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湾人工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合集下载

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第17卷 第1期 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Vol.17 No.1 2021年3月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m ar.2021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黄智君* 刘劲涛 夏丹霞 陈小麟(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102)摘 要 通过调查厦门市下潭尾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区的鹭科鸟类物种和数量,对比海水不同潮位鹭科鸟类数量、生境分布以及红树林不同修复阶段白鹭种群数量变化,探讨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2018—2019年在修复区共调查记录到8种鹭科鸟类,秋冬季鹭鸟种类较多,5—6月鹭鸟数量最多,其中白鹭为优势种;与修复初期相比,修复区在修复完成后的白鹭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修复区鹭科鸟类在海水低潮位时主要觅食于潮间带滩涂,在高潮位时大多数停歇于未被海水淹没的红树林,观察发现一些鹭鸟在繁殖季节营巢于高大的红树林。

结果表明,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能够改善鹭科鸟类栖息环境,增加修复区的鹭科鸟类数量。

关键词 鹭科鸟类;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290(2021)01-0019-04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angroves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Ardeid Birds in Coastal WetlandsHuANG Zhi-jun* liu jing-tao XiA Dan-xia CHEN Xiao-lin(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oastal and Wetland Ecosystems ,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2, Fujian, China)Abstract The species and population sizes of ardeid birds in the area of mangro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Xiatanwei coastal wetland in Xiamen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mangro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by comparing the number and the habitat distributions of the ardeid birds at different tide levels, and the changes of population sizes of Egretta garzetta among different restoration stages. During 2018—2019, 8 ardeid species were recorded in the restoration area, with more ardeid species in autumn and winter. The ardeid populations reached the largest between May and june, and Egretta garzetta was adominant species. Compared with initial restoration stage, the population size of Egretta garzett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mangrove restoration. In this restoration area, ardeid birds mainly forage dontidal mudflats when tide level was low, and most of them roosted on mangrove canopy unsubmerged by sea water when tide level was high. Moreover,our study found that some ardeids nested on tall mangrove trees during breeding seas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ngro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coastal wetland improved the habitats for ardied birds, and resulted in increased numbers of ardied birds in the restoration area.Key words Ardeidae; Mangrove; Coastal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收稿日期:2020-11-08基金项目:科技部专项(2016YFC0502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6123)*作者简介:黄智君,女,生态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滨海湿地水鸟及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李蓉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李蓉

