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
有关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报告

有关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报告红树林生态系统报告引言: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地区的特殊植被类型,由红树植物构成。
这类生态系统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使其成为关键的生态系统。
本报告将介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现代威胁。
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形成:红树林生态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河流和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
河流的淡水与海水的相互交融提供了滋养红树林植物的养分。
大量带泥沙的水流侵蚀河岸,使得沉积物聚集在海岸线。
红树植物通过其特殊的根系,如龙须根和水根,能够在营养贫瘠的盐渍土壤中存活和生长。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高度物种多样性的地方。
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可以找到各种动植物物种。
红树林植物具有适应盐度、温度和潮汐变化的特殊能力。
其特有的根系和叶片形态以及耐盐性使得红树植物能够在潮湿、盐渍和高温的环境中生存。
而各种水生生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在红树林中繁衍生息。
它们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保持了生态平衡。
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红树植物通过其根系稳固河岸,减少泥沙侵蚀,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的袭击。
其次,红树植物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贡献。
此外,红树林还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如木材、草药和食物等,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生活有重要意义。
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现代威胁:尽管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但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首要威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开发、工业污染和过度捕捞等。
这些因素破坏了红树林的栖息地,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破坏。
此外,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也对红树林生存造成了威胁。
结论: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独特的植被类型,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共同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

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生长在潮湿的沙质海岸地区。
它是一个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支持着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多种生物群落。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以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
一、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林是一个繁茂的植被系统,生长在海岸的潮间带和沿海地区。
它具有独特的适应机制,可以在高盐度、干旱和氧气不足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了多种植物和动物物种。
1. 植物物种多样性红树林主要由红树和白树等植物组成。
红树包括了红树科、漆树科等多个科属的植物,如红树、秋茄等。
白树包括了白杨科等多个科属的植物,如白蜡木、白榄等。
不同的树种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形成了红树林内丰富的植物群落。
2. 动物物种多样性红树林为众多动物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其中,鱼类是最常见的动物群体。
它们在红树林内繁衍生息,为捕食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
此外,蟹类、鸟类、软体动物等也在红树林内繁衍生息,丰富了红树林的生态系统。
二、红树林的生物丰富度红树林是一个高度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
红树林的生物丰富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物链的丰富度红树林内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红树林中的植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吸引了大量的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共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资源的多样性红树林不仅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红树林的植物可以被利用来制作木材、草药和饲料等。
同时,红树林还为周边社区提供了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红树林通过维持沿海地区的稳定性、防止风暴潮和海浪侵蚀等方式,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有害物质和沉积物质,维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此外,红树林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红树林的环境重要性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环境功能和意义。
红树林消失的原因及其生态影响

红树林消失的原因及其生态影响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通常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
它们通常与浅海或沿海纳潮带相连,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然而,近年来,红树林的数量不断减少,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消失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影响。
原因:1.生态破坏:红树林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破坏,包括土地开垦、城市化以及养殖活动等。
这些活动导致红树林的土地被毁坏,树木被砍伐或杀死,破坏了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红树林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气候极端事件增加,这对红树林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负面影响。
海平面上升使得红树林遭受更多的盐水入侵,造成树木枯萎和死亡。
3.过度捕捞:过度捕捞也对红树林造成了压力。
红树林通常是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过度捕捞导致渔民不断减少红树林中的鱼类资源,破坏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影响:1.生物多样性丧失:红树林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随着红树林的减少,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这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许多动植物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2.海岸线侵蚀:红树林通常位于海岸线附近,它们的根系能够起到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浪侵蚀的作用。
然而,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海岸线更加脆弱,容易受到海浪和风暴的侵蚀。
这可能导致土地的流失和生态系统退化。
3.碳储存减少:红树林是优秀的碳储存器,它们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植物体内。
然而,红树林的减少导致碳储存减少,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
减少的红树林数量无法有效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变暖。
步骤:1.保护和恢复红树林:为了解决红树林消失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红树林。
这包括限制非法砍伐,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开发,以及设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红树林的完整性。
2.教育和宣传:教育公众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关键。
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rr)

1 2 3 4 5
泌盐红树植物
其它子系统丰富
a. b. c. d. 鸟类 底栖 藻类 兽类、蛇等
藻类
中国红树林区大型藻类有4门,28属 中国红树林区大型藻类有4门,28属55 种,其中蓝藻门有10属17种,红藻门 种,其中蓝藻门有10属17种,红藻门 有5属13种,褐藻门有1属2种,绿藻门 13种,褐藻门有1 有13属23种。以鹧鸪菜属 13属23种。以鹧鸪菜属 (Caloglossa)、卷枝藻属 (Bostrychia)、浒苔属 (Enteromorpha)和鞘丝藻属 (Lyngbya)的一些种类占优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R. stylosa 红海榄 15.R.
