势上行的良好局面,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亿元,增长1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8亿元,增长14.7%,税收收入比重为75.6%;出口总额99.8亿美元,下降14.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6.9亿美元,增长13.9%;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元,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
除外贸出口外,本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完成。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志着我们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始终把坚定发展信心作为应对危机的动力之源。
2010年库尔勒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库尔勒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库尔勒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是库尔勒市经济建设面临较大困难,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对金融危机、“7•5”事件等不利影响,紧密团结、坚定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经受住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有力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次产业运行总体良好。
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我市经济总量中占重要比重的塔里木油田公司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投资萎缩、产能持续走低,预计石油工业增加值和原油产量分别下降10%、13%,受此影响,库尔勒生产总值预计364亿元,下降3.8%;不含塔里木油田公司预计142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21亿元,第二产业非石油部分增加值增长12.9%达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达62亿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0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发挥重要效应。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42亿元,增长9.1%,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1亿元,增长30.6%。
吐库铁路二线、库阿铁路二线、库库高速公路等域内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快投资建设步伐,房地产、“区域中心城市十大民生工程”、工业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库尉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库尉两地成功实现园区一体,库尉一体化跨入“第二步”。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和西尼尔镇顺利移交我市,库尉新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对全州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提前一年实现预期目标。
2010年新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新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1日在新乡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李庆贵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近些年经济工作比较艰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长短结合、结构调整、应对挑战、晋位升级”的思路,强化运行调节,加快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改善民生,除进出口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外,各项主要工作均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4.6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3%,增速居全省第2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支出131.4亿元,分别增长14.6%和32.5%,收入总量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5位;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04.5亿元,增长30.8%,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2亿元,增长16.1%;粮食总产379万吨,大旱之年再创历史新高;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21亿元,分别增长23.9%和22.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3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170元和5431元,实际增长10.3%和7.6%。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强化服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是应对危机的关键所在。
我市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时出台措施,强化煤电油气运及资金保障,引导企业战略重组,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共为10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解决问题1296项,问题解决率居全省第一。
组建30家信用担保机构,召开银企洽谈会12次,贷款到位资金117亿元。
为企业减免税款18.4亿元。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去年上半年全部恢复正常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5日在白马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白马乡人民政府乡长倪治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白马乡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我乡农村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帮乡部门、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工作措施落实,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责任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0元,净增430元,粮食总产量达5100吨,油料产量完成350吨,肉类总产量完成420吨;财政收入完成31万元,消化历年赤字25万元,争取无偿资金76万元,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完成5765.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484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率达到83.33%,出生率
12.03‰,自增率6.42‰,惠农资金兑付率100%。
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一是稳定粮食面积,发
展优势产业。
完成顶凌覆膜1820亩,地膜玉米种植2512亩,秋季覆膜完成1120亩,占任务的112%;小杂粮种植18892亩,洋芋种植18695亩,其中建成300亩良种洋芋示范点两处;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新建新希望洋芋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库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营运。
二是重视种草养畜,培育支柱产业。
完成紫花苜蓿种植10800亩,建成千亩草带示范点一处、百亩示范点两处;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整村扶贫推进项目,在马高庄、王沟门两村新建羊舍120座,青贮氨化窖(池)30座,发展绒山羊养殖户120户,新增规模养殖户15户;完成马高庄村杏树畔养殖小区的建办任务,成立了王沟门村东掌湾绒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永财养殖场1处,建羊舍15间,养羊102只;年内共调购良种绒山羊420只,羊只存栏达到4368只,完成青贮氨化饲草5500吨。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壮大劳务经济。
