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接下来我就从以下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
他们的关系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
体现了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自然进化规律。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②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③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等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②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树立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①两栖动物的概念。
②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③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④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①两栖动物的概念。
②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发。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同学认识身边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通过师生合作、学生讨论的方式一起探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生参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特征的比较表,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本节是对身边的动物类群进行认识和归类,有些动物实际生活中不常见,必须以直观的东西来展示,如图片。
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对比和联系生活等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学透、学扎实。
在生活中见到类似的动物能很好的认识和进行归类。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1、通过创设情景猜谜语“妈妈有腿没有尾,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大变了样, 脱掉尾巴长出腿。
”引出两栖动物的内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讲解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蜥蜴旳生殖为: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内具有较 多旳养料和水分,卵外还有坚韧旳卵壳保护,使卵 能在陆地完毕孵化。所以,蜥蜴旳生殖和发育摆脱 了对水旳依赖,是真正旳陆生脊椎动物。
●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旳旳主要原因
头部背面有颈; 表面覆盖角质旳鳞片; 发达旳肺; 卵外有坚韧旳卵壳。 生殖和发育能够摆脱对水环境旳依赖
(一)蜥蜴
1、生活环境
蜥蜴生活在陆地上
2、形态构造
①蜥蜴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头后有颈,使它旳头能够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 上寻找食物和发觉敌害
②蜥蜴旳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 速爬行。
③皮肤干燥,表面覆盖有角质旳细鳞,能够保 护身体并能降低体内水分旳蒸发
3、呼吸
蜥蜴旳肺发达,只靠肺旳呼吸,就能满足蜥 蜴在陆地上对氧气旳需要。
观察与思索
(1)观察青蛙成体旳身体分为哪几种部分? 青蛙旳身体分为 头部 、躯干部 、 四肢 、 三部分,没有 颈部 和 尾部 。
(2)不同环境中旳青蛙身体旳颜色相同吗? 为何? 不同。 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变化自己旳皮肤颜 色而适应不同旳环境。
(3)比较青蛙前后肢旳差别,想一想,这与前 后肢旳功能有什么关系? 图
(二)其他旳爬行动物
龟
鳖
恐龙
壁虎
扬子鳄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旳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世界上体型最 细小旳鳄鱼品种之一。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能够找到早先恐 龙类爬行动物旳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
爬行动物旳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旳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旳卵壳。
青蛙旳肺构造简朴,不发达。 青蛙旳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旳 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互换, 以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本节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样的教材编排体现了“先有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的进化思想,体现了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自然进化规律。
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则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的学习。
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青蛙的观察实验。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解释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二、说教法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教和学的方法综合起来,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求获得最佳效果,方法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陕西省永寿县监军中学宋兴发一、教材说明: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 年级生物上册第 5 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
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
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对两栖动物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前概念,从字面含义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
因此,对两栖动物的比较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拟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采用“三环五步”的方法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填写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上课的过程为:1 导入课题,展示目标。
2、视频播放,激发兴趣。
3、图片展示,拓展提升。
4、当堂检测,清理过关。
5、畅谈收获,对标小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主要包括如下:1、对高效基本理解是首先要自主学习。
2、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体作用。
3、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探究。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进行综合学习,开拓视野,可以讨论,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学习。
4、高效课堂不管飞的有多高,说的有多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高效课堂好比是一个超市,老师只是负责把大家带进门,布置主要的任务,讲明规则、注意事项等等,而收获的多少全在同学们自己。
高效课堂的落事全在于“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
练习是高效课堂的法门。
导学案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达标检测” ,只有检测通过才是真的掌握、真的学会了、真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9篇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并归纳出青蛙的发育也需要经过变态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意识。
学情分析评论学生的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的前概念基础上发生的。
八年级学生学习生物有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也学习过生物类群中的两栖动物。
但对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来说,很多孩子们没有观察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亲身经历,对蝌蚪可以变成青蛙这个事实他们很熟悉,但仅停留在这个基础上,而需要他们认同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有些困难。
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进一步理解“两栖”的含义。
教学难点: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评论观看动画创设情境,以资料分析为背景提出问题———什么原因诱发青蛙的集群迁移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2【讲授】环节2、引领点拨新知探究评论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通过资料分析一,展示了环境会影响青蛙的繁殖行为,分析诱发蛙的行为变化的原因。
