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结果----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皖南医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皖南医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皖南医学院2012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办学指导思想 (2)二、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3)三、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生情况 (3)四、生源状况 (5)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6 -一、师资队伍情况 (7)二、师资队伍建设 (8)三、本科教学情况 (10)四、教学经费投入 (10)五、教学仪器设备值 (10)六、教学用房 (10)七、图书资料 (11)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11 -一、专业建设 (11)二、人才培养方案 (12)三、实践教学 (13)四、教材建设 (15)五、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15)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教学质量监控 (17)二、青年教师培养 (20)三、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20)四、教师教学质量考核 (21)五、各类专项检查 (21)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 23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3)二、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情况 (23)三、应届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4)四、应届毕业生就业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4)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24)第六部分特色发展................................................................................................................................- 26 -一、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培养“求真”“求善”相统一的医学人才 (26)二、注重实践教育,为基层培养高素质人才 (27)三、以专业认证标准为蓝本,推动专业综合改革 (29)四、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 (30)第七部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一、进一步做好医学课程整合工作,深化教育改革 (31)二、进一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提升教学质量 (32)皖南医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皖南医学院是安徽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建于1958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确定的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质量年度报告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质量年度报告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一、学院基本情况 (2)二、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 (3)(一)办学定位 (3)(二)办学特色 (4)三、人才培养措施与质量报告 (6)(一)依托“四方共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共育 (6)(二)更新教育理念,推进示范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8)(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教学条件 (11)(四)培养引进并举,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 (12)(五)强化教学监控,加强三风建设,建设良好校风 (13)(六)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创新创业,就业质量突出 (15)(七)开辟第二课堂,建设校园文化,提升综合素质 (16)(八)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保障水平 (17)(九)发挥学院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助力地方发展 (18)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9)(一)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需要进一步衔接 (20)(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20)(三)实践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1)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2012年,学院在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以下从学院基本情况、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措施与质量报告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汇报。

一、学院基本情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占地849亩,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在校生9742人,专任教师316名。

学院下设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信息系、经济管理系和软件学院四系一院,共34个统招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建立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CAD应用)等省级精品课程。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解读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解读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解读“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中六个卓越培养计划分别对应工程师教育、医生教育、农林人才教育、教师、法治人才教育、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一拔尖指的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六卓越一拔尖”高校有什么2019年-2021年,教育部将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4月29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主持大会。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作会议交流发言。

中央有关部委相关部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省合建高校、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会议。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入选高校是国内11所高校开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入选。

高校参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需具备四项条件:“首先,必须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要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健康中国、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调整优化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的新要求,开展课堂革命,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第三,要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

积极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此外,还要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宿州学院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获佳绩

宿州学院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获佳绩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宿州学院学报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工程项目 教学质量 省级 学院 高等学校 教学改革 省教育厅 教学管理
摘要: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皖教高[2012]14号),我校2012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再创佳绩,取得了在获奖数量和获奖层次上新的突破。

共有32个项目获批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教务处再次获得了省级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称号。

同时,我校申报的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已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卓越项目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项目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况及我校实施计划的阶段进展背景资料:工程教育学系基本架构华东理工大学工程教育学系成立于2009年10月23日,是学校负责工程教育学研究、工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工程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的专门机构。

将以"全过程、全包容、全民性”的全面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突出过程工程特色,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高等工程教育学研究,服务学校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大局。

工程教育学系、理工优秀生部和高等教育研究所三位一体,主要负责:高等工程教育学研究、工程文化普及;优秀生(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化工高等教育》等杂志编辑、出版以及工程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在职培训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

其组织架构如下图(图1):(图1)第一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一)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我国工程教育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在校生达到773.3万,占高校在校生总规模的36%,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工程学科本专科毕业生总量及其占全部本专科毕业生的比例均位居世界各国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要依靠工程技术,其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还存在三个"滞后”和三个"不适应”,即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于办学规模扩,教学设备水平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适应,封闭培养环境与应用型人才成长不适应,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适应。

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瓶颈。

淮北师范大学2012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2012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 质 量 报 告淮北师范大学2013年12月16日目 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二、师资及教学条件 (4)1、师资队伍 (4)2、校舍及建筑面积 (6)3、教学经费 (6)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6)5、图书与信息资源 (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7)2、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8)3、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8)4、不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10)5、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1)6、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11)7、大力加强实践环节 (12)8、科学组织安排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 (14)9、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4)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5)1、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15)2、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7)五、学生学习效果 (18)1、学生学习满意度 (18)2、学生体质与竞技活动 (19)3、毕业生就业情况 (19)4、学生获奖情况 (20)六、教师教育特色建设 (21)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3)淮北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

