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
红树林

哥伦比亚 :浸泡大红树
的树皮,制成漱口剂来治 疗咽喉疼。
5
中国的红树林分布
资源量最丰富,占中国 红树林面积的I.
红树林的保护——危机
厦门西海域,成片的红树林,随着这几年的围海 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
II. 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红树林区已全面挖塘养殖, 近半数的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 III. 广西,由于毁林建虾塘,近10年来,红树林面积 减少了10%。大量红树林被砍伐、破坏
红树林
种类演替特点
2
生物特性——叶片
旱生结构
• 为了可以适应这样变化剧烈的环境
表皮角质层厚
• 具储水组织、排水器、栓质层,气孔
凹陷或为密毛体包围,减少水分丧失
有的具有盐腺
• 以调节组织的盐分。有些植物可借由 老叶的脱落来排除多余的盐分。
2
生物特性——叶片 台湾的红树林
海茄苳:厚厚的表皮+叶背密生绒毛+盐腺 榄李;具有肉质的厚叶片,能够保存更多的水分 水笔仔、五梨跤:具有厚厚的表皮,防止不必要的水散失
2
位于低潮线以上、高 潮线以下的中间地带, 盐度约在10~25, 海滩宽度从几十米至 几公里。退潮时地面 暴露,淤泥深厚;高 潮时,树干几乎被淹 一半左右,这是红树 植物生长繁盛地带。
3
土壤经常暴露,表面 较硬实。特大高潮区 有较干实的土壤,是 红树林带和陆岸过渡 的地带,土壤盐度受 淡水冲洗影响而比较 低。以上各带自海向 陆所分布的红树植物 是不一样的,群落表 现出明显的演替特征
I.
台湾,由于高度的开发,使得红树林遭到相当程 度的破坏
5
面积1.9万公顷, 1990年建立,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世界海拔 1997 年晋升为 国家级,主要 最低的森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红 林,也是 树林生态系统 保护最为 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 湛江红树林自 完整的红 然保护区为我 级保护区 国现存红树林 树林。 面积最大的一 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 个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PPT

* 近年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近海的工农业及养殖业 也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直接导致红树林 你害虫的天敌数量的减少。
2.6 外来物种入侵
• 沿海海岸10%左右的维管束是外来种,外来 型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与红树 植物生态位重叠性较高的外来入侵生物,势 必影响其分布和生长,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 的健康发展。
2.3 生境酸化
• 气候变暖会加速泉州 湾区域大气沉降,包 括加速碳、氮、硫沉 降的速度等,其结果 势必导致红树林生境 酸化。
2.4 富营养化
温度的升高以及降水格局的变化会导致陆源营养盐 输入过量,河口区域富营养化。
生活方式多样 经济 发展 营养盐增多 工业、生活废水
赤潮
2.5 病虫害加剧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些沿海城市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增 幅达0.36℃/10年,由于暖冬的影响,有害生物更容易度 过冬季,产生大量危害。
红树林能够为鸟儿提供丰富的食物以及 良好的藏身空间,所以红树林是鸟类, 尤其是水鸟的天堂。
1.5 破坏现状
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人 们贪图眼前利益,砍伐红树林进行养殖, 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
在东寨港保护区,周围村民大量养殖咸水 鸭,鸭子在觅食的过程中对红树林也造成 了不小的破坏。
然而,目前红树林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 题是污染严重。村民生活垃圾的堆积, 养殖污水的排放,以及工业废水污染海 水,这使红树林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海平面上升受到威胁的海岸
2.2 影响水文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全球水文循环的现 状而引起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布,对 气温、辐射、风速以及干旱洪涝极端水文 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造成直接影响,从而 改变红树林湿地蒸散发、径流、水位、水 文周期等关键水文过程,对红树林湿地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红树林

二、红树林的生境条件 1、南北回归线的热带海滨,但受海流影响,可伸展到亚热带的滨海,最北可达北纬 32°,最南可达南纬44°。 2、年平均气温21—31℃,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2—21℃,绝对最低气温在0℃以上,平 均海水表面温度为21—27℃。 3、红树林所处的生境是风平浪静,地势平缓而淤泥深厚的海滩。