第46卷 第1期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6 No.1 2007年1月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Nat ural Science )J an.2007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李 蓉,叶 勇3,陈光程,翁 劲(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收稿日期:2006206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604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D0410006)资助3通讯作者:yeyong5564@摘要:以九龙江口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 )林为研究对象,在白礁选取10a 生和5a 生人工桐花树林及天然成熟桐花树林,以光滩为对照,比较不同林龄桐花树林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在浮宫选8a 生桐花树林和光滩与白礁红树林对照,比较潮位、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为红树林植被恢复的生态系统改造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丰度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呈负相关,且随盐度降低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整体而言红树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光滩都要高.光滩甲壳类动物生物量不低于红树林,有些值比红树林更高,但是多毛类生物量远低于红树林.光滩和红树林主要优势种不同,且不同发育程度的红树林底栖动物种类和结构也不同.潮位对红树林底栖动物数量和结构也有影响.关键词:红树林;桐花树;恢复;大型底栖动物中图分类号:Q 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20479(2007)0120109206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1],与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一起构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积极的消费者和转移者[2].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的开发造成对红树林的严重破坏,导致海岸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恢复红树林以保护海岸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受到广泛重视[3].然而,应用于红树林湿地的恢复生态学理论极少[4],因为大多数红树林种植是尝试性质[5].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红树林底栖动物的季节或年际变化规律有过相关研究,但少见有关红树林植被恢复对底栖动物亚系统修复的报道.本研究选取福建九龙江口不同恢复时间的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 at um )红树林,并以光滩和天然成熟林分别为植被恢复的起点和终点,探索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底栖动物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样地概况桐花树林和光滩位于九龙江口沿岸,属福建龙海市浮宫镇草埔头村和角美镇白礁村,该区位于东经117°51′~118°00′,北纬24°20′~24°29′,自然条件优越,属南亚热带海岸气候,年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80mm ,相对湿度79.5%,年日照时数2040.5h ,全年基本无霜.水体盐度随雨量的大小和潮汐的涨退而改变,变化范围4.5~24.4.水体总盐度白礁略高于浮宫,两地年平均盐度分别为19.1和17.8.在白礁选取1996年人工种植的桐花树林(10a )、2001年人工种植的桐花树林(5a )、天然成熟桐花树林(NF )和一片光滩(BB1)作为样地,比较不同林龄对大型底相动物的影响;在浮宫选1998年人工种植的桐花树林(8a )和一片光滩(BB2)两块样地作为对照,比较潮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群落的基本参数见表1.表1 白礁和浮宫桐花树红树林的群落参数 Tab.1 Community parameters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mangroves at Baijiao and Fugong林龄平均高度(cm )密 度(ind ・m -2)平均胸径(cm )郁闭度(%)5a8618~24 4.491.3610a 14319~238.494.62N F 21516~2112.0296.418a22324~3011.592.72 各样地土壤的p H 相差不大,约在6.8~7.1之间.浮宫样地的含水率低于白礁,容重高于白礁;浮宫光滩有机质含量略高于白礁,5a 和10a 桐花树林的有机质含量均远高于光滩,但天然成熟林和浮宫桐花树林的有机质含量偏低(表2).1.2 样品采集用25cm ×25cm 的取样框,在样地中间潮位段随表2 白礁和浮宫桐花树红树林的土壤参数 Tab.2 Soil parameters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mangroves at Baijiao and Fugong参数白礁BB15a10aN F浮宫BB28a含水率(%)44.9244.7649.6647.0341.2644.72容重(g ・cm -3) 1.075 1.074 1.008 1.057 1.098 1.075有机质(%)2.473.234.612.232.852.41机抛投,迅速拣起框内底表底栖动物,然后挖泥25cm 深,每个样地取3个重复样.泥样装入塑料桶,至附近水塘或水闸边用孔径2mm 和1mm 的复合式分样筛淘洗,滤出的底栖动物用7%福尔马林固定,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生物量称量及栖息密度计数.自2005年4月到2006年1月,各站每季度采样一次,共计4次,每季采样均在小潮日的低潮时进行.表3 各样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Tab.3 Species composition of macro 2benthic animals at each plot序号大型底栖动物种名白礁BB15a10aN F浮宫BB28a1纽虫N em ertinea√√√√2背蚓虫N otomastus latericeus √√√√√√3不倒翁虫S ternas pis sculata √√4锐足刺沙蚕N ectoneanthes ox y poda √√√√√√5长吻沙蚕Gl ycera chi rori √√√√√√6须稚齿虫Prionos pio ci rri f era √√√√√7小头虫Ca pitella ca pitata√√√8可口革囊氏星虫Phascolosom aesculenta √√√√√9泥虾L aomedia astacina √√√√10刺螯鼓虾A l p heus hoplocheles √√√11蜾蠃蜚Corop hi um sp.