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学校分相山校区、滨湖校区,占地面积198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在近4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逐步形成了“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敬业、奉献”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知行合一、学做真人”的学风。

学校紧紧围绕“特色鲜明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长期以来,学校突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基层。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申报指南【模板】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申报指南【模板】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申报指南
一、建设目标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农林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提高我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申报要求
1、具备各系部特色班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2、应有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支撑,基地的实习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

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基地能为实习学生提供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实施双师教学。

三、推荐名额
拟推荐2项,其中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类1个,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类1个。

“创新强校工程”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工程人才□申报单位:惠州学院(盖章)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二〇一四年三月
XX学院教务处制
4、经费预算(预算科目包括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学院根据实际需要
5.推荐意见
注:附本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含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

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安徽理工大学位于我国重要的能源城安徽省淮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医、文、经、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在67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开放办学,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育人特色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煤炭工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安徽理工大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成为安徽及周边地区高端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地矿行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二)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14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见表1),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

表1:安徽理工大学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序号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所属学院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理学地球与环境学院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3 地质工程 工学4 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学5 环境工程 工学6 采矿工程 工学能源与安全学院7 安全工程 工学8 土木工程 工学9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工学10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学土木建筑学院11 建筑学 工学12 景观建筑设计 艺术学13 工程管理 工学1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15 工业设计 工学机械工程学院1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学17 车辆工程 工学18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1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20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1 通信工程 工学22 自动化 工学2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2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5 复合材料与工程 工学26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工学27 矿物加工工程 工学化学工程学院28 应用化学 理学29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30 制药工程 工学31 能源化学工程 工学32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工学33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工学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35 信息安全 工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36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工学37 物联网工程 工学38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39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40 应用物理学 理学理学院41 理论与应用力学 理学42 工程结构分析 工学43 工程力学 工学44 英语 文学 外国语学院45 临床医学 医学46 预防医学 医学医学院47 药学 理学48 医学检验 理学49 护理学 医学50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51 金融学 经济学5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3 市场营销 管理学54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55 电子商务 管理学56 地理信息系统 理学测绘学院57 测绘工程 工学58 遥感科学与技术 工学59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0 动画 艺术学(三) 在校学生情况2012年,学校共有各类在校学生39904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21980人,硕士研究生1569人,博士研究生111人,成人教育类学生16244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培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生2计算机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恩红3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肥工业大学李晓莉4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肥工业大学石琴5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合肥工业大学彭虎6卓越对外汉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安徽大学杨晓黎7卓越新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安徽大学芮必峰8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安徽师范大学彭凤莲9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安徽师范大学储泰松10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计划安徽师范大学祝东进11卓越工程师安徽农业大学吴国栋12卓越经济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安徽农业大学吴义刚
13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试点
安徽医科大学李俊
14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安徽医科大学胡志15卓越工程师-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徽工业大学李朝祥16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安徽工业大学黄伟17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安徽理工大学刘泽功18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安徽理工大学张荣波19信息管理工程卓越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安徽财经大学余永红20卓越会计师安徽财经大学程昔武21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淮北师范大学王春业22卓越幼儿教师淮北师范大学王家云2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安徽工程大学凌有铸24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安徽工程大学干洪25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安徽中医学院戴敏26卓越中西医结合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安徽中医学院黄金玲27卓越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蚌埠医学院陶仪声28卓越药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蚌埠医学院刘浩29口腔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皖南医学院王云30医事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皖南医学院高玉玲31卓越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阜阳师范学院吴海涛32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安庆师范学院余桂东33城市规划专业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储金龙34工程管理专业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李国昌35卓越工程师安徽科技学院俞浩36卓越农林人才安徽科技学院王立克37卓越动漫设计师教育培养计划合肥师范学院孙志宜38卓越工程师皖西学院宗瑜39卓越小学英语教师淮南师范学院王勇40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合肥学院张远斌
41合肥学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合肥学院赵娣芳
4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巢湖学院蒋全胜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
单位
43卓越旅游人才黄山学院胡善风44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铜陵学院倪国爱45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滁州学院裘新江4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宿州学院史洪伟
47卓越工程师蚌埠学院方毅、吕思斌
48应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池州学院李铁范49卓越通信工程师安徽新华学院卢胜50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陈礼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