三、分布
(一)世界分布 东方红树林,亚洲、大洋州及非洲东岸、植物种类组成比较复 杂,约有26种。 西方红树林,非洲西岸和美洲东西岸种类组成极其贫乏,约4种。 (二)我国分布 主要广东沿海、广西、福建和台湾都有分布,其自然分布的北 岸是福建省的福鼎(北纬27度20分)
红树林
一、概念:
生长在热带海湾或河口淤泥上的常绿阔叶林。 非地带性植被,盐土的环境条件以及周期性潮水 浸渍,超过了大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形成与之对应 的植被类型。 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因而得名红 树林,把组成红树林的一切植物称之为红树植物。 涨潮时,仅见海水面以上的树冠部分。 退潮时,露出树干以及特殊适应的支柱根和 呼吸根。 故凡是不受周期性海水或含海水浸渍的植物 就不是红树植物。由此可见,红树科植物和红树 植物是有区别的。
3、红树林有发达的支柱根和板状根。
淤泥上纵横交错,盘根错接,支柱根发达。
4、 许多红树林植物具有特殊的呼吸根。
呼吸根是呈免地性伸出地面的根状物。根皮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 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它是对土壤缺乏空气的一种生态适应特征。
5、胎生现象是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胎生现象是红树林植物幼苗时淤泥生境能及时扎根以 及胚胎时就逐渐增加细胞盐分浓度的生态适应。 红树林的一系列特征和其特殊的生境有密切的联系,且体现了在 了长期的发育过程。充分利用有利环境条件或抵御不利环境条件的能 力
红树林(Mangrove)

红树林(Mangrove)一.红树林概况红树林(Mangrove),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品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
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二.红树林的生长条件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沿海沼泽的植物群,生长于全球南北纬25度间的河口及海湾,地区主要由红树目的常绿灌木组成。
一般生长于潮汐和海浪比较弱的海湾里,非常适应潮间带缺氧和盐量高的土壤。
三.红树林的生态效益1.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
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红树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枝条等败落到泥沼之后,被迅速分解成有机碎屑,为红树林区各种生物提供了营养。
其数量相当可观,如美国佛罗里达的大红树林年掉落量为8.8~12.7吨/公顷。
大量的有机物质经林地细菌、真菌分解,为群落中的底栖动物(蟹、鱼、虾等类)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繁衍生息的场所。
在红树林区域里,除了有植物群落,动物群落更是由淡水动物和陆生动物混栖。
而在澳大利亚的红树林中至少有42种以上的鱼类,其中67。
5%为重要经济鱼种。
2.红树林是侯鸟的越冬场和中途迁徙场站。
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这是因为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繁殖。
而且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侯鸟会选择红树林区作为越冬场和中途迁徙站。
3.红树林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这是因为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地含沙量;茂密高大的肢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能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四.红树林的经济意义红树林用途较广,其树木可作建筑材料,用于桥梁、矿柱、枕木和桅杆等有些红树植物可用作药材、香料,果实可以食用或酿酒,从树皮中提取的丹宁可作染料。
红树林生态系统

创新发展模式和策略建议
01
02
03
04
生态旅游开发
利用红树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 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有机种 植、养殖等,减少对红树林生
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科研与教育支持
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科研和 教育支持,提高公众对红树林 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生物控制
一些微生物能够分泌抗生素和其他 生物活性物质,对于控制红树林中 的病虫害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 作用。
03
CATALOGUE
红树林生态功能与服务
防风消浪、护岸固堤功能
01
02
03
抵御风浪侵袭