√√√√12屠氏招潮蟹Uca f orci patus √√√√13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 √√√√√√14台湾招潮蟹Uca lacteus√√15扁平拟闭口蟹Famil y M ict y ri dae √16褶痕相手蟹S esarma plicata √√17秀丽长方蟹Metaplax elegans√√√√√18太平洋大眼蟹M acrop hthalmas paci f icus √19侧足厚蟹Helice latimera√20六齿猴面蟹Cam ptand ri um sex dentatum √21长足长方蟹Metaplax longi pes √√√√22淡水泥蟹I l yoplax tansuiensis √√23少疣长方蟹Metaplax takahashii√√1.3 指数计算采用以下指数表征底栖动物的多样性:Shannon 2Wiener 多样性指数:H ′=-∑Si =1(n i/N )log2(n i /N )Pielou 均匀度指数:J =H ′/log 2SMargalef 丰度指数:d =(S -1)/log 2N式中:H ′为种类多样性指数;N 为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底栖动物的总个数;n i 是单位面积样品中第i 种底栖动物的个数;S 是收集到的底栖动物种类数.2 结果分析2.1 种类组成从6个样地采集到的标本,经鉴定的大型底栖动物共23种(表3).数量较多的种类有:多毛类的背蚓虫(N otom ast us l atericeus )、锐足刺沙蚕(N ectonean 2・01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t hes ox y poda )、纽虫(N ew erti nea );甲壳动物的裸蠃蜚(Corop hi um sp.)、刺螯鼓虾(A l p heus hoploche 2les )、秀丽长方蟹(Met a pl ax elegans )、褶痕相手蟹(S esarm a plicat a )、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 a );其它类群主要是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 aesculent a )等.红树林与光滩的底栖优势种有显著差异.光滩的优势种为弧边招潮蟹和裸蠃蜚,桐花树林的优势种有刺螯鼓虾、秀丽长方蟹和褶痕相手蟹;且红树林内可口革囊星虫较多,而光滩出现较少,白礁的光滩没有采集到可口革囊星虫.2.2 多样性指数所有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2.552~3.181,丰度指数1.636~2.207.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均是:5a >N F >8a >10a ,浮宫光滩高于白礁光滩.均匀度以红树林较好,光滩相对较差,天然林的均匀度最佳(表4).有研究表明,物种类的丰度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呈负相关[6],与本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图1 白礁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甲壳类和多毛类生物量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mangrove rehabilitation on biomass of crustaceans and polychaete atBaijiao 图2 浮宫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甲壳类和多毛类生物量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mangrove rehabilitation on biomass of crustaceans and polychaete at Fugong2.3 生物量和密度将所采集的物种分为甲壳类和多毛类,对春、夏、秋、冬(分别用SP 、SU 、AU 、WI 表示)4个季节所采到的生物量进行统计,并统计全年的平均生物量(用M E表4 生物多样性指数Tab.4 The diversity of species community指数类型白礁BB15a10aNF浮宫BB28a多样性指数 2.552 3.183 2.583 2.942 2.950 2.855均匀度指数0.8800.9130.8270.9140.7990.928丰度指数1.6362.207 1.728 2.0121.8242.179表示).主要针对物种鲜质量和密度进行了比较,光滩甲壳类生物量和密度比林内高,但多毛类生物相反(图1~4),这反映出红树林内均匀度较光滩相对要好.4个季节均值统计结果为:白礁光滩平均总大型底栖动物量为54.394g/m 2,10a 生桐花树林平均总大型底栖动物量为45.469g/m 2,5a 生桐花树林平均总大型底栖动物量为74.326g/m 2,天然成熟林平均总大型底栖动物量为43.315g/m 2;浮宫光滩平均总大型底栖动物量为63.639g/m 2,8a 生桐花树林平均总大型底栖动物量为33.342g/m 2(图5).红树林甲壳类动物的质量和数量值低于光滩,浮宫光滩甲壳类最大生物量个数高达400.0ind/m 2,两片光滩平均生物量个数为211.0ind/m 2,桐花树林内平均为102.7ind/m 2;但林内多毛类生物的质量和数・111・第1期 李 蓉等: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图3 白礁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甲壳类和多毛类密度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mangrove rehabilitation on density of crustaceans and polychaete at Bai 2jiao 图4 浮宫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甲壳类和多毛类密度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mangrove rehabilitation on density of crustaceans and polychaete at Fu 2gong 图5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和密度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mangrove rehabilitation on biomass and density of macro 2benthic animalsin Jiulongjiang River Estuary量值较光滩大,林内平均生物量为255.5ind/m 2,光滩约为203.0ind/m 2(图5).利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季节、样地对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样地对栖息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样地×栖息密度p =0.006;季节×栖息密度p =0.635).生物量随季节变化,夏秋较春冬季生物量稍高;尤其是甲壳类动物,季节变化显著(p =0.004).3 讨 论红树林群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河口群落,是可口革囊星虫、双齿围沙蚕(Peri nereis aibuhitensis )等经济种类栖息繁衍的良好生境[7,8].