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地方高校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措施研究——基于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视角

地方高校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措施研究——基于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视角

地方高校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措施研究——基于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视角祖彤;孟令军【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着全面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深入,法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应高度匹配国家法治建设需要.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也应该作出迎合新形势的调整和变化.尤其是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加快改革进程、落实得力举措,切实将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有效推升.文章结合地方性高校Q大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合理措施,围绕教学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践环节教材编写以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做了有益探讨.【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作者】祖彤;孟令军【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详尽解读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和重点内容。

其中对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对法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在司法队伍建设、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

而这些领域法律人才的培养,都必须以法学本科基础人才的培养为前提。

法律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应用型培养目标为明确导向。

“学以致用”于法律人才来说,归根结底是将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应用于法律活动的客观实际,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决定了未来的法律从业者能否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付诸于法律活动。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从 世 界 高等 教育 改革 的发展 趋 势看 . 高等 学校
可分 为 学 术 型 高 校 、应 用 型高 校 和 技 能 岗位 型 高 校 。应 用型 高校是 满足 高等 教育 大众化 需求 应运 而 生 的新 类 型 高校 , 与 我 国产 业结 构 调整 和 经济 社会
发 展相 适应 “ 应 用型 ” 是相对 于 “ 学术 型” 而言 的一
业 能力 的人才 。笔者 认 为 , 卓越 人 才培 养要 求 学 生
必 须具 备 :能 够 适应 市 场经 济 高速 发展 的能力 、 扎 实 的专 业 及相 关 领域 的理 论 知识 和 实践 能 力 、 较 高
目, 包括了“ 卓 越 工程 师 教育 培养 计 划 ” 、 “ 卓 越 法律 人 才 培养 计划 ” 、 “ 卓 越 医生 教育 培养 计 划 ”等 专业 实 施方 案 。本 文重 点就 应用 型本科 卓越人 才 培养 的
基本特 征 、 基本理 念 和基本 策略进 行探 究
1 应 用型本 科 卓越人 才培 养的 基本特 征 1 . 1 应用 型本 科教 育与卓 越人 才培 养的 内涵
1 . 1 . 1应 用 型 本 科 教 育 的 内涵
的综合 素 质 和职 业素 养 、 日后 成 为应 用 型卓 越 人 才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 究
李定清
( 重 庆 工 商 大 学 会 计 学院 , 重庆 4 0 0 0 6 7 )
摘 要: 文章在 阐述应 用 型本科 卓越人 才培 养基 本 特征 的基 础 上 。 探 析 了应 用型本 科 卓越人 才培 养的基 本 理念 , 提 出了应 用型本 科 卓越人 才培 养的基 本策 略 。
第 2 2卷 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应用型本科人才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人才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本科 人才 培养 面 临 的重要 问题 。


薪水远远低于本科生预期 , 部分专业 的本科学生未 好的科学素质 , 良好 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 生的未来
毕 业 就面 临失 业 的尴 尬 局 面 。 另 一 方 面 , 与 大 学 毕 职业 发 展 , 有 助 于 学 生 在学 习及 以后 的工 作 中发 挥
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此就业结构性矛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 0 2
为了逐步推动普通高等教育向特色鲜 明的应用
基金项 目: 安徽科 技学院动物科学重点建设课程项 目( Z D K C 1 1 3 0 ) ; 安徽 省教育厅 省级特 色专业 “ 机 械 电子 工程 ” 建设 项 目( S T S 2 0 1 1 2 2 7 ) ; 安徽科技 学院校级动物科学教学研究 委托项 目( X 2 0 1 2 1 3 1 ) 作者简介 : 谢 占山( 1 9 8 4一 ) , 男, 安徽宿州人 , 工程师 , 硕士 , 主要从 事新 能源技术与 C A E技术研究 。
第l 1期
NO . 1 1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年 1 1月
关键 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6 0 6 0 ( 2 0 1 3 ) 1 1 —0 0 9 1— 0 4
探索和创新 应用 型本科人才 的培养 , 开启普通 盾压力下 , 近年来 , 大学本科毕业生“ 回炉 ” 读大专、 技校 、 中职的现象屡见不鲜 , 其 中不乏“ 9 8 5 ” 院校及 高等教育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 2 1 1 ” 院校 的学生 , 近 期 又 出 现 了 硕 士 研 究 生 “回 转变, 是高校对当前就业市场 上本科 生就业 难与企 “ 现象。 业难 以找到所 需高技能人 才 问题 的现实反 应 。因 炉 ” 而, 培养学生 的科学 素质 , 使其具 有深厚 的发展潜 深思“ 回炉 ” 现象 , 可 以发 现这 一 现 象 是 由多方 力, 能够 在生 产 实践 中发 现 问题 , 并 能 运 用基 础 理论 面的原 因造成的 , 部分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 , 知识与 知识和创新 思维解决 问题 , 能够实现科 技应 用 、 推 技术的应用能力及熟练程度不 如职业 院校 的学生 , 广、 转换和创新 , 以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与就 加之本科生基本功不扎实 、 科学素养的思考方式过 往往出现的结果是 : 企业宁愿 业对高素质 、 高能力 、 高技能人才 的需要 , 是应用 型 于固化或者较为淡薄,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时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