红树林的茂密枝干和根系 能有效减缓风浪速度,降 低风浪对海岸线的冲击。
保护岸线稳定
红树林根系发达,能够紧 密固定沙滩和泥滩,有效 防止岸线侵蚀和后退。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
植物种类与特点
红树植物
红树林主要由红树植物组成,如 红树、秋茄、木榄等,它们具有 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态适应性, 能够在高盐、低氧、潮汐等极端
环境下生存。
伴生植物
红树林中还伴生着许多其他植物 ,如海藻、海草、藤壶等,它们 与红树植物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植
物群落。
植物特点
红树林植物具有耐盐、抗风、固 沙、促淤等生态功能,对于维护 海岸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
非生物组成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包括土壤、水分、空气、光照 和温度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对红树林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 要影响。
红树林重要性及价值
01 02
生态价值
红树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它们能 够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同时还为众多生 物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红树林

红树林的主要特征——根系
红树林生长在海水与河水交会的泥滩中,
长期受到海风与潮水的侵袭,发展出支 持根、呼吸根、板状根等特殊构造,以 适应高盐度、水侵、强风的环境。
白 骨 壤 的 气 生 根
白骨壤的笋状呼吸根
红 海 榄 的 支 柱 根
红树林的特征——胎生
红树植物不少具有胎生现象 ,这种特征有
红树林的危机
印度尼西亚原有红树林250万公顷,1969年后
的短短10年就有70万公顷变成了稻田和养虾塘, 到2000年又有50万公顷红树林被农田取代;在 马来西亚57万公顷的红树林海岸线中,已消失 2万公顷,预计今后几年将有10万公顷被砍伐; 菲律宾已有29万公顷的红树林消失,还有10万 公顷岌岌可危;泰国也有1/4的红树林荡然无 存。另外,加勒比海地区的红树林同样命运不 佳。据报道,1920年前这里的红树林覆盖率达 50%,如今仅剩15%;波多黎各已有3/4的红 树林不复存在;墨西哥塔瓦斯科州为了开采石 油,不惜大片毁坏红树林……
老 鼠 簕
木 榄
木 榄
海 漆
海 漆
集美大学
制作: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阎希柱老师。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据专家们保守估计,中国红树林总的生
态功能价值为每年23.7亿元。这其中还 有大量的直接和间接价值没被计算在内。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美丽的红树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
闲观光场所,更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 体现。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 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 104种鸟类、133种昆虫,还有159种变种的藻 类。
建、台湾、海南五省区,浙江省有引种 分布。全国计有16科,20属,31种。 全国(不含港、澳、台)红树林资源总 面积为82757.2公顷。
红树林的定义和作用

红树林的定义和作⽤作者:刘毅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莆⽥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1红树林定义红树林是⽣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本植物群落。
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完全淹没,只在退潮时才露出⽔⾯,也有⼈称之为“海底森林”。
红树林其实“⼼红表不红”,因其树⽪富含单宁酸,遇空⽓氧化后呈红⾊⽽得名。
2红树林的作⽤2.1⽣态和社会效益2.1.1防浪护堤功能红树林的防浪护堤功能⼗分显著并很早就被⼈们认可。
早在⼀⼆百年前,海南东寨港、清澜港海岸居民就认识到红树林在抵抗⾃然灾害、保护村庄⽅⾯的重要性,⽴碑保护红树林。
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有华侨从东南亚带红树种苗到漳州的九龙江⼝海岸滩涂种植,以保护海岸。
国内20世纪50-60年代所进⾏的红树林造林活动⼏乎全是以海岸保护为⽬的。
据估算,我国红树林防浪护堤的效益每年达10亿元⼈民币。
保护红树林⽽保护了村庄农⽥,破坏红树林⽽造成居民⽣命财产重⼤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表2-1)。
表2-1 历年⾃然灾害案例时间地点灾害⽆红树林地段有红树林地段1958年厦门地区12级台风滨海农⽥堤岸损毁严重龙海寮东村堤岸因红树林保护安然⽆恙1985年9⽉⼴东省雷州半岛强台风遂溪县团结围堤全线崩溃相邻的⽃伦堤因红树林保护完好⽆损1986年7⽉⼴西钦州沿海地区9号强台风暴潮25个崩缺⼝堤段中,23个因堤外没有⽣长红树林⽽崩缺同⼀条堤上缺⼝旁的堤段前,凡有红树林保护地段,堤围安然⽆损1996年9⽉⼴西北海⼭⼝红树林保护区15号台风林外裸滩的40余艘渔船在狂风巨浪中顷刻翻沉,22⼈遇难林内潮沟的350多艘渔船安然⽆恙。
