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马欣博士:奔波在实现济南大健康梦的路上

Focus专题马欣博士奔波在实现济南大健康梦的路上文/罗宁Dr. Ma Xin: Engaged in Realizing the Healthcare Dream for Jinan去年7月27日,泰山学者、山东省人民政府医养健康产业智库专家马欣博士在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的直接关怀下,正式受聘为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际合作委员会主任,在美国建立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海外人才工作站,推进国外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工作。
一年多时间过去,奔波往返于中美之间的马欣博士为家乡济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个过程中,他也更坚定了始终秉持的观点——医学中心的建设必须符合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律,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扎扎实实地做好战略规划和实施。
一腔热血报家乡为中美医学交流搭桥梁马欣,公共卫生、生活方式医学及医疗产业规划管理专家,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博士研究生,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后。
在全球最大的综合医疗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从事医、教、研及管理工作18年,任美国Baylor 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外专局海外专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评委,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委,连续两届获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11-2012)。
2003年,SARS 之后,马欣博士在山东省胸科医院创立中美合作汉光国际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建立中国大陆第一个结核病国际参比试验室,引进并主持山东省首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美卫生合作科研项目,为山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他同时兼任省内多家三甲医院的顾问,在医学教育、公共卫生、临床学科建设、新技术引进、医院管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在这一系列头衔和光环之下的马欣,是一个心系祖国和家乡健康医疗事业的游子。
过去十余年间,他怀着爱国热情、民族情怀和家乡感情,往返中美近百趟,不遗余力地推动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中美医学交流合作搭马欣博士为中美医学交流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1.博士生导师陈宝权教授陈宝权教授,于1999年获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及青工委主任,SIGGRAPH ASIA 指导委员会委员,SIGGRAPH Asia 2014会议主席,IEEE 可视化会议2005 年主席及2004 年程序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大规模城市场景三维获取及海量数据可视化研究,获2003 年美国NSF CAREER奖,2005年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08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博士生导师孟祥旭教授孟祥旭教授,于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山东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图形学与可视化、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和服务计算等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奖8项。
3.博士生导师张彩明教授张彩明教授,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美国肯塔基大学博士后;现任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CADDM英文杂志主编;主要从事几何设计与信息可视化研究。
获省部级一等奖一次、二等奖6次;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4. 博士生导师马军教授马军教授,获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和理论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是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机器学习和多媒体检索等研究。
徐秋亮教授,于1999年获山东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密码算法专委会委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基础技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网络信息安全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密码协议及密码学基础理论研究。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

孙晓红
孙晓红,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3
王颖
王颖(1965—),女,江苏镇江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
研究领域涉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英语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为研究生开设社会语言学、英语史、英语交际语法等课程。
24
王勇
王勇(1964—),男,山东济宁人。英语专业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翻译研究、语言论、英汉对比、语言心理等。为研究生开设翻译理论基础、翻译理论选读、计辅翻译等课程。
28
王湘云
王湘云(1966—),山东武进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为研究硕士生开设英语文体学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语言学统计方法课程。
29
王祖哲
王祖哲( 1964-),男,山东荣成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4
侯萍萍
侯萍萍,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
热衷口笔译实践,长期为山东大学国际处、研究生院、宣传部、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翻译各种外宣资料,多次承担重要外事场合、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为研究生开设译作赏析、基础口译、同声传译等课程。
5
胡志军
胡志军,男,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美国现当代小说和西方文学理论。为研究生开设美国小说、当代西方文论、口译研究等课程。
25
王东波
王东波(1964—),男,山东龙口人。大学外语教学部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应用语言学及教学法。
26
王俊菊
王俊菊(1965—),女,山东临沂人。应用语言学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中国男性预期寿命偏低的社会结构因素及治理选择