+
+
+
+
5.Euphorbiaceae
16.Excoecaria agallocha海漆 16.Excoecaria agallocha海漆
+
+
+
+
+
+
6.Meliaceae
17.Xylocarpus granatum木果楝 17.Xylocarpus granatum木果楝
水椰群系
水椰群落
其他
卤蕨群落 海漆群落 榄李群落
四、主要生态作用与经济利用
1.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的形成,抵抗潮汐和洪 1.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的形成,抵抗潮汐和洪 水的冲击,保护堤岸; 2.过滤陆地迳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 2.过滤陆地迳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 3.为许多海洋动物(包括渔业、水产生物)提供栖息和 3.为许多海洋动物(包括渔业、水产生物)提供栖息和 觅食的理想生境; 4.是为近海生产力提供有机碎屑的主要生产者; 4.是为近海生产力提供有机碎屑的主要生产者; 5.植物本身的生产物,包括木材、薪炭、食物、药材和 5.植物本身的生产物,包括木材、薪炭、食物、药材和 其它化工原料等; 6.红树林是可以进行社会教育和旅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6.红树林是可以进行社会教育和旅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开展红树林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现实的 经济意义。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红树林,是指生长在潮间带或河口海湾等盐碱地带的树木群落。
作为沿海地区的天然屏障和重要生态系统,红树林在全球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日趋严峻,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意义红树林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植物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底雨林”。
它们既生长在海水中,也在陆地上。
它们有一系列棕色和红色组成的丰富的生态系统。
在红树林里,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
红树林是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是大陆与海洋、湿地与干地相交的地带。
它们为沿海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服务功能。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海岸线的稳定、河口的防护、海洋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供应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的威胁由于城市化、旅游业和渔业等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红树林面临多种威胁。
例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使用变化和海水淡化,使得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
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和城市垃圾的排放也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些威胁破坏了红树林的植被和底栖动物群落,使其面临着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风险。
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扩大保护区范围我们可以采用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和控制利用的措施,从政策、法律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红树林。
例如,建立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和禁止开发某些特定区域,例如红树林生态系统原始地带和重要的栖息地。
2.强化环境监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红树林生态系统,提高对大气、水、土壤和植物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和管理。
需要加强生态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制定全面的监测标准和管理措施,完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红树林是海岸带特有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独特的生态学特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路,这对于维护海岸带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因此,研究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生长在盐碱土、泥滩和海水中。
它们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和耐淹涝性,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
红树林的植物以及与之共生的细菌、真菌、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构成了全新的生态系统。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盐分是最突出的环境因素之一。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能在高浓度的盐分环境下存活和繁殖。
植物通过根吸收和叶片排泄,调节盐分的浓度。
相比较于陆地植物,它们具有较高的气孔密度和较低的阔叶比率,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吸收。
红树林植物的根系和树干也具有独特的生态学特征。
大部分红树林植物的根系生长在泥面上,称为泥面根。
这种根系能够防止浅层土壤被海水侵蚀,并提供物理支撑,使红树林植物能够长期生长在泥滩上。
一些特殊的红树林植物的根系能够向下穿过泥层,到达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其中寄生植物、杂草、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数百种动植物相互依存。
红树林树层中有很多习惯性的树种,如红树杉、杂木、银叶松、海桑和白千层等。
它们多样性的层次结构中,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形态、生理和生态适应来互相竞争,共同构成了红树林多样的群落。
除了树木外,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还有很多动物,如螃蟹、蝌蚪、龙虾、鱼类等。
这些动物维持着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例如,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的关系被视为红树林中食物链的基石。
同时,无脊椎动物是红树林中关键的控制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子。
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化作用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红树林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红树林植物的生态学特征红树林植物是指生长在沿海地区、潮间带和河口的植物群落,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学特征。