本文以校企合作为研究视角,在剖析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初步探索了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十三五规划建议: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指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举国上下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且鼓励并倡导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向应用型的转型。

一方面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迫切需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入;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助力。

因此,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必要可行的,更是意义重大的。

二、高校人才培养中现存问题1.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之时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缺乏互动,彼此之间沟通不畅,工作开展“两层皮”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学校所授理论知识与企业所教实践技能融合不够深入、透彻,无法达到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育人成效;三是重结果轻过程现象较为突出,过于看重结果,而往往忽视了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急于求成,过程马马虎虎,结果草草率率;四是重视外在忽略内在培养,导致培养成效不佳,经不起社会的考量和推敲。

2.重科研轻教学突出高校肩负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神圣使命。

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彼此之间应该是互补共进的。

近年来,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尤为突出,导致教学与科研在实践的进程中严重脱节。

一方面由于利益和发展的杠杆向科研的倾斜,迫使一些人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加之人的精力有限,导致无暇顾及教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科研“两层皮”现象。

践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西南科技大学金

践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西南科技大学金

了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 , 建设特 色专业、 培养社会 急需专业人才 的思考与措施。
关键 词 : 金属材料 ; 教 学改革 ; 应用型人 才培 养
中图分类 号: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4 8 — 0 1 0 5 — 0 2
高校在人 才培养 目标 、 课程建设 等方面面 临着诸 多必
须解决 的新 问题 。 二、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 养存在 的问题分 析
学术 型本科 因其 主要 是为 升入研 究生 教育 做准 备 ,这 种改 革模式 对 于学术 型本科 高校 是有 积极作 用, 但 对于应 用型本 科 高校而 言 , 这种 改革模式 就不 太 适用 。因为在 “ 重基础 、 宽 口径 培养 ” 指 导思想下培 养 的学 生 , 只具备基 础 理论知 识 , 缺乏 系统 的专 业 知 识, 更 缺乏专 业 的技 能 , 也未 着重 培养学 生 的科 研能 力 。同时 , 课 程体系重在介绍一般原理与方法 , 教学 内 容 过 于陈 旧 , 与现在 前沿 内容 没有接 轨 , 学生学 起来 索 然无 味 , 教 学手段 相对 落后 , 使培养 过程 和教 学 内 容 落后 于时代发展 的要求 ,与企业 的实 际需求 脱节同时学 生又找
学 习时间也是 四年 , 显然在相 同的学 习时间 内要完成
“ 卓越 工程师培养计 划” , 国家总理也 在全 国高等 教育 工作会议 上强调 : 要 引导部分高校培养 职业技术 专 门 人 才。以西南科技 大学为例 , 学校毕业 生仍然 以就业 为主, 在 这种情况下 , 应 该 以行业需求 为本位 , 注重知 识 的复合 性 、 现 时性 和应用 性 , 以培养 学生综 合运 用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司春燕;王刚【摘要】Sinc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implements the“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Project”, the university takes a main roa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es social and industrial need as orientation, takes the so-long reform attempt as a basis, takes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projects as carrier, takes the order-orientate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s a pioneer, to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us the university can innovate several new paths to cultivate engineer-featured quality applicable talents.%河北工程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多年的改革尝试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抓手,着力创新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开创出多条工程特色明显、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特色【作者】司春燕;王刚【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处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加快教学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研究
2 0 1 3 年 ・ 7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善
应 用型 本 科 汽 车 类专 业 卓越 工程 师培 养探 索 与研 究