本研究结果表明,桐花树红树林内可口革囊星虫的数量明显多于光滩,白礁光滩没有发现可口革囊星虫.光滩与红树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没有明显・21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差异,但其优势种和种类分布差异较大.非甲壳类物种优势种大致相同,主要是沙蚕和纽虫,但林内多毛类的数量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光滩.甲壳类物种优势种差异较大,光滩甲壳类优势种主要是招潮蟹,其中弧边招潮居多;而红树林内秀丽长方蟹居多,褶痕相手蟹也相对具有优势,且夏秋季其数量高于春冬季.这与螃蟹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有关.根据胃内食物分析结果,弧边招潮蟹的食物由有机碎屑、底栖硅藻和软泥等组成.而相手蟹可以红树植物凋落物为食.据研究,褶痕相手蟹胃中食物67%为红树叶[9].夏秋季温度较高,弧边招潮蟹温度高时要比温度低时出洞数量多、活动强[10].林内夏季凋落物和碎屑量比冬季要高,为螃蟹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11],所以夏季林内螃蟹出现频率也较高,且夏季是螃蟹的生长繁殖期,采样发现很多螃蟹有抱卵.实地观察发现林中相手蟹占主要优势,但采样结果中相手蟹数量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于海燕等研究也表明,大型底栖甲壳动物的数量分布与红树林的初级生产力关系密切,随初级生产力的增大,与此相对应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也较高[12],我们调查的结果却发现甲壳类动物的数量分布与红树林的初级生产力呈负相关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相手蟹洞穴较深,我们的采样深度不够;或是螃蟹为了防御天敌,将洞穴依树根而造[11].在河口区,底栖动物的水平分布受盐度和潮汐作用的制约[13].两地比较发现,白礁红树林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都大于浮宫红树林;光滩的甲壳类生物量个数浮宫远大于白礁,这主要与潮位和盐度有关.浮宫滩涂潮位高于白礁,底质含水率较小,容重相对较大;而白礁的滩涂受潮水浸淹的时间较长,其底质较为稀软,含水率较大,容重偏小.浮宫的盐度略高于白礁.弧边招潮蟹喜穴居在沿海潮间带土质较硬的高中潮线区域,且潮水能够浸湿,低潮区几乎无招潮蟹栖息[10].以红树凋落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螃蟹,喜在湿软的滩涂造穴,它们也更趋于把穴造于根密度高的地方,以防天敌的侵扰[11],所以浮宫红树林甲壳类生物量较低.有调查发现互花米草区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种类多样性、丰度比红树林区高,非红树林区普通滩涂的群落多样性、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高于红树林区[14~16].浮宫调查区有部分光滩被米草占据,可能是导致浮宫光滩区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种类多样性、丰度比白礁光滩和红树林高的原因之一.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值均随盐度降低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13].对胶州湾甲壳动物研究发现,盐度对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影响较大[12].本调查中,浮宫的多样性指数大于白礁,浮宫光滩甲壳类生物量和密度大于白礁,可见盐度对两地底栖生物分布可能存在影响.土壤底质差异也是影响底栖动物的一个重要因子,在一般情况下,底栖动物结构系以泥质砂或砂质泥的底质的多样性为高,而砂质或粘土质的多样性低[17].调查结果表明甲壳类动物和多毛类动物的生物量呈负相关性,光滩区甲壳类生物与多毛类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红树林内则均匀度较好;采样时发现根系较多的地方多毛类生物也较多.一个原因是甲壳类动物与多毛类动物最适生境不同,适合甲壳类生长的底质可能不适合多毛类生长,红树林土壤与光滩土壤相比,更适合多毛类动物生长;红树林根系改良土壤,使根际周围微生物含量增加,为多毛类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另一原因是甲壳类与多毛类生物之间发生了拮抗作用,甲壳动物造穴等活动影响了多毛类动物的生长.总生物量与林龄呈负相关性,桐花树林恢复早期(如5a生林分)的生物量值比天然成熟林和10a生桐花树林都高,但是成熟林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且均匀度最好.4 结 论底栖动物尤其是大型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18,19].中国红树林研究的新趋势已逐渐形成,从国内外的研究动向来看,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要向生态系统分析方向发展,将红树林区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与物流、能流、信息流的关系进行生态系统分析与建立模型[20].本文基于对红树林内植物和底栖动物亚系统的研究,是为从生态系统层次探索红树林恢复生态学特点.研究发现,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上,桐花树红树林较光滩要合理,多样性指数也较高;但光滩是弧边招潮的主要栖息地,所以对红树林进行植被恢复时不能盲目,应该适当的分配好植被区域和光滩区域,以保持物种多样性.本研究中,植被区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丰度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呈负相关,恢复早期的桐花树林的各项指数和物种量均最大,但成熟林的均匀度最好.虽然林内优势物种大致相同,但不同林龄的红树林都存在不同种类的物种,为生物多样化提供有利条件.桐花树林并不是林龄越大或越小越好,其各有优势,所以在红树林恢复上应该遵循样方多样化、林龄多样性原则,并且要考虑潮位和盐度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才能使红树林恢复更为科学合理.・311・第1期 李 蓉等: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参考文献:[1] 林鹏.红树林[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2] 韦受庆,陆坚,范航清.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生态学的研究[J ].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9(2):45-57.[3] 叶勇,翁劲,卢昌义,等.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恢复[J ].生态学报,2006,26(4):1243-1250.[4] Field C D.Rehabilitation of mangrove ecosystems :an o 2verview[J ].Mar Poll Bull ,1998,37:383-392.[5] Elster C.Reasons for reforestation success and failurewith three mangrove species in Colombia[J ].Forest Ecol Manag ,2000,131:201-214.