红树林是海洋和陆地的生态联系的极好例子,其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高度贡献以及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下面将从红树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简要介绍红树林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1.生态环境适应性红树林植物一般分为陆生种和海生种,它们有着极高的生态适应性。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沿海带,仅需较少的水、肥料和气体便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红树林植物的茎干具有平衡机制使其能够支撑生长在泥滩或沙滩上的树木,同时还能够在水中生存,故有“半潜生植物”的美称。
红树林植物的根系能够在土壤中吸取足够的营养元素和水分,同时还具有排放过盛水分的能力,这是它在红树林特殊环境下的关键生态学特征。
2.物种多样性红树林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
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种类多样性,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基因和遗传多样性。
红树林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根据数据显示,在东南亚的红树林中,发现了183种物种,其中133种为汉植物,29种为杂交种,同时还包括11种海生植物。
除此之外,红树林的地面层、大气、水体等生物也是极其丰富的。
3.适应性特点红树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其能够在咸淡水交错、泥沼和洪水泛滥的特殊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不可缺少的特征。
红树林植物还具有极高的耐盐性和抗各种胁迫的能力,例如热量、干旱和寒冷等环境因素,活跃的社交和自我保护,相互依赖的生存方式使红树林成群的植物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亦能够为整个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4.生态系统服务红树林植物对维持海岸生态系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海岸保护和生态修复中的重要因素。
红树林植被能够有效地减少海岸地区的水位波动,防止海岸侵蚀,并维持海岸带生态稳定。
红树林的植物群落中,很多植物会掉落叶子和枝干,在潮汐流动中漂移,这些有机质营养物质进入海洋生态系统中,成为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

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海滨潮间带的特殊植被群落,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提供的重要生态服务。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探讨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
一、保护海岸线红树林由于其发达的根系能稳固沉积物,形成了复杂庞大的根系网络,能有效地抑制潮流和海浪的侵蚀,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浪侵蚀的影响。
红树林的树冠也能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减缓沙漠化的速度。
这些特性使红树林成为海岸线防护的天然屏障。
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林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生境供许多物种生存和繁衍。
它是很多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也是许多候鸟的迁徙站和越冬地。
红树林所提供的栖息地和食源支持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维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调节气候变化红树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成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
它们在固定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红树林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维护水质的健康。
四、提供渔业资源红树林的根系提供了繁殖和栖息的环境,许多渔业资源如鱼类、虾类等以及蟹类都依赖红树林为生存的栖息地,并在红树林周边提供丰富的捕食资源。
因此,红树林在维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物红树林的生态健康与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红树林对水质、养分循环、沉积物等方面的响应可以反映出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研究红树林的状态,可以及时了解和预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总结起来,红树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被群落,拥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提供的生态服务。
它在保护海岸线、维持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变化、提供渔业资源以及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确保其持续为人类和自然界提供宝贵的生态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2班1011101210 胡茂康日期:2011-11-25
红树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
摘要:本文以清澜港红树林湿地为例综述了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生物多样性作用;以及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保护区的保护现状。
探索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发展方向。
引言:清澜港红树林湿地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位199°34’N,
110°45’E,地处文昌市的清澜港沿岸一带。
保护面积达2948ha,有林面积达2732ha。
年平均温度在25℃左右,含盐量0.2%~2.5%,pH 4—8,其风化产物比较细粘,河口淤泥沉积。
自然发育的滩面,平坦而广阔,海岸是花岗岩或玄武岩。
该区红树品种16科18种,是全国红树品种最多、红树林生态结构最好的保护区。
红树林湿地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分布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体系。
红树林植物由于其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地理区域处在海陆交界处,向河口及近海岸的底栖动物群落提供充分的营养基质和栖息地;红树林地区还为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和生殖繁衍的场所;红树林湿地里的浮游动、植物随着潮流进入浅海,为鱼类供应食物。