安永东 鲍 宇 齐晓杰 纪峻岭 ( 黑龙 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5 0)
摘 要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培养创新 能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 的 高质 量各类型 工程技术人 才,为 国家走新 型工业化发展 道 路、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人才强 国战略服务。我校 为首批入 选此计 划的全 国6 1 所高校之 一 , 如何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汽车 类专 业人 才,是我学 院实施好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的关键 所在 。我 院结合 自身人才培养计划 , 在 培养 目标、培养模式 、培 养机 制、培养途径和培 养保证 方面努 力探 索与 实践 。提 出了适合我院汽车类专业 “ 卓越计 划”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促进 应用型本科 院校 汽车类专业教育面向社会 需求培养人才 , 全 面提 高工程教育人 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 :应 用型本科 汽车类 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
引 言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是列人 中国高 等教育 中长期 发展规 划 中 的一个重要计划 ,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 的信号 ,目的是培 养一大批 创新能力强 、适应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各类工程技 术人才 ,为我 国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 和建设 创新 型 国家提 供坚 实 的人 才支 撑 和智力 保证 。 如何结合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特色 ,制定 相适应 的汽 车类专业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培养模 式 ,是一项 值得研究 和实践 的教改工 程项 目。强化和提高所培养人才 的实践 动手能力 、上 岗竞争能力 、工 程素质 、人文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 现所 培养的汽 车工程技术人 才 由学生角色 向应用型工程 师角色平 滑顺利地 过渡 ,是 “ 卓 越计划 ” 的重型—— “ 卓越工程师” 培养 目标 “ 卓越工程师 培养 计划 ”分别 在部属 “ 2 1 1工程 ” 大学 、省属 重 点建 设 大学 和 省属 本 科 院 校 这三 类 学 校 试 点 运 行 ,针 对 不 同 院校 应 具 有不 同的含 义。我院是省 属应用 型本科 院校 ,我们试行 的 “ 卓越 工程 师培养计划 ”应 以培养应用 型 “ 卓越工程师” 为培养 目 标。 找准定 位 ,充分考 虑企 业在 新形 势下 的需 求 ,培养 出工 程意 识 浓 ,动手能力 、 适 应能力 强 ,责任 心强 ,能解决 工程现场 问题 的 “ 卓 越工程 师”是 我们所要探讨 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 在教学实施 和教学 管理 上紧紧围绕企业所需 ,以企 业一线 需要 的规格 类型人 才为 导向 , 科学 合理地 进行专业建设 ,优化课 程体系 ,规划好 每门课程 的教 学 内 容和教学方法 ,有效地安排实践 教学 内容 ,不断 改革和完善人才 培养 模式 、体系和环境 ,培养 出应 用 型的汽 车类 专业 的 “ 卓越 工程 师 ” 。 满足现代企业对人 才上岗快 、后 劲足 ,工 程素质好 的需求 。 2 .“ 零距离工程 ”—— “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科学合理的制定应用型汽车类专业 “ 卓越工程师 ”培养 模式 ,实 现人 才 培 养 和 企 业 一 线 技 术 人 才 需 求 的 无 缝 对 接 、平 滑 过 渡 。 为 此 , 我们 提出了 “ 零距 离工程 ” 的 “ 卓 越 工程师 ” 培养 模式 ,即培养 方 案适 合工程 ,教学内容取材工程 ,教学环境模 拟工程 ,人才培养 融人 工程 ( 简称 四个 工 程 ) 。 “ 零距 离工程 ”人才培 养模式 的核心 ,就是 使学生 在校期间就 学 到企业 的先 进技术 和工作 技能 , 受 到企业文化 的熏陶 ,养成 良好 的工

基于3G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3G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储备丰富 。“ 软件与服务外包 是高产能 、 低消耗的环保产业 ,
政府扶持力度非常大 , 从而创 造 了 良好 的发展 环境。政府 、
企业 、及企 将
业 高级管理人才。 ”
四、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思路
目前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处于新 的业 务转型期 , 业务结构
成 了全国领先 的、 面向 3 G移动互联 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这将加速成都移动互 联 网产业化 , 助推其发 展成 为中 国 3 G 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 的摇篮 。 1 .搭建平 台, 优化创业 环境 据介绍 , 3 该 G移动互联 网公共 技术服务平 台一期为基 于 x ae Fc 技术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 台 , 费 向企业 和个人提 免 供从研发 、 测试到市场推 广的 一站式 服务 。 目前 , 台一期 平
三大 3 G技术 的 10 3 项推荐 性通信 行业 标 准… 。3 G标 准体 系基本确立 , 疑对 中 国 3 这无 G的商用 和产业 化起到极 大的
促进作用。
综合实训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专注于通信行业的信息技术服
务, 在同行业中获得了技 术优势和领先地位 。
据深圳讯方通信 技术 有限公 司总经理 戴毅介 绍 ,G网 3
面出台了多项举措。
成都“ 向 3 面 G移 动互 联 网公 共技 术服 务 平 台及 基 于
x ae Fe 技术 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启 动” 不仅为大学生创 ,
业 提供 了新 的支撑平 台和技术开 发工具 , 同时 以 xae Fc 为核 心的移 动互联 网应用开发技术的正式运营 , 志着成 都建 也标
专业 , 构建技能与学 历相结合 的人才 培养模 式 , 打造最具竞 争力的 3 G高端应用软件开发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3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2No.32013年5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May .2013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