[6] 张雅芝,陈灿忠,王渊源,等.福建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9,19(6):896-901.[7] 张乔民.红树林防浪护岸机理和效益评价[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8] 张乔民.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测量与研究[J ].热带海洋,1996,15(4):57-62.[9] 袁兴中,陆健健.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37-41.[10] 李明云.普陀及宁波滩涂弧边招潮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动物学杂志,1996,31(6):32-35.[11] Nordhaus I ,Wolff M ,Diele K.Litter processing andpopulation food intake of the mangrove crab Ucides cor 2datus in a high intertidal forest in northern Brazil [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6,67:239-250.[12] 于海燕,李新正,李宝泉,等.胶州湾大型底栖甲壳动物数量动态变化[J ].海洋与湖沼,2005,36(4):289-295.[13] 易建生,李复雪.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J ].热带海洋学报,1990,9(3):48-58.[14] 高世和,李复雪.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相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生态[J ].台湾海峡,1985,4(2):179-191.[15] 何明海,蔡尔西,徐惠州.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生态[J ].台湾海峡,1993,12(1):61-68.[16] 洪荣标,吕小梅,陈岚,等.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与米草湿地的底栖生物[J ].台湾海峡,2005,24(2):189-194.[17] 赵焕庭,王丽荣.中国海岸湿地类型[J ].海洋通报,2000,19(6):72-82.[18] Lee S Y.The ecological role of grapsid crabs in man 2grove ecosystems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J ].Ma 2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 ,1998,49:335-343.[19] Lee S Y.Tropical mangrove ecology :physical and bioticfactors influencing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 unctio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cology ,1999,24:355-366.[20] 林鹏.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2):592-603.E ffect of Aegiceras cor nicul at a Mangrove R ehabilitation onMacro 2benthic Anim als in Jiulongjiang River Estu aryL I Rong ,YE Y ong 3,C H EN Guang 2cheng ,WEN G J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mangrove rehabilitation on macro 2benthic animals in Jiu 2longjiang river estuary.At Baijiao ,three forests including one ten 2year old replanted forest ,one five 2year old replanted forest ,one nat 2ural mature forest ,and one plot of barren beach were selected to implore the influence of mangrove restoration time on macro 2benthic animals.Meanwhile ,one eight 2year old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forest and one barren beach plot were selected at Fugong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other factors such as tide level and salinity.Species abundance and polymorphism of macro 2benthic animals in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forest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development time of mangrove forests ,and the values increased with salinity.Di 2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of macro 2benthic animals were higher in forests than in barren beaches.Biomass of crustaceans in barren beach was not lower than mangroves ,even sometimes higher ,but the case of polychaete was revers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ominant macro 2benthic animal species between mangrove forests and barren beaches ,and different species composi 2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mangrove development periods.B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sites ,tide level and salinity also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iomass ,density and structure of macro 2benthic animals.K ey w ords :mangrove ;A egiceras corniculatum ;rehabilitation ;macro 2benthic animals・41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