第32卷第1期2022年
Vol.32No.1
2022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UNIVERSITYOFJINAN(SocialScienceEdition)
中国男性预期寿命偏低的社会结构因素及治理选择
张世青(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近年来,中国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一直低于女性,且男女预期寿命呈拉大之势。这导致丧偶女性的晚年生活质量随之降低,也将导致国家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受损,亦不符合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鉴于个体是嵌于社会结构之中的,因此,男性预期寿命偏低的原因可从社会结构视角得到解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结构、职业结构、社会分层结构以及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等制约着男性预期寿命的提高,为提高中国男性的预期寿命,应从优化社会结构加以着手。具体而言:一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农村地区的民生保障水平;二是平衡地区发展,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三是加强职业保护力度,依法保障男性劳动者的权利;四是增强弱势阶层男性获取社会福利资源的能力;五是建立超越差序格局社会结构主导下的行为逻辑。关于提高男性预期寿命的治理对策,并不是要建立男性福利特权或保障特权,而是为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健康寻求制度化保障,在此过程中,男女两性预期寿命均会持续提高。[关键词]男性预期寿命;社会结构;治理[中图分类号]C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42(2022)01-0153-09
一、中国男性预期寿命偏低的社会事实亟需得到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侧重研究男女两性两大不平等问题:一是男性和女性在公共政策领域的不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女性在社会保障、政治参与、劳动就业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①;二是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不平等问题,研究发现老年女性的健康状态不如老年男性②。为推动两性社会权利、政治权利等的平等,这两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但学界却忽略了一个有悖常理的现象:在公共政策、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的男性,人均预期寿命理应高于女性,或与女性相当,但实际情况却是男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普遍低于女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超过1.41亿儿童出生,其中,男孩7300万,女孩6800万。根据最新的死亡风险计算,男性的平均寿命为69.8岁,女性为74.2岁,相差4.4岁,并且女性60岁时的预期寿命(21.9岁)也高于男性(19.0岁)③。
于天贵同志简介

于天贵同志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2(34)6
【摘要】于天贵,男,1965年9月出生,山东省平邑县人,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7月从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分配至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工作,先后担任济南校区药理学教研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主任、教务科研处处长(副处级),2011年1月任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兼任山东省药学会会员、山东省药理学会理事、
【总页数】1页(P封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天语·天之语·用户的声音访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崎贵史 [J], 林安澜
2.“向电影大家致敬”——“《云白石坚——苏云传》首发式暨缅怀苏云同志座谈会”“王滨同志诞辰百年纪念会”“张笑天影视作品研讨会”纪要 [J], 朱圆;王婷婷
3.英年至贵,精神永生——学习钱卫同志的高尚精神 [J], 苟天林
4.新汶矿务局局长刘天惠同志业绩简介 [J],
5.黄俊贵同志给本刊编辑部同志的信 [J], 黄俊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项目查新报告

2、“后天”气候海变深?(中学、大学)
3、海上风暴功与过(中学、大学)
4、网络信息惠今人(中学、大学)
5、高山流水说季风(大学、老师、社会)
6、诗情词意探理真(大学、老师、社会)
7、传统文化话环境(大学、老师、社会)
8、放眼世界廓胸襟(大学、老师、社会)
张超
国家二级营养技师。先后被多家营养师培训机构长期聘为特邀讲师,多次为大中院校的学生们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讲座。
机器人改变生活(小学、初中、高中)
孙
即
霖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市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和参与编著《海洋气象》、《海洋水文》、《图说黄海》、《蔚蓝海洋》、《海洋学大词典》、《军事海洋学》、《海洋地理学》等多部科普著作、教材等。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科普著作曾获中宣部等七部门优秀科普三等奖。
1、发明创造工作的五大特点(初高中)
2、进行发明创造的六个过程(初高中)
3、发明方法的应用与营造(初高中)
4、发明者的素质要求(高中、教师)
5、悟性及其教育(大学、教师)
6、走近名人、踏上巨人的肩膀(大学、教师)
傅
海
伦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199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期致力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科普工作,是山东省中考、高考数学命题改革与研究专家。自1999年参与山东省青少年科普工作,现作为首批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报告专家团团员,主要报告有:《数学让你更智慧》、《趣味数学漫谈》、《数学文化漫谈》等。兼任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科学技术学会、数学史学会常务事理;先后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奖和“山东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价值自觉、逻辑理路与基本经验