再引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通过观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录像,知道了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引导学生讨论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的形态结构特点,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适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使其逐步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突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并归纳出青蛙的发育也经过变态发育,更进一步理解“两栖”的含义。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拟用2课时)一、教学目标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4.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PPT四、教学过程一、两栖动物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有哪些特征?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师:鱼类的特征与它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最主要的特征围绕着在水中的生活:可以在水中呼吸和游泳。
可见动物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那么,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生:发表看法师:所谓特征,意思就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点,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并看看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一、两栖动物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
生:观看视频师:展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
师:小蝌蚪一开始误认鲤鱼当妈妈呢?生:它们长得像。
师:哪里长得像了?生:它们都有尾巴。
它们都生活在水里。
……师: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水里游啊游。
当他们碰见同样生活在水里的,有长长尾巴的鲤鱼时,误把鲤鱼当做妈妈。
除此之外他们的呼吸方式也很相似,用什么呼吸?生:鳃师:但是鲤鱼妈妈却告诉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于是他们重新踏上了寻找妈妈的征程。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发现自身也有很大的变化,是什么?生:长出了四肢。
师:然后他们遇见了有四肢和尾巴的乌龟,他们兴奋地叫道:妈妈,妈妈!可是乌龟却告诉他们:你们的妈妈头顶着两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他们失望地告别了乌龟,继续寻找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尾巴也慢慢消失了。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浏览生物学专业网站上的相关学术研究论文,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最新研究动态。
-阅读动物科普书籍,如《动物世界》、《自然之神奇》,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5)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首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定义、特征及其差异。两栖动物是指那些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如青蛙和蝾螈;而爬行动物则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如蛇和蜥蜴。两栖动物通过皮肤和肺呼吸,爬行动物主要通过肺呼吸。在繁殖方式上,两栖动物通常在水中产卵,而爬行动物则在陆地上产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知识方面,可能已经掌握了四足动物的分类和一些典型的四足动物的特征,但可能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差异认识不够清晰。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可能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深入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差异。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动物的奥秘。
最后,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测验,看看大家对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理解程度。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根据它们的特征,判断它们是属于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通过这个测验,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大家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5篇)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5篇)第一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山头店乡初级中学高智杰一、教材说明: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
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
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对两栖动物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前概念,从字面含义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
因此,对两栖动物的比较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拟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采用“三环五步”的方法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填写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上课的过程为:1导入课题,展示目标。
2、视频播放,激发兴趣。
3、图片展示,拓展提升。
4、当堂检测,清理过关。
5、畅谈收获,对标小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主要包括如下:1、对高效基本理解是首先要自主学习。
2、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体作用。
3、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探究。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进行综合学习,开拓视野,可以讨论,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学习。
4、高效课堂不管飞的有多高,说的有多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高效课堂好比是一个超市,老师只是负责把大家带进门,布置主要的任务,讲明规则、注意事项等等,而收获的多少全在同学们自己。
高效课堂的落事全在于“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
练习是高效课堂的法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宁遐年
一、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
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
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对两栖动物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前概念,从字面含义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
因此,对两栖动物的比较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采用“三环五步”的方法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填写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上课的过程为:1导入课题,展示目标。
2、视频播放,激发兴趣。
3、图片展示,拓展提升。
4、当堂检测,清理过关。
5、畅谈收获,对标小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主要包括如下:1、对高效基本理解是首先要自主学习。
2、高效课堂的
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体作用。
3、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探究。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进行综合学习,开拓视野,可以讨论,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学习。
4、高效课堂不管飞的有多高,说的有多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高效课堂好比是一个超市,老师只是负责把大家带进门,布置主要的任务,讲明规则、注意事项等等,而收获的多少全在同学们自己。
高效课堂的落事全在于“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
练习是高效课堂的法门。
导学案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达标检测”,只有检测通过才是真的掌握、真的学会了、真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教学效果:
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一下目标:
1、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充满激情和信心。
2、引导学生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辅导学生学会导学案的填写,使他们分清导学案各个部分的主次。
3、学生掌握了本接课的重点,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练习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5、练习了导学案的填写方法。
总之,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有收获,体现了高效的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