福建红树林上钻孔动物的生态

福建红树林上钻孔动物的生态

福建红树林上钻孔动物的生态
黄戚民;周时强;李复雪
【期刊名称】《应用海洋学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福建红树林上的钻孔动物共发现了5种,其中软体动物的龙骨节铠船蛆Bankiacarinata、裂铠船蛆Teredomanni和甲壳动物的光背团水虱Sphaeromaretrolaevis是破坏红树林的主要的钻孔动物。

钻孔动物钻凿红树茎的基部和裸露的根部,垂直分布受潮汐水位制约,在红树林区的纵深分布与水流畅通程度有关。

【总页数】5页(P305-309)
【作者】黄戚民;周时强;李复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21
【相关文献】
1.福建同安湾红树林树上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分布 [J], 周细平;蔡立哲;傅素晶
2.九龙江口红树林上附着动物的生态 [J], 周时强;李复雪;洪荣发
3.广西红树林上大型固着污损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 [J], 范航清;陈坚;黎建玲
4.在佛罗里达湾北部红树林的大红树(Rhizophora mangle)生境中发现蛀木等足动物钻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 [J], R.Allen Brooks; 周立志; 王翔
5.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上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J], 周时强;李复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北海红树林宜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广西北海红树林宜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广西北海红树林宜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耿婉璐;邢永泽;张秋丰;管卫兵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
【年(卷),期】2024(43)1
【摘要】为了解广西北海红树林宜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本文首次在北海市选择了2条光滩断面、2条有少量互花米草分布的断面和2条被互花米草覆盖的断面开展生态调查,调查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共29种,不同生境的软体动物生物量、节肢动物栖息密度及蟹洞数量差异显著(P<0.05),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沉积物的偏态显著正相关(P<0.05)。

光滩样地黄金村HJ群落结构稳定,其余样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均不稳定。

互花米草的生长会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总页数】9页(P107-115)
【作者】耿婉璐;邢永泽;张秋丰;管卫兵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5
【相关文献】
1.黄河三角洲滩涂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数量特征
2.珠海鹤洲水道沿岸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3.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4.广西北海西村港互花米草对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高阳;蔡立哲;马丽;徐华林;王勇军;昝启杰【期刊名称】《应用海洋学学报》【年(卷),期】2004(023)001【摘要】2002年1月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0~10、10~20、20~30 cm层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羽须鳃沙蚕主要分布在10~20 cm层,奇异稚齿虫、德氏狭口螺、尖刺樱虫、寡鳃齿吻沙蚕、莫顿长尾虾、沼蚓和小头虫主要分布在0~10 cm层.大型底栖动物在0~10 cm层呈高密度分布是各种类型潮间带生物分布的共性,其原因是沉积物越深含氧量越低、食物越少.大型底栖动物个体的分布深度与其种类有关.【总页数】6页(P76-81)【作者】高阳;蔡立哲;马丽;徐华林;王勇军;昝启杰【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深圳,518048;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深圳,518048;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深圳,518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相关文献】1.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J], 王安安;孙雪;蔡景波;柴雪良;刘健;商栩2.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J], 谭文娟;曾佳丽;李晨岚;饶义勇;陈昕韡;蔡立哲3.深圳湾福田潮滩重金属含量及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J], 杨丽;蔡立哲;童玉贵;高阳4.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奇异稚齿虫的富有机质效应 [J], 徐华林;金亮;蔡立哲;厉红梅;高阳;王勇军5.福田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调查研究 [J], 崔文浩;王孟琪;黎双飞;李万金;徐华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何永姑; 刘均玲; 袁超; 赵爽; 王永强【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8页(P681-688)【关键词】红树林; 季节分布; 小型底栖动物; 东寨港【作者】何永姑; 刘均玲; 袁超; 赵爽; 王永强【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228; 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南海口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14海南东寨港是我国第1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岸线曲折多弯,滩面缓平,和外海直接相连,受潮汐直接影响,内部与陆地淡水混合,属典型半封闭浅海,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1]。

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是生态系统内重要生物组成部分,是一类长期生活在土壤表面,或埋栖在内部也能生存繁衍的生物群,通常在有机质丰富底质,也能在高盐低氧甚至无氧的淤泥环境中生存。

目前,底栖生物学家对世界各国不同地区的红树林内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主要包括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猛水蚤类、介形类、动吻类、原足类、涡虫类、纽虫类、海螨类、轮虫类十二个类群,其中线虫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小型底栖动物的最主要的类群,桡足类是第2大类群[2-6],不同环境、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数量在不同栖息地间差异比较明显,研究发现,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可以反映环境细微的变化,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中的一些参数如:多样性、种类组成和分布等均可用于生态监测分析[7-8],目前,国内已经陆续开展小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研究[9-10]。

但关于小型底栖动物在潮间带的时空分布与季节动态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涉及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季节动态的研究,只有李想[11]对同安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季节分布进行了相关研究,相比之下,国外关于小型底栖动物在潮间带的时空分布与季节动态研究进行比较深入[12-14]。