2003年7⽉⼴东省台⼭市台风“尹布都”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堤坝⼤部分被冲毁红树林前 4650 m的堤坝安然⽆恙2004年泰国Ranong红树林⾃然保护区东南亚海啸红树林受⼈为⼲扰破坏最严重,或没有红树林⽣长的海岸地区受灾最严重有红树林保护的岸边房屋完好⽆损,⽽相距仅70 km、没有红树林的地区,村庄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2008年9⽉⼴东省珠海市特⼤(16级)台风“⿊格⽐”市区情侣路2公⾥长的⽔泥钢筋公路以及淇澳岛1公⾥的岸边⽔泥钢筋公路被冲毁邻近的淇澳岛⼤围湾约1公⾥长的⼟堤和开发区2公⾥长的简易⽯⼟混合长堤,由于有红树林保护⽽安然⽆恙2.1.2 促淤造陆功能通过⽹罗碎屑的⽅式促进⼟壤的形成。
红树林

红树林红树林(英语:Mangrove),是由一群水生木本植物组成的海岸植物群落,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是极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海洋气候和保护海岸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素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
全世界红树林树种共有24科30属83种。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
红树林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名称来源红树林中文名称源自于红树科植物体内含大量单宁,当单宁在空气中氧化,其附着的枝干呈红褐色,故得名。
东南亚常将红树的树皮提炼红色染料,马来西亚人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1] ,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
英文则以“Mangrove”来通称所有的红树林植物,该字是由西班牙文中的树(Mangle)和英文中的树丛(Grove)所组成。
而现在所指的红树林仅局限于生长在热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之灌木或乔木,真正红树林植物是指“只生活在河口潮间带之木本植物,而且具有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的气生根及胎生现象等”。
世界红树林的种类约有10科16属55种。
美国红树林国际红树林组织依其生育型可以分为:真正红树林植物、半红树林植物和红树林伴生植物三种。
真红树林植物(True mangrove):只出现在河口潮间带之木本植物,具有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之气生根及胎生现象等,以红树科的18种植物为代表,全世界约有60种。
半红树林植物(Minor mangroves):能在潮间带生长亦能延伸到陆生生态系之植物,因此许多海岸植物均可列入。
例如行道树常选用的黄槿、海檬果等都是可以在潮间带及陆地生长的半红树林植物。
红树林伴生植物(Mangrove associates):伴随红树林生长的草本、蔓藤及灌木,通常生长在红树林的边缘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树林简介、作用及其防护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一种系统结构稳定、生产力较高的特殊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顶极群落景观。
红树林适应海岸潮间滩涂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性,在保证生物多样性与减灾防灾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起的40年之间,红树林面积剧减60%,现有2.5万hm2红树林大部遭到破坏,结构受损,功能退化。
(1)本文将对红树林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基本功能,并提出防护建议。
一、中国的红树林我国红树林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1954—1965)开始进入群落生态学领域,从过去对红树植物只从分类学上认识它,进入到资源调查和群落分析阶段.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在红树林群落生态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红树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演替等方面。