盘*2020年第4期党建研究杨立志•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价值自觉、逻辑理路与基本经验:J]-求实,2020(4):4-15.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价值自觉、逻辑理路与基本经验杨立志(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体现了党高度的价值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开启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在目标、内容、功能、方法、问题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清晰而又系统的逻辑理路。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重要制度原则。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抓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坚持把反腐倡廉作为长期内容,坚持把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相结合。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群众监督: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20)04-0004-12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价值追求和使命坚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形成的时代依据,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两者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管党治党的中国方略和中国风格。
全面从严治党从理论的发生、制度的形成到实践的丰富,已经形成了深刻的价值内涵、完整的路线图和成熟的建设经验。
深入分析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价值表达和逻辑理路,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基本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一、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现了党高度的价值自觉党的价值自觉是党对社会发展基形成的对自的价值:收稿日期]2020-04-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指向研究"(19BKS053)。
[作者简介]杨立志(1974—),男,山东聊城人,博士,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党理论研究。
袁一堂

袁一堂
烟台南山学院校长,博士研究生。现任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兼任山东省财政金融
法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2012年9月被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1987年任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校长助理。1988年任山东建筑材料
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厅级)。2000年任济南大学(合校)副书记、
副校长(常务)。2002年7月任泰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正厅级)。
2003年12月任山东财政学院党委书记(正厅级)。2012年1月被聘
为烟台南山学院校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包心鉴,现任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等;2. 江奔东,现任济南大学历史与产业学院院长,兼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家文化部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学科组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 郑中,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任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音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专职研究员。
4. 王孝红,男,1963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
现为济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水泥技术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山东冶金》杂志编委,清华大学国内教材编委会编委。
5. 邱立平,男,1968年生,山东高密人,工学博士、博士后。
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合作指导导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
6.孔祥正,男,泰山学者特评教授,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省级学科带头人,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7.张书香,济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首批资助的高校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济南市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复合材料常务理事、《山东化工》等杂志的编委等。
8.张昭良,现任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编委,资源与环境领域863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山东省清洁生产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评审专家,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
担任2009年“第十六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主席和2010年“第六届国际环境催化大会”分会主席。
担任Journal of Cata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专家。
9.孙中溪,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瑞典Luleå 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获Docent (博导)资格,中科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
作为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受聘于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0.吴柳明,女,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瑞典Luleå 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获博导(Docent)资格。
11张以河,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矿物岩石材料开发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863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12.马汝建,现任济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曾获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兼任济南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省力学学会理事、《船海工程》杂志特约编委。
13.王强,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压力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锻压设备委员会委员、《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杂志编委、日本塑性加工学会JSTP会员。
14.程新,济南大学校长,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硅酸盐通报》、《建筑材料学报》、《水泥》、《混凝土世界》、《中国粉体技术》等期刊编委15.耿浩然,现任济南大学结构材料研究所所长。
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机械工业学会理事、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济南大学学报》杂志编委、中国行业科学研究会委员、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16.刘福田,现任济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
17.刘宗明,济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18.周宗辉,济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硅酸盐学会会员。
19,芦令超,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武汉理工大学大学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水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硅酸盐学会理事,山东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建设科技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副主任。
20,范跃进,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山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外经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21,孙国茂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2.张承芬,原济南大学副校长,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23.林丰勋,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济南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4.杨波,济南大学副校长,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学术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委员;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25.陈月辉,济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会员和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会员,A member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n Soft Computing。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YOCSEF(济南)2007-2008主席。
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s编委和《济南大学学报》编委。
近几年先后担任40个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程序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
26.荣海钦,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6.韩金祥,男,研究员,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0年12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卫生部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兼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山东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山东保健科技协会理事长、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Intractable & Rare Diseases Research》杂志联合主编、《罕少见病杂志》主编、《中国辐射卫生》主编、《国际肿瘤学杂志》主编、《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编委等。
27. 张福仁,男,1963年9月生,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员,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现任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
是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兼任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副组长、山东省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性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主编等职。
28. 姜国胜,医学博士,研究员,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社会任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血液病学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理事长、山东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秘书长、山东省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山东省毒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