组织举办农民科技、法律、技能等培训班8次,受训人员240人,组织输转12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40万元。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在马高庄村杨寨子组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一处,完成旧庄改造22户,新增太阳能热水器8台,新建大门22座、琉璃瓦围墙780米,砖砌崖面2160平方米,粉刷围墙820平方米,新建公共垃圾屋3个;新修梯田500亩,新建早春钢架大棚7座,养羊30户;
新修入户砂砾道路1条500米,栽植塔柏、中槐等212株,按照“油+沙”的模式,完成示范点面山绿化200亩,栽植油松2.2万株,沙棘3万株;完成“一池三改”22户,示范带动全乡完成沼气池建设450座,完成危房改造110户。
(三)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围绕发展建项目。
组织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土地开发整理、地膜增粮、农村沼气能源、危房改造、综合文化站、白八公路以及全省第二轮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等1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规模5765.8万元,占任务的109%。
二是围绕发展争项目。
先后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发展资金、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基层阵地建设、企地共建等项目9个,落实到位资金76万元,占任务的300%;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个,完成投资484万元,占任务的160%。
三是围绕发展管项目。
坚持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政务”,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了项目的严肃性、合法性。
(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生态环境建设:在连集村叶掌湾完成生态造林1200亩,栽植沙棘26万株,完成通乡公路绿化25公里,面山绿化200亩,完成流域治理2.3平方公里;不断加强封山禁牧工作,确保生态有效恢复。
农田水利建设:在王沟门、马高庄、杜寨子3村完成梯田整修1750亩,占任务113%,其中王沟门东掌湾组和马高庄吕阳
砭组各建300亩示范点一处;在东掌湾新建集流场11个1100平方米,新打水窖22口,全乡新增小电井30个;投资60万元完成了董家沟水库溃堤除险加固维修工程,新修排洪渠道一条200米。
道路建设:一是全面完成白八公路合作共建项目。
乡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先后深入实地,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政府落实赔偿、补助资金2.1万元,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是加大村组道路建设投资力度。
借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新建王沟门村柴砭至东掌湾村组砂砾道路7公里、连集村连集至柴沟村组道路8.5公里;三是认真组织汛期道路维修。
采取群众投劳、村组投资、政府补助的办法,先后投资30多万元修复汛期内水毁道路15条129.5公里。
小城镇建设:一是投资266.2万元,完成集商贸、办公、文化、体育为一体的商贸文化综合中心建设任务。
新建二层综合办公楼一幢495.52平方米、农资供销合作社一幢300平方米,新建厦房3间、舞台1座、水冲式厕所1座,硬化广场3680平方米,全面完成给排水及绿化工程;新建标准化篮球场两个,配套安装体育运动器材5套、健身路径一套。
二是筹资35万元,对街道排洪设施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压埋涵管400米、砖砌水渠262米,新建雨水井15座、检查井3座,街道铺油改造1820平方米,砂砾硬化道路90米。
三是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管理制度,组建专职环卫队伍1支3人,新建简易垃圾仓3座、安装果皮
箱40个,投资12.6万元完成了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建设任务;四是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新建商业门店24间625平方米,新增个体工商户9户;对白马初中进行了校园扩建,新增校园面积980平方米,扩建改造锅炉房4间;新增各类宣传牌64面,栽植绿化树木300多棵。
(五)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
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综治维稳、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土地环保等工作都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年内新建村卫生所2个、民兵连部3个,完成6个村的农家书屋和3个村的计生服务室异地搬迁新建任务;惠农政策公平公正的审批、落实,资金的足额及时兑现为和谐社会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马初中的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已成为全市的典型和学习的亮点。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是我乡经济建设取得新成绩的一年,是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的一年,是群众生活有较大改善的一年,也是我们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克难奋进的一年。
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可以肯定地说,成绩是显著的,也是卓有成效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乡党委正确领导、人民代表和帮乡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乡政府向各位代表和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全乡广大干部职工,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白马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
谢!
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二五”发展开局的一年。
全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草畜、洋芋、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加快财政增长、农民增收步伐,努力开创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新局面。
奋斗目标是:全乡生产总值增长15%,农业增加值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粮食总产量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元,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开发工作。
主导产业:规划在“一川两湾”即:五白公路白马段沿川村组,陈渠湾、东掌湾规划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00亩以上,其中建成500亩以上集中示范点两处。
特色产业:在马高庄村将台组规划建设300亩小杂粮集中连片示范点一处,在东掌村、马高庄村发展规划百亩以上洋芋示范点两处,辐射带动全乡完成洋芋种植15000亩以上。
草畜产业:规划在杜寨子村新增规模养殖户50户,新
增良种绒山羊200只以上,完成牧草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其中新建百亩示范点1处。
二、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按照全县新农村建设“145”工程要求,在杜寨子村张桥组规划示范点一处20户,配套完成“一池三改”及各类公共设施建设任务。
道路建设:规划修建连集至陈渠砂砾道路一条5公里,完成杜寨子兔儿咀至姚河9公里出境砂砾道路建设任务,新建杜寨子村西沟组、王沟门村王沟门组漫水桥各一座。
梯田建设:在王沟门村、杜寨子村、东掌村规划完成梯田建设1200亩,并配套完成生态护埂措施。
生态建设:规划完成荒山造林1000亩,村组公路绿化15公里;按照造管并举的原则,继续加大封山禁牧和护林防火管护力度。
三、小城镇建设。
1、完成商贸文化综合中心绿化和亮化工程,新建商贸钢架大棚一座;进一步完善商贸文化综合中心服务功能,健全管理机制。
2、完成信用社的恢复重建,为全乡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和信贷支持;积极衔接,力争完成派出所、幼儿园移址搬迁建设任务;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年内计生服务所和行政服务中心按期建成并交付使用。
3、继续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功能,创建和谐文明的新风貌。
四、社会事业及惠农政策落实。
继续推行阳光政务、实行阳光操作,坚持依法行政、坚决落实公开制度;加大投资、加强管理、勤政务实、促进和谐,确保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确保各项惠农资金按期足额拨付到位,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