1. 1 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属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 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万hm2 ; 20世纪50年代为4万hm2左右; 1986年公布的面积为17 035 hm2 (植被调查) 、21 283 hm2 (林业调查)或23 000 hm2 (地貌调查) .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沿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浙江省也人工引种了部分的红树林植物. 红树林自然分布北界为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28°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和浙江省乐清县,面积约1. 5万hm2 ,由北向南面积增大,种类增多. 根据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报告(2002年)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5省(区)红树林总面积为22 024. 9 hm2 ,其中,广东、广西、海南3省红树林面积分别为9 084. 0 hm2 、8 374. 9 hm2和3 930. 3 hm2 ,分别占5 省(区) 红树林总面积的41. 2%、38. 0%和17. 9% ,而且红树林集中分布在北部湾海岸(广东湛江周围及广西海岸一带)和海南省的东海岸(琼山、文昌一带) ,前者红树林面积15 730. 8 hm2 ,占红树林总面积的71. 4%;后者红树林面积2 763. 4 hm2 ,占红树林总面积的12. 5%.(2)1. 2 我国红树林植物种类及其界定红树林多生长在热带海岸潮间带. 但是,由于受温暖洋流的影响,有的可以分布到亚热带,有的因潮汐影响,在最高潮边缘而具有水陆两栖现象. 红树林中生长的木本植物都叫做红树植物,一般不包括群落周围的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 对于中国红树植物种数,学者之间有不同的看法. 林鹏提出了“真红树”和“半红树”的概念和判定红树植物的标准, 并界定了中国现有的红树植物的种类,指出全世界真红树只有20科27属70种,中国现已查明的真红树为12科16属27种和1个变种;郑德璋等报道我国有真红树27种(含引种成功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半红树8种;范航清认为我国有真红树26种和半红树11种;何斌源等列出我国现存的原生真红树12科14属24种(含1变种) ,以及我国红树林湿地中常见的12种半红树植物.我国原生真红树种数占世界总种数(70种)的34. 3%. 我国所有原生真红树种类都可在地处热带的海南省找到,广东、广西均有11种,香港9种,台湾8种,福建7种,澳门5种,浙江主要是引种秋茄.(2)1.3我国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其演替动态红树林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较陆地森林简单,从红树林自然分布而言,纬度较高, 尤其是未受到海流显著影响的地区(如广东大亚湾澳头港附近) ,红树植物种类及其群落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植株也比92较矮小. 海南岛的红树林以东北部的群落组成种类丰富, 结构也较复杂,岛西南部因气候干燥, 红树林分布较少, 种类不多, 群落结构也简单.在外貌结构方面,与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暗针叶林等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相比,红树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在生活型谱、叶级、叶质、叶型、叶缘等方面都显得十分单调.二、红树林的作用红树林及其特殊的植物生长环境早在古代就为人们所认识。
以后的研究表明, 红树林在防止海岸侵蚀, 防浪护堤, 发展滩涂养殖业和近海渔业, 净化环境美化景观, 维持物种多样性, 保护基本库, 解决海平面上升的生态危机, 科学研究, 提取海洋药物和天然杀虫剂, 旅游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
这些作用跟沿海社会经济活动有直接联系, 因此在人口、资源、环境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热点的今天, 红树林的研究内容已远远超出植物学的范畴, 扩大到与红树林有关的一大类海岸湿地生态系统。
(3)(1)促进渔业生产据测定, 红树林内凋落物, 每年每公顷一般在5~12t, 最高可达28t。
这些枯枝败叶从树上落下后, 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逐渐变成营养物质, 建立起复杂的营养关系和能量循环, 使鱼及甲壳类动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得到充足的食物, 且因红树林植被及其处于浅水区而使鱼类等得以隐蔽或依附, 免遭其他海洋动物捕食。
以鱼为例, 生活在红树林区的多达400种左右。
在世界重要渔场墨西哥湾, 有90%的渔获物都是至少在其生命的某一阶段依靠红树林或沿海湿地的种类,每年所得产品的价值高达7亿美元。
(2)护岸减灾红树林有密集的支柱根, 特殊的板根和呼吸根, 这些根系纵横交错, 与堆积的植物体一起, 沉降沉积物,稳定地基, 削弱海浪和水流的冲力, 从而起到消浪、缓流、护岸、促淤、减轻风暴灾害和海岸侵蚀的重要作用。
湖南省琼山县东寨港一带原有红树林3333hm2, 在五六十年代毁坏严重, 到1980年时只有1733hm2了。
当年7月第7号强台风在海南登陆, 东寨港东大堤由于红树尽伐, 失去护卫, 13000m的大堤被冲出缺口84处, 长度1097m, 占大堤总长的2%, 堤内水稻几乎全部失收而东寨港西大堤红树虽有砍伐, 但仍有较密集的红树林护卫, 6800m长的大堤只冲出缺口13处, 长度196m,占大堤总长的2%, 从而减少了堤内稻田灾害, 粮食仍有好收成。