2010年,国家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包括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专业实施方案。

本文重点就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和基本策略进行探究。

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1.1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1.1.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看,高等学校可分为学术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技能岗位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应运而生的新类型高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一种人才类型。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是对高等教育“职业性”和“学术性”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追求,即应用型本科=本科底蕴+应用特色。

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

1.1.2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卓越人才培养就是以卓越的理念、卓越的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

卓越育人的内涵是培养有品德、有才能、有远见、有开拓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笔者认为,卓越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日后成为应用型卓越人才的素质和潜能。

1.2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依据我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高校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利益融合。

充分表明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是一致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卓越人才培养”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包括:(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社会收稿日期:2013-04-21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gx-153)和重庆市教委教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1203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定清(1963—),男,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兼任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从事会计学、教育管理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李定清(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摘要:文章在阐述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基本策略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787(2013)03-0088-03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途径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体现了学术性、职业性和应用性;(3)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以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场所是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5)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是行业企业标准与教育评价标准的融合,注重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

2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应该树立育人为本的全面教育观,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能力观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职业能力观框架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融合。

基本能力是通过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而获得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辨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能力是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体现在诚信客观、遵守职业准则、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

2.2质量观即满足企业需要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全面质量观,包括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观和学生发展质量观,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

一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建立一支符合“双师”结构要求,能够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师资队伍;三是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体系,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质量考核中重视一些关键性指标,如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专业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规格的一致性、毕业生就业率、社会评价、实践教学环境与真实职业环境的吻合度、实践教学项目与主流技术的贴合度等。

2.3实践观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合作办学与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一是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利益共同体;二是搭建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平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载体、以企业为动力的多维平台,创新实践教学体制和机制,实现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目标;三是把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或咨询公司,凸显多主体、多平台、多目标、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特色,形成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合,校内与校外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2.4创新观创新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关键。

创新观就是将创新的观念和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都必须改革创新,制订一套有效培养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搭建以职业论坛、学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为主要内容的卓越人才培养人文素质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出国门,促使学生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体验社会。

以此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可持续发展。

3构建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策略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础,“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保障,搭建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平台是应用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建立学生素质拓展渠道是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重点。

3.1科学制定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合作办学与实践教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应提倡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采取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阶段学习方式。

一是校内培养阶段,校内培养阶段是依据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以及卓越人才专业培养标准,制订学校培养方案。

可采用研究性、探究式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是企业学习阶段,应用型本科培养要累计有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

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学习企业先进的专业技术与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

要拟定“企业培养方案”,并细化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22卷89李定清: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第3期到每一周的学习安排。

3.2搭建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五条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系统构建与卓越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合作办学与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国外办学机构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等企业合作办学,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二是与国外职业资格认证机构,或与国外大学合作举办专业“2+2”双学位班,或在国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律师和卓越会计师等卓越人才。

3.3打造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双师”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卓越人才培养的保障。

打造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二是聘请行业企业工程师、律师、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等作为兼职“双师素质”教师;三是引进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专任教师或定期派送专任教师到国外参加进修或培训;四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双师”素质教师考核标准,实行“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

3.4建立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学生素质拓展渠道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应用型卓越人才的需求体现了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

知识要素是基础性要素,能力要素是知识追求的目标,素质要素是人才培养的灵魂。

根据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强调应用型、职业性和高素质的特点,可以通过举办艺术文化节、职业论坛、职业技能大赛、辩论赛、学术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搭建“强能创新”的平台,鼓励人人参与,实现人人成才。

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教学和实践并行,结合专业特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努力拓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1]高林,吴智泉.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48-47.[2]冯爱秋,周华丽.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特点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5):49-50.[3]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7.[4]李定清,等著.需求导向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王荣辉The Research of Basic Strategy on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of AppliedUndergraduateLI Dingqing(School of Accountanc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on applied undergraduate,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 of excellent talents cultivation on applied undergraduate,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strategy of excellent talents cultivation on applied undergraduate.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excellent talent;basic characteristics;basic concept;basic strategy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