红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多达一千多种,其生物多样性充分体现了红树林湿地具备维护海岸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功能。
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内有海莲林、海漆、水椰、海桑等红树品种,多达16科18种。
其半红树种类有12种,伴生的植物种类有木本植物8科、草本植物8科、藤本植物6科。
根据陈坚[1993]的报告,该区浮游植物有97 种,其中硅藻93 种,甲藻3 种,蓝藻1 种。
区域聚集大规模的植物群落,出于生物富集效应,该区的生物种类齐全,丰富度极高。
红树林里的动物主要是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粒核果螺和几种寄居蟹。
在红树林水域有多种浮游生物,常见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辐杆藻、三角藻、圆筛藻等浮游藻类。
浮游动物则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丽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头水蚤等
红树植物是群落中的主要生产者。
红树林和其他树林一样,碎屑食物链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花、叶、枝条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营养物质;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
随着潮涨,浅海鱼群跟着潮流进入红树林湿地。
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为鱼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潮落时,大多数鱼类和浮游动、植物随潮流返回海里。
少数鱼类被困在湿地低洼处,引来大量的鸟类及其它肉食动物。
红树林地区的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
此外,红树林
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常出没于红树林带。
海鸟的消化残余物堆积在红树林湿地土壤里,使得湿地土壤的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鸟类的粪便也是小型鱼类的食物。
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还偶有野猪、狸类及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出没其间。
红树林里也招致了某些蜂类、蝇类和蚂蚁等栖息。
它们对红树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树林地区是水生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交错区,生活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以聚集在这一生活环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种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红树林湿地的生物食物链齐全,囊括草牧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和混合食物链。
所构成的食物网复杂。
红树林湿地能量流动模式:
红树林保护现状:
存在人为因素在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对红树林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在保护区内的虾塘,养虾的村民经常从红树林内取土,致使红树根部裸露在外面从而造成死亡,此外,虾塘的污水会使红树林死亡。
据介绍,在保护区内有上百个虾塘,这些虾塘对红树林危害很大。
同时,保护区管理站也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管理站没有海上巡逻船,巡逻的惟一工具就是一辆摩托车,每次巡逻都得沿着海岸线走,海边岛屿上的红树林保护则无法巡逻。
存在少数村民砍伐红树,用以烧水取暖。
村民的红树林保护意识不强。
红树林是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但对人为扰动极其敏感,在遭到破坏后如果仅仅靠自然恢复的话,在这种具有较高的诱发死亡率
的沼泽类型中,森林的恢复非常缓慢。
对于目前存在的对红树林湿地保护不利的非生物因子,由于红树林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我们要加强红树林有关的法规建设以确保红树林免受进一步的破坏。
通过制定相关的红树林保护法遏制非法分子的违法行为。
再者,需要在思想上加强人们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
红树林的引种栽培和造林技术的研究,是扩大红树林资源,使其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的保证。
人为的扰动已使我国相当一部分红树林资源退化和消亡,恢复和发展红树林是协调沿海经济发展和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发展方向:
旅游业:滨海旅游在国内外已成为大众最喜爱的旅游度假方式之一,孟加拉-孙德尔本斯的红树林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产,在那里进行的生态旅游开发已经得到认可。
红树林湿地由于其生物多样性,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在不破坏保护区的主体功能上,可对保护区进行小范围开发,对旅游人数进行量化控制。
生物制药业:相当大部分的海洋生物结构和海洋生物结构分子还未被人类发现、认知。
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还能降低血压。
还有少数品种具有驱蚊、治疗昆虫叮咬、痢疾发烧和减轻风湿病的疼痛。
生态价值:Cos tan z a等对全球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他们通过对红树林湿地在大气调节、气候调节、缓冲扰动、水文
调节、水资源更新、水土保持、土壤形成、营养循环、废物处理、生物调控、栖息地维持、食品与原料生产、基因库构成、自然景观形成等多方面功能价值的估算和统计,得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在全球16种生态系统中名列第4名。
如果将上述服务价值折合成经济价值,每公顷红树林湿地每年可以产生高达9 990美元的效益,相当于珊瑚礁生态系统价值的1.64倍和热带森林的5倍
参考文献:
[1] 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陈坚,范航清,陈成英。
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初步研究。
[3]百度百科;
[4]海南政府网;
[5]《生态学概论》
[6]Cos tan z a R ., d’ A r g e R .,de G root R .et al.1997.The value of the world' 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e capital[J ].Na ture,387(1-3):253-260
[7]Bouillon S,Moens T,Overmeer I,Koedam N ,Dehairs F.Resource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epifauna from mangrove forests with contrasting inputs of
local versus imported organic matter.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4,278: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