(4)(3)维系生物多样性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 海洋与陆地建立起了一种交错缠绵的互惠关系, 形成既不同于典型陆地生态, 又不同于典型海洋生态的红树林潮间带生态区域, 养育着特殊的动植物群落, 极大地丰富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为人类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红树林群落的调查, 显花植物超过100种, 海生藻类有50多种, 底栖动物170多种, 昆虫130多种。
特别是红树林地区的泥质滩涂和林下丰富的鱼、虾及各种软体动物, 为水禽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场所, 从而成为鸟类的重要生境。
我国地处南北半球候鸟迁徒的通道上, 红树林湿地更有突出的作用。
如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共记录到186种鸟, 其中卷羽鹑鹏、白琵鹭、莺、鹦、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种;每年有10万只以上的候鸟从西伯利亚或澳大利亚南迁北徒时, 在此停歇或越冬。
(4)(4)其他方面包括有益于社会的直接经济产出, 如木材、纤维、纸浆、化工原料、药品、香料、食品、饲料和林区渔业等红树林生物学、生态学和群落景观对教育、科学、文化和旅游业的支持, 以及吸纳和降解环境污染物、澄清河流所含沉积物、削弱海浪运动、防止沿海地区水土流失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促进作用等。
特别是红树林具有很强的固定CO2的功能, 据研究, 其固定在土壤中CO2的是热带林的10倍, 因此, 红树林在防止气候变暖方面可以起到消减CO2排放量的积极作用.三、红树林的防护我国已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红树林,确立了保护红树林的法律地位。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指导性文件中, 对红树林的保护已有规定或提出了目标要求。
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禁止毁坏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和红树林、珊瑚礁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禁止在红树林和珊瑚礁生长的地区建设毁坏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海岸工程。
据统计, 到1997年底, 海南、广东、广西、福建4省、自治区已建立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3处, 面积48260hm2(其中不完全是红树林一种生态系统)。
如海南东寨港保护区初建时, 有林地面积1633hm2, 现恢复到1860hm2。
(5)以下是进一步加强红树林保护的建议。
第一,强化宣传, 提高人们对红树林及其保护工作的认识,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加大保护力度, 为其生息繁衍创造更好的自然条件。
第二,确立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长远目标。
鉴于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珍稀、脆弱、濒危的实际情况, 在国土资源保护中要给予最高保护等级的地位, 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任何直接的或潜在的人为干扰活动。
第三,以保护红树林为中心, 强化海岸带环境管理。
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 将红树林生态系统列为生态敏感和脆弱区, 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 意义深远, 应当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第四,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工作,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 清理各种违法活动, 改善各项管理工作, 使保护区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中真正起到关键性作用要重视自然恢复和人工补植, 大幅度提高保护区内真正有林地的比例要尽可能再新建一批红树林保护区, 可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共同搞, 目标、要求一致, 大小、形式不限。
参考文献:(1)张宏伟,李际平,李建军。
不同潮带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4月,第31卷第4期(2)韩淑梅 ,吕春艳 ,罗文杰 , 辛琨 , 李妮亚。
我国红树林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3月,第27卷第1期(3)王伯荪1 , 张炜银2 , 昝启杰3 , 梁士楚4。
红树植物之诠释,2003 年5月,第42 卷,第3 期(4)范航清。
成立“中国红树林研究中心”的必要性和中心的任务。
广西科学院学报,第9卷第2 期1993 年11 月(5)陶思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