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王安安;孙雪;蔡景波;柴雪良;刘健;商栩【摘要】为了解互花米草入侵对西门岛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对位于乐清市西门岛的红树林保护区内及周边被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所侵占潮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品中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8种,其中红树林保护区断面有17种,而互花米草侵占区断面仅10种.红树林保护区内互花米草覆盖的中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低于互花米草侵占区的中潮滩,而红树林保护区内红树林覆盖的高潮滩则高于互花米草侵占区高潮滩.红树林保护区断面互花米草覆盖的中潮滩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lef、Shannon-Wiener、Pielou和Simpson等多样性指数均接近或略高于互花米草侵占区中潮滩,2个断面分别为红树和互花米草所覆盖的高潮滩的大型底栖动物各多样性指数值则相近.聚类及多维标度(MDS)分析结果显示,各互花米草覆盖潮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而与红树林覆盖潮滩相比有显著不同.结果表明,被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没有下降,但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已与原有红树林潮滩明显不同.【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572-577)【关键词】互花米草;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潮间带;西门岛【作者】王安安;孙雪;蔡景波;柴雪良;刘健;商栩【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00;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4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被认为是当前最棘手的3大环境问题之一[1-2]。

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The Macrofauna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angrove in Haizhu Wetland in Guangzhou 作者: 唐以杰[1];崔志民[1];黄飘平[1];钟雪萌[1];庞敏媚[1];李强[1];黄芳[1];王晓萍[1]
作者机构: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303
出版物刊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5-4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 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海珠湿地
摘要:为了给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后期建设植物树种的配置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对该湿地7种人工红树林和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8种湿
地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也支持这一结果.研究还显示:7种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大于光滩,这说明种植红树植物有利于增加湿地底栖动物的多样性.2011年
种植的人工红树林湿地中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2014年种植的人工红树林湿地.BIOENV分析显示湿地大型底栖动
物丰度受红树植物平均树高的影响,说明随着人工红树林林龄的增加,植被的修复可提高湿地中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2 0 0 6 —2 0 0 7年 于 集 美 凤 林 和 翔 安 山后 亭 人 工 种 植 红 树 林 区 分 别 采 集 获 得 大 型 底 栖 动 物 6 5种 和 6 8种 . 凤 林 和山后亭红树林 区 4 个 季度大型底栖动物年平 均栖息密度 分别为 5 5 7 5 . 1和 1 6 2 5 . 6 i n d・m~ ; 年 平 均 生 物量分别为 8 5 . 6 O和 5 O . 5 9 g・ m一 . 大 型底 栖 动 物 的 年 平 均 栖 息 密 度 、 年 平 均 生 物 量 方 面 凤 林 红 树 林 区均 高
周 细平 , 蔡 立 哲 , 傅素晶
