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2)(一)基本培养模式 (2)(二)课程设置 (2)(三)培养特色 (3)(四)学生选拔机制 (4)(五)特殊培养机制 (5)(六)激励机制 (5)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6)(一)培养目标 (6)(二)培养标准 (6)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9)(一)培养目标 (9)(二)培养要求 (9)(三)专业核心课程 (9)(四)教学特色课程 (9)(五)计划学制 (10)(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0)(七)主要课程培养矩阵 (16)(八)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 (1)(一)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二)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三)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五)加强国际交流为契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3)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4)(一)企业学习目的与要求 (4)(二)企业学习培养模式 (4)(三)工程专题讲座 (9)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型、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工程技能,具有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信息显示、光伏技术、光电检测等技术领域,尤其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制备、封装与检测、电光源驱动以及半导体照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在绿色光源行业及其相关的半导体公司胜任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产品检测等工作,适应江门五邑地区、珠三角、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三、主干学科半导体物理四、相近专业微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光学工程五、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显示与驱动、LED驱动电路设计与制作、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发光学与发光材料、光电子技术、光电子专业实验、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光电薄膜与真空技术、光电信号检测、LED 封装技术、光学设计、照明散热与分析等课程。

六、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总学分、总学时及构成表八、毕业规定1、至少取得168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25学分)。

选修课中人文社科、艺术类及经管类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模块一至少取得17.5学分(或模块二至少取得14.5学分)。

参加3+1模式学习的学生,可在企业获得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表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2)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协作;(4)具备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通信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与通信安全等。

这些课程将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习和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实训,让他们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参与实际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毕业设计(1)选题要求:毕业设计选择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

(3)实践能力要求: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需按规定要求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

六、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平台。

(2)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中法卓越工程师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中法卓越工程师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数学Ⅱ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Foundation of Analogical Electronics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实
验 *数据结构
Experiment in Analogical Electronics
Signal & Signal Process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
数据结构
电路分析基础、 数学物理方法 B 大学物理Ⅱ、数 学物理方法 B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8.数据结构(实验)(48+16 课时,3+0.5 学分)
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48+16 课时,3+0.5 学分)
9.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 周,1 学分)
5. 电磁场与电磁波(48 课时,3 学分)
六、专业特色课程
1. 信号与信号处理(96+16 课时,6.5 学分)
七、实践环节
2.企业项目实训(2 周,2 学分)
信号与系统、通 信电子电路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字系统设计 光电技术
检测技术与仪器
英文名称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16.企业项目实训(2 周/,2 学分)
8.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17.创新创业教育(1-4 学年,2 学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门人才: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制版;3、具备一定的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设计实习、通信网络实习、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质、外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实践环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实验是本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的另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旨在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实训,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技能: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技能,包括电路设计与调试、模拟信号处理、通信系统设计与调试等方面的技能。

3.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科研实践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5.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组中有效地与其他成员合作完成团队任务。

三、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1)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物理基础:大学物理等。

(3)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4)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原理、C语言等。

2.专业课程:(1)电路与信号处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2)通信工程: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等。

(3)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等。

(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

3.实践课程:(1)实验课程:电子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

(2)科研实践:参与电子信息工程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训,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涉及到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具备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四、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2、专业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络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3、实践课程: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竞赛、生产实习等。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选修课程。

五、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质量监控1、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建立毕业设计选题审查制度、答辩制度等,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3、就业情况监控: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制度,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七、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技术和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电信人才培养计划。

电信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编号: 817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在电子信息领域及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理基础;2.系统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A、概率统计A、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复变函数与数理方法、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光纤通信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续表)(续表)(续表)八、说明1.本专业前4学期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

2. 建议学生选择计算机学科、数字媒体学科、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相关课程获取任选课学分。

另外,可以选择艺术概论、动画原理等获取艺术素质类课程2学分;选择电信专业英语等获取文科类课程4学分。

3.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应选修“电子设计(1)(2)(3)”作为培训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习。

|||^_^|||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积分变换、概率及数理统计等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现代物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学原理与分析方法,了解电子信息科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_^|||掌握经济运行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施工的基本过程,了解创业管理、市场营销、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技术管理能力。

|||^_^|||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一门编程语言;
熟悉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技术;
掌握知识产权和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能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手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_^|||掌握各种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
掌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能应用单片机系统设计电子产品;
掌握测感技术、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信号的获取、分析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熟练利用计算机辅助对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仿真。

|||^_^|||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仿真方法,熟悉典型PLC的原理及软件设计,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接口设计方法,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设计、编程及方法;
了解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能设计和维护简单的通信产品;
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各种算法,能利用DSP器件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并设计DSP 系统;
了解嵌入式系统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专业软件和嵌入式处理器开发和集成各种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了解产品开发的市场调查、方案论证、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制订、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等开发过程,了解原料的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物流、产品维护、技术支持等基本流程;
了解信息产业相关的基本方针、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工程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工程的规范、标准及相关的法规;
了解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的信息设备制造业、智能玩具等行业的发展状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_^|||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或其他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_^|||具有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市场、环境条件、消费者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和场地等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设计电子、信息、控制等工程系统的初步能力;
具有正确使用各种常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具有分析常规电工电子电路的能力,熟悉各种基本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原理及使用;
能熟练绘制和阅读各种基本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
具有熟练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能力;
具有对常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的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对一般电子工程项目进行评估、策划、组织施工以及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的初步能力;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翻译与查阅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_^|||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创新能力。

|||^_^|||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具有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和公关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与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具有应对危机、竞争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_^|||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到各类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施工等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及系统的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安装检修、教学培训等工作。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本培养计划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综合性项目设计为驱动主体,通过课程、课程模块、课程设计以及各种实践环节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通过科学的进度安排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符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培养体系。

本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知识体系如下图:
|||^_^|||
由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电子学会、东莞市自动化学会、实习基地企业技术负责人组建了“东莞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制定本培养计划,以培养适合本地区工程实践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