( 1 . 厦 门大 学 嘉 庚 学 院 . 福 建 漳 州 3 6 3 1 0 5 ; 2 . 滨海湿 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研究室 , 福 建 厦 门 3 6 1 1 0 2 ; 3 . 厦 门大学 环境与生态学 院 , 福建 厦 门 3 6 1 1 0 2 )
第 3 2 卷 第 2期
2 0 1 4年 4月
泉 州师 范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u a n z h o u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2 No . 2
A pr .2 0 1 4
同安 湾 人 工 红 树 林 区大 型 底 栖 动 物 群 落 比较
红树 林生 态 系统是 海 岸带 地 区重要 的典 型 生态 系统 类 型 之一 , 也 是 地球 上 生 产 力 和生 物 多样 性 最
高 的生态 系之 一 l _ 1 ] . 该 生态 系统 在构 建 底栖 动物 区 系方 面 可 能 是 一个 重要 驱 动 力 ] . 例如 , 红树 林 树 冠
( L i m n o d r i l o i d e s s p . ) 提供 了合 适 的 栖 息 环 境 ; 而 翔 安 山后 亭 红 树 林 区 沉 积 物 中有 机 质 含 量 较 低 、 底 质 粒 径 较
粗, 更适 合甲壳类穴居和潜居. 关键词 : 人工种植红树林 ; 大型底栖动物 ; 凤林 ; 山 后 亭 中 图分 类 号 : Q1 7 9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2 2 4 ( 2 O 1 4 ) 0 2 — 0 0 0 7 — 0 6
量 的时 空分 布 、 底栖 动 物与 生态 环境 因子 关 系等 方 面展 开[ 1 6 2 2 ] . 但 对人 工种 植红 树林 区的底 栖 动 物研 究 仍较 为 有 限. 本 文希 望通 过研 究 同安 湾两 片 红树林 湿 地 中大型 底栖 动物 种类 组成 、 密度 和生 物 量等 分 布 特征, 进 一 步 了解大 型底 栖 动物 与红 树林 的关 系 , 为红 树林 湿地 的开发 、 利用 和保 护等 提供科 学 资料 , 同
物l 6 。 , 它们 在连 接初 级生 产 者和 顶级 捕食 者 方面 发挥 重要 作用 j , 并 且通 过生 物扰 动作用 提 供 营养 、 氧 气 和其 他 水体 成分 进入 底 质沉 积物 的一 个途 径 l _ g . 底 栖 动 物也 是该 生 态 系能 量 流 动 、 物 质 循 环 中积 极 的消 费者 和转 移者 l 1 , 能够 通过 自身 的摄 食 活 动促 进 红 树 林 生 境 有 机 物 质 的分 解 [ 1 2 d 3 ] . 底栖 动 物 尤 其
于山后亭. 大型底柄动物群落组成 、 年 平 均 栖 息 密 度 和 年 平 均 生 物 量 的 差 异 主 要 与 两 片 红 树 林 区 的沉 积 物 粒
径 和有机 质 含 量 有 关. 集 美 凤 林 红 树 林 区 沉 积 物 中有 机 质 含 量 较 高、 底质粒 径较 细, 为 机 会 种 沼 蚓
是 大 型底栖 动 物对 红树 林 生态 系统 的生 态 功 能 和重 要 意 义 已 引起 学 者 的重 视 [ 1 3 1 4 ] . 大型 底 栖 动物 的物 种 多样 性 和丰 度可 反 映红 树林 生态 系统 的地 位 和功 能 , 对 天然 和人 工 的红树 林 的生境 变 化 均具 有 潜 在 的生物 、 生 态指 示作 用 引 . 从 2 0 0 4年 始 , 通 过 国家林 业 总 局启 动 的“ 红树 林 湿地 行 动计 划 ” , 我 国 已完 成 人 工种 植 红树林 6万公 顷 . 对人 工种 植 红树林 的生态 恢 复及其 生 物 区系方 面的研 究也 逐步 受到重 视 . 近年来 , 随着 红树林 生 态 系统保 护 的逐 步重 视 和红树 林湿 地研 究 的逐 步深入 , 国 内红树 林 生境大 型 底 栖动 物生 态方 面的研 究 也屡有 报 道. 已有 的报 道主 要针 对红 树林 区底 栖动 物 的种 类 组成 、 密 度 和生 物
样 性 减 少 .
大 型底栖 动 物做 为红 树林 生态 系统 中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之一 , 其 对 维 持红 树 林 生 态 系统 的物质 循 环 和能量 流 动起 重要 作用 . 底 栖动 物 能够通 过 改 变 红树 林 生 态 系统 动 力 学 过程 间接 影 响生 境 中的其 他 生
往往 创建 一个 更 稳定 的物 理环 境 , 包 括 温度 波 动慢 化和 沉积 物含 水量 高 , 一 些螃 蟹物 种 的分布 就受树 冠
遮荫 的影 响_ _ 3 ] . 红树 林 也可 能通 过改 变食 草 性 或 表 面食 碎 屑 性 捕食 者 的食 物或 资 源 的 可利 用 性 间接 影 响营 养 的交互 , 例 如树 冠 阴影 降低底 栖 硅 藻 的初 级 生 产 ] . 除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 外 , 红 树林 的破 坏将 导 致 底 栖 动物 多
摘 要 : 为 进 一 步 了 解 红 树 林 区大 型底 栖 动 物 群 落 与 红 树 林 生 境 之 间 的 关 系 , 2 0 0 6年 4 、 7 、 1 O月 和 2 0 0 7 年 1月 月 底 分 别 对 集 美 风 林 和 翔 安 山后 亭 人 工 种 植 红 树林 区 大 型 底 栖 动 物 进 行 了定 量 调 查 . 主要 研 究 结 果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